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區

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

蓮池區,隸屬於河北省保定市,是保定市中心城區之一,地理坐標介於北緯38°25′~38°56′,東經115°22′~115°34′之間。位於漕河沖積洪積平原上,區域內地表較為平坦,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14~18米之間。氣候屬於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有一畝泉河、侯河、白草溝河橫穿西南區境。總面積177.6平方千米,蓮池區人民政府駐地為原北市區政府機關,五四路街道位於七一中路789號。截至2019年,蓮池區下轄10個街道,7個鄉。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蓮池區常住人口為913541人。

1953年,保定市北市區成立。1955年,設立南市區。1998年12月,保定市南市區、北市區政區調整,並建制沿襲至2015年4月。2015年5月,國務院同意撤銷保定市北市區和南市區,設立蓮池區。蓮池區有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過境。轄區共有35處文物保護單位(國保10處、省保2處、市保23處),包括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大慈閣、淮軍公所、清河道署、清真西寺、育德中學舊址、直隸審判廳等古迹。2019年11月4日,蓮池區被河北省住建廳評為2018年度潔凈城市(區)。

2018年,蓮池區地區生產總值380.1億元,增長12.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億元,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8.9億元,增長7.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6259元、20941元,分別增長8.6%、8.9%。

歷史沿革


1953年,河北省保定市原一區和四區成立,原北市區成立。
1955年,原一區、原四區更名原南市區。
1959年,北市區與南市區合併為路東區。
1960年,路東區與路西區合併為市區。
1961年,保定市市區劃分為新市區、永華區、裕華區、新華區四個區。
1962年9月,永華區和裕華區北半部再次合併為北市區;興華區和裕華區南部合併成立南市區。
1987年11月,韓庄、東金庄兩個鄉共18個行政村劃歸北市區管轄,由此,北市區的轄區增加到5個街道、2個鄉:和平里街道五四路街道、中華路街道、西關街道、建華路街道、韓庄鄉、東金庄鄉。撤銷郊區建置,楊庄、南大園、焦庄三鄉划屬南市區。
1998年1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調整保定市部分縣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后,北市區轄5街道3鄉,共57個村、80個居委會。清苑縣部分地區劃歸南市區,南市區部分地區劃歸北市區。南市區轄5個街道、4個鄉:聯盟街道、紅星街道、裕華街道永華街道、南關街道、楊庄鄉、南大園鄉焦庄鄉五堯鄉。此後,保定市南、北市區政區、建制沿襲至2015年4月。
2015年5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原北市區、南市區合併為蓮池區。
2021年5月,河北省民政廳印發《關於同意將雄安新區等單位確認為全省婚俗改革實驗區的批複》,同意將蓮池區確認為全省婚俗改革實驗區,實驗時間為期3年。​​​

地理環境


位置區域

蓮池區行政區域173平方千米,轄10個街道,7個鄉,總人口69萬。
蓮池區位於保定市城區核心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8°49′—38°56′,東經115°21′—115°34′。北與徐水區毗鄰,南與清苑區、滿城區接壤,東與清苑區相接,西與競秀區相連。距首都北京140公里,距天津市145公里,距秦皇島市360公里,距石家莊市127公里。蓮池區區域總面積1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蓮池區地處大清河系沖積扇平原,地勢較為平坦,西北部偏高,東南部偏低。坡降為千分之一,海拔最高點為21.55米(大慈閣),最低點為13.2米。由於受界河、漕河影響,形成洪積沖積扇平原,平原上有指狀緩崗和扇間窪池。指狀緩崗一條是從大邊坨、中魯崗、高廟、四里營經市區到楊庄、東康莊,總長為15千米,寬0.5—1千米;一條在北章、南章、小車、頡庄、李七店、西馬池、西韓蔣一帶,總長18千米,寬2—3千米。相對高差為0.5—1.5米,緩崗之間部分有大小不同的扇間窪地。區域內土質主要由粘質砂土和砂質土壤構成。耕地面積為2881公頃。

