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垣城遺址

中國古代建築景區

武垣城遺址位於今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縣城東南偏北方向7.8公里處東周顯王十九年/燕後文公十二年(公元前三五零年)燕國政府置武垣縣於今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境內,故依據中國城市建設史上有縣即有城之說,此城始建於公元前四世紀中葉中國上古東周戰國時期,武垣城在兩漢時期發展到城市建設的鼎盛時期,隋唐時期之後開始逐步廢棄。該城從建城開始即為河北中部海河流域重要城市,在我國華北冀中地區城建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武垣城遺址歷史文物研究價值豐富,系肅寧兩千三百多年城市文明發展脈絡的真實物證。公元一九六二年該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二零一三年三月五日經國務院審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設背景


綜述
金秋武垣
金秋武垣
武垣城遺址地處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窩北鄉雪村以西兩華里,垣城南村以北四華里。古城總體格局分為內外兩城,形制皆為正方形。外城每面牆均為一點七五公里,總面積約三平方公里。內城每面牆各長零點五千米。昔日城內建築今已蕩然無存,僅內城東南隅保留西漢世宗武帝婕妤鉤弋夫人廟遺址,該遺址高度約兩米,寬度為三十五米,長度為四十五米。北面城牆現存牆體長度為一千四百四十四米,高度為七點四米,寬度為十米,可見城牆夯土層六至十六厘米不等;西面城牆現存牆體長度為九百七十米,最高處為六米;東面城牆僅存四百餘米;南城牆牆基略高出地面依稀可辨。內城今存西牆一段長度為一百六十米,北牆一段長度為一百米、寬度為四米、高度為二點九米,內城南牆和東牆地上遺跡全無。

主要景觀


考古發現

一九五九年文物普查發現,採集遺存文物有泥質灰陶豆把、罐口沿、繩紋、交錯繩紋、旋紋陶器殘片和泥質灰陶方格紋瓦片、醬釉瓷碗等。
在武垣城遺址內城東南鉤弋夫人廟遺址底部橫截斷面,考古發現了長度為二十五厘米、寬度為十二厘米的灰陶布紋筒瓦一件,筒瓦保存完好無損,肅寧當地群眾早年曾在古城遺址內相繼發現了一些完整器物,揀到許多雙翼箭鏃。
一九七五年,在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窩北鄉武垣城遺址採集到漢代錯金嵌蚌龜鎮一對,今藏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上海路滄州博物館。
隆冬武垣
隆冬武垣
一九七六年文物普查時,採集到已殘泥質灰陶壺一件、三棱形銅質箭鏃、唐代白釉雙系瓷壺、灰陶凈瓶、黑釉罐、開元通寶等。

今日景觀

武垣城遺址
武垣城遺址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漢武秋風辭意健,英雄何須嘆華年?君不見,始皇大業千秋夢,轉眼秦磚換漢瓦。昔日的戰國紛爭,始皇霸業,漢武雄風,如今俱已成為如煙往事,兩千多年前曾經繁華喧囂的武垣城如今已經走入中國歷史的故紙堆中,西北兩側剩下的城垣依然在阡陌之間矗立,田間小徑,城垣沿線,漢瓦遺落,紋飾如故。陽春晴嵐,麗日普照,盛夏麥浪,芒種開鐮,金秋時節,夕陽如丹,嚴冬瑞雪,銀裝素裹,四時武垣,美不勝收。

歷史沿革


東周顯王十九年/燕後文公十二年(公元前三百五十年),燕國置武垣縣於今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境內,治所在今肅寧縣城東南七點八公里。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三零零年),武垣劃歸趙國境內。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統一六國之後實行郡縣制仍置縣於此。西漢時期武垣縣屬幽州涿郡,西漢末年,王莽改武垣為垣翰亭。東漢獻帝建安十一年(公元二百零六年),曹操北征烏桓前夕開鑿平虜渠連通黃河與河北境內水系以保障輜重漕運,武垣因此徙縣治於東武垣城(今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城南十二點五公里處),初仍屬幽州刺史部涿郡轄,后改隸屬冀州河間國。武垣城在兩漢時期發展到輝煌巔峰時期。西晉時期(公元二百六十五年至公元三百一十六年)武垣縣改隸屬冀州高陽郡。東晉十六國時期,武垣縣境相繼歸後燕後趙統治,隸屬冀州高陽郡。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五百八十三年),武垣縣治東遷至瀛州境(今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隋文帝開皇十六年(公元五百九十六年),武垣縣改名河間縣,隸屬瀛州管轄。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六百二十二年),唐朝中央政府復置武垣縣治於此。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六百二十七年),省武垣入河間。

