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歇口鎮官屋村

黃歇口鎮官屋村

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黃歇口鎮官屋村為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黃歇口鎮的40個行政村之一,與董家、徐家、吳橋、宗橋等村相鄰。

官屋村村民委員會


官屋村村民委員會
官屋村村民委員會
官屋村
官屋村
官屋村村民委員會是由村民選舉產生的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村組構成


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黃歇口鎮官屋村
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黃歇口鎮官屋村
該村共有1,2,3,4,5,6,7,8組(隊),各隊呈家族式聚居形態,1,2組(隊)以吳姓聚居,3,8組(隊)以吳姓、張姓劉姓聚居,4,5組(隊)以胡姓聚居,6,7組(隊)以宗姓、尹姓聚居。據說上述所有家族均從200多年前自江西遷來。
4,5組(隊)的胡姓來源:
『信任』發表查看回復回復編輯刪除第 509條
族居地始遷祖何時何地遷入堂號祠堂數平均代數本支人數本支分佈地可溯上祖本支名人
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官屋村(大興垸胡家港)光伏宋端平元年由江西南昌遷徙監利堂號:植梅堂 :安定堂1700第一世光伏公(羽祖)
修譜情況監邑胡氏族譜, 1987年 : 1937年: 同治三年 : 嘉慶二十五年 : 康熙二十一年:順治九年 :.先後六次修譜 . 現保存有1937年全套家譜字派信息長三房:弘章經國:友於承家(光) 二房:正大光祖:永世克昌(朝) 四房:夢維祥文:明作述光 1937年修譜新派以上光朝光三字均接超派超先繼緒:德懋源長:秉忠達理:守順安常:崇儒集慶:好學傳芳一元敦(彳復):萬善吉康 1987年有新訂六十四派: 肇端虞聖:震耀西江勤宣統緒;慎守綱常;誼貴親睦;本族簡介根據1937年<<胡氏家譜>>本支為四房道昌公之後
遠祖世系
根據1937年<<胡氏家譜>>記載第一世光伏公(羽祖)系胡萬春公次子(胡萬春生有三子長子光武公守居南昌,次子光震遷居黃梅縣,)光伏公不忘故籍於宋端平元年遷復監利草坪(不知草坪現是什麼地方)生了道珩,道統、道璉、道昌、道衍、道悅、道裕、道南,第三世派(政)第四世派(益)第五世派(仁)
.
本支世系

農業發展


一直以來,湖北省監利縣都是一個農業生產大縣,更是以全國水稻生產第一縣聞名全國。而官屋村作為監利縣的一部分,以水稻為主要產業,以棉花油菜等為輔助產業,並利用當地雨水豐富、河流眾多的特點,進行水產養殖,形成以黃鱔龍蝦等為主的經濟產業,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早些年人們因糧食產量低下,農業賦稅過重等原因,一部分人背景離鄉外出打工,他們大多前往東莞、廣州等地,從事服裝、基礎建設等工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如今農村情況有所改善,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已回到家中創業。

文化習俗


官屋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和我國文化的特定氛圍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風習俗。農曆正月初一這天,先拜祖神、后拜父母;農曆正月初二拜丈母,初三家家戶戶互相團拜,稱為“拜年”;農曆正月十五晚上是元宵節,這天全家又會聚集一起做元宵(在當地叫“糰子”);清明前後,家家踏青掃墓,祭奠去世的親人;農曆五月初五,賀端陽,門前掛艾葉,吃粽子,划龍船;農曆八月十五叫“中秋”,晚上吃月餅茶點,叫“中秋賞月”;農曆十二月初八叫做“臘八日”;家家挑臘水泡糍耙;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過小年敬灶神;農曆十二月三十晚上叫“除夕”,“吃團年飯”,家人圍火而坐,敘舊迎新;除夕之夜,通宵不睡稱為“守歲”。

交通狀況


由於經濟和地理位置方面的原因,官屋村的交通狀況都不是很好,是全鎮所有村莊中發展最慢的。一直以來全村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下雨就滿路都是泥巴,直到2010年底村裡才自己籌錢建起了水泥路。從交通工具上看,2009年以前大部分都是自行車或者直接步行,有很多人開始使用摩托車了(在那裡是沒有公交車的)。隨著國家政策越來越好,老百姓條件也越來越富裕,村民家裡大部分村民都蓋起了小洋樓,不比城裡的房子差。如今基本上是出門就是水泥路,也已經有部分人開起了自己的小轎車。
定時班車:早上6:30開車,馬嘶湖漁場-吳橋村-官屋村(橋頭)-董家村-高黃村-金陵淵-大興大道-黃歇鎮-周溝鎮-S215省道-縣城。中午11:25從縣城新車站發出,下午4:25從縣城新車站發出。
有水泥路直通黃歇鎮上、李場,公路到汪橋鎮荊州市等地。

小村風景


自然風景優美,不斷更新中。
稻田收割
稻田收割
荷葉,藕塘
荷葉,藕塘
稻田
稻田
溝渠
溝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