氣候特徵

蓮池區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氣溫最高在7月份,月平均氣溫26.7℃。氣溫最低在1月份,月平均氣溫-4.3℃。無霜期213天,年日照256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269.6毫米。地面氣流明顯受太行山脈的影響,風向以西南風和東北風最多,年平均靜風頻率17.4%。大風多集中在春季,尤以4月多風,夏季暴雨時伴有6—7級大風。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蓮池區夜景
蓮池區夜景
市區原生喬木物種主要有旱柳、楊樹、榆樹、臭椿國槐等;草本植物有白羊草、荊條、小針茅、苔草、蘆葦、香蒲、黃背草、天南星等。

動物資源

動物資源大致類同於保定地區。鳥類是常見的陸棲動物類群。主要有麻雀、柳鶯、家燕、灰喜鵲、喜鵲、斑啄木鳥、野雞等。

礦藏資源

蓮池區內有一畝泉河、侯河、白草溝河橫穿西南區境,特別是一畝泉,水質優良,泉水礦化度低,酸鹼適中,是工業、農業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末,原南市轄4個鄉(南大園、楊庄、焦庄、五堯)、5個街道辦事處(永華、裕華、南關、紅星、聯盟),共有61個行政村,48個社區居委會。
截至2014年末,原北市轄轄5個街道辦事處(五四路街道、西關街道、東關街道、和平里街道、中華路街道)、3個鄉(韓庄鄉、東金庄鄉、百樓鄉)、59個社區居委會、59個村。
2015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保定市原南、北市區,成立蓮池區。轄7個鄉(南大園鄉、韓庄鄉、楊庄鄉、百樓鄉、五堯鄉、東金庄鄉、焦庄鄉)、10個街道(裕華路街道、五四路街道、永華路街道、西關街道、紅星路街道、東關街道、南關街道、中華路街道、聯盟路街道、和平里街道)、120個村、120個社區。
截至2019年10月,蓮池區下轄10個街道,7個鄉:和平里街道、五四路街道、西關街道、中華路街道、東關街道、聯盟街道、紅星街道、裕華街道、永華街道、南關街道、韓庄鄉、東金庄鄉、百樓鄉、楊庄鄉、南大園鄉、焦庄鄉、五堯鄉。區政府駐五四路街道七一中路789號。
街道(鄉)所轄村、社區
和平里街道法院街雙彩街金昌東青東巷新華
城隍廟街帥府衚衕帥府前街東元寶衚衕
五四路街道王莊路社區蘭園社區東星社區天馬社區迎賓社區
西苑北社區西苑南社區假日花園社區錦繡社區新一代東社區
世紀華庭社區麗景藍灣社區復興苑社區警盾家園社區 張庄村
城苑村馬家園村
東關街道營坊村東關村劉庄村東方家園社區河大社區
東部風景社區大迪社區合作路社區衛生橋社區三醫院社區
東方苑社區東進巷社區 梨園街社區鳳凰城社區學苑社區
西關街道學府衚衕小集衚衕金台驛街花椒園街西關大街
建華北路金昌西三興薛劉營郭庄
中華路街道琅瑚街大紀家王家樓后平嘉東升街
新北街北關大街雙勝街北關村
東金庄鄉尚庄小堤梁庄付村馬庄
東金庄銀定庄蘭辛庄郭辛庄張辛庄
王辛庄前辛庄后辛庄何辛庄米家堤
東后營西康各庄
韓庄鄉韓庄陳庄王莊譚庄馮庄
徐庄任庄盧庄東良河北
店上楊村北高庄大西良田西良
王西良徐河橋河西營留守墳北八里庄
百樓鄉西百樓東百樓北張庄南常保太保營
路家寺頭台后營柴樓蔡庄
楊指揮營東大夫庄西大夫庄
聯盟街道六一社區紅陽社區劉守廟社區關東街社區金玉蘭社區
家園社區
紅星街道四中社區紅旗社區紅星社區大慈閣社區清真寺社區
裕華街道裕華園社區力高社區環南社區蓮池社區二中社區
永華街道永華中路社區體育場社區靈雨寺社區西路社區南路社區
鐵路社區唐家衚衕社區淮軍公所社區
南關街道鑫泰社區史庄社區晨光社區農大社區榮校社區
先鋒社區建國路社區支農路社區南關大街社區
楊庄鄉楊庄村下閘村中陽村東康各庄村大陽東街村
大陽西街村東高庄村西高庄村劉守廟村王宋庄村
王范庄村
南大園鄉馬家疃村南大園村劉家疃村東馬池村西馬池村
中馬池村八里庄村東小庄村止舫頭村金庄村
岳庄村史庄村窯上村黃庄村東五里鋪村
南劉各庄村北劉各庄村
焦庄鄉焦庄村朱庄村魯庄村趙莊村聶庄村
青堡村阮庄村褚庄村樊庄村畢庄村
連莊一村連莊二村連莊三村南王莊村新安鋪村
東韓蔣村西韓蔣村鑄錢莊村
五堯鄉烏馬庄村北溝頭村南溝頭村東五堯村西五堯村
北五堯村北辛庄村南辛庄村西小庄村四平庄村
小祝澤村安庄村丰台村唐庄村管庄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末,原南市區總人口27.26萬,其中城區人口16.8萬,佔61.63%;鄉村人口10.46萬,佔38.37%。全區人口出生率10.53‰,人口死亡率5.62‰,人口自然增長率4.91‰。轄區居民漢族佔95%以上,其他以回族、滿族為主,回族7912人,為市區回族聚居區。
截至2014年末,原北市區總戶數123685戶,總人口334389人,比上年增加8937人。其中男性人口163578人,女性人口170811人,分別比上年增加3728人和5210人。全年出生人口5252人;死亡人口950人;全年凈增人口4302人,自然增長率4.78‰。有18個民族,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
截至2015年末,蓮池區人口民族2015年末,蓮池區總戶數197718戶,總人口613583人,比上年增加6606人。其中男性人口301825人,女性人口311758人,分別比上年增加2324人和4282人。全年出生人口6374人;死亡人口2191人;全年凈增人口有4183人,自然增長率3.41‰。有28個民族,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
2018年,蓮池區常住總人口70.1萬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蓮池區常住人口為913541人。

