駙馬巷

駙馬巷

駙馬巷是指古城淮安鎮淮樓西北隅約三百多米處的一條小巷,原名望仙巷。因明惠帝朱允炆在此巷內為駙馬都尉黃琛建造了一座駙馬祠,故改名為駙馬巷,一直沿用到今天。飲譽海內外的周恩來同志故居就坐落在這條巷內。

簡介


周恩來總理的故居在古城淮安鎮淮樓西北隅約三百多米的地方,有一條古老幽深的小巷——駙馬巷。飲譽海內外的周恩來同志故居就坐落在這條巷內。1965年7月5日,周總理、陳毅副總理在新疆石河子農場看望內地支邊青年,碰上一位從淮安去的姑娘李正蘭。周總理在邊疆碰上了淮安老鄉,非常高興,拉著小李問長問短:“你家是淮安什麼地方的?”“北鄉欽工的。”小李答。“噢,鄉下的農民出身,那比我強,我是城裡的官僚家庭出來的。”周總理幽默的話語把在場的人都逗笑了。這時,在一旁的陳毅副總理馬上接過話茬:“他是你們淮安城裡駙馬巷的。那條巷子里過去出過駙馬,如今又出總理。你們淮安盡出能人啊!”在場的人聽了陳老總詼諧的話又都笑了起來。
淮安駙馬巷裡真的出過駙馬嗎?

歷史沿革


據《山陽縣誌》記載,早在宋、元年代,駙馬巷就是淮安的名勝之地。翻開明代文學大師、神話小說《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詩文集,我們可以看到他寫的一首套曲《南昌·一枝花·壽丁忍庵七十》:“唐時萬柳池,晉代燒丹灶,劉朝招隱地,宋室等仙橋。城壓金鰲,最好是淮陰道,引黃河一水遙。愛你個天生地來上神仙,住居在畫不就人間蓬島。”這首詞中的“萬柳池”在城西南,“燒丹灶”在缽池山,“招隱地”在河下,“等仙橋”就是在今天的駙馬巷內。這些都是明代淮安有名的名勝古迹。“等仙橋,駙馬巷北,一作望仙橋”。(清同治《重修山陽縣誌》)相傳宋徽宗宣和年間,有一位名叫孫賣魚的處士,他別號塵隱,住在這條巷內的一座小橋旁。孫賣魚滿腹經綸,才華出眾,而且樂善好施。後來有人向宋朝皇帝奏明了他的才德,宋徽宗就召他為官。孫賣魚堅持不肯,而地方民眾遇有難事,他卻能挺身而出,為民眾排憂解難,因此人們都很崇敬他、愛戴他。孫處士一直活到一百多歲,結果無疾而終。出殯那天,人們出於對他的敬愛,前呼後擁,傳說當靈柩抬至巷內一座小橋上時,孫賣魚突然冉冉升起,人們望著他腳踩瑞雲,樂呵呵地升天而去。送殯的人都非常驚異,認為這是塵隱善事做多了,得道成仙了。從此,那座無名的小橋就被叫著望仙橋,巷名也就叫望仙巷。後來,地方民眾出於對孫賣魚的思念,常到小橋上望天禱告,等他顯靈保佑,所以望仙橋也叫等仙橋。

