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境衚衕
靈境衚衕
位於西城區東南部的靈境衚衕是北京最寬的衚衕,屬於西長安街街道辦事處。自東向西分別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單大街三條南北向街道相交,其中東端和府右街相交為丁字路口,西端和同為東西向的辟才衚衕相通,與西單大街相交叉。
據《帝京景物略》去,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皇帝朱棣患病,夜間入睡,做夢,夢見兩位道士前來授葯,不日其病即愈。皇帝甚為感激,於是下令為其建宮祀,封其為玉闕真人、金闕真人,賜名為靈濟宮。相傳,這兩位真人一叫徐知證,一叫徐知諤。既然是皇家勅建的寺廟,其佔地之廣,規模之大,可想而知。每逢初一、十五、立冬、夏至等節令,皇家總要派大臣前往燒香禱告,祭祀真人。有時,大臣患病,也要想辦法到此祭祀,以求真人保佑,早日康復。明代凡有重大朝會,文武百官也要先到此聚集,習儀演練。許多明代文人,在此留下了歌頌靈濟宮的詩文。有首詩寫道:“晚來騎馬過仙壇,寶芨靈文試一看。月度三花瑤殿靜,風吹獨鶴玉階寒。”又有詩云:“地可招松鶴,仙源此處通。”靈濟宮的道士經常還舉辦講學活動,主持講學的人,有時是大學士,有時是吏部尚書,有時是后倍侍郎,聽講的人自然也是一些高官。每次講學參加者多達午人很有氣勢,而且聽過幾次講課之後,多仍攀附高官顯貴者。
崇禎十五年(1642年)有位大臣向皇帝寫了一個奏章,說靈濟宮供奉的兩位真人是叛臣之子,不宜受朝臣拜跪,請示用帳幕將其塑像蓋起來,停止祭祀活動。崇禎皇帝認可了這個奏本,從此靈濟宮便衰落了。
民國后,靈濟宮所在地,諧音為靈境衚衕。以西黃城根為界,靈境衚衕有東西兩段,西段稱靈境衚衕,東段稱黃城根。實際是一段東西走向的皇城舊址。明清皇城的設計是有兩個西南角的。今府右街南口,是皇城的西南角,由此往北,至今靈境衚衕東口,向西拐彎,直達今西黃城根南街南口,形成另一個西南角而向北拐彎,直奔西安門。就是說今靈境衚衕東段往北的一片地帶,早年都是皇城以內的範圍。
1949年後,靈境衚衕與黃城根合併,統稱今名。1965年,又將八寶坑併入。
早先,它可不叫靈境衚衕。明代,它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靈濟宮,因靈濟宮在此而得名。此宮為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下令修建,以祭祀徐知證和徐知諤二兄弟。后成為百官朝見皇帝的預演場。古木深林,巍然仙宮。西部稱宣城伯后牆街,因南側有宣城伯府第故取此名。清代,以西黃城根南街為界,東段音轉為靈清宮、林清宮,老百姓廣稱為林清衚衕,西段改稱為細米衚衕。
1911年後,東部改為黃城根,西部則改稱靈境衚衕。據說,宣統帝師、太傅陳寶琛住在此,天天進宮為小溥儀授課。1949年後兩段合併統稱靈境衚衕。1965年將八寶坑併入。八寶坑位於西部北側,為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因地勢低洼衛生差,故原稱巴巴坑,后諧音雅化稱八寶坑。到了清朝靈濟宮逐漸荒廢。
明朝時,靈境衚衕分東西兩部分,東段因坐落有靈濟宮,因此被稱為靈濟宮,西部南側有宣城伯府,因此稱宣城伯后牆街。
清朝時,以西皇城根南街為界,東段因原“靈濟宮”逐漸變讀為靈清宮、林清宮(傳說和嘉慶年間攻打皇宮的反民林清有關),因此被稱為林清衚衕,西段則稱為細米衚衕。
1911年後,進入民國時期,東段改稱為黃城根,西段則稱為靈境衚衕。1949年後,兩段並稱為靈境衚衕。
1985年,市政府開始對靈境衚衕進行改造,衚衕西段的民宅拆除,建起6層的居民樓。到1988年,已有新居民樓13座,衚衕被拓寬成了一條小馬路。
