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盛
黃埔學生中第一位省主席
梁華盛,廣東茂名人,國立高級茂名中學,黃埔軍校第一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畢業。,國民革命軍中將;黃埔學生中第一位省主席。早年參加東征北伐歷次戰役,1936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參謀,抗戰初期任第190師師長和第10軍軍長,1940年10月14日任第四戰區政治部主任,1943年4月10日任第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抗戰勝利后,任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兼吉林省主席,1948年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瀋陽防守司令官,1949年出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后攜同母親、妻兒等家眷經海南赴台灣。1999年在台灣病逝,終年95歲。
梁華盛,廣東茂名人,國立高級茂名中學,黃埔軍校第一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畢業。
1925年起在黃埔軍校及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任排連營長,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1930年任第二師第二旅副旅長兼第四團團長。
1932年任第八十三師二四七旅少將旅長。
1933年9月升任第九十二師中將師長,后調任蔣介石侍從室中將參謀。
1945年4月授陸軍中將,1936年11月授陸軍少將。
抗日戰爭爆發后,任預備第四師、第一九0師師長。
1939年初任第十軍軍長。
1940年冬任四戰區政治部主任。
1942年任中央訓練團大隊長。
1944年任軍事委員會駐滇干訓團教育長。
1945年任第五集團軍副總司令。
先後率部參加長城古北口、武漢會戰、遠征印緬抗戰諸役。
1946年任東北行轅副主兼吉林省政府主席。
1947年任東北吉東兵團司令官。
1948年1月任東北剿總副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長春綏靖公署主任、瀋陽防守司令。
同年冬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
1949年赴台灣。
1996年春以92歲高齡為《黃埔軍校將帥錄》題詞。
1999年在台灣病逝,終年95歲。
梁華盛照片
1926年春升營長,從東路軍北伐,進抵滬寧路。
1927年革命軍克複南京后,調任第1師參謀處長。8月任第1團副團長。11月調第22師第2團團長。
1929年春,蔣桂戰爭爆發,梁隨第1師集結於安慶,繼入湖北討桂。同年秋,蔣馮戰爭爆發,梁率所部在民權車站參與討馮,取得大捷。不久,克開封,升第1師第2旅副旅長兼第4團團長。
1930年5月蔣閻馮中原大戰爆發時,梁隨第1師開赴豫東,於隴海路一帶參加對馮閻兩軍的作戰。6月,該師調往津浦路作戰,油菜坊一役擊敗孫良誠部。7月11日,晉軍孫楚突破蔣軍防線,情況危急。梁率領第4團激戰收復李壩集車站及其南北陣地。蔣軍局勢轉危為安。
1931年4月,升任第四十五師(師長衛立煌)獨立旅旅長,率部前往江西“圍剿”紅軍,失敗而撤。同年9月,45師改番號為第十師,他仍任獨立旅旅長。
1932年淞滬抗戰事發,作為第八十三師(師長劉戡)第二四七旅旅長,率部進駐浙江擔任策應。淞滬停戰後,率部往湖北與紅軍徐向前部作戰,逼使駐鄂紅軍撤出根據地。同年冬,升任八十三師副師長,率部由平漢鐵路進抵北平,參加長城抗戰,於北古口、南天門、大小興安嶺諸戰中血戰經月,有效遏制敵人進犯。5月,第83師奉命擔負北平城防。不久,梁任獨立第32旅旅長。1933年春,升九十二師師長。
塘沽協定簽訂后,蔣介石在南昌指揮對紅軍第五次“圍剿”,梁奉命調回江西與紅軍作戰經年。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梁奉命率部追擊,由江西直追到四川之北的松潘。
1935年春,蔣介石坐鎮貴陽指揮“剿共”,梁奉命率部由貴陽開至昆明追擊紅軍。事後蔣介石召見嘉獎梁華盛,並親書“忠勇”二字贈梁。當年4月授陸軍少將。
1936年秋,調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侍從參謀兼警衛大隊長。從黃埔嫡系的“天子門生”,到忠誠於蔣介石的“藍衣太保”,再到“蔣委員長”的侍從參謀,梁成了蔣介石所倚重的紅人。