名稱由來


望仙巷改名為駙馬巷是明代初年的事。據《明史》記載,還在朱元璋(重八)當農民起義軍領袖的時候,他的堂兄蒙城王重四公在軍營中病重,臨終前對朱元璋說:“我身後別無牽掛,唯有獨女無嬌無人照應,請你把她視為親生,撫養成人。”說完就閉目長逾。朱元璋不負兄長所託,不僅把無嬌撫養大,還把她許嫁給自己的親隨屬下兵馬副指揮黃寶。無嬌也很賢良,同她叔父的一大群兄弟姐妹相處和睦,視如同胞,相親相愛,朱元璋也就格外喜歡她。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了明代開國皇帝,便破格將他這個侄女無嬌封為慶陽公主(按慣例只能封郡主),封黃寶為駙馬都尉,並賜名黃琛,又下詔升任黃琛為淮安兵馬指揮使,子孫世代沿襲。
淮安駙馬巷
淮安駙馬巷
黃琛在淮安3年,一直住在望仙巷北首(今淮安勺湖幼兒園處)。由於他在維護明王朝統治方面十分賣力,因此深得朱元璋的寵愛和賞識。公元1371年朱元璋又將黃琛調到安徽鳳陽,為他看管祖墳。黃琛在鳳陽整整30年,直至老死,葬於鳳陽虎山。
黃琛死後,剛接位不久的明惠帝朱允炆專門在淮安望仙巷內欽賜一塊地方,為他建了一座駙馬祠,據清同治《重修山陽縣誌》記載:“駙馬巷,大聖橋西南,舊有黃駙馬祠”。地方官吏趨炎附勢,隨之把望仙巷改名為駙馬巷,一直沿用到今天。
根據《明史》卷121和《國朝獻徵錄》卷4記載,黃琛本名黃寶(1333─1381),武昌江夏人。他原先是朱元璋的部下,元至正22年(1362),由帳前參隨舍人提拔為兵馬副指揮。朱元璋愛其謹厚,就將他的侄女嫁給了黃琛。黃琛於1364年任聚寶店門官,次年授管軍千戶,后改任龍江衛守御千戶。“累從王師征討及鎮守畿甸,多著勞績”。朱元璋有兩個侄女,一個是他大哥朱興隆的女兒,另一個是他堂兄重四公的女兒;下嫁黃琛者即是後者。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將自己的女兒都封為公主,同時將這兩個侄女也都封為公主。朱興隆封為南昌王,他的女兒封為福成公主;重四公封為蒙城王,他的女兒封為慶陽公主。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授予金冊,每年俸祿二千石。公主的丈夫稱為駙馬都尉。親王的女兒稱郡主,郡主的丈夫則稱儀賓。於是,黃琛也就循例被封為駙馬都尉,並授予鎮國上將軍,兼任明州衛指揮使。洪武3年(1370),賜名黃琛,不久,即由明州衛指揮使改任淮安衛指揮使,到淮安來做官了。4年,又賜黃琛子孫世襲淮安衛指揮使。
此年3月,正當黃琛飛黃騰達的時候,有些大臣對朱元璋說,福成、慶陽公主只是皇帝的侄女,不能稱為公主,應當削去公主封號,改稱郡主;黃琛等的駙馬封號也應該削去。蒙城王死得早,他的王妃田氏早寡,有節行,朱元璋非常敬重她;且無子嗣,就這麼一個侄女。南昌王雖有后,但也死得早,孤兒寡母很可憐的。所以朱元璋沒有同意,他說,我就這麼兩個侄女,不忍心降奪她們的封號。封號雖未拿掉,但俸祿卻降下來了,福成、慶陽公主比其它公主少了一大半,歲祿止500石,黃琛亦僅享受本官的俸祿。
黃琛在淮安待了許多年,曾鎮壓過淮安一帶周文良、李妹兒領導的抗暴鬥爭。洪武14年(1381),被提拔為中都正留守,授驃騎將軍,去替朱元璋看祖墳。後來他就死在那裡,葬在虎山白塔之原。到了建文年間,慶陽公主的公主封號到底被削去,改封為慶成郡主。燕王朱棣揮師南下與其侄建文帝爭奪皇位,慶成郡主曾經以堂姐的身份,到朱棣軍中去勸和,事情當然沒有成功。
黃琛死後,朝廷曾在淮安城內賜給黃家一塊地方,欽建一座駙馬祠,地點就在現在的駙馬巷內。這在淮安地方志中也有記載。同治《重修山陽縣誌》卷2中,有一節談到淮安城內的街巷,在“駙馬巷”條下注云:“大聖橋西南,舊有黃駙馬祠”。據一些祖居這條巷子里的老人講,他們在童年的時候,還看見過這座駙馬祠,就在這條巷子路東,現在的勺湖小學分校對面。
黃琛有兩個兒子,有一個後來便在淮安定居。到了天啟年間,有個九世孫名叫黃周,是一位孝子,曾募修湖心寺,並有義舉,淮安知府宋統殷曾經上表朝廷,旌表其門。