政治


區委書記董鳴鏑
區長、區委副書記劉曉鵬

經濟


綜述

2017年,蓮池區列入省、市重點項目24項,完成投資63億元,完成率151%。8個續建項目加快推進,全部達到目標進度,7個新項目全部開工建設,9個前期項目均取得積極進展。該區新增商標數3453個,共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支持資金1933萬元,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4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88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家,新增國家、省、市級各類創新平台28個。
2018年,蓮池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0.1億元,增長12.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1億元,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58.9億元,同比增長7.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36259元、20941元,分別增長8.6%、8.9%。

第一產業

2014年,原南市區全年糧食總產3萬噸。
2014年,原北市區糧食總產量26038噸,同比增長-0.52%。
2015年,蓮池區耕地面積6199公頃,糧食總產量54315噸,同比增長1.63%。

第二產業

2014年,原南市區民營經濟增加值195.1億元,同比增長7.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3億元,同比增長8.4%;實際利用外資完成10175萬美元,完成全年計劃的407%。
2014年,原南市區實施市以上重點項目9項,總投資200.4億元,計劃投資22億元,完成投資29.5億元。保定經濟開發區建成面積5.91平方千米,入駐企業31家,主營業務收入925億元,同比增長11.8%;工業增加值完成153億元,同比增長17.6%。
2014年,原北市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5億元,同比增長8.3%,新增規模以上企業8個。
2015年,蓮池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4.3億元,同比增長9.2%,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1個。
2019年,蓮池區建有兩個省級園區:保定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27.8平方千米,已入駐企業105家,其中“四上”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26家;保定工業園區,規劃面積8.77平方千米,已入駐企業94家,形成了三大特色主導產業群:包括以汽車為主導、汽車配件、汽貿等為關聯,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完整汽車產業鏈。

第三產業

2018年,蓮池區有以裕華路商業街、城東城市綜合體為代表的商貿業,以金融電商、文化創意、生命健康、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現代高端產業。

文化


地名由來

蓮池區區名源於歷史上保定八景之一的“蓮漪夏艷”,即初建於770多年前的古蓮花池。將“蓮池”命名為保定新的市轄區名稱,弘揚了保定地域文化,彰顯古城特色,增添城市魅力。

