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4條詞條名為楊斌的結果 展開

楊斌

朝鮮新義州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

楊斌,男,漢族,1963年2月11日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荷蘭王國國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工程學院畢業。

曾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新義州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瀋陽歐亞實業有限公司、瀋陽歐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等職。

人物經歷


楊斌
楊斌
楊斌,男,1963年初上,5歲成了孤兒,靠年邁的奶奶擺茶水攤和親戚的接濟得以長大成人,18歲以前什麼苦都吃過。1981年,(18歲)考進海軍第二炮兵學院,畢業后因學業優異留校任教。1987年(25歲),去荷蘭留學,在萊頓大學拿到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1993年獲得荷蘭國籍。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於敏銳地把握到東歐解體、市場解凍蘊含的商機,靠勤工儉學攢下的一萬多美元,1994年回國,在瀋陽對現代農業大規模投資,建立荷蘭村,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大陸)第二富豪。
2002年9月,這位在自述中頗具傳奇色彩的商人,又突然成為朝鮮第一個資本主義特區新義州的特首,並在媒體上稱“我是金正日的養子”。
楊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人對他進行了教育履歷調查,包括海軍第二炮兵學院(現已更名為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荷蘭萊頓大學進行了調查,同時調查了中國、荷蘭、美國等地多名認識楊斌的人,發現他的傳奇身世多有失實嫌疑。

軍校畢業生

楊斌
楊斌
楊斌的公開履歷,自稱1981年進入海軍第二炮兵學院(現已更名為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在山東煙台就讀本科,1985年畢業后並留校任教。1987年赴荷蘭留學。
一位80年代初畢業於這所軍校並留校任教的教師說:1981級該校本科學生共100多人,基本都認識,而1983年後留校任教的所有同事他更是全部清楚,此外80年代出國留學的校友本就稀少,但回顧所有相關線索,他確信沒有一個符合以上條件的叫楊斌的人。這位教師還補充說, “十一”期間學院師生聚會,聊起被媒體報道為“該校師生”的楊斌,大家都想不起來這個人。
這所軍校管理學員的是學生處,管理教職員工的是幹部處,管理現役軍人的是軍務處。該學院一共可以查找到三個名叫楊斌的人--一個是現在仍在校的學員,一個是1992年在這裡工作的一名士兵,只有最後一人從時間上與楊斌自述吻合,但他的身份不是留校老師,而是機務室的一名戰士,1987年轉業離校。
另一條渠道提供的消息也許最接近事實:楊斌先從家鄉南京參軍入伍,因在部隊表現良好,確實被送去(或者考上)二炮讀書。但不是公開資料顯示的本科,而是大專課程學習,畢業后,他不願意再回到原來的部隊,於是想辦法留在了學院機務室,但不曾任教。

荷蘭留學生

從楊斌的自述看,他的人生分水嶺出現在赴荷蘭前後--出國前,他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窮小子”,幾年後回國時已是巨富,並帶回一筆巨款創業。
楊斌稱,自己1987年赴荷蘭萊頓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本刊從萊頓大學檔案中心Koppers女士處確認,該校從1986年到1992年間沒有一名叫楊斌的學生的檔案。
萊頓大學前漢學院院長梁兆兵教授說,一直到90年代初前的中國留學生檔案全部都是經他過目的,但他對楊斌這個名字沒有任何印象。而被媒體報道與楊斌相識的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亞洲項目負責人Tony Saich,也給本刊發來電子郵件證實,楊斌“從未在萊頓大學讀過大學”。
現在荷蘭從事計算機編程工作的荷蘭留學生徐弘炯認識楊斌,並曾到他家中做客。他對楊斌的荷蘭學歷反應是,“徹底的荒謬”。“據我所知,他從來沒有上過大學,他的荷蘭語不大通,金融知識也不太懂。”徐弘炯說。

