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

劉氏入閩始祖

劉祥(公元820-902年),字圖南,又字祖雲,號子先,追謚文忠,是敦睦堂劉氏始祖、彭城堂劉氏五十五世、劉氏第127世祖劉祥公,,官至金吾衛大將(相當於現公安部警衛局長),后封沛國公。

唐禧宗乾符年間(公元874-879年)避黃巢之亂攜子及孫移居福建寧化縣石壁洞(今三明市寧化縣),為劉氏入閩始祖、劉氏中代始祖也,劉祥於82歲逝世,夫妻合葬於葛藤凹八仙下棋形。

公元902年逝世,夫妻合葬於葛藤凹八仙下棋形,墓地碩大,莊嚴氣派,被周邊村民稱為“天子地”。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魯王府
魯王府
劉祥字圖南,又字祖雲,號子先,追謚文忠。婺州府金華人,官至金吾衛大將軍,后封沛國公致仕。生於生於唐朝憲宗元和十五年庚子歲(公元820年),卒於唐昭宗天復2年,妣張氏,生四子:天錫、天瑞、天明、天誠,僖宗乾符年間(公元874-888年),因黃巢作亂,避戰亂隨子劉天錫入福建,避居寧化石壁洞葛藤凹開基立業,為劉氏入閩始祖,又稱劉氏中代始祖,蓋祥公上承昭烈帝,下啟開七公是也。

