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氣不和

胃氣不和

胃氣不和是中醫病證名。泛指胃之受納、腐熟水谷功能失調的病證。

目錄

正文


weiqi buhe
胃氣不和
Dysfunction of Stomach
多因胃陰不足、邪熱擾胃,或食滯胃脘,或肝氣橫逆犯胃,影響胃氣正常功能所致。
症見:厭食或食后痞脹,泛惡,卧不安,大便失調等。
治療:應針對病因、病情分別採用:滋陰和胃;消食和胃,疏肝和胃溫中散寒等方法。
胃氣不和是以胃受納腐熟水谷精微功能失調,臨床以納呆、胃脘脹痛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胃痛、嘔吐、失眠,以及西醫的急慢性胃炎消化功能紊亂、小兒厭食症等疾病。
飲食入胃,經胃腐熟之後,下行傳入小腸作進一步消化吸收,並將食物殘渣下輸於大腸,此過程有賴於胃氣通降功能的維繫。
飲食不節(潔)食滯胃中,或胃陰不足邪熱擾胃,或肝鬱氣滯;橫逆犯胃,致使胃失和降,出現胃氣不和,甚則氣反逆上,出現胃氣上逆
食慾減退甚則厭食、失眠、胃脘脹悶不適,甚則疼痛,口臭呃逆,嘔吐,噁心,大便秘結舌苔膩脈滑等。
胃失和降,氣滯胃中則食慾減退,胃脘脹痛;胃氣不降,氣反上逆則見呃逆、嘔吐、噁心;胃居中焦,為陰陽上下交通之道,胃氣不和,陰陽不能相交故失眠;胃氣不和食滯胃中,故口臭苔膩。治療以和胃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