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與資本

價值與資本

《價值與資本》是一本在西方經濟學界被認為是將近七十年來論述價值理論問題的重要著作,由於該書的首創性貢獻,1972年,希克斯與肯尼恩·阿羅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內容簡介


《價值與資本》在西方經濟學界被認為是將近70年來論述價值理論問題的最重要著作。由於該書的首創性貢獻,1972年,希克斯與肯尼恩,阿羅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該項殊榮是對希克斯學術成就的肯定和最高評價,也為希克斯經濟思想的進一步擴大影響開闢了道路。此後,希克斯又進入了學術創作的“第二青春期”,寫作了5本著作,編輯了3卷論文集及一些論文。
《價值與資本》除序言和引論部分及數學附錄之外,共分4篇24章。第1篇是主觀價值論(共3章);第2篇是一般均衡理論(共5章);第3篇是動態經濟學的基礎(共6章);第四篇是動態體系的運行(共10章)。

作品目錄


第一篇 主觀價值理論
第一章 效用及偏好
第二章 消費者的需求定律
第三章 補充性
第二篇 一般均衡
第四章 交換的一本均衡
第五章 一般均衡體系的運行
第六章 企業的均衡
第七章 技術的補充和技術的替代
第八章 生產的一半均衡
第三篇 動態經濟學的基礎
第九章 分析的方法
第十章 均衡與不均衡
第十一章 利息
第十二章 利率的決定
第十三章 利息與貨幣
第十四章 收入
第四篇 動態體系的運行
第十五章 生產的計劃
第十六章 價格和生產計劃
第十七章 利息與生產計劃
第十八章 支出與貸款
第十九章 貨幣的需求
第二十章 整個體系的暫時均衡
第二十一章 整個體系的暫時均衡
第二十二章 整個體系的暫時均衡
第二十三章 資本的累積
第二十四章 結論——商業循環

理論貢獻


1.-LM模型,成為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2.乘數-加速原理,用於解釋經濟周期
1950年英國經濟學家約翰·理查德·希克斯(JohnRichardHicks)在《經濟周期理論》(AContributiontotheTheoryoftheTradeCycle)一書中提出。希克斯認為,從歷史上看,經濟物品和勞務實際產量的波動表現為一種沿增長或趨於上升路線上下運動狀態。其波動的高漲階段和低潮階段是由乘數和加速原理結合的作用決定的。即:希克斯經濟周期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由於加速數的作用,產量(收入)的增長會引起投資的加速度增加;又由於乘數的作用,投資的增長又引起產量和收入量按某一倍數增長。從而使生產能力迅速擴張。其擴張幅度受周期上限限制。周期上限取決於社會已經達到的技術水平和一切生產資源可被利用的限度。當擴張達到周期上限時,就會轉向經濟收縮。收縮時,由於加速數的作用,投資的下降又會引起產量和收入量按照某一倍數下降。其下降幅度受周期下限的限制。下限取決於總投資的特點和加速原理作用的局限性。當下降到周期下限時,經濟又開始回升。希克斯根據對過去一個半世紀的經濟發展史的研究,認為在這一長時期內顯現出一種有規則的7-10年的周期性波動,以經濟增長為背景。
希克斯對西方經濟學理論有許多重要貢獻。他完善了以序數效用論無差異曲線來解釋的邊際效用價值論,發展了一般均衡理論。提出了IS-LM模型,其中,I代表投資,S代表儲蓄,L代表貨幣需求,M代表貨幣供給,並利用它分析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達到同時均衡時,國民收入與利息率的同時決定,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一模型把新古典經濟學的一般均衡分析與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結合在一起,成為現代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核心。他繼卡爾多之後提出了新的補償標準,在批評庇古福利經濟學基礎上,建立起新福利經濟學理論體系。他還研究了通貨膨脹,提出結構性通貨膨脹理論。他與薩繆爾森提出乘數-加速原理,用以解釋經濟中產生周期性波動的根源。他在工資理論、貨幣理論、增長理論、資本理論以及經濟學方法論和經濟史理論方面都有所貢獻。

創作背景


《價值與資本》1936年凱恩斯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從而創立了以國家干預經濟為其靈魂的宏觀經濟學。二戰后,宏觀經濟學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並一躍升為主流經濟學。在宏觀與微觀經濟學之間,無論就其基本問題、分析方法,還是政策含義,都存在著深刻的差異和矛盾,兩者的內容相互隔絕。為解決宏觀和微觀經濟學之間的這些矛盾,經濟學家們力圖使宏觀理論和微觀理論相互溝通,相互協調;力求重構宏觀經濟理論,使之重建在微觀經濟學的基礎之上。而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理查德·希克斯則是這一領域的先驅,他在1939年出版的專著《價值與資本》開創了宏觀經濟學微觀化研究的先河。希克斯沒有盲從於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認為凱恩斯的經濟學還是一種蕭條經濟學,而是以馬歇爾、瓦爾拉和維克塞爾的理論為基礎,力圖把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結合”在一起,從此奠定了宏觀經濟學微觀化的研究基礎。

作者簡介


約翰·理查德·希克斯
1904年,出生於英格蘭沃里克。
約翰·理查德·希克斯
約翰·理查德·希克斯
1926年,獲得牛津大學碩士學位;
1932年,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以後歷任倫敦經濟學院劍橋大學;
1938-1946年,任曼徹斯特大學教授;
1946年,回到牛津大學。
1942—1971年,先後成為英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義大利林西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國院士,並擔任牛津納斐德學院名譽委員、劍橋岡維爾和凱烏斯學院名譽委員、皇家經濟學會會長、維也納大學名譽委員等職務。
1964年,封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