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聘賢
曾任貴州省中醫研究所所長
王聘賢(1895~1964),名國士,字聘賢,貴州興義人。
1895年出生於貴州興義,早年在興義筆山書院(今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求學,畢業後由興義縣(今興義市)以公費選派日本留學,先後在東京明治大學、九洲醫科大學深造,師從日本漢醫學家木村氏,刻苦攻讀。
1922年學成歸國,問業於近代名家張錫純、何廉臣、張山雷等人,奔流於大江南北,但岐黃之志不改,期間遍訪各方名醫,得到了丁甘仁、曹炳章等名師親傳,學醫成名后,回貴州行醫,王聘賢治學嚴謹,著有《傷寒論考評》《魚孚溪醫論研究》《舌診研究》《神農本草經研究錄》《解本草綱目拾遺》等著作。
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一、二、三屆貴州省人大代表,省中醫研究所所長,省衛生廳副廳長。
1895年出生於貴州興義,王聘賢早年在興義筆山書院求學,畢業后赴日本留學,師從日本漢醫學家木村氏,在東京明治大學期間攻讀政治經濟學,獲學士學位後轉入九洲醫科大學,潛心學習西醫的基礎理論等,1919年,在東京學習期間,因患胃病,經日本著名醫院診治年余,輾轉專科醫院10餘所,毫無寸效,竟成痼疾。后經日本醫學家木村氏等以日本漢醫”治之,以及托友人李君返國,根據他所告知的胃病癥狀,在上海配製中藥一單,寄日本給他服用,竟愈,於是他改變喜新崇洋之觀念,萌發研究中醫的想法,他開始在日本得漢醫學家木村氏的指點,刻苦攻讀日本人所稱的“漢醫”。
王聘賢後人王方矩捐獻《補遺雷公炮製便覽》
由於他才高望重,1934年-1938年曾任貴州省中醫考試委員會委員。
1939年,由於當局政府下令取締中醫,中醫藥機構一律不準立案,王聘賢主持的傳習所被砸,校產被占,連藥物書籍也被劫。他歷經數月,幾經周折,終於通過政府考試院的考試,取得了中醫師證書和開業執照,得以重新開業。
1942年-1947年任貴陽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監事、考試院西南區專門技術人員考試襄試委員,貴州省中醫鑒定委員會委員等職。
1950-1965年曾任貴州省衛生廳副廳長、貴州省中醫研究所所長、貴州省人民代表、貴陽市政協委員等。貴州省中醫研究所所創建時,將他自己一生所收藏的歷代醫學書籍、文獻數千部,以及全部二十四史和大量的考據、參考書籍,無償地贈送,供中醫工作者公用。
1965年,王聘賢在貴陽病故,終年68歲。王聘賢及其後人把用重金贖回的中醫珍籍、巨冊裝、大彩繪、毛筆手書的明代皇宮中的御書《補遺雷公炮製便覽》獻給國家,2015年,王聘賢的後人——加拿圭爾夫大學王方矩教授將全套書籍的影印版本捐贈給中國藥科大學,說到這部存世孤本,王方矩感慨,其外公王聘賢曾多次捨命護書最終讓這部國寶級醫書保存了下來。
《補遺雷公炮製便覽》影印版
1938年,王聘賢精研四大名方(烏雞白鳳丸、逍 遙 丸、四物合劑、六味地黃丸),取精華,去不足,創製一代婦科名方婦科再造丸。諸葯合用,肝腎心脾同調,氣血陰陽俱補,溫養了幾代女人,也是一代名媛宋美齡的閨中之寶。
王聘賢治學嚴謹,造詣頗深,著有《傷寒論考評》、《魚孚溪醫論研究》、《舌診研究》、《神農本草經研究錄》、《解本草綱目拾遺》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