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年

929年

929年,是歷史上的一個年份。

紀年


己丑年(牛年)
後唐天成四年
南吳乾貞三年,大和元年
吳越寶正四年
閩天成四年
於闐同慶十八年
契丹天顯四年
南漢大有二年
荊南乾貞三年,天成四年
東丹國甘露四年
馬楚天成四年
南詔尊聖二年

本年年表


唐平王都
後唐義武節度使王都於後梁龍德元年(921)幽養父王處直而得定州(今河北定縣),所轄境內各州刺史以下官員皆由其任命,不由中央委任,租賦所入也只供本軍不輸朝廷,並暗中聯接盧龍節度使趙德鈞、成德節度使王建立,意欲恢復唐末河北三鎮世代相襲,不輸貢賦不受徵發的舊制。又離間後唐難制的平盧節度使霍彥威、武寧節度使房知溫、昭義節度使毛璋、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東川節度使董璋、歸德節度使王晏球。王建立、王晏球先後密奏王都之狀,後唐天成三年(928)四月,後唐削王都官爵,以王晏球為北面招討使。安審通為副招討,張虔釗為都監,發諸道兵馬討定州。後唐大軍攻拔定州北關城,王都向契丹求援。五月,契丹派遣禿餒率萬騎入定州解圍。唐軍退保曲陽(今河北),大敗王都及禿餒,後唐軍追至定州,因城牆堅固不易攻,王晏球遂以定州城西關城為行府,準備打持久的攻堅戰。契丹又派軍增援,後唐軍退至望都(今河北)。王都會同契丹軍夜襲新樂(今河北新樂東北),殺唐守將,遂傾其兵力會契丹五千騎兵乘勝於曲陽截擊王晏球等,後唐軍大敗定州,契丹兵死亡過半,王都、禿餒儀以身免。敗軍北逃,入幽州界,又遭盧龍節度使趙德鈞截擊。七月,契丹又派七千騎兵救定州,再次為唐軍所敗。契丹軍北撤,趙德鈞派兵圍剿,散兵亦被幽州村民擊殺。逃回契丹者不過數十人。自此契丹不敢輕易犯北邊。至天成四年,王都、禿餒突圍不成,二月,定州將馬讓能開城門迎唐軍,王都舉族自焚,後唐擒禿餒及二千契丹軍。
後唐置場市黨項馬
後唐天成四年(929)四月,後唐以立國西部黨項常以進貢為名至洛陽買馬,其馬不論良駑,均稱上進,後唐除照給馬值外,常加倍賞酬,所費每年不下五、六十萬貫,因以下詔“沿邊置場買馬,不許蕃部至闕下”。明宗雖下此詔,但認為後唐馬匹不足,還常需征買,有黨項諸部貢馬,後唐給賜,是常事,不可止。因此四月的詔令實際廢止,番部羊馬不絕於路。直至長興四年(933),明宗才因市蕃部馬竟耗後唐國力十之七,徒然消耗財賦,而馬無所使,才又於十月下敕,沿邊藩鎮,或有蕃部賣馬,可擇其良壯者給券,具數以聞。以後黨項貢馬才大為漸少。
荊南向唐謝罪
朱全忠代唐建立後梁荊南於後唐天成三年附於吳,後唐因之數番發兵征討。天成四年(929)五月,初襲父位的高從誨以唐近吳遠,通過楚王馬殷謝罪於唐,另通過後唐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元信求保奏,復修藩鎮職貢。六月,高從誨上表內附於後唐,並進銀三千兩贖罪。七月,後唐以高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罷天成二年討荊南所置荊南招討使。高從誨又於後唐長興元年(930)3月以祖先墳墓在中原為由絕吳。
吳越與唐絕交
吳越寶正四年(929)、後唐天成四年九月,後唐樞密使安重誨吳越王錢鏐怠慢唐使,言辭不敬奏削錢鏐官爵。二十七日後唐削錢鏐元帥、尚父、吳越國王,以太師致仕。凡吳越進奏官及使者、綱吏,命所在系治。錢鏐與子錢傳瓘、將吏等屢上表稱冤,均不報。吳越遂與唐絕交。至長興二年(931)三月,後唐以削錢鏐爵系安重誨所為,複錢鏐名位。
吳改元大和
吳乾貞三年(929)、後唐天成四年十一月,吳帝楊溥加尊號為睿聖文明光孝皇帝,大赦,改元大和。
