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攸銛

清朝晚晴漕運改革發起人

蔣攸銛(1766年-1830年),字穎芳,號礪堂,遼東襄平人,隸漢軍鑲紅旗,先世由浙江奉化遷遼陽,故又稱襄平。自清軍入關后隨往,居住在寶坻縣。代表作有《繩枻齋集》《黔軺紀行集》等。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蔣攸銛中進士,被任命為翰林編修。嘉慶初年(1795年),蔣攸銛升為御史,盡職盡責,直言納諫,深受嘉靖皇帝的賞識。嘉慶八年(1803年),蔣攸銛出兵平叛廣昌齋教廖干用所發起的叛亂。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蔣攸銛嚴禁英國艦船進入內洋貿易,禁止民人為洋人服役。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蔣攸銛調四川總督,嚴查鄉村設爐制兵刃的行為,禁止徵收增加百姓負擔的苛捐雜稅。重修文翁石室,興學育人。以義倉租息作為灌縣都江堰每年維修費用。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蔣攸銛加封太子太保。

道光二年(1822年),蔣攸銛任刑部尚書,不久出任直隸總督。道光五年(1825年),蔣攸銛任軍機大臣,管理刑部。道光七年(1827年),蔣攸銛任兩江總督,後任太子太傅。道光十年(1830年),蔣攸銛因病回家休養。十月,蔣攸銛病死在赴職途中途中,享年63歲,謚號文勤。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九歲的蔣攸銛考中進士,選為庶吉士,不久后擔任翰林院編修一職。
乾隆六十年(1795年),蔣攸銛先典試河南,後派位廣西提督學政。
嘉慶三年(1798年),蔣攸銛升為御史,盡職盡責,直言納諫,深受嘉慶皇帝的賞識。
嘉慶五年(1800年),蔣攸銛被嘉慶皇帝派遣到江西出任吉南贛道署按察使。
嘉慶八年(1803年),廣昌縣齋教頭領廖干用率五六千人起義,蔣攸銛奉命率領清兵大敗義軍於寧都石城一帶,鎮壓起義。江西巡撫秦承恩為他奏“功”請賞。當時,正趕上蔣母病故,回原籍守制,未得以升遷。

嶄露頭角

嘉慶十年(1805年),蔣攸銛又被任命為廣東惠潮嘉道,后又擔任江西按察使、雲南布政使。
嘉慶十四年(1809年),蔣攸銛調任江蘇巡撫,后又調任江南河道總督,蔣攸銛以不善治水辭去總督之職,仍擔任江蘇巡撫。
嘉慶十六年(1811年),蔣攸銛擔任兩廣總督,選拔優秀文武官員駐守廣州、肇慶韶關連州內地,各路齊發嚴厲打壓盜匪,命令各州縣官員嚴格遵守,不許藏匿盜匪,鼓勵改過自新,並加以褒獎。
嘉慶十八年(1813年),蔣攸銛向皇帝進諫:“欲防亂於未然,首先要審查辨別各道府州縣官員;道府長官每每把平庸無能的州官、縣官視為‘安祥’,把勤於任事不怕承擔責任的州官縣官視為‘多事’,黑白不分,是非顛倒,而督撫常被欺騙”,他認為當務之急,“應當查吏為要,請求破格選拔人才,勸懲罰對貪污者,加以嚴懲。對平庸者,應隨時停職查辦”。
嘉慶十九年(1814年),蔣攸銛再次上書嘉慶皇帝指出:“要求不拘一格選用人才。用人之道,因才因地因時,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對勤能者予以褒獎,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安穩平定,不會萌生禍亂。”嘉慶皇帝採納了他的治國理政、選官用官的方法和建議。
嘉慶二十年(1815年),兩廣總督蔣攸銛上書清廷彙報《查禁鴉片章程》,嘉慶皇帝下旨:“洋人商船到達澳門時,按照法令檢查,杜絕鴉片流入。官員私自販給民眾,要依法治罪。”蔣攸銛領旨查辦。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英國兵船再次入侵清朝沿海,蔣攸銛下令關閉沿海貿易,禁止民人為洋人服役,鋪商不得用洋字店號,不準濫充洋商,內地人不準私往洋館。英國商人層層施壓清政府,嘉慶帝派蔣攸銛安撫英國商人,未果。

