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鄭集鎮的結果 展開
- 江蘇省徐州市下轄鎮
- 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轄鎮
- 安徽省天長市鄭集鎮
鄭集鎮
安徽省天長市鄭集鎮
鄭集鎮位於安徽省天長市,全鎮轄14個行政村,轄區面積64.8平方公里,耕地55706.7畝,其中工業存量用地500畝,常住人口15095人(2020年)。
鄭集鎮
鄭集鎮文體中心是中國農村文化中心的發源地,始建於1979年,曾受到中央、省、市的多次表彰,是天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90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國先進文化站”,1994年被省文化廳授予“安徽省群眾文化先進集體”,2002年被滁州市評為“文化百優”先進單位。鄭集鎮經濟穩步發展,小集鎮建設日新月異,群眾文化事業出現了繁榮向上的態勢,在發展群眾文化事業的工作中,始終堅持發揮中心的陣地作用,堅持不懈地抓好文體中心的建設,以此推動鄭集鎮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鄭集鎮宣傳文體中心現有工作人員4人,佔地12000平方米,文化綜合樓一幢,設有影劇院、圖書閱覽室(藏書1.5萬冊)、遊戲機室、乒乓球室、書畫室、棋室、舞廳、科技培訓(電教)室、老年娛樂室、少兒書畫培訓室、籃球場、電腦製作室、宣傳欄等活動場所和宣傳陣地,常年可開展二十多項文體活動。
鄭集鎮
鞋帽:民國初年,官紳穿雲字頭雙梁厚底靴。婦女穿後跟口沿有葉瓣的銹花鞋。城鎮居民多穿元寶口和鴨舌布鞋。農民在勞作時穿草鞋或赤腳,冬穿蒲鞋、麻窩子,上街或串親戚穿布鞋。工人多穿草編的涼鞋子。30年代城鎮居民雨雪天穿釘鞋、木屐,少數穿膠鞋。建國后仍以布鞋為主,穿球鞋、膠鞋及膠靴者日多。“文化大革命”期間盛行塑料涼鞋和軍用“解放鞋”。70年代后,多數有膠鞋、膠靴,男女各式皮鞋、涼鞋、球鞋在幹部、教師和城鄉中青年中日漸普及。80年代,流行各式旅遊鞋。
清未民初,男戴紅頂瓜皮帽,少數戴氈質禮帽,中老年婦女戴勒子或包頭,農村婦女嬉扎黑布頭巾。男孩戴和尚帽,女孩戴貓頭風帽,夏秋季戴蓮花帽箍子。農民多戴馬虎帽。建國初,流行解放帽、新四軍軍帽、八角帽,男孩戴針織絨線帽。60年代以後,流行呢制解放帽、東北帽和棉軍帽。80年代,戴鴨舌帽成為時尚。從50年代起,農村婦女流行扎三角巾,至今仍盛行。
鄭集鎮
主食:鄭集以食米為主,食麵次之,家境貧困者間以山芋、大麥仁等為食。荒歉年月多以蔬菜、長餅、野菜煮飯熬粥充饑。午飯時,城鄉貧困之家以新麥磨水糊,俗稱“連麥尺倒”,熬粥或烙餅,直到早稻登場。
餐項:城鄉均為一日三餐,舊時一般兩稀一干,近年城鎮居民改早晚半稀半干,早晚餐稀粥、炒飯或佐以包子、油條、燒餅等。到農忙季節及客人登門,上、下各增加一頓,俗稱早、晚菜。
菜肴:鄭集鎮地近揚州,菜肴具淮揚風味,或淡適宜,偏甜,考究色、香、味、型。城鄉居民喜吃“上市鮮”,諺有“清明螺螄端午蝦,九月重陽蟹爬爬,七月半子雞中秋鴨,五月黃鱔冬天鱉。平時家常菜,葷素因家境而異,建國前後,一般以蔬菜居多,近年肉類和小產品逐漸成為家常菜肴。農村各家有菜園,瓜菜種類多,韭菜炒蛋、小蒜燉蛋、冬天的什錦菜(又為十香菜)等,頗具特色。藕夾子、八寶飯、獅子頭、燴魚羹、煮乾絲為傳統名菜,龍崗的溜雞湯、銅城的櫻桃肉,秦欄的鹵鵝等、更是膾炙人口。冬天吃燴牛、羊肉取暖,已成習俗。
小吃:鄭集鎮小吃品種繁多、街頭叫賣,早晚不脫。主要品種有:米食、湯圓、糯米蒸飯、水餃、油餃、油條、千層餅、酥餅、蔥油餅、包子、餛飩、春卷、燒賣等。豆製品:素雞、油炸干、豆腐腦用及糯米糖藕、燒山芋、粽子等。
宴客:親朋小聚,菜肴一般5到8樣,品嘗上市鮮,稱為家常便飯。招待遠客,酒菜從半,並請人聲望的人作陪。春節期間,互請春酒,聯絡友誼。近縣城鄉請客收禮之風盛行,壽誕、婚娶、生子、高考錄取、參軍、招工甚至上代冥壽也要請客。有請必送禮,禮品也日漸豐厚,成為一大負擔。更有不少單位利用大款請客,成了“災害”,致有“玩在蘇杭、吃在鄭集”之說。
