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鎮

福建莆田市涵江區轄鎮

江口鎮隸屬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古名港口通應港,龍津渡、迎仙市,雅稱“錦江”,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興化灣畔,有名義“莆田市北大門”之稱,並且是莆田市的著名僑鄉。與新厝鎮山水相連、東南邊通過大橋相連,東臨興化灣畔。新厝鎮附近,位於江口鎮有福莆仙東嶽觀。

江口鎮下轄26個村和1個居委會。鎮內還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莆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福建的的科技支柱。

2017年,江口鎮行政區域面積7497公頃,常住人口89464人。

江口鎮是國家級建制鎮示範試點鎮,是福建省僑鄉文化名鎮。2019年10月,江口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人口民族


江口鎮是全國著名僑鄉,總人口約7.5萬人,擁有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38萬多人,分佈在65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社團共有21個。湧現出李文正、黃廷方、林德祥等代表性僑領。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江口鎮海外華僑累計捐贈4.8億元熱心支持家鄉公益事業。

歷史沿革


宋時,江口始建制,名迎仙市(至今石獅村之外楻),設迎仙驛(唐稱待賓館)建迎仙橋,屬莆田縣唐安鄉待賢里。中華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縣划江口為第七區,設區公所。1949年8月20日,江口解放;21日莆田縣解放。9月江口成立第七區人民政府,區址設在石庭。1958年,江口併入涵江人民公社。1965年,江口人民公社成立。1983年,江口人民公社改為鄉建制。1984年10月,江口鄉改為江口鎮建制。1996年,被國家發改委定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2年5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莆田市區劃再次調整,江口鎮併入涵江區管轄範圍。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江口1個居民社區委員會和新前、海星、新墩、李厝、前面、五星、東樓、西劉、石東、石西、豐山、豐美、厚峰、囊山、坂梁、劉庄、石獅、院里、園頂、園下、頂坡、上后、蒲江、大東、東大、官莊共2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1個居民小組、266個村民小組。
新前豐山
海星豐美
新墩厚峰
李厝囊山
前面坂梁
五星劉庄
東樓石獅
西劉院里
石東園頂
石西園下
大東頂坡
東大上后
官莊蒲江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區碼
