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72條詞條名為李濤的結果 展開

李濤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參加秋收起義

徠李濤(1905.9.4—1970.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湖南省汝城縣延壽瑤族鄉新坡村四組人。1925年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隊長、營黨代表、大隊政治指導員、支隊政委、縱隊政委、師政委、分局局長、科長、局政委、縱隊司令員、政治部主任、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處長、政治教官、秘書長、局長、部長等職,參加了秋收起義、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作戰、南雄水口戰役、長征、東征等戰鬥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李濤歷任中央軍委作戰部部長兼第1局局長兼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工程學校校長,中央軍委技術部部長,總參謀部第三部部長、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0年12月20日在廣州病逝,享年65歲。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9月4日,李濤生於湖南省汝城縣延壽鄉新坡村。8歲入該鄉達德小學,后就讀於縣立模範小學和濂溪高小。

大革命

大革命時期的李濤
大革命時期的李濤
1923年(民國十二年),李濤考入郴州省立第七聯合中學,開始接受進步思想。
1925年(民國十四年),李濤因參加愛國學生運動,被校方開除。
民國十五年(1926年)春,李濤加入中國共產黨。2月,李濤與朱青勛等在郴縣北街成立中共汝城縣小組。5月,正當北伐軍由廣東出師北伐之初,李濤受中共郴州特別支部派遣,同朱青勛一起返回汝城縣開展建黨工作。同年夏,李濤被選調到衡陽政治講習所學習。8月,李濤被派到常德國民革命軍左翼總指揮部做宣傳工作。
1927年(民國十六年)2月,李濤以湖南省總工會工人運動指導員的身份回汝城開展工人運動,當選為縣總工會委員長兼工人糾察隊隊長,將汝城的革命運動推向高潮,享有“新湖南”之稱。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時期的李濤
土地革命時期的李濤
1927年(民國十六年)8月,李濤遭反動武裝襲擊,率農軍一部突出重圍。9月,在桂東參加秋收起義,李濤任工農革命軍第2師1團1營黨代表。起義失敗后,李濤赴廣州,先後在中共廣東省委、香港區委工作。
1929年(民國十八年),李濤由上海到贛西南蘇區,先後任江西紅軍獨立第2團第2游擊大隊政治指導員,紅6軍第1縱隊3支隊、第3縱隊8支隊政治委員,紅3軍第1縱隊、第7師政治委員。在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李濤與師長陳伯鈞率第7師抗擊數倍於己的國民黨軍的多次進攻,頑強堅守陣地,並與兄弟部隊一起全殲國民黨軍第18師師部和2個旅,俘其師長張輝瓚。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6月,李濤調任紅13軍39師政治委員,率部參加南雄水口戰役。后因支持毛澤東的主張而被“左”傾路線領導人撤銷師政委職務,調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敵工部部長、紅9軍團政治部主任和政治保衛分局局長。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0月,李濤隨軍長征,任方面軍政治保衛局紅軍工作部執行科科長、中革軍委縱隊先遣突擊隊隊長、軍委第2局政治委員、軍委縱隊司令員、政治部主任等職。到陝北后,李濤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春,東征戰役時,李濤調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統戰部部長,曾被派往國民黨軍第17路軍楊虎城部從事統戰工作。同年底,李濤到陝南紅74師,任南路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後任紅軍駐西安聯絡處(后改稱辦事處)處長。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的李濤
抗日戰爭時期的李濤
抗日戰爭爆發后,李濤隨董必武到漢口建立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並任處長,負責為八路軍、新四軍籌集軍費和軍需物資,營救被國民黨關押的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輸送要求去延安的愛國青年,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等事宜。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李濤以八路軍第18集團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謀的身份,做東北軍、西北軍、川軍的統戰工作。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2月,李濤隨葉劍英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南嶽衡山舉辦的游擊幹部訓練班任政治教官,後繼任中共代表團團長,積極宣傳中共的抗日主張,推動國共團結抗日。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李濤到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工作。
1941年(民國三十年),回延安后,李濤任中共中央軍委後勤部經濟建設部部長、軍委秘書長、作戰部副部長兼第2局局長等職,在業務工作十分繁重的情況下,帶領2局全體人員堅持一面工作,一面生產,使工作和生產獲得雙豐收。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的李濤
解放戰爭時期的李濤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0月,李濤任軍委作戰部代理部長。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5月,李濤任軍委作戰部部長兼第1局局長。重視統帥機關和各級司令部的業務建設,注重培養高效率、高質量完成任務的工作作風。在解放戰爭時期,曾參與許多重要戰役的組織計劃、文電起草、資料搜集、戰況彙報等工作,是毛澤東和軍委其他領導指揮全國解放戰爭的高級參謀和得力助手。