歷史事件

鉤弋夫人云陵遺址
鉤弋夫人云陵遺址
鉤弋夫人(?—公元前八十八年),籍貫幽州涿郡河間國武垣縣(今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歷史學界習稱為趙婕妤,漢武帝劉徹晚年寵妃(婕妤),漢昭帝劉弗陵之母。西漢世宗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一零二年)春,漢武帝劉徹東巡途徑幽州涿郡河間,見天空中騰起青紫色的雲霧,望氣者對漢武帝言道此地有奇女,漢武帝劉徹隨即下詔遣人查訪。使者果然尋找到一位風華絕代的趙氏姑娘。不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姑娘的手自出生時就始終緊握從未展開,眾皆惑而不解。漢武帝劉徹對此亦甚奇之,乃將這位女子手輕輕一掰,不想這位少女的手卻奇迹般地張開,手心裡還緊緊地握著一隻小玉鉤。漢武帝喜不自勝如獲至寶,迴鑾時乃攜趙氏同歸長安,因趙氏姑娘握拳藏鉤遂有鉤弋夫人之名。漢武帝對鉤弋夫人極為寵愛,不久趙氏晉位婕妤,唐代歷史學家顏師古註釋的東漢歷史學家班固著名代表著作《漢書》中載:婕妤自武帝始置,為後廷妃嬪之首,漢代婕妤往往晉封皇后,待遇地位相當於世襲列侯。趙婕妤居住在甘泉宮(甘泉宮為漢武帝在位時期僅次於長安未央宮的重要政治生活場所,其不只是作為西漢統治階級的避暑離宮,而且許多重大政治活動皆安排在這裡進行,甘泉宮遺址在今中國境內西北地區陝西省咸陽市淳化縣城北約二十五公里處),漢武帝太始三年(公元前九十四年),趙婕妤為漢武帝誕下一子,名為劉弗陵,號稱鉤弋子。據說劉弗陵和上古時期堯帝一樣皆是懷胎十四月而生,於是漢武帝欣然稱其所生地之門為堯母門。
趙婕妤生劉弗陵三年之後,征和二年(公元前九十一年),長安發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曠世悲劇——巫蠱之禍。漢武帝榮寵的佞臣江充假借公孫賀父子巫蠱案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嫁禍與自己有隙的太子劉據,太子劉據意欲至甘泉宮辯白為江充所阻,前去查探的使者誤報太子反狀致使漢武帝情急之下發兵討伐太子劉據,太子劉據為求自保被迫在長安起兵誅殺江充,劉據所帶軍隊與統兵前來征討的丞相劉屈氂在長安展開會戰,雙方激戰五天長安血流成河,而後太子劉據兵敗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盡,漢武帝詔遣宗正劉長樂和執金吾劉敢奉策入未央宮收衛皇后璽綬,衛皇后亦因不能自明而以死壯烈明志。至此入主六宮而母儀天下三十八載,陪伴漢武帝長達四十九年的一代賢後衛子夫含冤而逝。長安未央宮在經歷過一場血色慘劇之後依舊雄偉而又壯麗,而未央宮的中宮椒房殿已然失去了主人。歷經巫蠱之禍后,征和三年(公元前九十年),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被迫相互告發的含冤案情經過調查發現多為有不實。此時漢武帝也逐漸明白太子劉據是因被江充逼迫以致惶恐不安,才起兵誅殺江充並無他意,正好守衛漢高祖劉邦祭廟的郎官田千秋又緊急上奏章為劉據鳴冤,奏章上說為兒臣者的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其罪最多應受鞭打。天子之子為伸張正義而殺了人,這又有什麼不可赦免之罪呢?我夢境中見一位白髮老翁教我上此奏章。漢武帝霍然醒悟,遂召見田千秋對他說,我們父子之間的事,一般認為外人難以插言,只有你知道其間的不實之處。這時高祖皇帝的在天之靈派您來指教於朕,您應當擔任我的股肱之臣。劉徹當即就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並下令將構陷太子的佞臣江充滿門抄斬,將宦官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在河南湖縣泉鳩里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最初被任命為北地太守,后也遭滿門抄斬。