治川有方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蔣攸銛調任四川總督。四川民風彪悍,百姓常常攜帶兵器在身上,蔣攸銛將居民編排成組,實行連坐制,禁止私自製造兵器,減免灌縣租稅用來幫助每年修繕都江堰,又重修文翁石室,開辦學校,選拔人才。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蔣攸銛率領土司首領到京城祭祀祈福,並接受了賞賜。同年,恰逢嘉慶六十壽辰,下令免除全國各省之前所欠的稅款,而四川卻未有欠款,嘉慶帝嘉獎蔣攸銛治理川有方,下令吏部對其予以加級表揚。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皇帝駕崩,蔣攸銛祭拜昌陵,清宣宗皇帝褒獎蔣攸銛的功績,加封為太子少保。
道光二年(1822年),由於蔣攸銛調度得當,剷平松潘廳黃勝關外一股搶掠多年的“果洛克野番”。九月,清延特下詔命在任四川總督蔣攸銛入京供職,署刑部尚書,不久蔣攸銛兼管戶部三庫事務。十月蔣攸銛兼正黃旗都統。十二月,賜蔣攸銛在紫禁城內騎馬。不久蔣攸銛又任直隸總督一職卻逢水災,蔣攸銛向清廷請求從南方運糧四十萬石,撥款四百萬兩,用於賑災。災后蔣攸銛治理京畿水利,命令侍郎張文浩代辦治水之事,後由程含章代之。蔣攸銛疏通兩淀,大清、永定、子牙、南北運五河,及天津海口、千里堤;修築管理河堤營房派專人看守。后協助大學士留任直隸總督。
道光五年(1825年),蔣攸銛拜體仁閣大學士,任軍機大臣,管理刑部。因平叛新疆叛亂有功,又封太子太保。

失意而終

道光四年(1823年),道光皇帝令軍機大臣蔣攸銛秉公嚴審“直隸文安縣的強姦幼女案”,要他立即提取犯罪證據證詞,蔣攸銛很快就將調查結論回報給了道光皇帝,說知縣“並非無故延遲,應免置議”,於是,道光皇帝批准蔣攸銛奏摺中上奏的內容,將案件交刑部處理。
道光六年(1826年)三月,大學士蔣攸銛擔任會試正考官,監考龔自珍魏源等人。
道光七年(1827年),蔣攸銛任兩江總督,本不主張海運的蔣攸銛,由於河道擁堵漕運不便,向清廷請求恢復海運,朝廷不許。因蔣攸銛繪畫上有深厚的功底被皇帝熟知,命其擔任太子太傅。
道光十年(1830年),蔣攸銛因病請假回家休養,假滿,回京復職。黃玉林欲再度私自販鹽,蔣攸銛上書請求嚴懲,將其發配新疆。蔣攸銛又擔心黃玉林逃跑回來尋釁滋事,秘密請求清廷剿滅鹽梟黃玉林,清廷雖准奏將黃玉林處死,可又嚴厲責備蔣攸銛身為大學士,辦理此案朝令夕改,前後不一,將其革職查辦。道光帝加恩以侍郎降補,九月,蔣攸銛調補兵部左侍郎。十月,蔣攸銛病死在赴職途中,享年63歲,謚號文勤,道光帝按照尚書的級別加以撫恤。

主要成就


蔣攸銛是朝廷重臣,仁宗在位時,他克勤克儉,治川期間不曾拖欠清廷稅款,四川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蔣攸銛還重視水利,每年派人維修都江堰,減免當地百姓稅收,后參與治理漕運,成為晚晴漕運制度改革的倡導者;他興辦學堂,選拔人才,主張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獎勵勤於政務的官員等,一些具有遠見的理政新思想,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宣宗初政,勵精求治。蔣攸銛為皇帝分憂,精於政務,反對資本主義的侵略,維護清政府的統治,積極參與禁煙運動,學生林則徐深受其影響,在道光皇帝和蔣攸銛的支持下虎門銷煙開始了。另外,他還禁止英國艦船進入內洋貿易,禁止民人為洋人服役。他愛民如子,體貼民意,自幼生長在民間,深感百姓疾苦,在任直隸總督時,光宗耀祖,錦衣還鄉,曾下令免去羅家井村的賦稅,村民感恩戴德,為紀念蔣攸銛,改村名為永安庄。