文物古迹

蓮池區轄區共有35處文物保護單位(國保10處、省保2處、市保23處),包括被譽為“中國十大名園”之一的古蓮花池、“半部清史寫照”的直隸總督署、“將軍的搖籃”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同時有蓮池書院文化、衙署文化、紅色文化,大慈閣、守真祠堂、淮軍公所、清河道署、清真西寺、育德中學舊址、直隸審判廳等古迹。
序號名稱級別地址類別
1大慈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穿行樓北街57號古建築
2古蓮花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裕華西路246號古建築
3保定鐘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裕華西路北側古建築
4直隸總督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裕華西路301號古建築
5淮軍公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恆祥南大街627號古建築
6清河道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興華西路3號古建築
7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東風東路585號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8育德中學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金台驛街86號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9直隸審判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法院東街236號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0光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永華南大街105號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1保定天主教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裕華西路245號古建築
12稻香村“糕點鋪”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西大街195號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13楊繼盛祠堂(1)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皇華館街古建築
14楊繼盛祠堂(2)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大金線衚衕古建築
15天水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長城南大街南關府河之上古建築
16古城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天威中路動物園北側古建築
17觀音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裕華園小區內古建築
18忠烈祠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皇華館街楊公祠北側古建築
19河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西下關街18號古建築
20賢良祠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西大街629號古建築
21慈禧行宮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保定市第二中學院內古建築
22劉守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天威東路538號市中醫院內古建築
23清真西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清真寺街古建築
24關岳行宮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力高豪園內古建築
25東清真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長城南大街382號古建築
26清真女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清真寺街古建築
27城隍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市府後街古城賓館院內古建築
28乾義麵粉公司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長城南大街681號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29第一客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唐家衚衕18號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30石家花園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保定市第一醫院內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31協生印書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永華南大街390號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32關西街教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關西街91號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33樂壽園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河北農大幼兒園北側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34同仁中學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蓮池區保定第一中學院內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大慈閣
大慈閣建於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位於保定市裕華路北側。以“市閣凌霄”之美譽為古城保定的象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慈閣是一組寺廟建築群體,因其主體建築稱大慈閣而得名。
大慈閣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的山門,門楣書“真覺禪寺”,門前一對石獅,穿過山門,東為鐘樓,西為鼓樓。高5.4米,石階22級,面寬17.54米,進深12.24米。底層面闊5間,進深2間。閣內有1尊觀音菩薩像,東西兩側的壁畫為十八羅漢畫像及經變故事,閣內有樓梯可通二、三層,通高約25米。
2006年5月25日,大慈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位於保定市區中心,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它歷經私人、官府、書院、行宮和公共園林的歷史變遷,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原名雪香園,為元代汝南王張柔元帥創建。明代,曾以“水鑒公署”的雅號盛稱於世。因湖中荷花歷年不衰,故明代以後稱為“古蓮花池”。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隸總督李衛在此修建蓮池書院。清乾隆十年(1745年),古蓮花池闢為皇帝行宮。
古蓮花池佔地面積3.2萬平方米,其中水面79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80平方米。陳列碑刻170方,代表作品有唐刻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宋刻蔡京送行詩碑、元刻老索神道碑銘、明刻西夏文經幢、清刻王陽明詩碑、蓮池書院法帖、康熙御筆“龍飛”刻石、乾隆、嘉慶和道光御筆碑刻、歷代修建蓮池碑記、張裕釗·宮島大八師生紀念碑等。還有《蓮池書院展》、《根雕奇石展》、《保定作家群展》等。
2001年6月25日,古蓮花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直隸總督署
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部院,位於保定市蓮池區裕華路,是中國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級衙署。
原建築始建於元,明初為保定府衙,明永樂年間改做大寧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參將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后正式建立總督署,歷經清代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八帝,可謂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
曾駐此署的直隸總督共59人66任,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直到民國元年(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遜位才廢止。民國年間是直系軍閥曹錕的大本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是日偽和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駐此。1988年1月,直隸總督署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源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立的北洋行營將弁學堂。歷經北洋速成武備學堂、陸軍速成學堂、保定軍官學堂、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幾個階段。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更名陸軍大學遷往北京,同年袁世凱在原址成立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陸軍軍官學校位於保定東郊,原址為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經陸軍速成學堂、保定軍官學堂和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不斷擴建,學校由本部、分校、大操場和靶場四部分組成。本部佔地190畝,分校佔地100畝。本部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學校設校長1人,教育長1人,校副官數人。
保定軍校學制三年。課程設置與教授方法參照日本和德國教育,並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制定。民國十二年(1923年)8月,保定軍校宣告停辦。軍校歷時11年,共辦9期,培養各類軍事人才6553人。
2006年5月25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光園
光園位於保定市蓮池區永華南大街465號。民國五年(1916年),曹錕對明代大寧都司右衛署和斷事司進行大規模改建、裝飾,因曹錕敬慕抗倭名將戚繼光,故改名為光園。
光園主體建築是表為單層實為雙層的四阿式頂工字形建築,高7~8米,有大小房屋21間。主建築正門建於高台基之上,門上部有拱形石雕花,下部兩側以石柱體支撐。建築的東、西兩端,是具有西方特點的尖頂圓柱體式房間。光園是具時代特色的建築,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於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有一定的價值。
2013年5月3日,光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

