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窯
太平窯
太平窯,是搭在地上的一種象徵性圓筒窯,用一隻只燒瓷器時用過的圓瓷渣餅壘成,大的高一丈,小的也有三四尺,中間燒柴火。景德鎮過去有一種習俗,每逢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晚上,在明亮的月光下大家都要來燒“太平窯”。
目錄
太平窯
據說,燒“太平窯”的風俗,在景德鎮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一天,浮梁縣衙門在鎮上貼出了一張《告示》,說軍情緊急,要立刻徵用全鎮所有的窯磚構築戰壕、碉堡。先期三天將全鎮瓷窯全部拆除,以應軍需。否則以違抗軍令治罪。浮梁縣知縣還專程從二十裡外的舊城縣衙門漏夜座轎趕到鎮上來“坐鎮”。這道《告示》一下,景德鎮的窯戶老闆和瓷工,個個叫苦連天。窯是大家的衣食飯碗,拆窯,這不是要斷大家的生計嗎!儘管大家平日怕官如怕虎,但人逢絕路膽就大,大家都豁出去了,決心虎口也要闖一闖。於是,聚攏一伙人找知縣請願。
那天,知縣正在公館里與帶來的刑房師爺等謀算怎麼督促加快拆窯的事,一聽鎮民不但不肯拆窯,還公然鬧到公館里來請什麼願,這還了得!便抖出威風,隨即升起了便堂。那縣官屁股還未落座,就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喝道:“你們這伙刁民,競敢違抗本縣的命令,不肯拆窯,真是膽大包天!誰是為首的?快給本縣站出來!”可是堂下沒有一點迴音,誰也沒有理睬。知縣以為這一頓罵就把大家嚇住了,心裡有點得意,就更提高了喉嚨:“本縣早已曉喻,這是軍令!違抗軍令就要殺頭!知道嗎?!”這時,有個坯坊工人實在忍不住了,連“老爺”都不稱一聲,就大聲說道:“窯是我們的命根子,拆了窯,叫我們吃什麼?!”一個工人開了頭,其餘幾十個人一齊嚷開了:“是啊,這不是叫我們不要活了嗎?”“要殺頭就殺頭,窯就是不能拆!”知縣萬萬沒有想到,這伙泥巴佬,居然敢同他縣太爺正面頂撞。直氣得胖臉變成個豎豬頭,連連猛拍驚堂木:“好哇!你們違抗軍令,還敢集眾鬧事,搗亂公堂,真豈有此理!”他張開嘴巴,殺豬般大叫:“來人哪,給本縣一個個枷起來!”一陣吆喝,用上來一群如狼似虎的差役,不容分說,把幾十個人一齊戴上了木枷。知縣又吩咐差役把他們一個個枷在公館門前的街上示眾,並曉喻全鎮窯戶,凡不拆窯者,一律照辦。
那時節氣正值炎熱的七月天,當頭的太陽像一爐火,放個雞蛋也曬得熟。這些被枷在太陽底下的窯戶和窯工,怎麼熬得住?一天曬下來,就有人中暑倒了。可是這天沒見人拆窯。第二天,被枷的人又倒了幾個,還每人拆窯。那知縣原以為使上這套酷刑,懲一儆百,就可以嚇住大家。現在一見此情,這夥人不吃這一套,自己倒先嚇軟了勁,怕再這樣下去,激起民變,更不好收場;再說這時太平軍已攻下樂平,景德鎮一日幾驚,他屁股也坐不住了,恨不得早點溜之大吉。因此,便讓那幫衙役出面,從中作好作歹,玩個“討保”、“具結”的例行公事,悄悄地把枷的人放了。
那幫清朝的貪官污吏,平日魚肉百姓,殘暴成性,哪裡肯就此罷休!他們認為景德鎮是個“刁民”聚集的地方,不下狠心,難出這口氣!他們也早有預謀,決不讓景德鎮這塊肥肉落入太平軍之手!於是大發獸性,就在他們慌忙逃命之際,觸動了全部駐守兵丁。將景德鎮的三百多座窯一齊搗毀,並四處放火,趁火打劫,把百姓的衣物細軟搶的一精二光。一個好端端的景德鎮,頓時變成了一片廢墟。
八月初,太平軍趕到景德鎮時,只見到處殘牆斷壁,破門倒戶,所有的瓷窯都變成了一堆堆亂磚頭,哪裡還像個瓷城的樣子!許多百姓缺衣少食,無處安身,拖兒帶女,流落街頭。太平軍軍紀嚴明,到鎮的那一天,就一面安撫百姓,開倉放糧;一面替百姓蓋茅屋,修房子,重建家園。百姓看見太平軍這樣好,都感動得流淚,連一些躲到鄉下去了的人也跑回了鎮。家家戶戶還用黃紙寫上一個“順”字,因為太平天國國號“大順”,也是表示民心歸順,歸順太平軍,永享太平之福。
就在這時,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這天天氣晴朗,月亮圓圓。鎮上的百姓雖遭洗劫,沒什麼好吃的可供賞月,也不免要到外邊月光底下坐坐。老百姓和太平軍東一群西一夥的,散布在昌江河邊,共度中秋之夜。一想到吃人的貪官污吏已經被趕跑,清朝快要滅亡,大家有說有笑,有的唱起了饒河班的贛劇,有的唱起了浮梁縣的採茶戲,就像開了軍民聯歡晚會一樣。雖說是兵荒馬亂年頭,倒也熱鬧不過。
在月光下,大家談著談著,又談到瓷業上來了。當時,太平軍的士兵都問瓷器是怎樣燒的,並望著那些被毀的窯囪感嘆地說:“可惜,我們還沒有見過燒窯呢!”大家聽了,都嘆氣說:“要不是被狗強盜把窯毀了,讓你們看看我們燒窯,該多好啊!”他們回想過去,再望望眼前一片磚瓦堆,心裡都有著無限感慨。他們的祖祖輩輩都是做瓷器、賣瓷器靠瓷業為生的,這時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怎樣快些把窯再建起來,早點安居樂業。一邊在談話,一邊就有幾個人就地撿了些渣餅子、窯磚,砌起了一座座像寶塔式的“窯”,裡面塞滿乾柴,點火燒了起來。當然,這並不象真正瓷窯的樣子,無非是藉此表達他們對瓷業的懷念與希望罷了。這裡一燒,那裡也跟著燒起來,不到半個時辰,遠近都燒起這種“窯”來了。一時間,紅光閃閃,火焰衝天。軍民個個拍手歡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節。
後來,太平軍走了,可是這晚軍民歡樂的情景,卻永遠刻在瓷城人民的心裡。為了紀念太平軍,從此景德鎮人民每逢中秋節就燒起這種“窯”來,並且叫做“太平窯”。舊社會年年歲亂年荒,人民也有“太平窯,盼太平之意。“一年又一年,這個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