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系統

腦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經結構

由核周體和神經纖維構成的神經干、神經叢、神經節及神經終末裝置等組成。從解剖學上,常將其分為三部分:腦神經、脊神經自主神經。其功能為將外周感受器和中樞神經系統連起來。

腦神經


與腦相連,共12對,按出入顱腔的前後順序即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面神經、位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各1對。除嗅神經連於大腦的嗅球、視神經連於間腦視交叉外,其餘10對均與腦幹相連。12對腦神經中,嗅神經、視神經和位聽神經是純感覺成分,將嗅覺、視覺、聽覺衝動傳向中樞。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是運動性成分,把中樞的信息傳給感受器。三叉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則既有感覺成分,又有運動成分,是混合性神經,其中運動性神經支配眼肌、舌肌、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也有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體的。腦神經損害,會產生許多病症。
嗅神經(CNⅠ),位於臉譜的中部,形似鼻中隔,提示鼻腔頂部的嗅區中富含接受嗅覺刺激的嗅細胞,其中樞突聚集而成20多條嗅絲,穿篩孔連於嗅球,傳導嗅覺。
視神經(CNⅡ),位於眼部的正中,形似瞳孔或“黑眼球”,視神經與視物和視覺的傳導有關。
動眼神經(CNⅢ),位於眼部的上方,形似眼瞼,動眼神經支配上瞼提肌、上直肌等主要眼外肌的運動。
滑車神經(CNⅣ),位於眼部的內側,滑車神經支配上斜肌,可使瞳孔轉向下外。
三叉神經(CNⅤ),位於面前部,三叉神經感受面部的感覺。
展神經(CNⅥ),位於眼部的外側,展神經支配外直肌,可使瞳孔轉向外側。
面神經(CNⅦ),在臉譜中左右鏡像相對,形成面部的輪廓。
前庭蝸神經(CNⅧ),位於面中部的外側緣,形似耳廓(郭),前庭蝸神經與耳有關,感受聽覺和位置覺。
舌咽神經(CNⅨ),位於口部的中央,形似懸雍垂(齶垂),舌咽神經支配大部分的咽肌、感受舌後1/3的一般感覺和味覺等。
迷走神經(CNⅩ),位於頸部的正中,形似喉結,迷走神經在頸部與喉密切相關,支配喉肌,傳導喉黏膜的感覺
副神經(CNⅪ),位於頸部的外側,形似胸鎖乳突肌,並富有動感,副神經支配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與頸部的運動相關。
舌下神經(CNⅫ),位於口的前部,形似前伸出口腔的舌和舌,舌下神經支配舌外肌和舌內肌,既可伸舌又能改變舌的形狀。

脊神經


共有31對,每對脊神經均由與脊髓相連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間孔匯合而成。前根主要是運動性纖維,由位於脊髓灰質前角細胞發出的運動纖維、側角和內交感性內臟運動纖維組成。在第2、3、4骶神經前根內有來自脊髓灰質中間帶細胞的副交感性內臟運動纖維。前角細胞的軸突分佈到骨骼肌,側角和骶部交感和副交感細胞的軸突分佈到內臟、心肌、血管平滑肌和腺體。有人認為,脊神經前根內也有感覺纖維,這種纖維來自脊神經節內的細胞,它的中樞突經前根入脊髓,傳導痛覺。后根是感覺性纖維,由發自脊神經節假單極神經元的中樞突組成。脊神經節是后根於椎間孔內面的膨大部,由假單極神經元的胞體聚集而成,其中樞突組成后根進入脊髓,而其周圍突以各種形式的感覺神經末梢分佈於皮膚、肌肉、關節和內臟,將軀體和內髒的感覺衝動向中樞傳導。所以,每一對由前、后根匯合而成的脊神經,全是混合性的纖維。
脊神經分為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共31對。脊神經穿經椎間孔出椎管,其中上7對頸神經從相應的頸椎上方穿出,第8對頸神經從第7頸椎和第1胸椎之間穿出。以下的脊神經皆按此順序,分別在該節和下一節椎骨之間的椎間孔穿出。脊神經在椎孔內的位置:前方同椎間盤與椎體相鄰,後方有關節突關節與韌帶。當這些結構發生運動損傷時,常常累及脊神經,會出現感覺與運動障礙等癥狀。