舊時鄭集請客筵席分三等,上等8大4小口碟帶燒烤,俗稱烤席。大多以第一碗主菜為名,如燕窩席、魚翅席、蹄筋席。12碟包括4葷菜、4密餞、4水果;4小碗有象牙柱(蛇肉)、鴿蛋等;8大碗包括全雞、全鴨、西米蓮子等;燒烤、烤鴨、烤豬子或烤伢豬。中間上一兩道點心。中等是魚皮席或海參席,8碗8碟,其中有不少是傳統名菜。下等是8大碗,葷素各半。建國前,官紳富商多備上等筵席待容。中下等筵席在民間較普通,花式品種有所不同。
打牌:包括紙牌、骨牌,玩法有:打分、爭上游、看九張棍、趕豬攆羊、接龍、吹牛、五十開、打四十分、打八十分、放鵝等。
下棋:種類有象棋、軍旗、圍棋、兒童下的有跳棋、補獸棋、登山棋等。
猜謎:以某一事物或某一詩句、成語、俗語、人名、地名、文字等為謎底,用隱喻,形似、暗示或描寫其特徵的方法作出謎面,供人猜取,以取樂。其種類有打燈謎、打詩猜字等。
豁拳:又稱划拳猜拳。飲酒助興取樂的一種遊戲。兩人同時出拳。伸出手指並喊數目,所喊數目剛好是兩人伸指之和為勝,負者罰飲,不過所喊數字和正常數數有不同,如零至十喊為“寶一對、一定、兩好、挑園、四喜、五魅手,大順,七巧,八馬,九連環,滿堂”。
打銅板:每人用銅角一隻,在牆上撞之落地,以遠者打近者,打中為贏,還有滾錢堆、圈圈等其它打法。
鬥雞:以一腳著地,一腳環走是為雞,兩人架起“雞”互相撞擊為鬥雞。比賽可一人逐一斗多人,可幾人為一方群斗。
跳繩:兒童遊戲,有短繩和長繩之分,短繩可單人跳或雙人跳,長繩則為集體跳。跳法有前甩、后甩、前交叉、后交叉、格、叉、蹦等。
跳房子:兒童遊戲,在地上劃一長方形,分十格,拋瓦片於第一格內,隨即入,用腳拔瓦片到至第二格,以此類推,跳完十格,就可在十格中買一格為房子。其它人則不得跳入,先將十格買完者為勝。改綳綳:二人遊戲,一方通過手指勾綳結成圖案,另一方通過勾綳解對掉對方圖案,同時結出別的新圖案,真到一方所不掉時為輸。
此外民間常有的遊戲活動還有鬥蟋蟀、踢毽子、鬥草、盪鞦韆、摸瞎子、抱羊、過月亮、逮花、賽龍船、放風箏、抽地翁、抖斗翁、擠牆角、丟手帕、跳橡皮筋以及養花、養鳥、養狗、養魚等。
張秋生,男,1961年6月28日出生於天長鄭集。國家高級攝影師職稱,文化部群眾文化藝術最高獎“群星獎”獲得者。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學會永久會員、 《中國影樓報》 社記者、天長市攝影協會秘書長、天長市紅花轎婚紗影樓首席攝影師.1979年參加創建天長市鄭集文化中心,從事攝影美術工作。同年赴南京光華攝影圖片社進行攝影技術學習。1980年農村改革開放初期,農民體育文化生活的興起,在農民籃球比賽中雙方爭搶極力的瞬間按下了快門,作品 《金牛戲珠》 誕生在《人民日報》 上。在攝影創作道路上邁出新一步,從此對攝影興趣更濃、更深,不停地耕耘創作。83年,作品《夜巡》在滁州市首屆“再生杯”攝影大賽中獲唯一的特等獎。84年,將準備結婚用的錢取回了一台日產“確善能”;85年3月去浙江美院學習深造,並參加人體攝影創作活動。5月份回來後作品《破爛王之歌》又獲第二屆“再生杯”攝影大賽一等獎。86年5月在天長文化局畫廊、鄭集文化中心分別舉辦《張秋生攝影作品展》。91年5月代表滁州地區參加“安徽省首屆攝影理論研討會”。作品 《葫蘆·老人》 和 《農舍》 組照發表在97年6月10日《中國攝影報》上並詳細介紹其人其作。98年4月7日,作品《農具》又一次發表在《中國攝影報》上;為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打開了大門。主要代表作《夢裡水鄉》,98年獲文化部主辦的中國第八屆“群星獎”;99年在“安徽省文化系統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中是滁州地區唯一一幅入選的攝影作品;2001年,該作品又獲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愛我中華、照我大地”中國攝影大賽最佳作品獎。2004年9月參加中國攝影家創作團赴壩上採風,隨後出版2005年《壩上金秋》、《黃山頌》兩套掛歷近萬冊。2004年11月作品《壩上金秋》又獲“麗華杯”數碼攝影大賽金獎……。從事攝影工作20多年來,在中國專業報刊雜誌上發表攝影作品百餘幅,並多次在中國省地市攝影大賽、展覽中獲得金、銀、銅獎等。作品及名略被裁入《中國攝影家全集》、《世界華人文藝名人錄》等。
