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氏

古代羌族姓氏之一

姓起鞏邑,望出山陽。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姓的姓氏。周朝周敬王有個同族卿士簡公收封於鞏(今河南鞏縣),稱為鞏簡公。鞏簡公一度執掌朝政,他鑒於周王室的歷次內亂,大多因為貴族掌權而引起的。於是他便錄用從各諸侯來的人士,而不再任用王族子弟為官。這項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滿。後來王子朝作亂,將他殺害了。他的子孫便原封邑名"鞏"命姓,稱鞏氏。

姓氏起源:


古代羌族姓氏。古代羌族姓氏中有鞏姓,如鞏廉玉。
出自春秋晉國大夫鞏朔的後代。

聚集地(遷徙分佈):


堂號
"厚齋堂":宋代鞏榮,官至大理寺卿,先作過嚴州知州,而後又直秘閣,升遷為司諫郎。他為人沉靜、處事公平、剛正不阿、學識廣博,從來沒有因人謀事,並且推行用辦文化教育和對待知識分子的方法管理官吏和執行政策。因此,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的人們都對他稱讚不已。著有《厚齋集》。

歷史名人:


鞏信宋朝安封人。曾經作過荊湖都統。他為人沉著冷靜,智勇雙全。後來加官進爵,升為江西招討使,隸屬文天祥部下。他初到都統府時,文天祥撥給他義士1000名,他婉言謝絕不用,到了江西之後自己招兵買馬,集兵三千餘數,親自訓練,作好戰備。不久,元兵南下,他親率兵馬與元軍交戰於石嶺一帶,身受重傷后,便投崖而死,以身殉國。
鞏珍明朝應天人。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間,明成祖為了發展對外關係,首次派鄭和下西洋,鞏珍便跟隨船隊出洋,三年間到了二十多個國家,他將在各地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撰成了一部書,名為《西洋番國志》。內中記述了各國的風土人情以及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友好關係史上重要的一筆。這本書不僅引人入勝,也對中國的航海史及中國文化史作出了重要貢獻。
鞏永固:字宏圖。明朝宛平人。侍奉永安公主,崇尚文學雅緻,喜歡結交賢士大夫,遊覽山河。崇禎末年,當李自成起義軍攻陷京都,公主的靈柩尚在宮中大堂之上。永固以黃繩系其二女於公主靈前,縱火焚之。之後寫下"身受國恩,義不可辱"八個大字,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