漢武帝憐惜太子劉據無辜蒙冤含恨而死以至悲痛不能自已,特地在長安修建了一座思子宮懷念劉據,又在太子劉據自盡的的河南湖縣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台,天下人聽說這件事後皆很悲傷。漢武帝劉徹在經歷了一系列悲劇后痛定思痛,遂在征和四年(公元前八十九年)下了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開創意義的《輪台罪己詔》告天下悔過反省自身,詔書中寫道: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
經歷了征和二年公元前九十一年宮廷慘劇巫蠱之禍后,漢武帝劉徹受到了巨大的心靈創傷,陷入深沉的懊悔和悲痛之中,國家連續多年儲位空懸,漢武帝劉徹生平共生有六子:長子即太子劉據在巫蠱之禍中遭到誣陷無辜含冤而死,次子齊懷王劉閎早逝無子;漢武帝第三子燕王劉旦在太子劉據含冤逝世後上書父皇,自願進京擔任皇宮宿衛,希望可以得立為太子,漢武帝劉徹覽奏之後龍顏大怒,深責劉旦擅自窺視神器之心,立殺燕王劉旦派來的使者,並立即削其封地三縣。漢武帝第四子劉胥為人奢侈,喜好遊樂,行為舉止,毫無法度,未被立儲。漢武帝第五子劉髆系當年劉徹寵妃李夫人所生,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外甥。征和三年(公元前九十年),李廣利和丞相劉屈氂謀划立劉髆為太子,東窗事發后李廣利投降匈奴,丞相劉屈氂被斬。公元前八十八年正月,即漢武帝去世的前一年,無辜成為政治犧牲品的昌邑王劉髆去世。漢武帝第六子即鉤弋夫人趙婕妤所生劉弗陵,在儲位空懸情況下,因天資聰慧體質健康而深受劉徹喜愛的幼子劉弗陵成了唯一也是理想的最後選擇,劉徹遂有意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劉弗陵,遂命內廷畫工繪製周公輔成王之圖賜給奉車都尉霍光,暗示群臣欲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劉徹為了防止自己逝世后因為皇室主少母壯、呂后稱制擅政之事重演,遂將劉弗陵生母鉤弋夫人賜死。關於趙氏的死亡時間,歷史典籍沒有確切的記載,大約是在漢武帝后元元年至后元二年(前八十八年―前八十七年)之間。而且死因的記載班固《漢書》和褚少孫司馬遷史記》補記中記載的稍有不同。班固在《漢書》中記載,漢武帝在咸陽甘泉宮休養期間,趙婕妤隨侍在旁,漢武帝借過斥責,致使趙氏憂鬱而死,趙婕妤死後就近安葬在甘泉宮附近的雲陽,漢昭帝劉弗陵在位期間尊其母為皇太后,徵發役徒二萬人隆重修建雲陵以安葬無辜而死的母親趙婕妤,並設置園邑三千戶守陵寢。追贈趙婕妤的父親為順成侯,下詔在關中扶風設置園邑二百家,遣長丞依照規定奉守。給順成侯的姐姐趙君姁賞錢二百萬,並充實其奴婢與房宅。對其兄弟各按親疏進行賞賜。趙氏家族中沒有一人在朝為官,只對趙婕妤之父進行了追封。
西漢世宗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八十七年)春天,漢武帝在彌留之際立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為太子。遺命奉車都尉大司馬大將軍霍光、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金日磾左將軍安陽侯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重臣輔弼幼主劉弗陵。四天之後曾經威震四海的一代英主漢武帝劉徹與世長辭,享年七十歲。年僅八歲的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漢昭帝即位后在霍光、金日磾等人輔佐下,繼承漢武帝遺志,勵精圖治、輕徭薄賦、發展生產、休養生息,物阜民豐,四夷賓服,中國歷史上將漢昭帝劉弗陵和繼任君主漢宣帝劉詢在位時期譽為“昭宣中興”。