江口鎮350303104閩B059435110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口鎮位於莆田市東部沿海,屬涵江區,東與原來的莆田縣新厝鎮東部相接,南濱臨興化灣,西與梧塘鎮毗鄰,北與萩蘆鎮和新厝鎮北部接壤。境內有蒜溪。江口鎮是莆田市名義上的北大門,莆田北大門實際是新厝鎮。
莆田縣界東北,千年以來一直至少以莆田縣新厝鎮北邊蒜嶺東段與福清交界,新厝一帶在自從莆田縣成立時就隸屬莆田縣,自古就居住著幾萬莆田人,該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話,是莆田話區的一部分。新厝鎮在1956年因為福清要發展工業而被划給福清。原來的莆田縣文秀鄉蘇田裡,安香里,明朝時割給福清縣,是今福清漁溪鎮西部、東張鎮西部。新厝鎮附近有福莆仙東嶽觀,由福清戶籍的莆田人、莆田縣人、仙游縣人聯合主建,旁邊的的莆田新縣鎮有新厝村,新厝現在大部分仍然保留使用莆田話,是莆田話區的一部分,地處莆田東北端,本為莆田的東北大門,不僅該地使用莆田話,就是該鎮北邊和東邊的某些鄉鎮的西邊和東邊的大量村也保留使用莆田話,這些人其實是莆田人而不是福清人:情況相同的還有一都鎮,自古就隸屬永泰縣,在1958年也因為福清發展工農業而划給福清,一都鎮人實際是永泰人,新厝鎮人和一都鎮人最多只能是名義上的表面上的福清人。
比如該鎮周圍的部分莆田話區:漁溪鎮部分村、水頭村部分、建新村部分、蘇田村部分、鍾前村馬頭崎自然村、柳厝村石塘頂自然村、南升村部分、雙墩村新厝一部分;東張鎮崔后村、嶺下村、金芝村、雙溪村部分、蘆嶺村、漈山村部分、玉林村部分;羅漢自然村以及鳥囝山;鏡洋鎮墩頭、東風、梨洋、玉埔、下施、浮山、長征村部分、鏡陽村部分、北張村部分、前張村部分;音西街道雲中村嶺口自然村;江陰鎮小麥村、下石村部分。原來的莆田縣的蘇田裡,安香里,明朝時割給福清縣。新厝鎮通過324國道很快直達莆田和通過324國道幾分鐘直達附近的涵江火車站(在涵江火車站站前路和324國道交叉處右拐直行,或走324國道過連接兩鎮的大橋后往前一百多米后右拐進入工業街直行或錦繡北街直行一百多米后左拐再直行幾百米再右拐直行幾十米就是涵江區火車站)。莆田縣在568年已經成立,而福清縣在莆田縣成立130多年後才成立,莆田縣不是從福清縣劃出來才成立,相反地福清縣西邊和南邊的一些地方是從莆田縣劃去的。所以名義上位於福清市西南部,與原新厝鎮山水相連,東臨興化灣畔;中部為“九里洋”平原,是興化平原的組成部分。地處木蘭溪入海口北岸,東瀕莆田東南沿海興化灣、台灣海峽。324國道、福廈高速公路橫貫,港口可通海輪。北部為海拔639米的涵江區第一高峰囊山和大帽山,蒜嶺等大山脈。境內的兩大溪流:北萩蘆溪和蒜溪橫貫交匯,注入興化灣。新厝鎮目前雖為福清所轄,但除了北部的棉亭、東樓兩個村被福清話同化之外,境內絕大多數村落通行興化語(莆仙話;莆田話)。有不少使用莆田話的福清戶籍的在位於新厝鎮過大橋幾百米處的莆田錦江中學和蒲坂華僑中學、江口小學和江口華僑小學就讀。
境內有莆田市建設和管理的莆田東方紅水庫,莆田市直轄的莆田市東方紅水庫管理局管轄該水庫,實行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責任制。
東方紅水庫行政責任人是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志強。江口鎮總面積79平方公里,共有農田18049畝,其中水田13000畝,旱地5049畝;有林山68000畝,果樹8100畝;有灘塗面積12000畝,海岸線總長11公里。
收音機可收聽:莆田市廣播電台調頻頻率覆蓋全莆田地區各縣區和莆田地區周邊部分縣區市,包括涵江區全部(江口鎮)和旁邊的福清市部分、永泰縣部分。
莆田市廣播電台新聞綜合頻道:調頻頻率FM93.7、莆田市廣播電台交通頻道,調頻頻率FM103.0

