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湯
白薇湯
白薇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全生指迷方》卷三。為劑,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血活血,清熱涼血之功效。
白薇湯用當歸參,甘草調和共益陰,婦人由多此類症,眩胃血厥須來臨。
白薇湯用當歸參,甘草調和共益陰,婦人由多此類症,眩胃血厥須來臨。
白薇、當歸各一兩(30g),人蔘半兩(15g),甘草(炙)一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15g),水二盞(300ml),煎至一盞(150ml),去滓溫服。
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血活血,清熱涼血
郁冒,又名血厥,居長無苦,忽然如死,身不動,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語,又或似有知而惡聞人聲,或但如眩冒,移時乃寤;產後胃弱不食,脈微多汗。
此症亡血汗出,血少氣並於陽,獨上而不下,氣壅而不行,故身如死,氣過血還,陰陽復通,移時方寤,名叫郁冒,亦名血厥。現代臨床多用本方治療血厥,防治老年人排尿性暈厥。
按《普濟本事方》卷七載本方有甘草,余均同。
組成 白薇、紫蘇各三兩,當歸二兩。
主治 郁冒。
出處 《普濟方》卷二三八引《指南方》
附方 白薇湯
組成 白薇(焙乾)、細辛(去苗葉)各一兩半,龍齒(搗末)三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八十枚。
主治 風驚恐,四肢牽掣,神志不寧,或發邪狂叫,妄走見鬼,若癲癇狀。
出處 《聖濟總錄》卷十四
組成 白薇、蜀漆葉各半兩,常山一兩,知母(切、焙)半兩,鱉甲(去群襕,醋炙黃)三分,甘草(炙,銼),苦參各半兩,大黃(生)一兩,升麻半兩,石膏(碎)三分,䜴一合,蒜三枚(肚棵者,切),淡竹葉(切)三兩,赤茯苓(去黑皮)三分,龍膽,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主治 瘴瘧,經百日或一年者。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主治 喉癬。喉嚨必先作癢,面紅耳熱不可忍,其後咽唾之時,時覺乾燥,必再加咽唾而後快,久而作痛,變為楊梅紅瘰,或痛或癢。
出處 《辯證錄》卷三
出處 《醫級》卷七
《本事方釋義》:白薇氣味苦咸微寒,入足陽明,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人蔘氣味甘溫,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陽,通行十二經絡,以咸苦微寒及辛甘微溫之葯和其陰陽,以甘溫甘平之葯扶其正氣,則病自然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