後唐康福安邊
後唐天成四年(929)十月,後唐以磁州刺史康福涼州(今甘肅武威)刺史、朔方河西節度使。康福,蔚州(今河北蔚縣)人,通胡語,曾於殿上與后唐明宗以胡語奏對,為樞密使安重誨所忌。時值朔方李匡賓為亂,留後韓澄請求後唐命帥,安重誨遂將康福安插於邊陲亂地為帥。十一月,康福行至方渠(今甘肅環縣),擊退羌胡的襲擊。在青剛峽(今甘肅環縣北)乘吐蕃野利、大蟲二族不備,兵分三路殺吐蕃數千帳。因此聲威大振,進入靈州(今寧夏靈武南,朔方節度使治所)。次年,康福又破李匡賓。康福在鎮三年,歲歲豐收,倉儲豐盈,有馬千匹,境內蕃夷畏服。
大天興易帝,改號大義寧
大天興尊聖二年(929),後唐天成四年,原擁立趙善政稱帝的東川節度使楊干貞,因受趙的冷落,廢趙自立,改國號為大義寧,建元興聖,后改元大明。楊干貞,大理人,大長和時為東川節度使,後晉天福二年(937)為段思平所敗,廢為僧,謚肅恭帝。
雜譚逸事 楚殺高郁
後唐天成四年(929)七月,楚王馬殷之子知政事馬希聲矯令殺謀主高郁,誣郁謀反,誅其族黨。高郁(?——929),揚州人。唐末馬殷據湖志,以高郁為謀主。高郁向馬殷建議並幫助實施了一系列恢復經濟、促進生產的措施,以帛代錢納稅,促使楚境百姓植桑養蠶,紡織業因此得以發展;又於京都及襄(今湖北襄樊南)、唐(今河南沁陽)、郢(今湖北鍾祥)、隨(今湖北)等州設置邸務銷售湖南所產茶葉,獲利幾十倍,並令楚境百姓自己造茶貨賣,年可收茶稅萬萬計。高郁見於湖南為商旅集散之地,建議以當地多產的鉛鑄鉛鐵錢流通於境內,凡商旅離境必以貨易錢而去,因此百貨流通。楚境因這些措施國富民安,勢力漸強,得與諸鎮抗衡,也引起鄰國之忌。後唐、荊南均曾離間馬氏父子與高郁關係。天成四年三月,馬殷因年事已高,將權力移交給馬希聲,高郁因而見殺。

大事


(1)春,正月,馮入為宣徽使,謂執政曰:“從榮剛僻而輕易,宜選重德輔之。”
春季,正月,馮到朝廷任宣徽使,他對執政說:“李從榮性情剛愎而且輕舉妄動,應當選擇德高望重的人去輔佐他。”
(2)王都、禿餒欲突圍走,不得出。二月,癸丑,定州都指揮使馬讓能開門納官軍,都舉族自焚,擒禿餒及契丹二千人。辛亥,以王晏球為天平節度使,與趙德鈞並加兼侍中。禿餒至大梁,斬於市。
王都、禿餒打算突破包圍逃出去,但沒有能成功。二月,癸丑(十三日),定州都指揮使馬讓能打開城門讓官軍進去,王都的全家族人都自焚而死,抓獲了禿餒以及契丹二千人。辛亥(十一日),任命王晏球為天平節度使,與趙德鈞一併加封兼任侍中。禿餒被送到大梁,在街市上當眾斬殺。
(3)樞密使趙敬怡卒。
樞密使趙敬怡去世。
(4)甲子,帝發大梁。
甲子(二十四日),後唐帝從大梁出發。
(5)丁卯,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協卒於須水。
丁卯(二十七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協在須水去世。
(6)庚午,帝至洛陽。
庚午(三十日),後唐帝到達洛陽。
(7)王晏球在定州城下,日以私財饗士,自始攻至克城未嘗戮一卒。三月,辛巳,晏球入朝,帝美其功;晏球謝久煩饋運而已。
王晏球在定州城下,每天用自己的財物慰勞士卒,從開始攻城到攻下城,從來沒有殺過一個士卒,三月,辛巳(十一日),王晏球到了朝廷,後唐帝稱美他的功勞。王晏球只是感謝朝廷長期給他運送糧食。
(8)皇子右衛大將軍從璨性剛,安重誨用事,從璨不為之屈。帝東巡以從璨為皇城使。從璨與客晏於會節園,酒酣,戲登御榻,重誨奏請誅之;丙戌,賜從璨死。
皇子右衛大將軍李從璨性情剛愎,安重誨掌權后,李從璨不服從他。後唐帝巡幸大梁時,任命李從璨為皇城使,李從璨和客人們在會節園大擺宴席,酒喝得高興的時候,開玩笑地登上了御床。安重誨上奏請求誅殺李從璨。丙戌(十六日),後唐帝賜李從璨死。