荷蘭富商

楊斌自稱,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他由於敏銳地把握到東歐解體、市場解凍蘊含的商機,於中國和波蘭等國之間進行進出口貿易,兩年內資產達到2000萬美金,到1990年在荷蘭創立歐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荷蘭一位與楊斌相交十幾年的華人餐館老闆對說,1991年到1992年間,他與楊斌是合作夥伴,做旅遊、服裝、食品,“但都是小生意”;到1992年,楊斌向荷蘭政府貸款,註冊了兩家有限公司,但其規模都相當於中國較小的私營企業。“可以肯定的是,到1992年楊斌是絕對沒有2000萬美元的。”這位華人說。徐弘炯還回憶說,楊斌有兩個孩子,第一個孩子剛出生時,正是楊斌所說的剛掘到第一桶金、賺到2000萬美元的時候,但事實上,當時楊的妻子潘朝蓉和孩子都在拿荷蘭政府的救濟金。
“如果他有高收入,還讓家人領取救濟金是不可能的,因為那就對荷蘭政府構成詐騙,等於犯法。”據徐弘炯介紹,荷蘭的華人圈子小到誰開了公司,或者賺了錢很快就會被知道,但當楊斌被在荷蘭賺了2000萬美元的消息傳到荷蘭后,楊斌以前的朋友和認識他的人“非常非常的驚訝”,以為搞錯了。
在徐弘炯的印象中,楊斌很會交朋友,熱情而豪爽,認識很多人,“作為朋友的話,他是挺不錯的朋友,這方面大家對他的評價都挺好”。另一位荷蘭留學生說道:“我聽說他取得荷蘭國籍不是通過正規的渠道,而是出賣了他作為中國人的尊嚴。”這一說法同時在Tony Saich那裡得到了證實。Tony Saich還補充說,他覺得楊斌很聰明,同時也是“一個很善於追名逐利的人”。
追名逐利並不是錯誤,編造履歷也許也算不上太大的錯誤。但10月7日,中國證監會於9月29日寫給中國香港證監會的信被披露,這封信證明了楊斌造假的惡習發展到了多麼驚人的程度:中國證監會告訴香港證監會,歐亞農業報稱公司1998年至2001年的總收入為21億元人民幣,但根據國家稅務局的調查,連同公司董事會主席楊斌的私人企業(未上市部分),總收入不足1億元人民幣。信中共有6項對楊斌和歐亞的強烈指控,還包括歐亞農業有約2億元人民幣的資金不知去向,另外,在荷蘭註冊的歐亞國際進出口貿易公司應該向在內地註冊的外商投資企業注入1.6億美元資本,但實際上此款項從未到賬,懷疑公司偽造驗資報告
如果耐心看一下歐亞農業為上市準備的1998-2001年財務報表,漏洞其實很容易就能找到,比如報表顯示,1998年至今,歐亞農業累計實現凈利7.8606億元,但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只有4.6244億元。特別是2000年,經營活動凈現金流才1392萬元,但凈利潤卻高達1.9億,2001年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為1.8億,而凈利潤又是高達5.2億元。用張化橋的話說:“有許多都是常識,說給我姥姥,她都不信。”
有些計算可能稍微複雜一些,比如歐亞農業的主業蝴蝶蘭大花惠蘭種植銷售情況。從歐亞農業的公開數據來看,蘭花從組培到長成幼苗平均為4個月時間,依據歐亞自己的數字,2001年1-4月生產約1000萬株蘭花,那麼全年應為3000萬株左右,按其收入11億元來算,每株幼苗應為36.6元。比目前市場上最好的苗還高出9倍多。
國內蘭花苗的主要供應商為北京華樂、昆明慶成、北京順義三高等。與日本合資的華樂種苗每年有大量的蝴蝶蘭苗出口到荷蘭、日本等國,該公司一位姓郭的工程師說道,他們出口的幼苗每株售價4元,稍差一點才2元。而作為華北地區的主要成品蘭花基地,華樂並未從歐亞集團買過花苗。
無論如何,從孤兒到中國第二富豪,到朝鮮第一個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楊斌,都已然是歷史上值得書上一筆的人物。時間會讓人們更多地了解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現在的重要問題是,楊斌會不會只是一個已經過去的歷史人物,換言之,在這個國家,類似的故事可能像腐敗案件一樣重演。