蓮池區有保定老調、宣紙烙畫、鐵球刻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定老調是一個地方戲曲劇種,又稱“老調梆子”,最早為白洋淀周邊農村花會中演唱的俗曲“河西調”,至清代道光、咸豐年間初具戲曲雛形。早期老調的行當以生、凈為主,而這兩行又都同唱老生調,故稱“老調”。2008年,保定老調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特產美食

蓮池區驢肉火燒、白肉罩火燒、吊爐燒餅、保定三寶(王鐵匠鐵球,保定面醬,保定春不老)等特產美食。

交通


綜述

蓮池區北距北京140千米,東距天津145千米,南距石家莊120千米,擁有京廣鐵路保定火車站、京石高鐵保定東站、保定市汽車客運中心站,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滄高速公路保定出入口全部坐落轄區。

公路

蓮池區有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區境。

鐵路

蓮池區有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過境。

社會


教育事業

2019年,蓮池區有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金融學院、保定學院等12所高等院校、25萬大學生,共有中小學學校86所,其中小學57所、中學22所、高中7所,保師附校、河北小學、前衛路小學、縣學街小學等小學,十三中、十七中、一中分校、三中分校等重點中學,保定一中、保定二中、保定三中、保定外國語學校等高中。
轄區有華北電力大學、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金融學院、保定學院等高等院校6所;有保定一中、保定二中、保定三中、保定外國語學校等市屬中學6所。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特崗計劃"、"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建設區黨校、農二師華山職業技術學校綜合樓和學生公寓。
蓮池區高等學校一覽表
類別院校備註
本科院校華北電力大學教育部直屬高校、211工程、985平台111計劃、卓越計劃
河北大學省部共建大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
河北農業大學省部共建大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河北金融學院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司法部直屬高校
保定學院公立大學
河北科技學院民辦本科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獨立學院
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獨立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獨立學院
河北農業大學現代科技學院獨立學院
保定廣播電視大學成人高校

科學技術

2017年,蓮池區新增商標數3453個,共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支持資金1933萬元,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4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88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家,新增國家、省、市級各類創新平台28個。
2019年,蓮池區建有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76個、院士工作站7家、創新平台87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62家。保持與北京中關村、西城區文創中心等地的交流合作,先後三次承辦北京文創大賽保定賽區活動。首次與中國電子學會開展合作,引進2019年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並圓滿完成籌辦任務,並在機器人大賽項目合作商洽會上成功簽約5個項目。

文化事業

2015年,蓮池區組建蓮池區藝術團、老幹部協會、書畫協會、婦女講習所、羽毛球協會、乒乓球協會等區級協會6個,村、社區文化隊伍240餘支。投入1700萬元,建成了總面積1萬平方米的區文化館、8個鄉(街道)文化站、120個村(社區)文化室。創辦道德講堂、蓮池社區書院,在全市率先啟動全民閱讀行動;結合傳統節日和重要時間節點,先後開展“城鄉手拉手”傳統民俗文藝巡演、彩色周末、廣場健身操大賽、慶“七一”大合唱等系列文體活動100餘場,蓮池社區書院、彩色周末成為特色文化品牌。開展行業標兵、“蓮池區好人”等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出先進典型451人,西高庄村黨總支書記王煥榮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17人被評為“保定好人”、保定市道德模範。
截至2018年,蓮池區文體中心已成立各級文化隊伍300餘支,發展文藝骨幹近千名,每年組織各種文體活動百餘場。2018年4月13日起,蓮池區文體中心免費開放,並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