新中國成立之後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李濤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李濤
1950年,李濤任軍委作戰部部長兼第1局局長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工程學校校長,並參與創辦解放軍測繪學校和總參謀部測繪局。曾在統一解放軍編製、建立各軍兵種方面,協助代理總參謀長聶榮臻做了大量組織工作,並參與組織編寫了步兵操典、內務、隊列、紀律等條令。
1952年起,李濤任軍委技術部部長,總參謀部第三部部長、政治委員。提出政治工作與業務工作相結合的方針,要求政工幹部必須懂業務,深入到業務中去;同時提出對技術幹部實行“高門檻”政策,強調技術業務的中心地位。
徠1965年,李濤因病免職休養。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李濤在身患重病的情況下被迫離開北京。
1970年12月20日,李濤在廣州病逝。

主要成就


中央蘇區反圍剿
1930年12月29日,李濤率領紅3軍7師佔領黃行嶺以北地區和齊子嶺等主要陣地,指揮紅7師和紅軍其他部隊直搗國民黨張輝瓚指揮部,全殲張輝瓚部所轄2個旅。隨後,率部在東韶與國民黨譚道源部激戰,斃國民黨團長、團副各1名,殲譚道源師過半,繳獲槍4000餘支,機槍46挺。
1931年5月,李濤率紅7師在東固以南牽制國民黨第19路軍,在中洞俘虜國民黨師長公秉藩。5月25日,李濤率7師到廣昌甘竹狙擊國民黨軍,又向南豐方向追擊國民黨朱紹良部第8師和第24師,擊斃國民黨第5師師長胡祖玉,全殲國民黨守軍。9月15日,李濤率部在方石嶺殲國民黨韓德勤和蔣光鼎師一部,俘5千多人,韓德勤被俘后化裝逃跑。繳獲步槍4500多枝,機槍90多挺,子彈1萬多發,戰馬200多匹。
中央軍委抓作戰
1946年6月下旬,李濤組織軍委1局編印了《國軍戰鬥序列》,全面收錄了國民黨政府國防部與各行營、綏署、戰區、警備總部情況和15個集團軍、91個軍、251個師、特種部隊、步騎部隊、地方武裝的番號、駐地、實力、隸屬關係、主官姓名等,核定國民黨軍總兵力約為407萬人。毛澤東稱讚很有用處。
1947年3月4日,李濤審核了作戰部上報給中央軍委關於國民黨軍進攻陝甘寧邊區的兵力數據:7個師、24個旅、73個團。7月,李濤組織作戰部起草了《自衛戰爭周年總結》,以具體數據說明國民黨軍可用於進攻和機動作戰的兵力日益減少,後備力量趨於枯竭,大部兵力陷於守備,後方兵力較薄弱。為中共中央軍委研究部署第二年作戰(舉行全國性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線)提供了重要參考。
1948年11月2日,李濤組織參謀人員統計了國共雙方的兵力消長:解放軍總兵力超過300萬人,國民黨總兵力減少到290萬人。毛澤東接到報告后,為新華社起草了《中共中央負責人評一年左右即可根本打倒國民黨政府》的電訊。
在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李濤不僅要管作戰,參與中央軍委各個重要作戰方案的制定,還要管情報、通訊、軍務、裝備、訓練、測繪等,還要整理中央軍委重要作戰資料、彙集戰況、起草電文、向各野戰軍提供情報和作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