(9)橫山蠻寇邵州。
橫山地區的蠻族侵擾邵州。
(10)楚王殷命其子武安節度副使、判長沙府希聲知政事,總錄內外諸軍事,自是國政先歷殺聲,乃聞於殷。
楚王馬殷命令他的兒子武安節度副使、判長沙府的馬希聲知政事,總管國內外軍事,從此以後,國家大事先經過馬希聲,然後才報告馬殷。
(11)夏,四月,庚子朔,禁鐵錫錢。時湖南專用錫錢,銅錢一直錫錢百,流入中國,法不能禁。
(11)夏季,四月,庚子朔(初一),禁止鐵錫錢流通。當時湖南專用錫錢,一個銅錢值一百個錫錢,錫錢充入中原,法令難以禁止這些錢的流通。
(12)丙午,楚六軍副使王環敗荊南兵於石首。
(12)丙午(初七),楚六軍副使王環在石首擊敗了荊南的軍隊。
(13)初令緣邊置場市黨項馬,不令詣闕。先是,黨項皆詣闕,以貢馬為名,國家約其直酬之,加以館穀賜與,歲費五十餘萬緡;有司苦其耗蠹,故止之。
(13)後唐開始命令沿邊境的地方設置市場買黨項馬,不讓他們送到洛陽。在此以前,黨項人都把馬送到洛陽,以貢名為名,國家粗粗估計,付錢給他們,再加上供給食宿,每年的耗費約五十萬緡。有關部門苦於這些耗費,因此禁止他們到京城來。
(14)壬子,以皇子從榮為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從厚為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
(14)壬子(十三日),任命皇子李從榮為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任命李從厚為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
(15)契丹寇雲州。
(15)契丹人侵犯雲州
(16)甲寅,以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趙鳳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16)甲寅(十五日),任命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趙鳳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17)五月,乙酉,中書言:“太常改謚哀帝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廟號景宗。既稱宗則應入太廟,在別廟則不應稱宗。”乃去廟號。
(17)五月,乙酉(十七日),中書上書說:“太常改謚哀帝為昭宣光烈孝皇帝,廟號為景宗。既然稱宗,就應該入太廟,如在別的廟裡就不應該稱宗。”於是去掉了廟號。
(18)帝將祀南郊,遣客省使李仁矩以詔諭兩川,令西川獻錢一百萬緡,東川五十萬緡;皆辭以軍用不足,西川獻五十萬緡,東川獻十萬緡。仁矩,帝在藩鎮時客將也,為安重誨所厚,恃恩驕慢。至梓州,董璋置宴召之,日中不往,方擁妓酣飲。璋怒,從卒徒執兵入驛,立仁矩於階下而詬之曰:“公但聞西川斬李客省,謂我獨不能邪!”仁矩流涕拜請,僅而得免;既而厚賂仁矩以謝之。仁矩還,言璋不法。未幾,帝復遣通事會人李彥詣東川,入境,失小禮,璋拘其從者,彥奔還。
