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縣城村

陝西西安周至縣厚畛子鎮下轄村

老縣城村,又稱佛爺坪、佛坪,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厚畛子鎮下轄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太白山東嶺下龍洞灣東、胥水河南岸,村域面積12.10平方公里。

老縣城村是千年古道儻駱道途中唯一的要塞城池,曾是清代佛坪廳的所在地,其周圍四山環抱,一水中流,被譽為中國北方的“香格里拉”。佛坪廳故城為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堅固高大的石頭城牆及東、西、南三座城門保存完好。老縣城村民俗文化豐富,厚畛子山歌被列入西安市地方傳統文化遺產名錄。

2016年12月9日,老縣城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公布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歷史沿革


秦漢以來,老縣城村屬右扶風漢中郡
老縣城村
老縣城村
唐代,老縣城村屬稷洋三州。
宋代,老縣城村屬京兆、興元二府。
元代,老縣城村屬奉元、興元二路,
明代,老縣城村西安、漢中二府。
清嘉慶年間,始設周洋縣丞於袁家莊,轄佛爺坪(今老縣城村),隸屬西安府
清道光五年(1825年),廢縣丞,割周洋地設廳治,改屬漢中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廳改縣。
民國十五年(1926年),遷佛坪縣府於袁家莊(今佛坪縣政府所在地)。
1962年7月,厚畛子人民公社和老縣城行政村再次劃歸周至縣管轄,袁家莊作為佛坪新縣城,佛爺坪成為名副其實的佛坪縣老縣城,即今老縣城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老縣城村隸屬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厚畛子鎮,位於太白山東嶺下龍洞灣東、漢江一級支流湑水河南岸一塊山間平整坎地上,距周至縣城108公里,距古城西安185公里,村域面積12.10平方公里。老縣城村與大蟒河村、釣魚台村、殷家坪村、花耳坪村、八一村、厚畛子村、同力村、三合村相鄰。
老縣城村
老縣城村

地形地貌

老縣城村地層屬秦嶺褶皺帶,該帶是地史上歷次地殼運動形成的複雜構造帶,在多期南北方向擠壓應力的長期作用下,形成褶皺和斷裂構造,它主要呈近東西方向排列。褶皺構造形態複雜,規模巨大,反映了地殼運動的劇烈。
老縣城村位於秦嶺中的船型盆地,秦嶺主脊橫亘境南,支脈由南向北蜿蜒而下,縱橫交錯,整個地勢南高北低,多數地方溝谷深邃,峭壁懸絕。

村落格局


選址理念
老縣城村位於船型盆地內,整座城北倚秦嶺大梁,有湑水河作為護城河,形成天然的防禦系統。南面緊靠山脈,左為太白山,右為農田,陰陽序次,風雨時至,物備而樂成。“群山環抱,一水中流”的格局符合古人營造古城時的風水選址意向。
空間布局
老縣城村城池規整,三座城門西為豐樂、東為景陽、南為延熏,老縣城衙門坐北朝南,衙門口直對延薰門。四周城牆由數萬塊巨大卵石砌就,城牆內為三合土夯實。城牆門上原有譙樓、城上有垛堞、瓮城,沿城牆內部一圈有馬道,堅固而完整,其城外南側及東側建城時形成護城河。
建村智慧
老縣城村的城牆、護城河等要素屬於城市防禦工程,建城方法體現了當初營造城市時的防禦理念。作為防禦性城市,老縣城村的城市功能主要以防禦、行政為主,衙署建築和軍事用地較多,包括演武場、武營、劍道、把總署、額外外委署、巡檢司獄署、守備署等,還包括關帝廟、社稷壇等精神場所,均反應了老縣城村的防禦功能。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湑水河位於老縣城村北,為漢水上游左岸支流,水量充沛、水質良好。

生物資源

老縣城村太白山是中國重要的中草藥醫用植物庫,在種子植物名錄中,有五十種以上是以“太白山”命名的。除此之外,老縣城村松樹坪還有巨大古松等。
老縣城村是國際生物學界優先關注的區域之一,被世界基金組織評為大熊貓走廊,是中國特有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金雞、血雉的棲息地。
老縣城村內還分佈有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金錢豹斑羚、小熊貓、金貓、金雞(錦雞)、水獺、紅角雉、蘇門羚等及屬於保護動物的林麝豹貓岩羊、血雉、老鷹(鳶)、鷂子(赤腹鷹)和貓頭鷹(紅角號鳥)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世紀70年代建治之初,老縣城村人口370餘人。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老縣城村以漢族為主,戶籍人口172人,常住人口130人。

經濟


綜述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老縣城村村集體年收入為12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為7800元。

農業

當地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農作物,地里的玉米、麥子較多。其次就是旅遊了,每家都有當地政府發放的農家樂的牌子,另外還常向遊客兜售一些當地的香菇、芸豆、蜂蜜等等。沿途常可以看到蜂箱。此外,獼猴桃也是當地一大特產。作家葉廣岑在周至縣當縣委副書記的時候,就曾作為周至縣獼猴桃的形象代言人,帶著獼猴桃去到長沙等地“叫賣”,並進而推廣周至文化。她後來寫就的長篇文化散文《老縣城》,更是將周至縣推向了全國。許多遊客就是因為讀了這本書,而專門前來體驗周至的風情與文化。

