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明寺

位於貴州省貴陽市的寺廟

黔明寺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明河畔陽明路,是貴陽市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貴州省佛教協會、貴陽市佛教協會均設於寺內。黔明寺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142座全國重點寺廟之一。該寺始建於明末,重建於清乾隆年間。清咸豐年間,黔明寺曾改作舒家祠堂。民國年間,廣妙法師移駐於此,藏經日豐,皈依者眾,成為重要叢林。

歷史沿革


黔明寺
黔明寺
黔明寺建於明朝末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顯篤禪師駐錫於此,弘傳禪宗。清末戰亂,住僧離散,由士紳舒某代管。舒某私將寺宇改名“舒家祠堂”,其兩個女兒皈依棲霞寺方丈廣妙,居家修行,在祠堂照料香燈
1932年,廣妙在棲霞寺住持屆滿,舒氏二貞女迎養於家祠。后因增修禪房,從地下掘出清乾隆三十六年重修黔明寺碑記三塊,廣妙據此訴請地方法院受理舒某私占黔明寺一案,得貴陽名人平剛向義等支持,舒氏始將寺宇退還,恢復黔明寺名。廣妙任住持,多方募化,增建彌陀殿,成為舉行佛教儀式的主要殿堂,內供丈六阿彌陀佛像;新建藏經樓,藏有宋版影印《磧砂藏》一部共593冊,《頻伽藏》一部共414冊。彌陀殿後為地藏殿。其他如方丈室、客堂、僧寮均修建齊全。廣妙曾開期傳戒二次。
1946年廣妙圓寂后,續寬繼任住持,先後開期傳授具足戒沙彌戒各一次,本市及外縣僧尼來此求戒者甚眾。每逢佛教重大節日或農曆朔望,黔明寺都對信眾舉行受三皈依儀式,每次數十人或數百人。重大節日如釋迦牟尼誕辰及每年三次觀音會,參加活動的四眾弟子約數千人。
黔明寺
黔明寺
黔明寺歷來是貴陽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抗日戰爭時期,高僧太虛法師和禪宗大德虛雲路經貴陽,均在寺內講經說法,聽眾踴躍。1943年在寺內開辦過兩期戰時僧尼訓練班。1944年,佛學月刊《海潮音》由上海遷到黔明寺發行,曾出版兩期,后遷回上海。1945年,西藏聖露活佛在黔明寺傳授“密乘教法”,受灌頂的有王希仲、雙清、拓魯生等知名人士。1949年初,貴州佛教分會設於黔明寺,向全市僧尼頒發會員證及徽章;又設黔明佛學院在寺內上課,后因經費拮据停辦。
黔明寺
黔明寺
解放后(1949年後),黔明寺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嚴重破壞,佛像被毀,經籍被焚,僧眾離散。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1983年起,省、市人民政府撥款近100萬元修復大雄寶殿、大悲閣、藏經樓、客堂、齋堂僧寮、辦公樓、山門等,佛門四眾弟 子樂捐凈資於大雄寶殿內重塑釋迦牟尼坐像,高2.3米,旁立阿難迦葉;后牆左右分塑普賢文殊坐像,兩側有十八羅漢像,莊嚴肅穆。殿後大悲閣內,重塑千手觀音像,高2.85米,儀態慈祥,善才龍女侍立兩旁。閣側建有客堂、僧寮、香廚。新建三層藏經樓,飛檐翹角,雄偉壯麗。藏有《中華大藏經》、《敦煌大藏經》各一部,另有《房山石經》、台灣《大正大藏經》及其他佛經約千餘冊。下層為玉佛殿,供由緬甸請來的玉佛一尊,高約1.5米。為滿足佛教徒宗教生活需要,附設法物流通處,寺內廚房供應素菜、茶點,便利遊客。寺內常住僧十餘人。1992年農曆十月十五日(佛吉祥日),舉行玉佛開光暨方丈宗滿法師升座典禮。
1981年,黔明寺被列為貴陽市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改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對外開放

方丈


黔明寺著名方丈有行之、廣妙法師。
現任方丈宗滿法師。1923年生,原籍廣東新會人,任市政協委員,市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市佛教協會會長。現任監院妙樂法師,1962年生,原籍貴州修文人,任省佛教協會理事,南明區政協委員。

寺廟修復


2006年9月28日上午;貴陽市隆重舉行黔明寺修復工程竣工剪綵儀式。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戒忍法師,香根·巴登多吉活佛、祜巴·龍庄勐長老,中國佛教協會教務部主任宗家順,陝西省佛教協會會長界明法師,重慶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道堅法師,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王思齊,省市領導吳嘉甫、唐世禮袁周韓力爭、王亞光、楊哲慧、李忠、黃乃鑄以及來自香港、澳門等海內外佛教界的諸山長老和高僧大德以及信眾約一千多人出席了剪綵儀式。落成儀式由貴陽市委副書記李濤主持。
儀式結束后,舉行了“關愛母親河大型環保放生活動”,前來參加慶典儀式的信眾們參加了環保放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