家族成員


遠古劉氏
客家祖地石壁鎮祥公紀念碑
客家祖地石壁鎮祥公紀念碑
堯,姓伊祁,名放勛,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堯的來歷:華夏共母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堯。
堯之後代源明被封於劉地得劉姓,劉源明為太始祖,之後劉姓在上古為劉姓陶唐氏,傳至18世夏孔甲時劉累起為劉姓御龍氏,至21世商初劉詠時起為劉姓豕韋氏,至40世周初劉樹鴻起為劉姓唐杜氏,至51世春秋初期隰叔逃晉起為劉姓士氏,至55世士雃又名劉軾的戰國時起為劉姓劉氏,傳至秦末時75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劉祥世系
彭城郡劉氏客家堂始祖祥公支脈族譜:0劉清、始祖劉仁、2劉煓、3劉邦、4劉恆、5劉啟、6劉勝、7劉貞、8劉昂、9劉祿、10劉戀、11劉英、12劉建、13劉慶安、14劉憲、15劉舒、16劉誼、17劉必、18劉不疑、19劉惠、20劉雄、21劉弘、22劉備、23劉永、24劉晨、25劉乾清、26劉文琥、27劉俊、28劉熹、29劉重輝、30劉麒、31劉振河、32劉雅、33劉瑾升、34劉淳震、35劉坤仁、36劉大宇、37劉冰、38劉顯、39劉新賢、40劉丹、41劉昞、42劉珍偦、43劉於政、44劉虯、45劉襏、46劉楨、47劉子翼、48劉可壽、49劉宏謀、50劉學易、51劉晉靈、52劉曙道、53劉成通、54劉賄、55劉祥。
客家劉氏
唐朝晚期的劉祥家族遷到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葛藤凹,後代分佈於閩西、粵北、贛南三角地帶,而唐宋時期的閩西、粵北、贛南形成了漢族的客家民系,劉祥家族自然就成為客家劉氏,而劉祥就是客家劉氏始祖。
廣傳公世系
關係人物備註
入閩始祖(中代始祖)劉祥妣張氏 。祥公官至金吾衛將軍,后封沛國公,原居婺州府金華縣,因黃巢起義於唐僖宗乾符年間(公元八七四至八七九年),攜子及孫移居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住居石壁鄉銅鼓村,地名葛藤凹。葬於石壁洞,八仙下棋形,坐西向東,與妣雙修。生四子:天錫、天瑞(字越,號英伯,妣陳氏)、天明(字趙,號均伯,妣何氏)、天成(字通,號平伯,妣黃氏)。有三子移居福建
二世祖劉天錫劉天錫字錫,號隆伯,妣曾氏。唐懿宗時(公元八七三至八八八年)為翰林學士,官授觀察使,值黃巢起義奉父移居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地名葛藤凹。享年九十八歲。葬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黃竹瀝,七星伴月形,坐東向西,與妣曾氏合葬。生三子:洵、沐、沼。
三世祖劉沐字允澄,妣陳氏。沐公葬於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洞,走馬舉鞍形。妣陳氏葬於角公坑羊形。生四子:龍圖、鳳圖、河圖、書圖。沐公博學多聞,當值黃巢起義隨父遷居寧化縣石壁鄉地名葛藤凹,雖天下劉氏各派,不僅祥公一人,而乘漢種之真傳惟祥卓三而已,至後晉天福二年(九三七年)丁酉歲春月修立族譜,而承先啟後至今,得知祖宗來歷,皆沐公之功也。
四世祖劉龍圖字道禮,妣黃氏。龍圖公﹝狀元),官授福建泉州府儒學正堂,葬於汀州府寧化縣江村,地名東山,猛虎跳牆形,坐東向西。與妣黃氏合葬。生三子:任、琪(遷江西南昌)、修。
五世祖劉任劉任字堯智,妣陳氏。任公宋開寶時(公元九六八至九七五年)官授河南懷慶府大夫,葬於汀州府寧化縣地名欄背村,犀牛望月形,坐西向東,妣陳氏雙修。生二子:若還、若連。
六世祖劉若還劉若還字貴鍾,妣羅氏。若遠公官授當朝一品郎,浙江榮祿大夫,葬於汀州府寧化縣地名福村,呇海螺形,坐南向北,與妣羅氏合葬。生三子:參贊、參丈、參常。
七世祖劉參常
劉參常字從之,妣謝氏,盧氏。宋太宗興圖八年(公元九八三年)官授河南天慶府。曾創建客家劉氏第一座家廟——汀州劉氏家廟,以祭祀始祖劉祥和遠祖三國魯王劉永。葬於汀州府寧化縣地名大庄村,真武踏龜形,坐東向西,妣謝氏、盧氏合修。生四子:德洪、德量、德廣、德權。
八世祖劉德洪劉德洪伯喜,妣張氏。德洪公官授大司馬,享年九十八歲,葬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地名豐頭溝,鳳形,坐西向東,與妣張氏合葬。生三子:昌桂、顯榮、月清。
九世祖劉月清劉月清字照龍,妣華氏、吳氏、張氏。月清公官授江南判置使,葬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百石村溪口上游,鰲魚形,坐東向西。生三子:柏、梅、松。月清公于于宋神宗元年(一○六八年)至二年和宋元豐二年己未歲(一○七九年)孟春吉旦增修族譜,以繼沐公之遺徽。
十世祖劉梅劉梅妣王氏、鍾氏。梅公官授浙江杭州府,享年一百零六歲,葬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背鳳形,坐南向北,考妣合葬。生四子:富山、富壽、富圖、富榮。
