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中國農業大學下屬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主要負責學校社會服務、資源拓展與科技成果轉化,是全國10個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之一。
為推進中國農業大學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順利開展,2015年學校成立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領導小組”,對全校的成果轉化及權益改革工作進行統籌領導;2017年我校“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中心”更名為“技術轉移中心”,技術轉移中心掛靠在校辦產業辦公室;2018年7月學校統籌相關資源,合併校辦產業辦公室、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等部門的部分職能,成立了社會服務處,統籌學校與國內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及機構等的合作,技術轉移中心掛靠在社會服務處,負責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工作,科學技術研究院和資產公司協助開展工作。
中國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立了市場交易方式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首先推動建立起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組織架構,成立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領導小組,調整技術轉移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科研院、資產公司互相協作,技術轉移中心負責統籌協調,科研院負責知識產權管理,資產公司負責投資孵化企業,三個部門共同為學院、研究單位和科研人員服務。2016年修訂《中國農業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管理辦法》,針對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的試點工作,制定了《國家玉米改良中心權益比例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關於推進落實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科研人員持股、兼職政策的實施意見》、《科研人員持股、兼職審批的規定》、《科研人員持股管理辦法》、《科研人員到種子企業兼職實施細則》等政策文件,為學校成果轉化工作探索了寶貴的經驗,把科研人員進行分類管理、兼職、創業、持股等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具體辦法在全校範圍內進行了推廣。
經過長期摸索和實踐,研究院建立了從意向達成到商務談判、公開公示、學校決策、合同簽訂、履約監督的轉化流程,輔之宣傳推廣、專家論證、專業評估、收益分配等支持環節。形成了合理、高效、完整的成果轉化鏈條,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成果轉化工作。
1.統籌學校與國內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及機構等的合作事務;
2.負責學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和統籌協調工作,負責學校定點幫扶及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秘書處工作;
3.負責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校與部省合建高校對口合作的統籌協調工作;
4.負責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及技術轉移中心日常管理工作;
5.負責產業研究院、教授工作站建設與管理工作,協助指導其他校外基地開展社會服務工作;
6.負責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日常管理工作;
7.學校交辦的其他工作。
姓名 | 職務 | 工作職責 |
杜金昆 | 處長 | 全面負責社會服務處工作 |
韓保峰 | 副處長 | 分管對口支援與對口合作、校地校企合作、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
陳思睿 | 副處長 | 分管定點幫扶、鄉村振興、成果轉化、資源拓展與社會服務體制機制創新 |
卜洪震 | 副處長 (兼任) | 分管定點幫扶 |
石玉蓉 | 綜合辦公室 | 負責辦公室國資、財務等管理工作 |
史舟花 | 對口支援與對口合作 辦公室 | 負責統籌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校工作以及部省合建高校對口合作工作 |
杜雨朔 | 校地合作辦公室 | 負責與國家重點發展區域的校地合作工作 |
楊銘遠 | 校地合作辦公室 | 負責創新校地合作模式,包括產業研究院或新型研發機構的設立與實施 |
鄧聯宏 | 技術轉移中心辦公室 | 負責技術轉化合同流程辦理與公示、轉化到賬資金手續辦理及政策制定等工作 |
尤澤西 | 定點幫扶與鄉村振興 辦公室 | 負責統籌實施服務鄉村振興方案,定點幫扶鎮康縣以及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秘書處工作 |
高晴 | 校企合作辦公室 | 負責學校與企業合作相關事宜,負責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制定合作計劃並落實實施等工作 |
龐俊琴 | 技術轉移中心辦公室 | 負責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的前期培育,作價投資入股的諮詢、評估、談判工作;有關國家法律法規的諮詢工作 |
屈 影 | 綜合辦公室 | 負責對外宣傳、辦公室等工作 |
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取得成功,形成的人員分類管理、成果入股收益遞延納稅、減少審批環節等經驗被國家政策採納。我校技術轉移中心還相繼被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海淀區人民政府批准為“中國農業大學專利運營辦公室”,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認定為首批“北京市知識產權運營試點單位”,教育部科學技術司、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共同認定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首批“高校技術轉移辦公室”,並獲得經費支持。
學校專利及實用技術的保有量約為7000餘件,大量技術成果有待進行市場轉化。近四年,學校共有200項專利或技術成功轉化,合同金額1.92億元,涉及育種、動物疫苗、獸葯、食品加工、農業工程技術等方面。
發揮農業行業領頭雁的作用,牽頭組織全國農林水高校校辦產業協會,全國大部分農林水高校都加入為會員。牽頭組建了“全國農林水高校與龍頭企業聯盟”、“一帶一路”農業企業聯盟等,成員包括中糧集團、伊利集團、隆平高科、大北農集團等200餘家農業龍頭企業。促進了全國農林高校與行業企業的產學研合作。
依託成果轉化和產業合作,與廣西玉林、河北邢台、四川宜賓、安徽滁州等20多個地市開展合作,支持地方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獲得了“2017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十大好案例”,以及全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3項、創新獎6項、促進獎2項。