(18)後唐帝將要去南郊祭祀,派遣客省使李仁矩用後唐帝的命令告示兩川,命令西川貢獻錢一百萬緡,東川貢獻錢五十萬緡。但兩川都推辭說軍需不足,結果西川貢獻了五十萬緡,東川貢獻了十萬緡。李仁矩是後唐帝當初在藩鎮時的一位將領,被安重誨器重,他依仗恩寵特別傲慢。他到梓州時,董璋置辦酒宴招待他,等到中午還不來,正抱著藝妓飲酒。董璋非常生氣,跟從董璋的士卒們手執武器進了驛站,讓李仁矩站在台階下面罵他說:“你只聽說西川斬殺了李嚴,難道說我們不能殺人嗎?”李仁矩痛哭流涕地拜謝請罪,才得以免死。之後又用豐厚的禮物來賄賂李仁矩,讓他回朝後不要講出這件事。李仁矩回到朝廷后,說董璋不遵守法令。不久,後唐帝又派遣通事舍人李彥到東川。入境后,有失小禮,董璋就拘捕了跟從李彥的人,李彥逃了回去。
(19)高季興之叛也,其子從誨切諫,不聽。從誨既襲位,謂僚佐曰:“唐近而吳遠,非計也。”乃因楚王殷以謝罪於唐。又遺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元信書,求保奏,復修職貢。丙申,元信以從誨書聞,帝許之。
(19)高季興背叛之後,他的兒子高從誨直言規勸,高季興不聽。高從誨繼承爵位后,對他的左右僚佐們說:“唐近而吳遠,捨棄唐而臣服吳,這不是好方法。”於是就通過楚王馬殷向後唐謝罪。又給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元信寫信,請求他上奏後唐帝,願意重新稱臣納貢。丙申(二十八日),安元信把高從誨信的內容告訴了後唐帝,後唐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20)契丹寇雲州。
(20)契凡侵犯雲州。
(21)六月,戊申,復以鄴都為魏州,留守、皇城使並停。
(21)六月,戊申(十一日),又將鄴都恢復為魏州,留守、皇城使一併停置。
(22)庚申,高從誨自稱前荊南行軍司馬、歸州刺史,上表求內附。秋,七月,甲申,以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己丑,罷荊南招討使。
(22)庚申(二十三日),高從誨自稱為前荊南行軍司馬、歸州刺史,上表請求歸附後唐。秋季,七月,甲申(十七日),任命高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己丑(二十二日),罷廢荊南招討使。
(23)八月,吳武昌節度使兼侍中李簡以疾求還江都,癸丑,卒於採石。徐知詢,簡婿也,擅留簡親兵二千人於金陵,表薦簡子彥忠代父鎮鄂州,徐知誥以龍武統軍柴再用為武昌節度使;知詢怒曰:“劉崇俊,兄之親,三世為濠州;彥忠吾妻族,獨不得邪!”
(23)八月,吳國武昌節度使兼侍中李簡因病請求回到江都。癸丑(十七日),李簡在採石去世。徐知詢是李簡的女婿,他擅自把李簡的親兵二千人留在金陵,並上表推薦李簡的兒子李彥忠代替他的父親鎮守鄂州,徐知誥任命龍武統軍柴再用為武昌節度使。徐知詢知道以後很生氣地說:“劉崇俊是哥哥的親戚,他家三世為濠州刺史。李彥忠是我妻子的家族,難道不能任職嗎?”
(24)初,楚王殷用都軍判官高郁為謀主,國賴以富強,鄰國皆疾之。庄宗入洛,殷遣其子希范入貢,庄過愛其警敏,曰:“比聞馬氏當為高郁所奪,今朋子如此,郁安能得之!”高季興亦以流言間郁於殷,殷不聽,乃遣使遺節度使副使、知政事希聲書,盛稱郁功名,願為兄弟。使者言於希聲曰:“高公常雲‘馬氏政事皆出高郁,’此子孫之憂也。”希聲信之。行軍司馬楊昭遂,希聲之妻族也,謀代郁任,日譖之於希聲。希聲屢言於殷,稱郁奔僭,且外交鄰藩,請誅之。殷曰:“成吾功業,皆郁力也;汝勿不此言!”希聲固請罷其兵柄,乃左遷郁行軍司馬。郁謂所親曰:“亟營西山,吾將歸老。子漸大,能咋人矣。”希聲聞之,益怒,明日,矯以殷命殺郁於府舍,榜諭中外,誣郁謀叛,並誅其族黨。至暮,殷尚未知,是日,大霧,殷謂左右曰:“吾昔從孫,儒渡淮,每殺不辜,多致茲異。馬步院豈有冤死者乎?”明日,吏以郁死告,殷撫膺大慟曰:“吾老耄,政非已出,使我勛舊橫罹冤酷!”既而顧左右曰:“吾亦何可久處此乎!”