十一世祖劉富山劉富山妣徐氏。富山公官授四川重慶府中憲大夫,葬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崗頭坑,牛眠形。與妣徐氏合葬。生三子:國泰、福高(後裔五世孫劉義遷海南)、春田。
十二世祖劉福高劉福高官任四川重慶府太守,葬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黃茶鋪,美人照鏡形,坐西向東,妣安氏合葬。妣安氏,生二子:劉文平、劉文尉。
十三世祖劉文平劉文平進士出身,官任山西按察司。為官正直無私,才能出眾,政績卓著。葬於寧化縣地名羅洞村,出水蓮花形。守父墓三年,稱孝子。正史記述劉子翬妣竇氏,生子:暄、宗、桂、璅,但在靖康之變時竇氏及五子均遇難而亡,后以兄劉子羽庶子瓚字劉坪為後。
十四世祖劉坪劉坪官任宰相,朝野欽敬。退休后榮歸寧化故里。葬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洞,獅子形,坐西向東。妣廖氏,生一子:源遠。
十五世祖劉源遠劉源遠字寧遠,官任兵部大都堂,葬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洞寨下,白馬渡江形,坐東向西。妣郭氏,生子:劉詔。
十六世祖劉詔號昭伯,謚文簡。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洞水口上游,鰲魚形,坐西向東。妣張氏,生三子:劉宗臣、劉宗相、劉宗卿。
十七世祖劉宗臣劉宗臣字世茂,號石波,妣李氏。宋高宗時官授紫金光祿大夫,后賜虔州判,壽八十二歲,原葬於福建福村水護塘,仙人面咽喉穴,鉎水封閉冢,世號鐵丘墓誌,后遷葬寧化縣石壁洞,五虎擒羊形。妣李氏,葬於福村。生八子:長子貴盛,妣趙氏,浙江金華府。二子貴和,妣王氏,安邑縣令。三子貴美,妣李氏,湖南長沙令。四子貴順,妣張氏,雲南觀察使。五子貴安,妣孫氏,江西瑞金。六子貴樂,妣黃氏,曲江縣。七子貴昌,妣熊氏,贛州府。八子貴隆,妣龍氏,江南判署使。
十八世祖劉貴盛劉貴盛字仁湖,妣趙氏,浙江金華府。祖妣合葬於寧化縣兔子望月形。生子四個:長子龍、次子虎、三子鳳、四子凰。派分各處。唯龍公守馬跡而不移虔州(系江西贛州府號)。
十九世祖劉龍劉龍字景慶,號景德,妣謝氏、陳氏。龍公官授吉安府盧陵縣令,后升河南宣撫使。享壽73歲。葬於寧化縣白池村,風吹羅帶形。妣謝氏、陳氏,不詳。生九子:開一(妣廖氏)、開二(妣鄭氏)、開三(妣唐氏)、開四(妣宋氏)、開五(妣宋氏)、開六(妣駱氏)、開七、開八(妣張氏)、開九(妣馬氏)。
二十世祖(入粵始祖)劉開七字必高,號仁創。妣龔氏、黃氏。生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宋寧宗嘉定年間(公元一二○八至一二二四年),官授廣東潮州府都統制(總鎮)。未回原籍,立業梅州即程鄉縣。率兵往興寧崗背,平黃彥章之亂(剿匪)歿於營,葬於廣東惠州府興寧縣北廂崗背嶺高車頭黃蜂樟,下行山象形,巽山乾向。開七公之墓,康熙三十九年(一七○○年)庚辰歲十一月二十三日子時重修墳墓。又於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年)癸亥歲仲冬月十一日子時,再次闔族重修。並在岡背榕樹下村距墳五里許,將本宗私屋改建為太宗祠一座,定期每年正月十九日夜祭祠,二十月掃墓。1983年癸亥二月十三日寅時重修祖墓,后修祖祠。祖墓祖祠,靈氣重光,長發其祥。其部分子孫遷居興寧北廂龍歸洞,走馬嶺下開基立業。妣龔氏、黃氏與公合葬。生二子:廣傳、廣信。
二十一世祖(入粵二世祖)劉廣傳字弁,號清叔,於宋寧宗嘉定元年(公元一二○八年)生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廿七歲時,於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乙未進士及第,官授江西贛州府太守(一說瑞金知縣),因築城建學,平洞寇有功,擢遷為秩(朝官)奉議郎(正四品)。卒於京職。妣馬氏、楊氏(妾)。夫婦合葬於瑞金縣三角塘,背龍形眼睛穴。興寧、長樂、龍川、上杭、程鄉五縣子孫合議至江西瑞金縣移馬氏妣筋骸回惠州府龍川縣,葬於地名田頭潭蝦墓,落井形,坐東向西。
近代始祖
入粵開基祖劉開七
入粵開基祖劉開七
遠古劉氏第146世祖、彭城郡劉氏七十二世祖、客家劉氏二十世祖、入粵近代始祖劉開七,字必高,號三郞,宋朝末年,官授廣東潮州都統制,率兵至興寧崗背平黃彥章之亂,歿於營,葬於廣東省興寧縣崗背黃峰嶂下---行山象形鼻穴(巽山乾向),故被尊為客家劉氏之近代肇基始祖。劉開七娶夫人龔氏、黃氏、生子一人、名叫劉廣傳。
近代二世祖劉廣傳,劉廣傳在任江西省瑞金知縣時,四家為家,開拓奮進。在千年的漂泊遷徙中,摒棄了“安土重遷”和“父母在,不遠遊”等傳統思想,樹立起“四海為海”的情懷。為了闖出一片新天地,劉廣傳毅然決然地把十四個兒子全部打發到各地謀生,身邊不留一子。他令其十四房裔孫之中的部分遷回興寧,於是劉姓部分祖輩由閩入粵,定居廣東省興寧市,在興寧崗背榕樹村建劉氏總祠一座,堂號“愛敬堂”,定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九夜祭祠,二十日掃墓,永為定祀。