1、需求分析
面向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與生態安全的戰略需求,圍繞國家和區域不同生態條件下的農業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在農產品安全生產供給、生態環境建設、食品健康與營養、農業裝備現代化和信息化改造、農產品創新性利用、區域農業農村發展等領域開展創新研究,促進成果產出,集成關鍵技術與配套技術,形成促進鄉村振興的技術支撐體系,促進學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和落地。
2、特色定位
緊密圍繞地方農業農村特色和產業發展具體需求,結合學校的技術優勢,從共性、關鍵技術出發,統籌現有的實驗站,教授工作站、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平台,按照頂層設計、合理布局的原則,選擇典型縣市、鄉鎮或村莊,通過各項資源的聚集,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與地方、企業需求對接,加速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創新發展,切實提升特色產業的產品質量,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益,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使之成為縣鄉特色產業的發展引擎。
例如學校堅持“立足北京,輻射華北,服務全國”的原則,與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共建了100餘個科技小院,分佈在在華北、東北、西北、華東和華南等地區,學校探索出在基層針對實際問題進行集科學研究、技術研發集成、技術示範推廣、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為一體的模式,充分發揮了試驗、示範、推廣的職能,輻射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3、發展目標與規劃
堅持以創新為引領、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謀發展,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從而更好發揮社會服務功能;不斷擴大學校社會影響力和貢獻度,更充分發揮學校學科、科研及人才優勢,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全方位可持續的服務支持和激勵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與渠道的建設,從而為學校學科建設、教育教學提供平台和經濟支持,提升科研人員進行科技創新的動力,形成科技成果研究產出與轉化應用的良性循環,擴大學校社會影響力和貢獻度。
搭建與地方政府、社會企業全面合作的校地、校企產學研合作平台,重點建設校企校地聯盟,大力推進學校科技成果市場化;建設技術轉化網路、微信等信息平台,利用全媒體推廣學校的科技成果,提高工作效果和效率;建設彙集學校的科技成果、創新創業產品,以及社會資本、龍頭企業,產學研聯盟於一體的科技成果展示平台,為教學、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社會服務處(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作為學校連接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的橋樑,是中國農業大學與地方合作的重要職能部門。自成立以來,遵循“立足北京、面向全國”的原則,圍繞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整合學校人才、技術、基地、平台、信息及成果優勢,積極探索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模式與新機制。
截止2018年底,已經形成遍布全國、全產業的科技小院121個、教授工作站76個、校外試驗站26個及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和北京市創新團隊和和北京市農業產業創新團隊114位崗位專家為核心的“一院二站一體系”的社會服務體系。開創產業技術研究院落地模式,先後與蘇州市共同建設以城市生態循環發展為特色的“中國農業大學有機循環研究院(蘇州)”、與興化市共建以健康食品產業為特色的“中國農業大學(興化)健康食品產業研究院”逐步探索形成了“高校+政府+企業”集促進成果研發、轉化、落地為一體的社會服務新模式,力爭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與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將地方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和產業需求與學校的科技、人才優勢相結合,學校實施頂層規劃入手,實用技術跟進的原則,在產業規劃、新產品的研發、共建研發機構、人才培養、決策諮詢等方面與地方開展了廣泛的合作,並先後與雲南省、大同市、平谷區、重慶榮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10餘個省、市簽署了合作協議,提供發展規劃設計和技術成果支撐,加速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地方經濟水平的提升。
2018年,在校領導的積極協調和全力推動下,學校與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拼多多電商平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結合各自特色優勢,在農村電商、新農人培訓、數字農業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落地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合作:
一、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成立定位為“大農業類一流、國內外有影響”的“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政策需求和涉農電商產業發展需求。2019年,到校項目經費150萬元,截止目前共編寫完成10餘篇研究報告;
二、設立“尋夢未來獎學金”及“電商與三農獎學金”,用於資助、獎勵在“電商與三農”領域開展學習、研究和實踐,取得優異成果及重大發現的在校學生,2019年-2020年共捐贈人民幣200萬元。
四、2019年,9月23日(第二屆農民豐收節),學校聯合全國首批十家設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高校及拼多多共同舉辦首屆“新農人獎頒獎典禮暨新農人論壇”(此活動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農民豐收節線下活動),本年度共評選出12名“新農人獎”獲獎者,並以“新電商與農業科技創新”“新農人與鄉村振興”為題舉辦新農人論壇,邀請政府領導與專家學者共同研討,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建言獻策(http://news.cau.edu.cn/art/2019/9/24/art_8769_636570.html);
五、2020年,為探索依託物聯網技術及大數據驅動以實現全產業鏈智能化、精準化的新型智慧農業發展模式,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指導下,學校與拼多多聯合主辦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大賽網址:https://smartagricompeti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