空手套白狼

編輯 語音
按楊斌自己的說法,他5歲成了孤兒,靠年邁的奶奶擺茶水攤和親戚的接濟得以長大成人,18歲以前什麼苦都吃過。1981年,他考進海軍航空工程學院,畢業后因學業優異留校任教。1987年,25歲的他去荷蘭留學,1993年獲得荷蘭國籍。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於敏銳地把握到東歐劇變、市場解凍蘊含的商機,開始於中國和波蘭等國之間進行棉製品、紡織品、成衣的進出口貿易。兩年內做大生意,資產達到2000萬美金,1990年在荷蘭創立歐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1992年底第二次創業,投資農業。
后據查,楊斌的自編簡歷全是假的:他既不是炮兵學院的師生,也未在荷蘭萊頓大學獲得過學位,也不是什麼荷蘭富商。但編造的身世顯然對楊斌有一定的幫助。1997年,楊斌在北京阜城門外萬通寫字樓租了兩間辦公室,推銷溫室設備和花卉產品。在銷售過程中,楊斌一直鼓吹他的荷蘭高科技農業經典模式,希望以此吸引和打動客戶。在一次與瀋陽有關部門的接洽中,楊斌宣揚的模式打動了有關人士。楊斌顯然是個懂得用概念和前景說服別人的人。他極富感染力地向瀋陽市農業部門的官員灌輸了“日本菜籃子”概念:“日本每年蔬菜的需求量是1萬億人民幣,其他副食品是1.5萬億人民幣,如果拿下日本市場的1/3,每年也有7500億人民幣以上。”楊斌還告訴他們,他的歐亞農業在各地有眾多分公司。
楊斌描繪的前景讓瀋陽方面心動。瀋陽方面提出,為什麼不能在瀋陽建基地和分公司呢?只要投資達到一定規模,土地和稅收方面可以給予優惠。那些“優惠政策”包括:所得稅、農業稅等方面的減免,還包括免費劃撥土地等。1997年12月18日,歐亞集團在瀋陽設立總部,並逐步將在全國的七八家分公司賣出。
接下來,楊斌以高科技農業基地的身份獲得土地劃撥待遇,共分3次得到小韓村及附近的八家子村共3300畝土地。按照《土地法》第54條規定:劃撥土地對使用者而言是無償的,不需向政府交納土地出讓金。有人說,在與瀋陽的合作中,楊斌始終表現得極有派頭:出門都是數輛豪華賓士前後開道。而且楊斌告訴所有人,他在瀋陽的項目很大,是選擇了好幾個地方后才決定和于洪區小韓村合作的。按說,除土地出讓金外,歐亞集團還需要交納給農民土地費,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但精明的楊斌再次成功地省下了這筆數以億計的巨款。他和小韓村談的是股份合作制,即村民拿土地做股份合作。“第一批2200畝,占合資后公司註冊資本金的25%。”小韓村有關負責人說。楊斌與小韓村的靚馬集團達成一個協議,按每畝土地4.5萬元的補償金支付,合計支付1.5億元給靚馬集團。但據悉,楊斌至今分文未付。
1998年9月,在遼寧省一位高層官員的親自主持下,荷蘭村項目在瀋陽破土動工,小韓村也正式更名為荷蘭村。1999年,4公頃玻璃溫室竣工。與人們期盼的不一樣的是,拿到土地后的楊斌並沒有發展他鼓吹的荷蘭經典農業模式。到2002年為止,在3300畝荷蘭村內,已經建成真正與農業有關的只有1999年完工的4公頃60畝 玻璃溫室。另建有高層住宅樓33幢,一般住宅樓33幢,別墅180多幢,總面積57萬平方米,2002年已經完成一期約32萬平方米。也就是說,雖然荷蘭村在立項時是以“花園子”、“菜籃子”為口號的“高科技農業生產基地”,但實際上,它卻是一個地產加主題公園的項目。2000年,楊斌通過努力,讓政府把在瀋陽舉辦的國際農業博覽會的會址選在了荷蘭村。這次博覽會的成功召開,為荷蘭村在人們心中的“合法性”增加了巨大的政治權力砝碼。楊斌稱,歐亞荷蘭村的定位是現代化設施農業、生物農業、旅遊農業、觀光農業相結合。應該說,在土地的使用上,楊斌充分表現出他的空手套白狼的手段。