後世紀念


歌謠傳頌

在福建汀州府一帶,曾經流傳過一首歌謠,其內容是:
張王李趙遍地劉,世世代代傳不休。
劉家子弟多俊傑,三江南北芳名留。
這歌謠中的“遍地劉”,說的就是劉祥後裔繁衍之廣、人口之多,這歌謠中的“劉家子弟多俊傑”,說的就是劉祥後裔英才輩出,代不乏人;劉祥後裔誕生了一大批傑出人物,為世人所矚目,被編為歌謠,世代傳唱。

後裔繁盛

劉祥繁衍的客家後裔,支脈繁茂,陸續向四處擴遷,裔孫分居播居閩、粵、贛、桂、川、滇、黔、浙、湘、鄂等省與港、澳、台以及南洋群島,及海外70多個國家,特別是傳至劉開七公再傳劉廣傳公這一派,譜稱東江十四大房,其後代子孫甚為興盛。至今海內外客家民系的漢族劉姓,絕大部分屬於劉祥的後裔,人口達2700多萬,人才薈萃,名人輩出,忠臣、孝子、將軍、宰相、狀元、翰林,燦若群星,不勝枚舉。
相關詩詞
祥公銅像
祥公銅像
贊入閩始祖祥公曰:
恭維祥公,發自高皇,中原望族,世代書香;
為避兵禍,背井離鄉,蓽路萬里,歷盡滄桑;
移居石壁,拓地辟荒,生息繁衍,遠播八方;
五洲四海,創業圖強,利民報國,輔政興邦;
豐功偉績,赫赫揚揚,祖德宗功,萬古流芳。

墳塋天子地

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的南田村,原名葛藤凹,是唐禧宗乾符年間,劉氏入閩始祖劉祥肇基之地,自元代之時起,劉姓子孫往外發展,南田村已無劉姓人家在此居住,在謝氏民居後面,攀上山頭就到了劉氏第127世祖祥公墓園,墓地碩大,但美中不足的是,旁邊已經被外姓佔去兩墳地,墳前也因為外姓建了房子,侵佔嚴重,這也是劉氏族人遷居外地,祥公墓年久失修所致也,所幸墓地還保留,裔孫弔唁有地,實乃祖宗之幸也。
墓地中間石碑為:左為:八仙下棋形,中為:唐劉氏大始祖考祥公妣張氏之墓,右為:祥公裔孫立。
墓地左右有一對聯為:劉氏遺風昭前哲,祥雲映日暖環球。
左邊石碑是記載祥公之經歷,碑文大意為:劉族第127世祖祥公,字圖南,祖雲,號子先,生於唐朝憲宗元和十五年庚子歲(公元820年),官至金吾衛士將,后封沛國公。
公原籍婺州之金華(現屬浙江省),在唐僖宗乾符年間(公元874-888年),值唐末黃巢作亂,中年的祥公攜子天錫公和孫從婺州之金華避居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洞葛藤凹(今南田村),流傳子孫擇地立業,祥公為客家劉氏之中代肇基祖也。公卒於唐昭宗天復二年壬戌歲(公元902年),享年82壽,祖與張妣合葬於寧化石壁葛藤凹(今南田村)八仙下棋形。
劉祥[劉氏入閩始祖、中代始祖、客家始祖]
劉祥[劉氏入閩始祖、中代始祖、客家始祖]
右邊石碑記載重修墳地經過,文字如下:祥公,八十二歲謝世,譜載公妣合葬寧化石壁葛藤凹八仙下棋形,時歷千載,族人遷離祖居地,乃至墳瑩失傳,近十餘年,寧化劉氏族人,竭力尋覓,深入調查,反覆考證,終遂人願,祖墓原在今石壁南田村(原名葛藤凹)沙洲段屋背山,此處自古則為“八仙下棋形”,有文字為據,當地人稱此墓為“天子地”,規模很大,但因時事變遷,只依稀可辨,經眾多人士反覆核查,屬實無誤,決定重修。