1936年12月,梁入讀陸軍大學特別班第3期。陸軍大學是國民黨培養高級軍事指揮員和高級幕僚的最高軍事學府。國民黨軍委會為培養部隊的團、旅、師長和上校以上參謀人員等,指示該校增設特別班。特別班第3期學員130人,其中免試入學的特准學員20人,包括馮玉祥(軍委會副委員長)、蘇祖馨(後任第48軍軍長)、李振(後任第18兵團司令官)、李良榮(後任福建省主席)、黃百韜(後任第7兵團司令官)、魯崇義(後任第30軍軍長)、韓練成(後任第46軍軍長)、賀執圭(後任湖南省防空司令)等。梁在陸大學習了戰術、戰史、築城學、地理學、輸送學、後方勤務、參謀業務等課程。陸大在國民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黃埔,有“黃馬褂、綠(陸)帽子”之說(即有黃埔和陸大兩個學歷的軍人得到重用)。
1、率領“忠勇師”在江西英勇抗日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梁華盛調任預備第四師(后編為第一九O師)中將師長。該師官兵衣袖綉有“忠勇”兩字,號稱“忠勇師”。
1938年6月,率部在25軍(軍長王敬久)編成內赴江西參加南潯線對日作戰。7-9月,奉命防守德安、星子一帶,保衛九江,側應武漢,阻擊日軍。8月率部固守,扼守長江與鄱陽湖水路要衝,側面威脅西犯武漢的日寇。經過幾個月的激戰,致日軍沉重打擊。其中德星公路東西牯嶺陣地戰之後,戰時東京電台著名心戰廣播員“東京玫瑰”播稱,日軍最怕的一是宋哲元的大刀隊,是梁華盛的第190師。
2、擔任第10軍軍長,在浙江參與抗戰
梁華盛1939年1月升任第二十五軍副軍長。7月升任第十軍中將軍長。其後,率部參加皖南殷家匯、江西景德鎮等戰役。不久,奉調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任錢塘江南岸(寧波至桐廬)總指揮官,負責確保浙東,防止敵軍南下。期間,第十軍軍部遭日軍突襲,梁泅水逃脫。顧祝同報請蔣介石對梁予以“撤職查辦”,梁遂回老家茂名。
3、擔任第四戰區政治部主任,負責戰區政治訓練工作
梁在老家呆了大約半年,1940年5月,出任第四戰區(駐柳州,司令張發奎)政治部中將主任,負責戰區政治訓練工作。任內大搞政治宣傳,開展體育活動。不久回家治父喪,在高州城郊西江坡創辦海珊中學。重返柳州后創辦“中正日報”,並指導越南革命同盟會(1942年在柳州成立)工作。越南胡志明、阮海臣等八百多青年曾在梁創辦的中越訓練班受訓。
4、任第11集團軍副總司令、西南干訓團教育長,在雲南參加抗戰
1943年4月10日,梁華盛任第11集團軍副總司令,駐守滇西,協助總司令宋希濂指揮大軍渡過怒江,向駐守龍陵、芒市、遮放、畹町等地日軍發起猛攻,相繼收復這些城鎮。在此前後,梁華盛還擔任過第20集團軍副總司令、第5集團軍副總司令等職。
1944年,出任軍事委員會駐滇干訓團(一月後改稱西南幹部訓練團)教育長,蔣介石兼任團長,實際由梁負團務全責。該團旨在訓練遠征軍及陸軍總部轄下之各級幹部,採用新教材,配合新式裝備,聘用美籍教官任教。先後在該團受訓結業者達5萬多人,完成美式裝備36個師、6個炮兵團、18個炮兵營,為後來之滇緬會師、打通國際運輸線以及湘桂戰告捷等創造了條件。在昆明期間,梁還兼任第五集團軍副司令官,與司令官杜聿明聯手拱衛昆明。
1945年抗戰勝利后,梁調升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駐錦州)。1946年春,司令杜聿明因病住院,梁受命代行其職權親率新一軍、新六軍北上接收東北,但杜聿明不信任他,千方百計架空他,而讓另一個副司令鄭洞國負實際指揮責任。后又兼東北行轅副主任。
1946年5月,梁兼任吉林省政府代主席,10月正式任主席。在“十三太保”的黃埔同學中,第一個當上封疆大員,故自稱“黃埔主席第一人”。主席任內,梁組建參議會、保安團,實施保甲連坐制;徵兵抓壯丁,擴充兵員;接收工廠,徵收稅捐;鋪張浪費,大興土木;辦報紙、建學校。
1947年5月兼任吉東兵團司令官,指揮守軍固守孤城吉林市,后吉林的60軍曾澤生部突圍到長春。
1948年1月任東北剿總副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長春綏靖公署主任、瀋陽防守司令。
遼瀋戰役失敗后離開東北,南回廣州。
1949年出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后攜同母親、妻兒等家眷經海南去台灣。
1949年赴台灣后即解其軍職任國策顧問等職,1982年退役,從事工商業,經營摩托車工廠和華勝、華運、華聯三家公司。台灣廣東同鄉會成立后當選會長后又任高雷同鄉會會長。著有《八十健行書》。
改革開放后他常與家鄉親朋通訊,九十年代還曾回廣州、北京觀光,會見親友,曾資助家鄉辦學,但未回到老家。
1996年春以92歲高齡為《黃埔軍校將帥錄》題詞。
1999年3月2日,病逝於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