體育事業

“十二五”期間,蓮池區改造市級大型體育場館1個(保定市人民體育場);新建1個全民健身中心(裕華路保定市體育場);保定市人民體育場、府河公園健身廣場2個。

醫療衛生

2015年,蓮池區啟動第五醫院綜合病房樓建設,全力保障市兒童醫院、市婦幼保健院遷建項目,繼續推進市骨科醫院股份制改革,提高新農合參合補助標準,參保率達97.81%。投入576萬元,全面落實計生獎勵政策,各項人口控制指標運行良好,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
2019年,蓮池區有河北大學附屬醫院、二五二、市第一中心醫院、市第一醫院、市第五醫院、骨科醫院等醫院星羅棋布,共有4家省直、10家市直、9家區直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61家,民營醫院40家、門診部20家,“15分鐘就醫圈”初步形成。

基礎設施

2015年,蓮池區推進城中村改造,完成北高庄、馬家疃等6個城中村項目的安置房認定工作;長城片區5個項目、11個城中村的拆遷改造組卷上報市待批;留守墳、北高庄、北八里庄等城中村安置房已申請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投入資金800萬元,改造提升“破舊特”小區96個;完成東元寶社區、福地水岸社區、錦繡鑫城、時代馨園等5個精品社區以及新北街、新華村等6個社區的上檔升級工作。投入190萬元,完成17條便民小路的整修任務。推進城市管理6S行動、春風行動,籌資1300餘萬元,實施107國道綜合整治工作;投資500萬元建成烏馬庄小吃城和集貿市場;籌資1000餘萬元建設9個垃圾台站。

社會保障

2015年,蓮池區城鄉特困家庭關愛資金累積達610萬元,先後救助784戶(人),發放救助金180萬元;開展“慈善蓮池”系列活動,籌集善款599萬元,幫扶困難群眾590餘人次;2015年發放低保、撫恤、救助及各類困難補貼2100餘萬元。全年為民代辦事項3萬餘件。
2019年,蓮池區有街心花園、東湖、濱河公園、東風公園、軍校廣場等主題公園,轄區綠化覆蓋率達48.7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14平方米。

旅遊


大慈閣

市閣凌霄——大慈閣
市閣凌霄——大慈閣
大慈閣建於公元1227年,由元代蔡國公張柔創建,為保定八景之首,史稱“市閣凌霄”,是近千年的古寺,大慈閣雄偉壯觀可稱“高可數十丈,數十裡外,遙望層閣丹碧若霞”。大慈閣自古為佛教聖地,閣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菩薩,閣後有全國罕見坐南朝北的關帝廟。大慈閣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旅遊景點。

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初建於770多年前,為張柔所建,原名“香雪園”,其時,“簾戶疏越,澄瀾蕩漾,魚泳鳥翔,雖城市囂囂而得三湘七澤之樂”(《臨漪亭記略》)。元代之後,保定遭遇地震,該園被毀。直到明代嘉靖年間,時任保定知府的張烈出官費加以修復,此園才得以重見天日。
池中“蓄鱗藝蓮,環池植柳如檻”,並修建了亭台和圍牆,闢為“水鑒公署”,意即以水為鑒,鑒身、鑒心,成為達官貴人飲宴享樂的場所。明清兩代,將元時的保定路改為保定府,清雍正二年,又將元直隸巡撫衙門升級為總督部院,從此保定府成為直隸省會。雍正十一年(1733)直隸總督李衛奉旨在蓮池開辦書院,增置賓館,后將賓館擴建為行宮。清代,蓮池曾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整建和重修,園內古木森森,奇花爭艷,山、水、樓、台、亭、榭參差錯落,形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博得了“幾疑城市若蓬萊”的盛譽。