人物事件


瘋狂圈錢

有了土地,圈錢對於楊斌來說就不是件難事了。貸款就是他的主要手段之一。楊斌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遼寧省和瀋陽市各大銀行,對於我們是非常關注的,所以我們的融資也很容易。”他提及的銀行貸款包括,工商銀行系統貸款4億左右,主要用在地產上;農業銀行系統3000萬元。楊斌事發前稱,這兩項貸款還未到還款期,工行的貸款要到2005年,而農行的貸款是在2002年年底到期。
楊斌另一個重要資金來源是股市。早在1999年把發展目標鎖定瀋陽時,楊斌就曾繞道四川,走了為期10個月的“A股之旅”——先入股上海證交所上市的“廣華化纖”,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然後採取了兩個策略,一資產重組,二高比例送配,並將“廣華化纖”更名為“歐亞農業”。1998年度高比例配送使該股股價從9元上漲到28.50元的高價。但1999年10月12日,“歐亞農業”又公告更名為“英豪科教”,11月23日楊斌辭去董事職務,他退出的股份價值2億元,從賬面上看,他“獲得的回報超過兩倍”。
2000年,楊斌選定了當時漸漸對內地民營企業感興趣的香港資本市場。在香港投行工商東亞的包裝下,他採取了一系列重組動作——在百慕大註冊了歐亞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把荷蘭村的農業項目及國內6大農業基地“裝”了進去,而房地產和旅遊項目仍由歐亞實業來做,這樣歐亞農業就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農業概念股。2001年7月19日,在工商東亞、里昂證券、加拿大怡東融資等9家強勢機構投資者的簇擁下,“歐亞農業”4億新股被超額認購78倍,公開發行價為1.48元港幣,“歐亞農業”在香港主板上市。荷蘭外資的中國農業概念在香港資本市場很新鮮,歐亞農業一上市就受到追捧。8月1日,“歐亞農業”趁熱打鐵,再發行6000萬股額外股份,兩次籌資接近7億港元,是當年赴港上市的大贏家。而楊斌在歐亞農業所擁有的72.3%的股權,價值也達到了將近18億港幣。成功上市和大把大把地圈錢,讓楊斌意氣風發,遊刃有餘。據介紹,楊斌視察荷蘭村裡的一項完工建築,發現不夠氣派,當場下令拆除重建,他手下人勸阻,說這花了2000多萬。楊斌回答說:“2000多萬也拆!”原本在上市之初,歐亞農業預算用3.8億元來建設溫室及相關設施,實際募集資金到位時,楊斌又宣稱將募集凈資金總額6.51億人民幣中的5.17億元用來建設40公頃溫室及所需附屬設施。溫室當然沒有蹤影,荷蘭村的面積卻由3300畝增加到了6000畝。歐亞實業的旅遊和房地產項目也全面鋪開。此後的一段日子,歐亞農業繼續擔當資本市場的寵兒,截止到2001年年底,歐亞農業股價的漲幅超過了20%。在被《福布斯》評為2001年“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第二時,楊斌稱,“這才是我和歐亞集團實力和成長的象徵。”處於光環之下的楊斌甚至一度表示,《福布斯》低估了自己的身價!一些媒體也在那個當口火上加油地分析說,被《福布斯》排在第一位的劉永好兄弟其實已經分家,所以擁有9億身價的楊斌才是真正的“中國首富”。
2001年,瀋陽市市長慕綏新因腐敗問題下台,2月,新市長陳政高赴任。楊斌在瀋陽的政治背景發生變化。從2001年3月開始,瀋陽市人民政府著手大規模清查土地稅款問題,歐亞荷蘭村被要求補簽合同,補交稅款。楊斌沒有交那筆錢。據悉,楊斌拖欠或逃漏的稅款有三筆,一筆1500萬,一筆670萬,一筆5000多萬。瀋陽市政府態度的變化並未阻止楊的幻想。2001年,楊斌給自己的農業項目估價25億元人民幣,給旅遊項目估價18億元人民幣。他還計劃在2002年將荷蘭村的旅遊項目拿到國際股市的創業板去上市。楊斌的野心與他迅速膨脹的知名度有很大的關係。據介紹,由於有了知名度,很多國際大公司到荷蘭村與楊斌接觸,國內一些地方政府也表示可以給他諸多優惠條件,希望他前往投資。

被逮住尾巴

和眾多騙子的結果一樣,楊斌的行徑在2001年年末遭到了瑞銀華寶中國研究部主管張化橋的質疑。張化橋說,往荷蘭村裡一站,他有兩個感覺,面積太大,投資太大。他認為,楊斌本人沒有這麼大的實力,他的房地產項目多數都是貸款。曾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過的張化橋說:“大陸一些地區的銀行的運作手法很不規範,放牛娃都可以用銀行的錢來買賓士,條件就是買兩輛,送出一輛。這種貸款的方式,在現金回籠快時,不會暴露,但一旦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所有問題就都出來了。”
在隨後的報告中,張化橋主要對楊斌質疑兩點,第一,自90年代初開始的短短10年間,楊斌個人財富由1億迅速膨脹到75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第二,歐亞農業與歐亞實業之間的關聯交易並不能給歐亞農業帶來實際貢獻。2002年元旦,張化橋回到了香港,並馬上與13個基金經理通電話,告訴他們他對歐亞農業的看法。第二天,楊斌淚流滿面地來到香港做公關活動,懇求“中國人不要打中國人……”1月3日,歐亞農業股價開盤1.8元,當天跌去18%。但楊斌隨後在香港的公關活動還是起了一些作用。1月中旬后,歐亞農業的股價又開始回升。4月9日,一個令楊斌高興的消息出現了——美資投行摩根斯坦利在歐亞農業公布2001年業績的前一天,發表報告看好其前景:“入世后出口前景看好,負債率低,利潤複式增長率達到12%,因而目標價在3港元當時股價2港元左右 ”。之後,歐亞農業股價再次被吹捧到2.8元的高位。但張化橋事件后,媒體加入了對荷蘭村的質疑。香港《文匯報》、《遠東經濟評論》都指出,歐亞集團財務方面最大的困難就是主題公園。2002年以來,楊斌沒有從瀋陽的各家銀行貸到一分錢。2002年元月之後,楊斌的資金鏈明顯表現出了裂痕。春節后,楊斌開始拖欠工程款。據悉,歐亞在荷蘭村項目累計欠建築公司工程款幾個億。9月19日,香港證監會則以“未能披露容易影響股價的一些信息”為由,暫停歐亞農業交易。9月26日,歐亞農業恢復交易,9月30日,歐亞農業再次聲稱發布公告而停牌。在此期間,楊斌瘋狂出售他持有的股票,套現近5億港元。

