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

湖北省武漢市孔廟

新洲孔廟即問津書院,坐落於武漢市新洲區舊街孔子河畔,民間俗塵“孔廟”,因《論語》中孔子周遊列國至楚國孔子使“子路問津”於長沮、桀溺典故而得名。

介紹


問津書院(新洲孔廟)
問津書院(新洲孔廟)
書院始建於西漢年間,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問津書院是孕育元、明、清三朝鄂東文人的搖籃,被稱為中國最古老“大學”。在歷史上曾與嶽麓書院、東林書院、白鹿洞書院等齊名,自宋至清,書院共產生進士387名,因其在我國教育史、文化學術史上的重大影響而被載入《中國書院志》。問津書院位於大別山南麓腳下,風景秀麗,人傑地靈,2002年別授予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是湖北省唯一的孔子遺跡,也是武漢市乃至湖北省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書院之一。2010年,問津書院與道觀河共同規劃為紅色旅遊區進行大規模修繕和開發。

歷程


問津書院歷經千年,風雨無阻。其始建於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間,由西漢淮南王劉安修建,南宋以前稱為孔子廟,南宋末年龍仁夫在此首創書院,傳播儒學文化。問津書院自古倍受官方的重視和民間的推崇,在弘揚儒學、傳播知識方面取得過輝煌成就。書院講學活動自宋至清,出現了文人萃聚、文風迭起的局面,碩學鴻儒登壇授業。唐代杜牧,宋代孟珙朱熹,元代龍仁夫、吳澄,明代王陽明等諸位大儒都親臨書院,講學佈道。歷朝出自問津書院的舉人、進士、名儒、要吏,不計其數。問津書院講學活動,自宋至清,出現了文人萃聚,文風迭起的局面。明清兩朝的中葉,講學活動達到了巔峰。明萬曆年間還在河南的商城建有問津書院分院。清康熙、嘉慶皇帝曾分別御賜“萬世師表”和“聖集大成”匾額。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張翼軫先生也為書院題寫了“問津書院”四個古樸蒼勁的大字牌匾。
問津書院幾經興廢之,雖已失去昔日的繁華,但從其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殿宇中,仍能使人感悟到書院舊時的輝煌,孔廟靜寂的高雅。近來來,新洲民間已自發恢復起祭孔典禮,問津書院也成為當地人們追慕先賢、勵志向學的課堂,各地文人墨客、專家學者也絡繹不絕的驅馳考學。如今,問津書院已經恢復了中斷百年的問津論壇,媒體的報道和社會的關注也將讓問津書院再度繁榮,而這種源遠流長的人文氣息將永久長存。(孔子河鄰村井家畈 操聰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