1992年前後,靈境衚衕再次擴寬。目前最寬處32.18米。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靈境衚衕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衚衕兩側蓋起了許多居民樓,在昔日靈濟宮的遺址上,一幅危改小區的藍圖已經勾就。這條往日幾米寬的窄小衚衕經過幾次拓展已變成十幾米的寬闊馬路,2009年竟還破天荒地通了公共汽車。現在看來,靈境衚衕若叫成靈境大街真是恰當不過了。
靈境衚衕
說起靈境衚衕,許多人都知道。它位於西城區中部,屬西長安街街道辦事處轄界。東西走向,東起府右街,西至著名的商業街西單北大街,中與棗林大院、西黃城根南街、東斜街、新建衚衕、背陰衚衕相交,全長664米。
今衚衕北的石板房頭條、二條衚衕一帶在基建施工時,曾發現地下有古建築基礎工程,是三合土夯土,高4.5米,面積很大,其中一處東西長32米,南北長20米,疑是當年靈濟宮的地基。
林清是嘉慶年間農民起義的領袖,宛平宋家莊(今大興縣蘆城鄉宋家莊)人。他從小很窮,十幾歲時到了北京城,找到一家藥鋪當上了小夥計。吃的是殘羹剩飯,住的是冷屋冷炕。不久,生了一身毒瘡,慢慢就走不了路了。他這個夥計是專管辦貨要賬的,如今生了毒瘡,一瘸一拐出不了門,掌柜的就把他趕了出來。他沒路可走,就蹲在北京的小店裡乞討要飯。日子長了,結識了一些江湖好漢,幫他治好了瘡,還教了他一身武藝。
他帶著這身武藝走南闖北,在運糧船上當縴夫,在碼頭上當搬運工,江南江北,沒有他不去的地方。他走訪民間,看到各處窮人無家可歸,流落街頭,心中非常憤恨。他一氣之下跑回京城。在京城又找了個打更的差事,每天拿著梆子在順城街皇城根敲更報點。他見那些深宅大院的富貴人家,整夜酒宴歡樂,再想想窮苦人民的水深火熱,心裡更加不平,他日夜盼望著窮人能有一個出路。後來他聽說山東、河北都鬧了白蓮教。他想,這許是窮人的一條出路,就去參加了。
從這以後,他每天出去傳教,交結窮人。
有一次,他和幾個教友到一個村裡去活動。剛進村子不久就遇見了官兵,叫官府給抓了去,押到了保定府,過了三次堂,挨了幾頓大板子。後來,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他想,要和官府斗,就得豁出命來。不光豁出命來,還得人多心齊,拼個你死我活。從這以後,他就更注意收羅人馬。他在保定,認識了一個窮教書的,叫牛亮臣。這個人很有智謀,林清就請他為軍師。後來又認識一個木匠,叫李四,也叫李文成,膽大心細,也成了他的好幫手。他們興起八卦教,推選林清為總教主,目的是反抗清朝。
林清部署了河北、河南、山東一帶的兵力,準備好糧食、柴草、棍棒和刀槍。他自己帶領一支人馬,挑選了三百武藝高強的小夥子,裝扮成商人、小販,在沒關城門以前,混進了北京。
到了北京,直奔西單靈濟宮。這靈濟宮就在靈境衚衕裡邊。這天,整個衚衕戒備森嚴,全都是天理教的人把守。靈濟宮裡香煙繚繞,燈火通明。林清在這裡秘密開會,計議分東西兩路,摸進宮去,抄皇帝的老窩。
到了第二天早晨,林清先派了幾個人去找宮裡買通的太監,準備裡應外合。這幾個人靠近皇城根兒,想從西華門進去,可是一下叫官兵看見了,都被抓了起來。事情一敗露。就有人報告了守城官。守城官聽說有人謀反,心想,皇帝不在,出了事可不得了,就命令嚴加防守。過了一會,他又想,不對,這一統天下,太平盛世,哪裡會有人謀反呢?定是鬧錯了,就又收回命令,對抓住的幾個人也沒有深究。
林清看派出的人沒有回來,十分著急,他想一定是出事了,兵貴神速,事不宜遲,必須立刻行動。他馬上下令,兩路人馬一齊出動。東路人馬,在南河沿匯合,奔東華門。西路人馬在宣武門匯合。奔西華門。
東華門沒有戒備,城門大開,有八個守門兵站著。義軍非常高興,就加快腳步,準備硬闖進去。可是人比較多,走得太急,有的還把兵器露了出來,結果驚動了守門兵,忽的一下,把城門關上了。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幾個腿快的人擠了進去,大部分都關在了城外。進去的幾個人,雖說武藝高強,可是人少力單,他們奮力廝殺,最後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沒有成事。
西路人馬,匯齊以後,到了西華門,由於有太監接應,順利地進入了西華門。東路人馬也漸漸轉到了這邊。