直隸總督署

直隸總督署
直隸總督署
古城保定直隸總督署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裕華路,是清代直隸總督辦公處所,是直隸省的最高軍政機關,是我國現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總督駐此,至清朝滅亡(1911),直到清亡后廢止,歷經182年,可謂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歷史內涵十分豐富,曾駐此署的直隸總督共59人66任,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民國年間是直系軍閥曹錕的大本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是日偽和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駐此。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軍軍官學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所正規陸軍軍校,位於河北保定市區東風東路,前身為清朝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北洋陸軍的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1912年至1923年期間,保定軍校辦過九期,畢業生有6000餘人,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黃埔軍校教官。在國民黨及共產黨內都有保定學生。若然從北洋軍學堂算起,保定訓練了接近一萬名軍官,當中超過一千六百人獲得將軍的銜頭。

天主堂

天主堂
天主堂
天主教傳入保定地區的時間始於明末。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北京法籍孟主教在保定北關橋洞購地16畝,建房40間,稱保定北關天主堂,這便是保定天主教堂的前身。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北關天主教法籍神甫杜保祿借口被董福祥部士兵毆打,逼迫直隸總督榮祿立契,將保定城內賓館(原清河道署舊址)與北關天主教堂互換。1900年義和團運動的時候教堂還沒有修建完成,教堂內的神職人員曾分別逃至清苑東閭中華聖母堂和徐水安家莊教堂,築圍牆、碉堡自守,抵抗義和團。1905年教堂修建完成,命名為“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亦即今裕華路上的天主教堂。

清真西寺

清真西寺
清真西寺
清真西寺位於保定市清真寺街15號。保定市原有清真寺9座,現開放的有8座。清真西寺是其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座。它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修有正殿3間、講堂及水房,清未民初又以幾次擴建修整始具規模。現寺內有房59間,正殿20間,南北講堂12間,水房18間及工具房、配房等。寺內還有大小碑刻6通。整個寺院保存完好。該寺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正殿北拱門上方嵌有長方形青石“建修禮拜寺記”碑刻,文為:“直隸保定府,城守營都司官法公,系房山縣韓繼村人,見城內無寺,每遇節日投鄉禮拜。法公定施資助,獨自修理,先買魏家菜園十二畝,四面至道,除蓋寺以外,地基許眾教親借住,官地私房。大明萬曆雨辰年立”。清代屢有重修,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馬小眉、馬國仁蓋起現有沐浴室,民國年間軍官馬良、馬景宜等捐資,由教長吳天元、伊瑪目馬玉麟主持蓋起南北講堂等。整個寺院坐西朝東,佔地面積4.3畝,正門左右各有旁門1座,正門上嵌漢白玉“清真寺”名石匾(下署邑人子貞馬良),門內3間對廳,順旁廊直通大殿,左右各題“忍美”、“學俊”,大殿共21間576平方米,可容6O0餘人同時禮拜。

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地處保定古城區西南隅的淮軍公所全稱“淮軍昭忠祠暨公所”,是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后,於光緒十四年至光緒十七年(1888年—1891年)經專摺奏准,奉詔修建的“淮軍昭忠祠”及“公所”(淮軍辦公駐地)合一的建築群,佔地約30畝。此祠是繼蘇州、無錫、武漢之後為祭奠在戰鬥中陣亡的淮軍將士修建的第四座“昭忠祠”,也是規模最宏大的一座。淮軍公所位於保定市環城西路220號,是李鴻章為紀念淮軍在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陣亡的“將士”而建的昭忠祠,併兼有安徽會館之功能。李鴻章死後改為李鴻章祠堂。
淮軍公所規模宏大,整體呈不規則矩形,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40米,佔地面積約40畝,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分7個區域。一是正門以內的前院,為辦公和迎送客人之所。二是戲樓和公祭區,位於前院的後部。三是生活住宅區,有三個院落,位於戲樓的後部。四是神廚庫,即伙房,位於前院的東側。五是死亡將士紀念區,兩個院落,位於前院的西側,兩個院落東西廊的牆壁上,刻滿了陣亡“將士”的生平。六是荷花塘,即花園區,位於該所的西南部。七是停放車馬的馬廄區,位於該所的西北區。由以上布局可以看出規模之大。

代表人物


蓮池區歷史上有曾國藩、李鴻章、馮玉祥等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均在此主政生活過。

獲得榮譽


2019年11月4日,蓮池區被河北省住建廳評為2018年度潔凈城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