劉氏家廟

劉氏家廟,是各地客家劉姓子孫集資建造的客家劉氏總祠。古名“魯王府”稱為“王衙”,位於長汀城烏石山(古稱龍首山)下王衙前,北倚卧龍山,面對寶珠南屏山,東臨龍潭風景區、水東街,南通汀城主街道兆征路。
劉氏家廟始建於北宋淳化三年,奉祀三國時蜀漢昭烈帝劉備次子魯王劉永及入閩始祖劉祥,故稱“王衙”。以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後裔繁衍之廣、建築所具特色著名於西閩。
長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劉氏家廟
長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劉氏家廟
“宋崇安進士劉子翔任汀州長汀主簿時,在家廟旁創建東山書院,曾請堂兄劉子惲來汀講學三月,理學大師朱熹來汀也在東山書院講學三天。”宋名儒楊方(長汀進士,官至廣西提刑),明拔貢雷行瑞,請長汀進士湯志堯、舉人戴良葵、范蘋、謝松濤,上杭舉人劉尚臨,恩貢劉煥發等均在此講學授徒。書院歷經八、九百年,培養不少拔尖人才。清光緒年間曾任刑部主事的劉光第(“戊戌政變”六君子之一)。曾於光緒21年回汀到劉氏家廟祭祖。現家廟中有他的擬聯:“為孝子難為孝子,做良臣不做忠臣”。劉氏家廟的建築為明代風格,佔地1000多平方米,有門樓、邊門、照壁,上中下三大廳,從前還有福德祠、朱子閣,桃園結義亭、左右廂房所組成,總共房間69間。正堂為單檐歇山頂式,面闊4間,進深4間,抬梁式結構,11檁前步郎,琉璃蓋棟,屋檐樑柱,門欄窗格,門樓為三間四柱橋形式樣,前有石砌台階,有石獅一對。

人物爭議


歷史考證
劉氏族譜
劉氏族譜
上代血祖,華夏共主,唐堯讓舜,九子源明,石斧陶刀,協助治水,禹封劉候,以國得姓,為我姓祖,在夏御龍,在商豕韋,在周唐杜,春秋士氏,適秦歸晉,會公留種,姓氏合一,劉姓劉氏,戰國仕魏,徒居大梁。
中代始祖,榮公遷豐,彭城堂也,三世邦公,斬蛇起兵,誅秦滅項,漢家天下,道家思想文景之治中山靖王,喜好酒色,黃金酌色,貞公失候,淪落涿郡,烈祖仁德,蜀漢復興,三國歸晉,樂不思蜀,八王之亂,永公南遷,居處彭城,南朝隋唐,專心儒學,顯名於沛。
客祖劉祥,蜚聲閩橋,唐末天復,沫公修譜,閩國南唐,龍圖修身,流慶後裔。
閩汀望族
唐僖宗乾符年間,黃巢叛亂,海內騷然,居民流離轉徙,於時有劉祥攜子翰林大學士、觀察使劉天錫棄官,避居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之石壁洞。後世子孫遂尊劉祥為劉氏入閩始祖(即劉氏中代始祖)。自是枝條蕃衍,德業益宏,名臣碩儒,先後輩出,宦業行誼,史不絕書。積厚流光,蔚為閩汀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