氣候特徵

江口鎮地處亞熱帶,四季如春。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侯,年平均氣溫為20.2℃,最高氣溫37℃(7月份),最低氣溫2℃(1月份),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53%以上。

社會


基礎設施
江口鎮擁有裝機容量1萬門的程式控制電話終端郵電大樓2座,程式控制電話用戶1.5萬門。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和國際特性郵件傳遞業務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建內3.5萬千伏安輸變電站一座,並架設二條,1萬千伏安的外商企業供電專線。
江口市場、江口舊市場、石庭市場和赤港路口市場,固定攤位500個。

交通


江口鎮境內交通便捷,福廈公路和福廈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部分路段)穿境而過,水泥路通往江口鎮27個行政村,共有6-40米寬規格化水泥路30公里,形成縱橫交錯、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
建國前,鎮上一條街長不到200米,寬只3米,中亭街僅有18家低矮簡陋的店房。民國時期,東門大嶺村出現有碉堡式鋼筋混凝土建築群。
涵江火車站和瀋海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涵江出入口在該鎮境內。
除了火車站附近的村莊外,江口鎮境內到涵江火車站只幾分鐘的路程。
1978年始建江口新街(即江口街至石西村頂西坡的福廈公路江口段),以東嶽觀為中心,向四面伸展,全長6公里,路面平均寬32米,澆灌混凝土或瀝青,設置綠化帶花壇和路燈,路旁的工廠、商店、住宅、學校,多為3~4層混合結構的建築物,最高的石西新光大廈和中心小學教學樓,均為7層。
錦江路自錦江大橋至平民醫院路口長2公里,寬32米,路旁皆是磚混結構樓房,裝飾整齊華麗。稅務、郵電、供銷、賓館、車站、醫院、學校、商店、影劇院和古迹“東嶽觀”連成一片。建築總面積11萬平方米(錦江中學擁有各類樓、館19座)。
華港路長1.7公里,東西走向,建有3層套房式住宅113單元,建築總面積42840平方米。
天益路長0.19公里,路旁為3~4層店房74單元,建築面積30714平方米。
孝義路長0.3公里,路旁為2~3層磚混結構的店房,住宅51幢,建築面積18250平方米;街北的華輝電子廠,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託兒所花園式平房,建築面積500平方米。
錦華路長0.5公里,有店房108幢,建築面積29764平方米;別墅式的敬老院,雙層樓房(屋頂為涼台),建築面積180平方米;省重點校之一的華僑中學,佔地112畝,建有5層42間的教學樓,3層對稱的辦公樓,科學樓、宿舍樓和膳廳等9幢,建築面積12660平方米。
橋頭門路長2公里,街南的舊店房大部翻修為2~3層樓房,建築面積52705平方米,街中心的衛生院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街北的農貿市場,建築總面積3300平方米。
鎮府路長0.35公里,沿街店房、住宅建築面積34600平方米,鎮政府新樓3500平方米。4層混合結構的郵電大樓,佔地3.75畝,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已安裝程式控制電話300部,可與國內外各地直撥通話。
鎮內的赤港農場有職工宿舍16幢,場辦塑料廠、小學、俱樂部等建築面積74160平方米。平民醫院為縣級五大醫院之一,擁有“道清樓”、“桂芳樓”、“群芳樓”等結構不同的樓、房、館、室21座,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華僑醫院建築總面積5531平方米。
為了改善交通、通訊、供電等基礎設施,鎮人民政府籌資創辦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的華正自來水公司,日供水量1.6萬噸,受益人口達6.7萬人;並架設供電專線,設置部分自動撥號通話和鋪設混凝土路面56.25公里。
2015年,湄渝高速公路江口段實現全線通車。

經濟


江口有史以來,基本上都是以農耕為主的經濟結構。解放前,江口鎮境內自然資源尚未開發利用,工業也極為落後,幾乎一無所有,連手工業的生產作坊也是寥若晨星,只有屈指可數的燒灰,農具修配、打鐵、紡紗織布、刺繡繪花、榨油、燒磚瓦等小型手工業作坊。直至解放前夕,除僅有的數部的機械碾米機外,其它的就是沿襲歷史上石、簡陋的手工業作坊和原始、低級的傳統技術。
解放后,江口的工業、手工業得到逐步發展。1956年由愛國僑胞捐資興辦江口第一家工業企業:江口僑光發電廠,改變了江口地區長期無電的落後狀況,為江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方便。1958年---1960年間,許多村莊相繼興辦了燃器廠、鑄鍋廠、木器廠、碾米廠、榨油廠、糧食複製加工廠、農機具修配廠、鋸木廠、農肥廠等。
1982年,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搞活政策、經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江口帶來了生機、增添了活力。1984年實行了人民公社改為鎮建制后,江口鎮制訂了"以農業為基礎,以生產創造成者為主要橋樑,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為重點,調整產業結構、堅持山海田一起抓,貿工農一起上"的發展戰略,極大地調動了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的投資熱情,促進了江口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江口鎮已形成"以鄉鎮企業發展為主、以外向型經濟發展為主、一二三產業並上"的經濟發展格局。經濟蓬勃發展,成為莆田市發展的龍頭。
2015年江口鎮財政收入達到3.71億元,年增長22.13%(其中,國稅1.99億元,地稅1.7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全年完成264.4億元,佔到全區規上產值近三分之一;商貿業銷售額全年完成10.5億元;商貿業零售額全年完成473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完成48.7億元,為歷年最高水平;鄉鎮總部經濟發展全年完成912萬元;農林牧漁業產值達到5.86億元。