中國式的騙子

楊斌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員說:“楊斌總是能幹出一個又一個讓人意外的事情。”就在國內的欺騙開始被察覺之時,楊斌開始把目光瞄向了朝鮮政府。從2002年開始,楊斌以“荷蘭歐亞集團”的名義與朝鮮合資創辦了一個“平壤——歐亞合營會社”,這個會社的主要項目是在平壤錦繡山太陽宮不遠處的一塊農業示範基地,一期是1.5公頃的玻璃溫室,由朝鮮動員上萬官兵參與施工。此後,楊斌以此為借口,頻繁與朝鮮接觸,6月底並親自陪同從澳大利亞、荷蘭等國邀請的農業專家、農場主、葡萄莊園主等同赴平壤實地考察,商談投資建立葡萄園、酒廠、奶牛廠等事宜。2002年9月,在自述中頗具傳奇色彩的楊斌,又突然成為朝鮮第一個資本主義特區新義州的特首,並在媒體上稱“我是金正日的養子”。在楊斌出人意料地被北韓領導人金正日任命為位於中國接壤的北韓新義州特別行政區長官的時候,很多新聞報道用“傳奇人物”一詞來形容楊斌。楊斌本人也雄心勃勃地表示,新義州特區大有可能超過香港,成為可以讓他大展鴻圖的東北亞經濟中心。從9月23日楊斌正式被宣布為朝鮮新義州經濟特區最高負責人,到他成為被監視居住、立案偵查的嫌犯,前後只有兩周時間。有心人比較楊斌的財富增長幅度:1994年回國,楊自稱擁有2000萬美元;到2001年胡潤做財富榜統計時,已達75億元。“楊斌的財富積聚,是一個純粹的中國故事。”有人這樣說。儘管國外媒體分析說楊斌的倒台是政治的犧牲品,但誰也不能否認的是,楊斌從頭至尾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騙子。改革初期的政策漏洞給了楊斌以空子,但隨著法制的健全,楊斌們必然會付出應付的代價。

身陷囹圄

和他的發跡一樣突然,2002年10月,被光環和榮譽籠罩的楊斌被捕了。2001年前,他剛剛被《福布斯》評為2001年“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第二,他的身份被估計為9億美元的同時,歐亞集團還當選為“福布斯全球200家最佳小公司”之一。2002年9月,楊斌被朝鮮政府任命為朝鮮第一個“資本主義”特區新義州行政長官。據有關方面稱,楊斌涉嫌參與各種各樣的非法活動並接受拘留審查。香港媒體報道說,這些違法活動至少包括上千萬元的欠稅,違法建地,拖欠工程款,還可能有上市公司做假賬,欺騙股民等。2002年11月27日,楊斌因為涉嫌“虛假出資、行賄、合同詐騙、非法佔用農用地”等經濟犯罪活動被正式逮捕。楊斌被捕后,朝鮮外經委員會集體領導新義州特區。 
2003年7月14日,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告人楊斌及相關企業犯合同詐騙、偽造金融票證、非法佔用農用地等罪案作出一審宣判。被告人楊斌犯虛報註冊資本罪、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合同詐騙罪、對單位行賄罪、單位行賄罪、偽造金融票證罪,被數罪併罰判處有期徒刑18年,罰金人民幣230萬元。

受審

2003年6月11日,39歲的楊斌在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接受審判。而此前,楊斌一直被羈押在秦皇島及本溪的看守所。據此前的報道,瀋陽市檢察院對楊斌的起訴書中,主要提起6項罪名:涉嫌虛假出資;涉嫌非法佔用農業用地;涉嫌合同詐騙;涉嫌偽造金融票證;涉嫌對單位行賄等。但指控中的涉嫌罪名是從1998到2001年近4年時間,即從楊來到瀋陽註冊企業到歐亞農業香港上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