(24)當初,楚王馬殷用都軍判官高郁為主要謀臣,國家依靠他富強起來,鄰國都嫉妒他。庄宗進入洛陽之後,馬殷派他的兒子馬希范向後唐入貢。庄宗很喜歡他的敏捷,對他說:“近來聽說馬氏的政權要被高郁所奪取,今天有你這樣的兒子,高郁怎麼能奪取呢?”高季興也用流言在馬殷那裡詆毀高郁,馬殷不聽從,於是又派遣使者給節度副使、知政事馬希聲送去信,非常讚賞高郁的功勞和名譽,並希望與他結為兄弟。使者對馬希聲說:“高公高季興經常說‘馬氏政事都出於高郁’,這是子孫們的憂患啊!”馬希聲相信了他的話。行軍司馬楊昭遂是馬希聲妻子的同族人,他圖謀取代高郁的職務,每天在馬希聲那裡誣陷高郁。馬希聲也曾多次向他的父親馬殷說高郁奢侈越軌,而且廣交外面的藩鎮,請求把他希掉。馬殷說:“我事業能夠成功,全靠高郁的力量,你不要說這些話。”馬希聲堅決請求罷免高郁的兵權,於是高郁補降職為行軍司馬。高郁對他的親信們說:“趕快經營西山,我將要告老回鄉。狗崽漸漸長大,能咬人了。”馬希聲聽說以後,更加憤怒,第二天,假傳馬殷的命令在府舍里殺死了高郁,並張榜告示中外,誣陷說高郁要謀反,同時把高郁的全家以及他的同黨全部殺死。到了晚上,馬殷還不知道這件事。這一天,天氣大霧,馬殷對他的左右說:“我從前跟從孫儒渡淮河時,每逢殺死那些無罪的人時,大多要出現這種怪現象。難道馬步院有冤死的人嗎?”第二天,官吏把高郁被殺的情況告訴了馬殷,馬殷撫摸著胸口非常悲痛地說:“我已經老了,政事也不是我自己說了算,致使我過去的有功之臣橫遭這些冤酷。”一會兒又回過頭來對他的身邊左右的人說:“我怎麼可以長久地居住在這裡呢?”
(25)九月,上與馮道從容語及年穀屢登,四方無事,道曰:“臣常記昔在先皇幕府,奉使中山,歷井陘之險,臣憂馬蹶,執轡甚謹,幸而無失;逮至平路,放轡自逸,俄至顛隕。凡為天下者亦猶是也。”上深以為然。上又問道:“今歲雖豐,百姓贍足否?”道曰:“農家歲凶則死於流殍,歲豐則傷於谷賤,豐凶皆病者,惟農家為然。臣記進士聶夷中詩云:‘二月賣新絲,五月雜新谷,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語雖鄙俚,曲盡田家之情狀。農於四人之中最為勤苦,人主不可不知也。”上悅,命左右錄其詩,常諷誦之。
(25)九月,後唐帝和馮道從容地聊起近年來五穀豐登,四方無事。馮道說:“我經常記起過去在先帝的幕府任掌書記時,奉命出使中山,經過井陘險要的地方,我常擔憂馬被摔倒,非常小心謹慎地抓住韁繩,幸好沒有失誤。等到了平路時,放開韁繩讓馬自己去奔路。不一會兒就跌倒了。凡是治理天下的道理也和這差不多。”後唐帝深深感到他講得很對。後唐帝又問馮道說:“今年雖然豐收了,百姓們的贍養是否充足?”馮道說:“種莊稼的人遇上災年就餓殍滿道,遇上豐年又為糧食價格便宜而發愁,無論是豐年還是災年,都有困苦,只有庄稼人是這樣呵!我曾記得進士聶夷中的詩中寫道:‘二月賣新絲,五月新谷;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語言雖然粗俗,但全都說出了庄稼人的甘苦。農民是士、農、工、商四種人中最勤苦的,陛下不可不了解這些情況啊!”反唐帝聽了之後非常高興,命令他身邊的人把這首詩抄錄下來,經常朗讀背誦它。
(26)州兵戌東川者歸本道,董璋擅留其壯者,選羸老歸之,仍收其甲兵。
(26)戌守東川的州軍隊回歸本道時,董璋擅自留下其中身體強壯的人,挑選一些年老體弱的人讓他們回去,同時還收了他們的武器。
(27)癸巳,西川右都押牙孟容弟為資州稅官,坐自盜抵死,觀察判官馮、中門副使王處回為之請,孟知祥曰:“雖吾弟犯法,亦不可貸,況他人乎!”