第一產業

江口鎮
江口鎮
山海田俱備的自然條件,註定了江口鎮農業發展的多元化,糧食生產的水稻、大小麥為主,年產量1.5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1萬畝;果樹2萬畝;主要是龍眼、枇杷、葡萄等;畜牧業有荷斯坦奶牛、法國克里莫番鴨、良種豬等畜禽良種;水產養殖以牡蠣、海蟶、對蝦和鰻魚為主。
江口鎮
江口鎮
江口農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具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特色,具體可以總結為"五化"。一是種植良種化,果樹生產累計已引進國內外各特優新水果品種30餘種,水產養植髮展了吊養牡蠣、海蟶、南美對蝦等新技術,水稻種植方面,每年都調供良種,2002年引進良種197擔,實現種植的良種化。二是種田示範化,截至2011年已建立花生良種繁育基地500畝,建立良果生產示範基地300畝,示範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種植。2002年3月份完工的江口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水利工程投入資金120多萬元,涵蓋豐山、豐美、新前等多個村共約3000畝農田,對發展現代農業、調整種植結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也將對江口鎮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起示範推廣的作用。三是經營集體化,止2002年已有11戶承包耕地約2000畝,以生產種植經濟物為主;引進4家外資企業承包山地4000畝,實行集體化經營,在禽畜養殖方面,在江口建有良種豬養殖基地,還引進荷斯坦奶牛、法國克里莫番鴨等良種,成為莆田市發展的龍頭,集體化生產經營程度高。四是基礎建設網路化,水利等到農業基礎設施完善,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海堤維護,河道清淤等工作,以維護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2001年,為實現基礎建設的網路化,又推出了農業基礎建設三大項目,包括九里洋河道清淤,農業綜合開發,鹽場改造等,九里洋河道清淤改造,總長20公里,投資1800萬元,擬於2002-2003年投資建設,前期已投資208萬元,投勞12002日,出動船隻11艘次,打撈水浮蓮面積320畝;農業綜合項目改造低產田12500畝,分水利工程和農業工程兩大塊,分步實施;鹽場改造土地整理建設項目,土地整理規模3091畝,就增耕地1703.5畝,總投資1393萬元,三大工程全部落實后,江口鎮農業基礎建設網路化將提高至一個新的層次。五是農業服務系列化,做出基礎建設與示範推廣,信息提供與技術服務,專家諮詢與上門服務"三結合",鎮政府就小農業生產服務方面,每年農業信息簡報就編髮約20期,用於異農業生產。

第二產業

工業是江口鎮的支柱產業。自1984年引進第一家三資企業以來,突出鄉鎮經濟發展中心,大力發展"三資"企業,努力推動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壯大,形成了以"三資"企業為主,以外向型經濟和個私經濟為兩翼,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多種產業並舉的具有僑鄉特色的經濟新格局,鄉鎮企業實現新的發展。

文化


文化古迹

風景名勝
這裡人傑地靈,俊秀風流:莆田素有“文獻名邦”、“海濱祁魯”的稱譽,江口歷史上也曾有過“科甲芬芳”的斑斕時代;名聞遐邇的“錦江書院”人文薈萃,才俊輩出;
千年古剎囊山寺氣勢宏偉、肅穆壯觀;古老的道觀---新厝鎮附近的福莆仙東嶽觀——可謂古代建築藝術的奇葩,蒜嶺和蒜溪公園等、具有豐富的歷史研究和自然價值……,這些,都是江口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
這裡風光綺麗,山川如畫:石奇景幽的古囊列獻和“闌珊景色賽姑蘇”的錦江春色都是莆田聞名的勝景;別具一格的江橋夜月、古寨夕陽、長堤煙樹、遠浦歸帆等名勝,處處呈現江南的詩情畫意,令人流連忘返。

代表人物


陳章武
陳章武
江口鎮名人輩出,例如林德祥,祖籍莆田縣江口鎮,是海外國際華人著名企業家。陳章武,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福建省文聯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關傑等全國級名人。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度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鄉(鎮),獲得獎勵1000萬。
2020年6月29日,入選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