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蓮宗的結果 展開

蓮宗

蓮宗

蓮宗,即指的是凈土宗,中國佛教宗派。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法門,故名。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凈土,故又稱蓮宗。實際創立者為唐代善導。歷代祖師並無前後傳承法統,均為後人據其弘揚凈土的貢獻推戴而來。按近代印光所撰《蓮宗十二祖贊》,以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實賢、際醒為蓮宗十二祖。前九祖和《蓮宗九祖傳略》大致相同。後印光也被其門下推為第十三祖。

起源


凈土思想淵源於印度。在東漢時凈土經典開始傳入中國,支婁迦讖譯出《無量清凈平等覺經》、《般舟三昧經》等,後來竺法護譯出《彌勒菩薩所問經》、《佛說彌勒下生經》,支謙譯出《大阿彌陀經》,畺良耶舍譯出《觀無量壽經》,於是在中國出現凈土崇拜。大致曾分為彌勒凈土和彌陀凈土兩種,彌勒凈土信仰由道安首創,一時盛行於北魏,梁齊間還有所聞,不久即衰。彌陀凈土信仰一般認為始於東晉慧遠。他於東晉太元十五年(390)在廬山東林寺建蓮社(亦稱白蓮社),參加的僧人、居士達123人。他們於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專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並令劉遺民著文勒石,以明所誓。此後,有曇鸞於北方專修凈業,立難行、易行二道之說,主張以彌陀如來本願力為根本,為建立凈土宗奠定了基礎。曇鸞以後有道綽,曾講《觀無量壽經》,以小豆計數近200遍,每日口誦阿彌陀佛。著《安樂集》2卷,立聖道、凈土兩門,認為只有凈土一門是唯一的出離之路。善導先往玄中寺聽道綽講瘦土要旨,後到長安,光明、慈恩等寺弘揚凈土教義,繼承道綽的傳統,著有《觀經疏》(《四帖疏》),正式創立凈土宗。

發展


善導以後,凈土宗繼續流傳,歷代名師輩出。先有承遠、懷感、法照、少康等繼續弘揚。以上被稱為善導流或善導系;另外在唐開元時出現了慈愍流,慈愍三藏即慧日,他曾由南海去古印度等七十餘國遊歷,學習凈土經義,凡十八年,著有《凈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贊》等,提出禪凈一致的念佛禪,但有些學者認迷不應屬於凈土宗的流派。五代至宋凈土宗一直很盛行,它的信仰深入民間,凈土常常依附於天台、禪、律諸宗。五代末有杭州永明寺(凈慈寺)延壽,倡導禪凈兼修,著有《萬善同歸集》等,發揮凈土思想。宋元兩代結社之風盛行,出現了白蓮社、凈業會、凈土會等。專弘凈土著名的有宋初省常,元代普度等。明代弘傳凈土者,有祩宏、智旭等;清初以來則有普仁行策,梵天實賢、資福際醒等。晚近靈岩印光(聖量),專修凈土,創弘化社,辦靈岩凈土道場,為近代弘揚凈土的典範。

經典教義


《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世親的《往生論》為該宗所依經典。稱三經一論。善導所著《觀無量壽經疏》、《往生禮讚》、《觀念法門》、《法事贊》、《般舟贊》等,為該宗主要代表作。
該宗教義簡單,主要宗旨是以修行手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往生極樂凈土。善導把修行的方法分為正行和雜行兩類。正行又分為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歎供養等五種,此中又特別把稱名作為正業,其他四種為助業,顯出正名為最重要。念佛的方法凡有四種:①專念佛的名號,稱為持名念佛;②觀佛的塑像與畫像,稱為觀像念佛;③觀想佛的妙相(包括《觀經》十六觀門),稱為觀想念佛;④觀佛的法身,即諦觀實相,稱為實相念佛。後世唯持名念佛最為流行,其與善導的大力提倡有直接關係,同時信眾認為此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只要一心專念彌陀一佛名號,就能往生凈土。但因往生者的因行有勝劣,往生之相有等差,往生后見佛成佛有疾緩,從而分有上、中、下的三輩九品。

修行方法


該宗由於修行方法簡便,人人都能做以,故自中唐以後廣泛流行。宋明以後與禪宗融合,其他如律宗天台宗、華嚴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門。同時又很快普及於一般社會,有所謂“家家彌陀佛”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8世紀時,善導的《觀經疏》傳入日本。12世紀日僧源空依《觀經疏》撰《選擇本願念佛集》等,弘傳凈土念佛法門,創立日本凈土宗。其弟子親鸞又開創凈土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