(27)癸巳(二十七日),西川右都押牙孟容的弟弟任資州的稅賦官,犯了監守自盜的罪被判處死刑,觀察判官馮、中門副使王處回為他請求免除死刑,孟知祥說:“即使是我的弟弟犯了法也不能饒恕,何況是別人呢?”
(28)吳越王居其國好自大,朝廷使者曲意奉之則贈遺豐厚,不然則禮遇疏薄。嘗遺安重誨書,辭禮頗倨。帝遣供奉官烏昭遇、韓玫使吳越,昭遇與玫有隙,使還,玫奏:“昭遇見,稱臣太師拜舞,謂為殿下,及私以國事告。”安重誨奏賜昭遇死。癸巳,制以太師致仕,自餘官爵皆削之,凡吳越進奏官、使者、綱吏,令所在系治之。令子傳等上表訟冤,皆不省。
(28)吳越王錢在他的國內喜歡自誇,朝廷派去的使者違心地奉承他,他就會贈送給一批豐厚的禮物,如果不奉承他,禮遇就很低。錢曾給安重誨一封信,語言禮節都很傲慢。後唐帝派遣供奉官烏昭遇、韓玫出使吳越國,烏昭遇和韓玫有矛盾,他們完成使命回朝,韓玫上奏說:“烏昭見到錢,稱臣拜舞,稱錢為殿下,並私下把國家大事告訴了錢。”安重誨奏請後唐帝賜烏昭遇死。癸巳(二十七日),後唐帝下令錢以太師的身份退休,其餘的官爵都被罷免,凡是吳越國的進奏官、使者、綱吏等,由所在地方官把他們抓起來治罪。錢命令他的兒子錢傳等上表訴冤,後唐帝都不理。
(29)初,朔方節度使韓洙卒,弟澄為留後。未幾,定遠軍使李匡賓聚黨據保靜鎮作亂,朔方不安;冬,十月,丁酉,韓澄遣使齎絹表乞朝廷命帥。
(29)當初朔方節度使韓洙死後,他的弟弟韓澄被任命為留後。不久,定遠軍使李匡賓聚眾佔據了保靜鎮發動叛亂,朔方地區很不安定。冬季,十月,丁酉(初二),韓澄派遣使者帶著絹表請求朝廷任命主將。
前磁州刺史康福,善胡語,上退朝,多召入便殿,訪以時事,福以胡語對;安重誨惡之,常戒之曰:“康福,汝但妄奏事,會當斬汝!”福懼,求外補。重誨以靈州深入胡境,為帥者多遇害,戊戌,以福為朔方、河西節度使。福見上,涕泣辭之;上命重誨為福更他鎮,重誨曰:“福自刺史無功建節,尚復何求!且成命已行,難以復改。上不得已,謂福曰:“重誨不肯,非朕意也。”福辭行,上遣將軍牛知柔、河中都指揮使衛審等將兵萬人衛送之。審,徐州人也。
原來的磁州刺史康福,精通胡語,後唐帝退朝後,經常把他叫進便殿,諮詢當時的一些事情,康福用胡語回答後唐帝的提問。安重誨討厭他這樣做,經常告誡說:“康福,你竟敢胡亂奏事,應該殺掉你!”康福聽了很害怕,請求補缺放外任。安重誨認為靈州深入胡境,在那裡當統帥的人多數被殺害,戊戌(初三),任命康福為朔方、河西節度使。康福見到後唐帝,痛哭流涕地想辭去這個職務。後唐帝命令安重誨為康福調換到其他鎮去,安重誨說:“康福沒有功勞,從刺史升到節度使,無功而建節鉞還有什麼可再求的?況且命令已經下發,難以再更改。”後唐帝不得已,對康福說:“安重誨不肯更改,這並不是朕的意思。”康福告辭出發了,後唐帝派遣將軍牛知柔、河中都指揮使衛審等率領一萬多士卒護送他去。衛審是徐州人。
(30)辛亥,割閬、果二州置保寧軍,壬子,以內客省使李仁矩為節度使。
(30)辛亥(十六日),分出閬、果二州來建置了保寧軍。壬子(十七日),任命內客省使李仁矩為節度使。
先是,西川常發芻糧饋峽路,孟知祥辭以本道兵自多,難以奉他鎮,詔不許,屢督之;甲寅,知祥奏稱財力乏,不奉詔。