文化


文物古迹

當地盛產漢白玉,在離縣衙遺址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座白雲塔,塔分四層,六面都雕有不同佛像,其整體都是由上等漢白玉砌雕而成,據說是當地一位得道高僧的塔墓。另有文廟遺跡前神道上的三龍戲珠浮雕石刻在全國更是獨一無二,它集虎、獅子和麒麟於一體,三者皆為朝天*吼的造型,其細膩流暢的刀法和傳神的神態令人叫絕。
有山就必有水。在老縣城的旁邊就有一條順山而下的小溪流,清澈見底。即使在八月的炎夏,溪水也清涼沁骨。在傍晚時分,與朋友一起在溪邊隨意擇石而坐,背後山谷中有不知名的鳥叫聲時時傳來,前方農家樂的主人已經在為我們準備起了晚飯,炊煙從屋頂上裊裊升起,夕陽已將身邊一切都染成了金黃色。朋友說,你看,這不正就是那句“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難怪這裡得了個陝西“香格里拉”的美稱。

非物質文化遺產

厚畛子山歌
厚畛子山歌是周至山區人民在勞動生產中口頭創作的歌曲,經一代代口耳相傳,並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地藝術加工,是山區勞動人民的音樂藝術結晶,流行於周至厚畛子、王家河、沙梁子等山區諸鎮。厚畛子山歌的曲調色彩最為鮮明,更接近自然語言形態,被稱為原生態山歌。
厚畛子山歌大致分五類:一是“山歌號子”又稱“拉號子”“吼號子”。二是“山歌調子”亦稱“調子”。三是“通山歌”又稱“茅山歌”“草歌子”“姐兒歌”“班子歌”等。四是“鑼鼓草”。五是風俗歌曲。
厚畛子山歌產生於野外勞動和日常生活之中,其曲調高亢嘹亮,節奏自由悠長,有著明白直暢和抒發感情自由奔放的特點。
2011年,厚畛子山歌被列入西安市地方傳統文化遺產名錄。

特產美食

● 苞谷酒
老縣城村村民用苞谷釀酒歷史悠久,村裡大部分農戶熟悉苞谷酒的釀造工藝。傳統手工釀造苞谷酒一般要經過粉碎、攪拌、蒸料、糖化、發酵、蒸餾等步驟。老縣城村釀造的苞米酒綠色天然,口味純正,營養豐富,香味沁人心脾。

旅遊


主要景點

佛坪廳故城
佛坪廳故城平面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窄,周長1197.2米。城牆為三七灰土夯築而成,內外均壘砌自然毛石,基寬6米,頂寬3米,高6.1米,是古城中現存保存最完整、最雄偉的建築。城牆東、西、南三面現各有一磚砌城門:西門“豐樂門”、東門“景陽門”、南門“延薰門”,城門上原有譙樓,今已不存。
老縣城村
老縣城村
佛坪廳故城北門未建成就已廢棄。城中一條東西向主街道將整個城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側為官署區和官辦機構,南側為商業和住宅區;原城內有文廟、監獄、馬王廟、榮聚站等,現完整建築僅存榮聚站一處,已在原基址上照舊重修,大部分建築被破壞殆盡,僅存基址於民房下或耕地中,故城建築部分柱礎暴露在田野中,有的柱礎被當地居民建房所用。當前城內居住著九戶村民,被稱為“九戶人家一座城”。
白雲塔
白雲塔,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建,通體以當地產漢白玉石料雕鑿而成。造型為八角形樓閣式結構,共七層,均雕飾圖案、楹聯,作工精良。“文革”中被推倒,但各種構件基本齊全、完好,現已由周至縣佛坪廳舊城文管所組織修復。
老縣城村
老縣城村
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城東門外400米北側,佔地約2100平方米,包括戲樓、前殿、西廂房基址及東廂房,現僅存磚砌基址,前殿基址為100平方米,後殿基址規模同前殿,戲樓基址約72平方米。東、西廂房面闊均為12米,三開門土木構建,佔地約110平方米,三架梁,前、后檐帶單步梁。東西廂房現保存狀況較差,梁架傾斜,屋面塌陷,尤以西廂房情況嚴重。東、西廂房現為村民牲口房。
老縣城村
老縣城村

代表人物


● 孫培經
民國十年(1922年),時任佛坪縣縣長孫培經奉命來佛坪(今老縣城村)平剿頑匪,安定了民心。在此之前,由於匪患、旱災饉荒所致,使廳城(今老縣城村)荒涼凄慘,破敗不堪,百姓饑寒交迫,死裡求生。孫培經力精排惡,整治殘局。籌建民團,維護當地治安。為解除百姓饑寒之苦,購得小麥十餘石,親自發放。為以資救濟百姓,在修復縣衙時採取以工代賑,讓當地百姓修復建造,把建修縣衙的錢款再發給他們,使之生活得以維持,把老百姓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民國十一年(1923年)佛坪各區四民為了頌揚孫公培經為官清廉,有膽有識,解民之疾苦,救民於危難之中,特立《清官第一》德政碑,以示紀念和頌揚。

獲得榮譽


2016年12月9日,老縣城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公布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