如果說黃琛是山寨版的駙馬,梅殷則是貨真價實的正版駙馬,是朱元璋第二個女兒寧國公主的丈夫。他與黃琛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都曾為朱元璋打天下立過大功的人,都與淮安有著密切的關係。
梅殷(?─1405)有個叔父叫梅思祖,初為元末義兵元帥,后叛元歸劉福通,因此元王朝將他的父親殺了,並剁成肉醬。梅思祖后又改投張士誠,被封為中書省右丞,為張守衛淮安。徐達大兵進攻淮安,他又獻上了淮安的圖籍庫藏歸順了朱元璋。於是,張士誠又將他的幾個兄弟殺了。因為從征有功,且有多名親屬被殺,所以朱元璋封他為汝南侯。梅殷的祖父梅梢,初為朱元璋的水卒,在鄱陽水戰中曾救過朱元璋的命。朱當上皇帝后,大封功臣,偏將他忘記了。此時梅梢已老,雙目失明。一天,得知朱元璋出城,他讓梅殷領著他,對著朱元璋的車駕大呼:“皇帝皇帝,你忘記梅梢啦!”朱皇帝這才把他想起,重加賞賜。並於洪武11年(1378),將他的二女兒下嫁給梅殷。
朱元璋選中梅殷作駙馬不完全因為他功臣之後,更主要的因為梅殷是個人才。《明史》卷121說他“天性恭謹,有謀略,便弓馬”,“精通經史,堪為儒宗”,是一個文武全才。因此,在十多個駙馬中,朱元璋最喜歡他。洪武19年,曾命他提督山東學校,兼理地方。
朱元璋的太子大兒子朱標死在他的之前,再立誰為皇位繼承人,頗為煞費苦心。他聽信了方孝孺等人意見,未再立他的其他兒子,竟立了朱標的兒子即他的孫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法定的皇位繼承人。他的幾個兒子很有意見,特別是四子燕王朱棣意見最大,一直虎視耽耽。朱元璋看出這個問題,怕他死了以後出亂子,曾秘密召見梅殷,命他以後一定要好好地輔佐皇太孫做皇帝。
朱元璋死後,燕王果然起來鬧事。他從北京起兵打向當時的都城南京,打的旗號是清除皇帝身邊的壞人方孝孺等,史稱“靖難”之役。實際上乾的是“清君側”的把戲,目的是向侄兒爭奪皇位。梅殷不負朱元璋所託,以總兵官鎮守淮安,阻擋朱棣南行。寧國公主與朱棣同父同母,他與朱棣是嫡嫡親親的郎舅關係。然而,他在淮安“悉心防禦,號令嚴明”,不徇私情。朱棣幾番作戰,不得過去。他派人見梅駙馬,借口要到南京進香,請梅殷放行。梅殷說:“皇考有遺命不準進京進香,不遵就是不孝!”朱棣大怒,復派人到淮安進行威脅;梅殷將來使耳朵、鼻子割掉放回,並說:“留下嘴巴讓你好給殿下講講君臣大義!”朱棣沒辦法,只好改道,渡過泗水,由天長取道揚州,攻下南京,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廟號初稱明太宗嘉靖中改稱為明成祖。這時梅駙馬尚擁兵淮上。朱棣要他的妹妹寫信將梅殷召回,梅殷見信后大哭了一場,只好回南京去。見到新皇帝小舅子以後,沉默無言。小舅子問妹夫:“駙馬勞苦了!”,妹夫梅殷生硬地回答說:“勞而無功。”以後郎舅關係一直不太好,朱棣老是不放心梅殷。永樂3年(1405),梅殷清早上朝,路過笪橋,被錦衣衛指揮趙曦等擠推下水,橋下有隻船,立即將梅壓下,只要梅一冒出水來,便用船壓住,致梅被溺死。寧國公主纏住朱棣不放,朱棣便將趙曦等殺了,賜給梅殷一個謚號:“榮定公”,並將梅殷的幾個兒子都封了官。實際上這次殺人事件,就是朱棣一手策劃的。
梅殷當年在淮安的總兵府肯定在淮安城內,具體在什麼地方不清楚。他在淮安有無其它遺跡,也無從知曉了。《續纂山陽縣誌》卷2中,有一處提到此事。說當年淮安有過一座“梅榮定公祠”,並註明該祠祭祀的是駙馬梅殷,地點在駙馬營。這個地方在涇河南岸,當年淮安轄地很廣,那裡也屬於山陽縣,如今已屬寶應縣了。那裡可能是梅總兵梅駙馬的一個軍營,梅駙馬屈死後,人們懷念他,便稱那裡為駙馬營。駙馬營有一個“司徒廟”,人們在廟內立個牌位供奉梅駙馬,於是,這兒便被稱為“梅榮定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