在此之前,西川經常調撥一些糧草送給峽路,孟知祥推辭說因為本道兵多,難以供奉別的藩鎮,後唐帝下詔不允許不調撥,而且曾多次催促他。甲寅(十九日),孟知祥上奏說因財力不足,不執行詔令。
(31)吳諸道副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兼侍中徐知詢自以握兵據上流,意輕徐知誥,數與知誥爭權,內相猜忌,知誥患之;內樞密使王令謀曰:“公輔政日久,挾天子以令境內,誰敢不從!知詢年少,恩信未洽於人,無能為也。”知詢待諸弟薄,諸弟皆怨之。徐知知詢不可輔,反持其短以附知誥。吳越王遺知詢金玉鞍勒、器皿,皆飾以龍鳳;知詢不以為嫌,乘用之。知詢典客周廷望說知詢曰:“公誠能捐寶貨以結朝中勛舊,使皆歸心於公,則彼誰與處!”知詢從之,使廷望如江都諭意。廷望與知誥親吏周宗善,密輸款於知誥,亦以知誥陰謀告知詢。知詢召知誥詣金陵除父溫喪,知誥稱吳主之命不許,周宗謂廷望曰:“人言侍中有不臣七事,宜亟入謝!”廷望還,以告知詢。十一月,知詢入朝,知誥留知詢為統軍,領鎮海節度使,遣右雄武都指揮使柯厚征金陵兵還江都,知誥自是始專吳政。知詢責知誥曰:“先王違世,兄為人子,初不臨喪,可乎?”知誥曰:“爾挺劍待我,我何敢往!爾為人臣,畜乘輿服御物,亦可乎?”知詢又以廷望所言詰知誥,知誥曰:“以爾所為告我者,亦廷望也”。遂斬廷望。
(31)吳國諸道副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兼侍中徐知詢自以為手握兵權而且佔據在上游,心中很輕視徐知誥,曾多次和徐知誥爭權奪利,在內部互相猜忌,徐知誥很擔心他。內樞密使王令謀對徐知誥說:“你輔佐皇上時間已經很長,挾天子以令境內,誰敢不服從!徐知詢年輕,他的信義和恩德還沒有潤澤眾人,辦不了什麼大事。”徐知詢對待各個弟弟也很刻薄,他的弟弟們也怨恨他。徐知道徐知詢不可輔佐,掌握著他的短處以歸附徐知誥。吳越王錢送給徐知詢用金玉製作的馬鞍、馬勒、器皿,都裝飾上龍鳳。徐知詢不知道由此會引起嫌疑,竟乘用這些東西。掌握禮儀事務的官吏周廷望勸徐知詢說:“你如果能真心誠意把這些寶貨捐獻出來來交結朝中有功勞的勛舊大臣,使他們都和你同心同意,還有誰和徐知誥在一起呢?”徐知詢聽從了他的意見。並派周廷望去江都說明他的意思。周廷望和徐知誥的親信官吏周宗很好,偷偷向徐知誥表達誠心,同時也將徐知誥的陰謀告訴了徐知詢。徐知詢叫徐知誥到金陵解除為父親徐溫治喪的喪服,徐知誥回告他說吳主下令不允許,周宗對周廷望說:“人們說侍中徐知詢有七件不象臣僚辦的事情,應當趕快入朝謝罪。”周廷望回去以後,把這些都告訴了徐知詢。十一月,徐知詢回到朝廷,徐知誥留下徐知詢做統軍,兼領鎮海節度使,並派遣右雄武都指揮使柯厚去徵調金陵的士卒返回江都,徐知誥從此開始獨攬吳國政權。徐知詢遣責徐知誥說:“先王離世,你是先王的兒子,一點兒也不去哭辦父親的喪事,那樣可以嗎?”徐知誥說:“你拔出劍等待我,我怎麼敢去呢?你為人臣,蓄積這些天子的車駕服飾,難道也可以嗎?”徐知誥又用周廷望的話來責問徐知誥。徐知誥說:“把你的所作所為告訴我的人也就是周廷望。”於是斬殺了周廷望。