他們一進西華門就大殺大砍,皇宮裡的大臣、王子、后妃都嚇得魂飛魄散,鬼哭狼嚎。起義軍放火燒了隆宗門,在紫禁城頭插起了"大明天順"、"順天保民"的大旗。一時殺聲四起,整個皇宮亂作一團。
到了半夜,起義軍又放火燒了五鳳摟。一時大火熊熊,燒紅半個天,後來下起雨來,沒有燒光。
到了第二天,起義軍的援兵沒有接上,叫清兵反過手包圍起來,又堅持了一天,終於叫官兵打散了。
林清沒有進宮,他折回宋家莊,調集各路人馬,只等宮裡消息,準備大幹。忽然有人報告說,皇宮已經拿下來了,請他進宮。林清非常高興,心想:只要佔領了宮廷,清朝就算完了。他見車馬已經準備好,就要上車。可是他的姐姐卻不放心。她看了看車馬,又看了看報信的人,覺得很不對頭。就對林清說:"不忙進宮,你跟我來,我給你們帶件東西。"剛說完,那幾個人一下把林清姐姐打倒在地,抓住林清,捆在車裡就拉走了。
林清身邊的親兵一看不好,上去就追,可是官兵已經埋伏好,一下子把義軍全殺了。林清被他們捆進宮裡,嚴刑拷打。可是林清大義凜然,至死不屈。宮裡主事大臣報告了嘉慶。
嘉慶正在熱河玩樂,聽說宮裡出事,急忙趕了回來,他要親自審問林清。林清一見嘉慶,火冒三丈。把嘉慶罵了個狗血噴頭,最後嘉慶把他殺掉了。
以後,李文成、牛亮臣又接著干,發展到七、八萬人,苦戰了三個月,攻城劫寨。鬧得清朝日夜不寧。打這兒起。這地界兒就出了名。老百姓都叫它林清衚衕,靈濟宮也叫成了林清宮。
西城區的府佑街里有個站牌子,標有“靈境衚衕”的站名,東西相對應的西單北大街上也有一站,曾叫過“靈境衚衕”,由此可知靈境衚衕是條貫穿東西的長鬍同。
這條衚衕名稱源於一座道觀,觀名洪恩靈濟宮。靈濟宮地勢寬敞,殿堂宏偉壯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 年)三月,是為祭祀南唐人徐知證和徐知謬兄弟倆的。傳說這哥倆有著神奇的本領,好助人為樂,替人排優解難。還是在明成祖朱棣北征掃蕩元軍時,作戰不利,於是就請這兩位神仙暗中助陣,果然取得勝利。
明成祖奪取了皇位,遷都北京,有一回生了病,夢中又是進兩位神仙送來了神丹妙藥。皇帝吃下后,立時就痊癒了。成祖很高興,下旨在西苑外救建靈濟宮,來祭祀這兩位治病救命的神仙。還給他們封了號,一位為玉朗真人,一位為金胭真人,並將他們的夫人封為仙妃。到了第二年,也就是明永樂十六年,兩位神仙又升了級,由真人改封了真君,和三隻眼睛的二郎神平級了。到了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 年)兩位真君的名號又大大地提了一步,明憲宗朱見深把他們封為上帝了。這座與紫禁城比鄰的靈濟宮深受皇帝的垂青,每年元旦新春、冬至和兩位上帝誕辰日的那天,朝廷都要派遣太常寺的官員前往靈濟宮行禮。”
兩位上帝不但治好過皇帝的病,還治好過大臣的病。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 年),大學士王錫爵身患沉病,明神宗朱翎鈞很為臣子優慮,便撥出五十兩白銀,命令道官王昭忻到靈濟宮為這位大學士做法事。在這兩位神仙的暗中調理下,王錫爵的病真的好轉了。
靈濟宮在明代不僅是一座頗受重視的皇家道觀,還是百官集體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每逢隆重大朝會之前,全體官員都要被集中到這裡排演禮儀。直到明宣宗的宣德年間,這種演禮才被移到朝天宮。靈濟宮還是大學士、尚書們講學的地方,盛時,聽講者達千人。
靈濟宮也是招待道教領袖的賓館。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一派真人天師張應京被皇帝朱由檢召至京師,就在這裡賜宴款待的。
到了清代,靈濟宮不那麼紅火了。靈濟宮的名稱,在人們的口傳中,以訛傳訛,把“靈濟”變成了“靈清”,後來又轉成了“靈境”。道觀所在之地也就成了“靈境衚衕”。
現代的靈境衚衕寬闊筆直,西頭連接著繁華喧鬧的西單北大街,東頭連接著肅穆莊嚴的府佑街,小汽車往來賓士,成為東西向的通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