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佛學概論的結果 展開

佛學概論

盧蘇偉著書籍

本書一方面闡明了十二因緣、三法印五蘊、中道等基本佛學概念,一方面梳理了佛教在我國的發展情況,兼顧如“三武一宗之厄”等重要史實,以及鳩摩羅什玄奘、永明延壽等高僧事迹。最後還著重介紹了天台、法華兩個極具中國佛教特色的宗派思想,並詳細論述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全書史料翔實,說理客觀,不僅能讓剛接觸佛學者迅速入門,獲得正確的見地,也能讓有一定佛學基礎者建立起全面的知識構架,駕馭起佛學全貌,以便更深入地研習。

內容簡介


佛教起源於古代印度,自漢代傳入我國,歷經幾千年,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佛教經典數量繁多,義理艱深,語言晦澀,往往令人無從入手。本書整理自台灣著名國學大師周紹賢先生於台灣幾所大學講授佛學課程時的講義,經幾十年而流行海外不衰,框架清晰、內容全面,涵蓋佛教概念、思想、歷史、人物、典籍等諸多方面,展現中國佛教全貌,是學習佛學經典入門讀物和研習佛學必備書籍之一。

作者簡介


作者周紹賢,山東海陽人。幼時便習五經,后師從梁漱溟熊十力等著名學者。后赴台灣,歷任台灣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及台灣輔仁大學研究所教授。一生治學嚴謹,博通儒、釋、道三家經典,建樹頗豐。著有《魏晉清談述論》、《文言與白話》、《松華軒詩稿》、《道教全真大師邱長春》、《中國文學述論》、《道家與神仙》、《老子要義》、《孔孟要義》、《荀子要義》、《論李杜詩》、《莊子要義》、《列子要義》、《漢代哲學》、《應用文》等書。

書籍目錄


推薦序
自序
第一章 佛教簡史
一、印度早期之宗教
二、吠陀之典籍
三、印度哲學之派系
四、佛教之興起
佛教產生之背景
釋迦牟尼略傳
五、佛藏之結集
六、佛教之派別
第二章 佛家之根本教義
一、四諦
二、緣起論——十二因緣
三、三法印
四、八正道
第三章 佛法要義說略
一、中道
二、五蘊
色蘊
受蘊
想蘊
行蘊
識蘊
三、業
四、因果
五、輪迴
六、三學——戒定慧
七、涅槃
第四章 大乘小乘
一、由小乘分出大乘
二、小乘三派
三、大乘三系
中道宗(空宗)
瑜伽宗(有宗)
圓覺宗
四、大乘小乘之區別
五、大小乘一體
第五章 漢時佛教來華
一、佛教初來之時期
二、西方名僧東來傳道
三、中土高僧西遊求法
四、漢世之佛教
佛老並尊
最先之佛經與理論
五、結論
第六章 魏晉佛學之發展
一、佛學與道家合流
養生成神
神與道合
二、名士與高僧
道理相通,情意相投
方內方外,品節同儔
論學談心,儼然一家
三、般若學與大乘建基
四、結論
第七章 南北朝佛理之闡揚
甲 南朝
一、佛玄並盛
二、宋世弘揚佛學之主要人物——謝靈運
三、齊朝崇信佛法之中心人物——竟陵王
四、梁武帝之篤信佛教
五、陳世之三大師
六、佛理之研討
涅槃佛性
漸悟與頓悟
成實之學興
般若三論復興
乙 北朝
一、帝王提倡佛教
二、北魏之毀佛
三、北周之廢教
四、佛學與儒學及方術
五、佛學之闡揚
禪法
凈土
戒律
丙 結論
一、南北佛學概觀
二、神滅神不滅之說
形亡神存之辯
報應之說
結論
三、三教問題
義理融和
釋道相爭及反佛言論
結論
第八章 隋唐佛學八宗競盛
一、帝王崇佛
二、中西名僧譯經
三、中國大乘八宗說略
華嚴宗
唯識宗
凈土宗
四、小乘二宗
俱舍宗
成實宗
五、結論
天台之圓融論
華嚴之性起說
玄奘之博學
第九章 宋明佛學禪宗盛行
一、宋元明清佛教概況
二、台宗復興
三、禪宗特盛
宗密所述之三宗七家
禪門之變風
宋元明清之禪元
各宗之融會
四、佛學對宋明理學之影響
五、明朝四大師
六、喇嘛教
七、結論
第十章 天台、華嚴教義
一、天台思想述要
統攝整體佛法
樹立性具圓融
開出一念三千
成就五略十廣
二、華嚴思想述要
主倡五教十宗
開顯四法界觀
提揭十玄緣起
樹立六相圓融
成就菩薩十地
附:自東晉至隋唐佛教最盛,對於中國文化有何影響
一、三教相攻
二、三教相融
三、僧眾雜濫因遭裁汰
四、佛教對中華文化之影響
五、結論
出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