急性中耳炎

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好發於嬰幼兒,冬春季多見,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部分治療不及時病人可導致鼓膜穿孔引起患耳流膿及聽力下降。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科

病因介紹


● 急性中耳炎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病原菌通過不同途徑侵入中耳黏膜所致,常見的發病因素如下:
● 咽鼓管功能障礙,如小兒腺樣體肥大、咽鼓管軟骨彈性較差等。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 急性傳染病,如猩紅熱、麻疹、流行性感冒、傷害等。
● 在不潔的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適當的擤鼻、咽鼓管吹張、鼻腔沖洗以及鼻咽部填塞等。
● 嬰兒哺乳位置不當。
● 鼓膜外傷、鼓膜穿刺等。
癥狀

局部癥狀

● 耳痛:突發耳痛,穿孔前疼痛較劇烈,穿孔後患耳有膿液流出疼痛可緩解,多伴有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 耳流膿。
耳悶
耳鳴
● 聽力下降。

全身癥狀

● 發熱,一般在38℃左右。
● 小兒全身癥狀較重,可有高熱、嘔吐、腹瀉等癥狀。
檢查
● 確診急性中耳炎主要依靠耳鏡檢查、聽力檢查、聲導抗檢測、血常規檢查。

耳鏡檢查

● 檢查鼓膜有無充血、向外膨出、穿孔等情況。

聽力檢查

● 分以下2項,主要檢查患者聽力下降程度:
● 音叉試驗:用於初步判定耳聾,鑒別傳導性或感音神經性聾,驗證電測聽結果的正確性,但不能判斷聽力損失的程度。
● 純音測聽:反映患者在安靜環境下所能聽到的各個頻率的最小聲音的聽力級,了解聽力正常與否以及聽力損失的程度和性質,並作為診斷和處理依據。

聲導抗檢測

● 聲導抗圖對本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血常規檢查

● 血常規檢查可以提示機體是否發生感染,並幫助判斷接下來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顳骨CT檢查
● 可以觀察中耳病變累及情況。
診斷
● 醫生診斷急性中耳炎,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聽力檢查、耳鏡檢查、血常規等幫助確診。
● 病史:患者發病前通常有急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病史或有耳外傷史等。
● 臨床表現:發病後出現耳痛、耳部堵塞感、聽力下降、耳鳴、耳流膿等癥狀。耳鏡檢查可有鼓膜鬆弛部或全鼓膜充血,鼓膜外突及鼓膜穿孔部位。
● 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聽力損失。
● 聲導抗檢測:提示患耳B型或C型曲線。
● 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
● 顳骨CT:可見鼓室內有密度均勻一致的陰影。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耳痛、耳鳴、聽力下降、耳流膿等類似的癥狀,容易與急性中耳炎混淆,這些疾病有急性鼓膜炎、外耳道炎、鼻咽癌、腦脊液耳漏、膽固醇肉芽腫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癥狀、聽力檢查、耳鏡檢查、血常規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本病的治療原則為抗感染,暢引流。目前主要依靠全身治療、局部治療。

全身治療

● 及早應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一般可選擇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如鼓膜穿孔可取膿液做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參照其結果應用敏感抗生素。
● 高熱及全身癥狀重者可採用降溫及支持療法。

局部治療

● 穿孔前可運用1%酚甘油滴耳。
● 穿孔後用3%雙氧水清潔外耳道膿液后給予抗生素滴耳液滴耳。禁止應用粉劑,以免與膿液結塊,影響引流。
危害
● 患者通常會出現耳痛、耳流膿、耳悶、耳鳴、聽力下降等癥狀,患者常因此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 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者可出現鼓膜穿孔、中耳粘連症、鼓室硬化或轉為慢性中耳炎等。
預后
●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效果與是否及時就醫、入院治療等多種因素有關。總體而言,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癥狀。
● 一般情況下,經及時、有效的治療后,部分患者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徹底消退、鼓膜穿孔自行癒合后,癥狀可明顯改善。
● 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者,可轉為慢性中耳炎,延長治療時間,加大治療難度,甚至可能出現鼓室硬化等併發症。
預防
養成良好的習慣
● 注意耳內衛生,忌用尖銳或不幹凈的器物掏耳,防止損傷鼓膜。
● 廣泛開展各種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
● 宣傳正確的哺乳姿勢,哺乳時應將嬰兒抱起,使頭部豎直;乳汁過多時應適當控制其流出速度。
● 鼓膜穿孔及鼓室置管的患者,禁止游泳,洗浴時防止污水流入耳內。
● 積極鍛煉身體,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徠治療相關疾病
● 積極治療咽部等慢性疾病,如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等,防止中耳炎的發生。
● 積極治療猩紅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