(32)壬辰,吳主加尊號曰睿聖文明光孝皇帝,大赦,改元大和。
(32)壬辰(二十七日),吳主加尊號睿聖文明光孝皇帝,全國實行大赦,改年號大和。
(33)康福行至方渠,羌胡出兵邀福,福擊走之;至青剛峽,遇吐蕃野利、大蟲二族數千帳,皆不覺唐兵至,福遣衛審掩擊,大破之,殺獲殆盡。由是威聲大振,遂進至靈州,自是朔方始受代。
(33)康福走到方渠,羌族人出兵阻截他,康福把他們打跑。到青剛峽后,遇到了吐蕃野利、大蟲二族幾千個營帳,他們都不知道後唐的軍隊已經到來,康福派遣衛審乘他們沒有防備襲擊,把他們打得大敗,幾乎全部殺盡或俘獲。從此康福威望大振,前進到靈州,從此朔方才開始接受康福代替為朔州節度使。
(34)十二月,吳加徐知誥兼中書令,領寧國節度使。知誥召徐知詢飲,以金鐘酌酒賜之,曰:“願弟壽千歲。”知詢疑有毒,引他器均之,跽獻知誥曰:“願與兄各享五百歲。”知誥變色,左右顧,不肯受,知詢捧酒不退。左右莫知所為,伶人申漸高徑前為詼諧語,掠二酒合飲之,懷金鐘趨出,知誥密遣人以良藥解之,已腦潰而卒。
(34)十二月,吳國加封徐知誥兼任中書令,並領寧國節度使。徐知誥請徐知詢來喝酒,用金做的酒杯酌酒給他喝,並說:“希望弟弟能活千歲。”徐知詢懷疑其中有毒,又拿其他杯子把酒平均分開,隨著獻給徐知誥,並說:“希望和兄長各享五百歲。”徐知誥臉色都變了,來回看著左右大臣,終不肯接受,但徐知詢捧著酒一直不退。左右大臣都不知徐知誥想幹什麼,伶人申漸高徑直走到他們面前說了幾句詼諧的話,就奪過兩杯酒,倒在一起喝下去,然後懷揣金杯很快退出。徐知誥偷偷派人用良藥去給申漸高解酒毒,但他的腦子已經潰爛而死亡。
(35)奉國節度使、知建州王延稟稱疾退居里第,請以建州授其子繼雄;庚子,詔以繼雄為建州刺史。
(35)閩國奉國節度使、知建州王延稟稱病辭職回家鄉,請求把建州授給他的兒子王繼雄。庚子(初五),後唐帝下招任命王繼雄為建州刺史。
(36)安重誨既以李仁矩鎮閬州,使與綿州刺史武虔裕皆將拔。虔裕,帝之故吏,重誨之外兄也。重誨使仁矩董璋反狀,仁矩增飾而奏之。朝廷又使武信節度使夏魯奇治遂州城隍,繕甲兵,益兵戌之。璋大懼。時道路傳言,又將割綿、龍為節鎮,孟知祥亦懼。璋素與知祥有隙,未嘗通問,至是,璋遣使詣成都,請為其子娶知祥女;知祥許之,謀并力以拒朝廷。
(36)安重誨已經安排李仁矩去鎮守閬州,讓他和綿州刺史武虔裕都率兵去赴任。武虔裕是皇帝身邊的舊吏,安重誨的異姓兄弟。安重誨讓李仁矩去刺探董璋謀反的情況,李仁矩添枝加葉上奏給後唐帝。朝廷又派武信節度使夏魯奇去修治遂州的城壕,修繕武器,並增派士卒在那裡戌守。董璋感到很害怕。當時路上的人傳言,又將割出綿州、龍州新置節鎮,孟知祥聽說后也感到害怕。董璋平素和孟知祥有矛盾,不曾往來,到了這個時候,董璋派遣使者到成都,請求為他的兒子娶孟知祥的女兒為妻。孟知祥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商量團結起來一起抗拒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