自主神經


交感神經

植物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的一部分。由脊髓胸1至腰2節段的灰質中間外側柱發出節前神經元,經過脊髓神經前根,從相應節段的白交通支進入椎旁交感神經鏈,並在鏈內上行或下行,與鏈內或鏈外神經節內的節后神經元發生突觸聯繫,節后神經元隨相應的脊神經走行至末梢,支配心臟血管、腹腔內臟、平滑肌及腺體等,以調節這些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刺激交感神經,可引起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跳加速、腹腔內臟、皮膚末梢血管收縮、新陳代謝亢進、瞳孔散大、疲乏的骨骼肌工作能力增加等。人體大多數組織器官均受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雙重支配,在功能上具有拮抗作用,從整體上看,是在大腦皮層管理下使內臟活動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

副交感神經

植物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的一部分。由腦幹的某些核團及脊髓骶段的灰質中間外側柱發出節前神經元,混合於腦神經(主要為面神經、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或脊神經中行走,到達器官內或器官旁,與副交感神經節中的節后神經元發生突觸聯繫,隨後節后神經元分佈於內臟器官、平滑肌和腺體,並調節其功能活動。刺激副交感神經可引起心跳減慢、胃腸蠕動增強、括約肌鬆弛、瞳孔縮小、腺體分泌增加等。人體內大多數組織器官均受到副交感神經與交感神經的雙重支配,在功能上起拮抗作用,從整體上看,是在大腦皮層管理下使內臟活動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

組織學特點


周圍神經系統由神經纖維和中樞神經系統外的神經元胞體組成。周圍神經系統與中樞神經系統之間有往返的纖維聯繫,周圍神經系統的神經元構成了連接中樞神經系統與外周結構的橋樑。周圍神經系統成束的神經纖維(軸突)由結締組織被膜包裹,構成單條的周圍神經。在活體觀察時呈堅固而發白的索狀結構。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神經元聚集於神經節中,例如脊神經節。
前11對腦神經起源於腦。第Ⅻ對腦神經大多起於脊髓上部,所有的腦神經都通過顱骨上的孔、裂出顱。31對脊神經(頸、胸、腰、骶和尾神經)起於脊髓,從脊柱的椎間孔發出。周圍神經系統是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延續。它的傳入纖維(或稱感覺纖維)將來自感覺器官(例如眼)和身體不同部位(例如皮膚)感受器的衝動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它的傳出纖維(或稱運動纖維)將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衝動傳到效應器官(肌肉和腺體)。

組成


軸突。
髓鞘,有兩種形式,據此可以區分出兩種神經纖維。有髓神經纖維的髓鞘由連續的施萬細胞按順序排列並包裹單根軸突形成;髓鞘細胞不產生鞘磷脂。大多數位於皮膚的神經纖維是無髓的。
結締組織構成的神經內膜,由於神經纖維有3層結締組織膜支持和保護,因此周圍神經相對結實而有彈性。3層膜包括:神經內膜包繞在髓鞘細胞和軸突外的薄層疏鬆結締組織膜;神經束膜包裹每束神經纖維的結締組織膜,對進出周圍神經纖維的物質具有屏障作用;神經外膜包繞在多條神經束外的一層厚而疏鬆的結締組織膜,構成了神經的最外層,含有脂肪組織、血管和淋巴管。
周圍神經很像電纜,一條軸突是一根單獨的電話線,髓鞘和神經內膜包在軸突周圍起到絕緣的作用。神經束膜將這些絕緣的線包裹成束。這些束再被神經外膜(如同“電纜”最外層的封皮)有序的包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