1997年7月作品《希望之光》獲安徽省文化廳主辦的97《杉杉杯》安徽省第二屆藝術展優秀獎。
1998年10月作品《花鳥》入選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安徽省青年美術作品展覽”。
1998年12月作品《夢裡水鄉》入選安徽省文化廳主辦的“安徽省社會文化系統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並獲優秀獎。
1999年1月作品《夢裡水鄉》獲國家文化部主辦的98中國第八屆“群星獎”。
1999年8月作品《老家的外婆》獲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主辦的“海鷗杯”中國攝影大賽二等獎,並在《攝影與攝像》發表。
2000年3月作品《生機》獲安徽省攝影家協會主辦的金寶柯達杯“跨世紀瞬間”攝影作品大賽優秀獎。
2001年12月作品《夢裡水鄉》獲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愛我中華、照我大地”中國攝影大賽最佳作品獎,並出版專集。
2003年10月作品《春的印象》獲安徽省攝影家協會主辦的“安徽省第14屆攝影藝術展”優秀獎。
鄭集鎮集鎮建設在鎮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集鎮規模得到不斷拓展,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一個適合人民居住、生活、工作、文化休閑的新型集鎮已初步形成。
鄭集鎮高度重視集鎮創建工作的開展,針對街區部分路段由於長年失修、坑窪不平、路況較差的實際,給廣大居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鄭集鎮的整體對外招商引資形象。2008年鄭集鎮把街道向陽路、真武北路建設高標準水泥路拓寬改造工程作為今年為民辦實事來抓。對於該項工程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科學規劃和精心預算,計劃建設道路總長度一千一百多米,按7米寬20公分厚度的標準進行施工,預計工程所需投入資金約100萬元左右。鄭集鎮對工程建設所需資金採取“四個一點”即:集鎮居民籌一點;財政供給人員捐一點;企業單位贊助一點;政府財政補貼一點的方式進行籌集。該項工程建設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已全部到位,工程採取招投標方式選取有資值的企業已與日前正式開工建設,全部工程預計年底前完工,屆時集鎮將全面實現水泥道路全覆蓋。
為確保2008年秋季農業生產的順利開展,進一步協調落實秋季油菜、小麥良種的補貼供應工作,鄭集鎮農技部門及早行動,採取積極措施,保質保量實施好小麥良種補貼工作,同時也有力地推動鄭集鎮小麥和油菜種植同步恢復增長態勢。
秋種在即,受2008年午季成熟期推遲和收穫期連續陰雨的影響及安徽省小麥部分種子田種子發芽率下降、備種數量減少、種源緊張、種價偏高等因素的制約,鄭集鎮供種計劃按計稅面積的八成進行供應。針對農戶需求壓力的加大和訂購資金收繳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當地政府通過召開專門會議進行逐村安排,力求保質保量保時完成該項工作,鎮農技人員放棄節假日,堅守工作崗位,從快從好地做好訂購資金的收繳和訂購名單的登記管理工作。鄭集鎮已收繳訂購資金30.4萬元,計劃種植小麥1.9萬畝,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已全面完成,下步將實現向訂購農戶進行具體供種階段。
2021年6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分鄉鎮常住人口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鄭集鎮常住人口150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