家族成員


祖父:蔣國祥,字蘿村,歷任南康同知、長盧鹽運使。
父:蔣韶年,字臨皋,官至江蘇布政司理問,遷山東平度州知州。著有《吏隱集詩鈔》,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卒。
兄:蔣攸欽,生卒不詳。
長子:蔣霖遠,其弟蔣蔚遠死後,候補其員外郎官職。
次子:蔣蔚遠,字濂孫,道光年間中進士。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歷任山東按察使、河南布政使、貴州巡撫等職。

軼事典故


蔣攸銛讀書
蔣攸銛住在村南玉川寺孔子殿里讀書,在諸多同學之中,他最受先生的疼愛和器重。夜課結束后,學生陸續從屋裡走出來,等到蔣攸銛時,頭和兩肩頂有三盞燈,唯有先生能夠看到,知其以後必能成大器,於是將畢生所學悉數傾授之。有一天,夜課放學,先生突然發現蔣攸銛身上只剩兩盞燈,急忙將他叫到僻靜處問之:“你是不是幹了什麼傷天害理之事?”蔣攸銛被問愣了,說:“沒有哇,我一直按聖賢之意處世,豈敢造次。”先生讓他好好想想,蔣攸銛左思右想,還是想不出什麼來。後來他拍了拍腦門說:“張家老五要我替他寫一紙休書,我雖然寫好了,但還沒有給他送去,是不是與此有關嗎?”。先生趕忙讓他拿出來仔細看了一遍,嚴加訓示,燒掉休書並罰蔣攸銛跪在孔聖人像前懺悔。三天後,蔣攸銛三盞燈再現,先生的心總算才放下來。從此以後,蔣攸銛更加勤奮讀書,赴京趕考,金榜題名。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清史稿》評價:銛精敏強識,與人一面一言,閱數十年記憶不爽。勇於任事,不唯阿。尤長於察吏,薦賢如不及,所舉后多以事功名節著。博聞強識,過目不忘,與人見一面談一言,過數十年記憶絲毫不差。
《續碑傳集》評價:為政名而不苟,青兒不刻,飭武被備,清吏源,尤一意培植賢才,扶持善類。

名人評價

林則徐:合兩朝宰輔封圻,第一流人終不忝;培四海賢才俊乂,在三師事有同悲。
李鴻賓:攸銛直行己意,眷注遂衰,然其汲引人才,識量遠矣。
張澍:兼聽則公,偏聽則惑,夫子似用其偏者也。

後世紀念


蔣攸銛墓
蔣攸銛墓
蔣攸銛墓位於保定市滿城縣羅家井村,其先世墓塋在楊家佐、柳家佐村、吳家莊村西南,稱“蔣家墳”。蔣攸銛卒后,在楊家佐村建祠堂,陵山偏東有道光皇帝御賜匾額的漢白玉牌坊,20世紀40年代尚存,后被損毀。
《滿城縣誌》:蔣攸銛幼年曾在孔子殿讀書。蔣原籍浙江襄平,其祖隨清軍入關,隸漢軍藍旗,遷天津寶坻。乾隆進士,歷任編修、學政、道員、按察使、布政使、總督等職。道光三年(1823),任直隸總督,授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管刑部,後晉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其先世墓塋在楊家佐、柳家佐村、吳家莊村西南,稱“蔣家墳”。卒后,在楊家佐村建祠堂,20世紀40年代墳前尚存漢白玉牌坊,陵山偏東有道光皇帝御賜匾額的漢白玉牌坊,蔣攸銛墓在距此西南10餘里的羅家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