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傑

寧夏秦腔劇團團長

王志傑,女,回族,祖籍北京,1943年1月13日生於銀川,國家一級演員。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王志傑的父親自幼就是一位戲迷,經常請京劇名角在家授課。
因受父親的影響,1952年4月不到10歲的王志傑便進入寧夏人民劇團開始了學戲的生活。
先後得到黃國璋、關育中、丁醒民、鍾新民、張金民、錢森、年秉中、李林平等老師的盡心幫助和教導。

演藝經歷

1952年至1956年的學藝階段,她排練上演了《櫃中緣》《別窯》《翠香記》《千里送京娘》等戲,並以優異成績畢了業,成為一名正式演員。
由於她學戲專註、投入,很快在同行中脫穎而出。
13歲時王志傑就在大型歷史劇《燕燕》中擔任女主角燕燕。
1962年5月《寧夏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和肯定,團內老師和領導也對王志傑的勤學苦練和鑽研精神給予了很大的鼓勵,並把她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隨後她在《王昭君》《玉堂春》《白玉鈿》《李亞仙》《火焰駒》《軟玉屏》《三滴血》《冰玉緣》《殷桃娘》《卧薪嘗膽》《西廂記》《追魚》《楊乃武與小白菜》等戲中擔任主要角色,扮演了許多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的劇中人物。
15歲時又和錢森老師共同演出了大型歷史劇《王昭君》。王志傑扮演女主角王昭君時,得到錢老師悉心的啟發與指導。在她不斷的實踐與體驗中,她深深地感到,演戲貴在理解和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摸透人物的性格特徵,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情感分寸,盡量使角色顯得自然、從容,真實可信。
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之際,從外省市遷來並組建了一批新的藝術團體,如京劇團、越劇團及歌舞團、話劇團等,她有機會觀摩一些著名演員的演出,從而開闊了眼界,獲得了豐富的表演經驗,使她由單純模仿到深入理解,由不成熟走向比較成熟的藝術高度。
1959年年僅16歲的王志傑,以優秀青年演員身份成為自治區少數民族觀禮團的一員,到北京登上了天安門觀禮台,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的慶祝大會。
1964年又陸續在一些現代戲中塑造和刻畫了一批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其中《紅嫂》的演出,使她在運用傳統表演和演唱形式、準確地塑造現代人物方面有了極大的收穫,特別是得到了著名京劇導演殷元和同志的指導和幫助,創造和設計出了一些新表演程式和演唱方法,為演好現代戲闖開了一條新路子。
1965年赴陝北演出時,受到了老區人民的喜愛和歡迎,榆林地區文工團派人專程來學習表演方法和創作模式。她所摸索出的表演方法,在後來的《西吉灘》《東風解凍》《人間天上》《南方烈火》等戲的人物塑造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後她還在另外一些現代戲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如《沙家浜》中的阿慶嫂、《杜鵑山》中的柯湘、《龍江頌》中的江水英等等。
經過十幾年的刻苦磨鍊與探索,王志傑在業務上成為團里的骨幹分子,被上級領導任命為寧夏秦腔劇團副團長,負責團里的業務工作。她根據自己的現實條件,重新整理演出了一批以青衣正旦為主的劇目,如《鴻雁傳書》《包公賠情》《秦香蓮》《五典坡》《游龜山》等,並排練上演了新編歷史劇《三夫人》《青絲吟》《趙氏孤兒》和現代戲《月難圓》《成雙成對》等。
1985年12月參加自治區中青年演員大獎賽,榮獲演員表演一等獎。《寧夏日報》發表文章給予評論和讚揚。
1988年3月份代表劇團到國家文化部舉辦的戲麴院,在職團長培訓班學習,培訓了半年。參加培訓班的有32個劇種,51個劇團團長。她特別珍惜這個機會,在與這些劇團團長朝夕相處的日子裡,不僅在文藝理論、表演藝術等方面學到了豐富的知識,而且她在30多年舞台生活中積累的藝術經驗得到了升華,在劇團管理及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收穫。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為了事業王志傑很晚才結婚。丈夫原在交通部二局工作,丈夫希望她能調回身邊。但王志傑離不開她熱愛的舞台,離不開寧夏。她和丈夫兩地分居整整16年,四個孩子都在她身邊,最小的兩個還是雙胞胎。

社會活動


任職經歷

1987年12月被上級任命為寧夏秦腔劇團團長。
1992年西安舉辦十佳演員評選活動時,被授予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