工作總匯

公元二零一六年五月十八日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垣城遺址考古工作調度會在肅寧縣人民政府三樓會議室召開,肅寧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齊素苓同志主持會議並發表講話,會議研究部署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武垣城遺址考古隊進駐肅寧縣窩北鎮北於庄村,圍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垣城址開展考古工作的若干事宜。
據《肅寧周報》消息:近日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武垣城遺址考古隊順利入駐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窩北鎮北於庄,標誌著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境內唯一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垣城遺址考古工作正式開始拉開序幕,具有兩千餘年悠久歷史的漢武垣城之神秘面紗有望徐徐揭開。
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文保所所長梁紀想同志介紹,此次考古工作係為配合制定肅寧縣武垣城總體規劃而申請發起進行。二零一三年三月五日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武垣城遺址由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成功升格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為保護這一華北平原乃至全國境內重要的兩漢時期重要城址,制定科學合理的武垣城遺址總體規劃,肅寧縣文廣新局經由滄州市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報送國家文物局,並最終獲得中央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專項資金支持。
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武垣城遺址考古工作系由河北省文物局授權委託河北省唯一具有考古團體領隊資質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進行,武垣城遺址考古隊工作人員是由省市縣考古專業人士組成,在入駐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窩北鄉北於庄之後聯合考古隊立即針對武垣城遺址主體城垣和周圍村莊進行調查並且部分進行鏟探,最終依據實際鏟探結果確定具體發掘地點。負責帶隊的考古隊長是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考古領隊趙戰護,趙戰護同志是河北省考古界青年專家,目前聯合考古隊隊員總共有十幾個人,隨著武垣城遺址考古不同階段工作的具體開展,聯合考古隊會依據任務量將隨時進行增減人員,肅寧縣文保所會全力配合協助此次考古挖掘工作,同時希望周邊涉及的村莊村民群眾大力支持考古工作。
本次考古活動將對武垣城遺址總體規劃的提供具體數據及資料支持,為政府方面保護武垣城遺址以及武垣城遺址未來科學合理利用提供具體參考,其長期深遠意義不但會惠及周圍村鎮,而且會對肅寧旅遊事業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同時還會對完善肅寧打造旅遊觀光、農業採摘、裘皮購物、紅色旅遊系列產業鏈條具有深遠意義。
歷時三個多月的前期勘探,及兩個多月的考古發掘,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中旬,肅寧武垣城遺址發掘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寬約七十米、深約四米的古護城河重見天日,古城牆和護城河方位已基本確定。整個古城的發掘將持續三至四年,隨著調查、勘探和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戰漢時期古城的神秘面紗正逐步揭開。肅寧縣文保所所長梁紀想介紹,武垣城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著跨越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此次考古活動將對武垣城遺址的總體規劃提供具體的數據及資料等相關支持,為保護武垣城遺址及武垣城的將來合理利用方面提供參考,也將為肅寧的文物旅遊產業帶來深遠影響。
鮮紅的旗幟迎著初冬的寒風招展,“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字樣十分惹眼。近日,記者在武垣城考古發掘現場採訪時看到,二十六個探方整齊劃一一字排開,文物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忙碌著。在探方的旁側,兩段幾十米長的土丘被草木覆蓋,一塊石碑上面寫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垣城址”等字樣。肅寧縣文保所所長梁紀想說,這就是武垣城的古城牆。
武垣城遺址雖歷經千年風雨滄桑,飽受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而成為古城遺址,但它別具一格的建築布局,仍是河北平原中部地區保存較好的戰漢時城址,是研究戰國至漢代城邑建築布局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二〇一五年四月,《武垣城遺址考古工作計劃》獲國家文物局批准,並獲中央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157萬元的專項資金支持。”梁紀想說,二〇一六年五月六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武垣城考古隊進駐肅寧,對武垣城遺址主體城垣城和周圍村莊進行勘探調查。
武垣城遺址發掘屬於主動發掘,加上前期的調查、勘探,已歷時半年多。根據目前的發掘結果,武垣城分為內城和外城,呈正方形,城牆由夯土築成。外城四面城牆均長約一千八百米;內城位於外城中心地帶,四面城牆各長約五百米。遺址暴露遺物豐富,文化層厚約五米。在內城東南尚存中國西漢世宗武帝劉徹皇後趙婕妤(鉤弋夫人)廟台基遺址,為長方形土台,南北長約五十米,東西寬約三十五米,高約四米。
經過考古發掘武垣城寬約七十米、深約四米的古護城河重見天日,古城牆和護城河四至基本確定。令考古人員稱奇的是,在外城城牆內側,繞城牆一周,還發現了寬約三十五米的一條溝。溝內沒有發現作為“河道”的痕迹,初步推測當時城牆可能在短期內遭到破壞,這條溝系取土修葺時遺存。
梁紀想見證了武垣城遺址從調查到發掘全過程,“整個古城的發掘將持續三至四年,隨著調查、勘探和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這座古城的神秘面紗將一步步被揭開。屆時,人們將近距離感受到武垣古城的歷史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