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高市鄉的結果 展開

高市鄉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下轄鄉

高市鄉隸屬於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位於青田縣西北部、甌江南岸與高市源匯合處,東接船寮鎮,西與仁宮鄉巨浦鄉接壤,南接海口鎮,距縣城30公里,距麗水市39公里,高市大橋貫通南北,隔江北岸為330國道,有金麗溫高速公路金溫鐵路貫穿而過。旅遊資源有陳誠故居,石門洞。

地理環境


高市鄉總面積52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總人口3910人(2017年)。全鄉盛產楊梅、高山西瓜高山蔬菜等農產品。該鄉九年制學校一所,衛生院一座。該鄉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有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石門洞景區,有劉基讀書處、陳誠故居等一批名人鄉賢的遺跡。高市鄉山清水秀、人文資源豐厚,是青田重要的農業鄉鎮,鄉內有市重點工程裝機容量5.1萬千瓦的甌江幹流外雄梯級電站,陳誠故居旅遊開發、康莊工程等正有序向前推進。高市鄉擁有仙人橋、陳誠故居和石門洞等旅遊景點。

行政區劃


高市鄉位於青田縣中部。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3910人(2017年)。轄高市、東源頭、水碓基、東源口、西源、黃山、練嶴、雄溪、洞背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高市村。有石門洞林場。金(華)溫(州)鐵路、330國道過境。名勝地有石門洞。
高市村,東水村,東源口村,西源村,練嶴村,雄溪村,洞背村7個行政村。
村名代碼
東源頭村331121203200
水碓基村331121203201
東源口村331121203202
西源村331121203203
黃鎮村331121203204
高市村331121203205
練嶴村331121203206
雄溪村331121203207
洞背村331121203208

歷史沿革


1949年建高山鄉,1958年改為高市管理區,1961年改稱高市公社,1983年復高市鄉。1997年,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東源頭、水碓基、東源口、西源、黃山、官山、底村、外村、練嶴、雄溪、洞背10個行政村。
高市鄉
高市鄉

旅遊


景點

石門洞
這裡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數級特色各異的飛瀑,最下一級從1125米懸崖傾瀉而下,形若垂練,濺如跳珠,散似銀霧。整個景區由洞天飛瀑、太子勝景、仙桃、師姑湖四個景區組成,集山林蒼翠之優、文物薈萃之勝、飛瀑壯觀之美、氣候宜人之適,是一處具有清、幽、靈、古、奇、險、野、趣之特色的“洞天仙境”。
清真寺
清真禪寺位於青田縣西南23公里的阜山鄉眠牛山麓,原稱清真堂,1984年易名。寺院佔地面積五千九百多平米,建築面積三千二百多平方米,該寺始建於宋末元初,寺院建築三進;元大德年間(1297-1307)建右側配殿“夫人宮”,明嘉靖八年(1529)增建前殿,清乾隆年間重修正殿;清嘉慶年間(1796-1820)擴建女客房,清咸豐十一年,太平軍攻佔青田,前殿被焚毀,同治元年重建;清光緒三十一年建東西轅門,民國十六年(1927)建鍾、鼓樓,1985年築圍牆,拆去東西轅門,建山門,挖築放生池,造花園,規模進一步擴大,並將鐘鼓樓納入寺廟範圍,形成一個整體寺廟建築群。
文化淵源
高市鄉人傑地靈,名人薈萃,文化底蘊深厚。石門洞為我國道教名山的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二小洞天,南朝永嘉太守謝靈運到此尋幽探勝,明朝國師劉基少年時期求學於此。另有李白王安石陸遊沈括湯顯祖郭沫若等歷代名人墨客的題詠詩文和摩崖碑刻。文天祥同榜進士陳墍及官至國民黨副總裁的陳誠皆為高市鄉人。全鄉還有多位民國時期將領。
交通概況
高市鄉交通便捷,高市大橋貫通南北。330國道、金麗溫高速公路、金麗溫鐵路、金麗溫高鐵穿境而過,康莊公路直通9個行政村。高市村為石門洞景區東入口。連接景區的外雄電站至石門洞通道、甌江濱水生態景觀廊道、石門洞至師姑湖景觀通道已經建成。伯溫古村至黃鎮的環景通道,高市至灘坑庫區的公路已在謀划。具有旅遊特色的交通發展大格局初具規模。
發展前景
高市鄉科學謀划,因地制宜,大作旅遊文章,提出了“依託石門洞,建設大景區,旅遊富民強鄉”的發展戰略,致力於創建石門洞5-景區。青田生態樂園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石門漁村、民國風情村、里三圩影視村、黃鎮風水村等各具特色又相對統一的村落正在分步打造,劉伯溫、陳誠等名人文化進一步挖掘,景區空間不斷延伸,旅遊要素不斷豐富,影響力不斷擴大。假以時日,一個基礎設施完備,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事業和諧發展的新高市將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