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病中有感

賀新郎·病中有感

《賀新郎·病中有感》是清代詞人吳偉業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系作者悲嘆自己身世之作。這首詞主要表現作者重病時,對自己長期鬱積在胸並在相當多作品里反覆表現的愧恨之情的總結,對自己被迫應召、失身變節的自贖。

作品原文


賀新郎·病中有感
萬事催華髮!論龔生、天年竟夭,高名難沒。吾病難將醫藥治,耿耿胸中熱血。待灑向、西風殘月。剖卻心肝今置地,問華佗解我腸千結。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節。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艾灸眉頭瓜噴鼻,今日須難決絕。早患苦、重來千疊。脫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錢不值何須說!人世事,幾完缺?

註釋譯文


註釋

⑴華友:白髮。
⑵“論龔生”兩句:龔生,即龔勝。據《漢書·龔勝傳》載,西漢末期的龔勝,在王莽篡漢以後,拒絕新朝的徵召,絕食而死。天年,人的自然壽命。夭,早死。
⑶耿耿:忠誠的樣子。
⑷華佗:漢末著名的醫學家,尤其撞長外科。
⑸故人慷慨多奇節:作者過去的朋友都慷概就義,為國盡節了。
⑹草間偷活:王敦叛逆,有人勸周顗一避。周顗正色道:“吾備位大臣。朝經喪敗,寧可復草間求活,外投胡越邪!”(《晉書·周顗傳》)
艾灸眉頭瓜噴鼻:艾灸,中醫灸術之一,即將艾絨搓成上尖下平的圓錐體,在患處燃灸。瓜噴鼻,一種醫法,即把瓜蒂放在黃熱病人的鼻端,使病人吸之,可以通氣。《隋書·麥鐵杖傳》載:麥鐵杖對醫者說:“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豈能用艾炫灸額,瓜蒂噴鼻,治黃熱不血,而卧床死於兒女手中乎!”
⑻決絕:同“抉擇”,選擇之意。
⑼脫屣妻孥非易事:屣,鞋子。脫屣,即脫鞋,比喻很容易的事。孥,兒女。《漢書·郊祀志》:“嗟乎!吾誠得如黃帝,無視去妻子如脫屣耳。”
⑽竟一錢不值何須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載灌夫說:“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何須說,何必說。
⑾完缺:完,即保全名節。缺,即名節殘缺。

譯文

可嘆我遭逢世變以來,人間萬事催我頭髮變白。試論龔勝未終天年竟然早死,但他義不受辱,高名還在。我的病是無法忍受的心病,難用醫藥治療;胸中的耿耿熱血啊,能讓誰知道?我只好準備將這點熱血,灑向故國的西風殘月。我願現在剖出心肝放在地上,哪位華佗能解開我的愁腸千結?啊,追憶住昔恨事,只能成倍增加我悲凄的鳴咽。
很多故友慷概捐軀,顯出奇節高風,我當年卻優柔寡斷,終因一念之差苟且偷生。我如艾灶灸額、瓜蒂噴鼻,今日已難再行決絕。其實我早已陷身痛苦,那痛苦萬層千疊。把丟妻棄子視同脫鞋並不容易,我竟變得一錢不值,何必強顏為自己辯解?唉,人間的事變化莫測,能有幾次機會決定名節!

創作背景


尤侗的《良齋雜說》、靳榮藩的《吳詩集覽》、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都說這首詞是吳偉業臨終絕筆。
談遷《北游錄·紀聞上》:“駿公先生又工詩餘,善填詞,······嘗作《賀新郎》一闋‘萬事催華髮,······”據黃宗羲《談孺木墓表》,談遷卒於順治十三年丙申(1656)十一月。其北游在順治十年癸巳(1653),十二年乙未(1655)南歸。《北游錄》是紀癸已到乙未間到北京的經歷見聞。在京與吳偉業頻繁往來,錄中載有偉業錄示他的作品不少。可知《紀聞上》所載這首詞,便是談遷在京時所親見。距康熙十年辛亥(1671)吳偉業去世,還有十五年之久。
吳偉業在明末就有很高的名望,南明弘光時,因與阮大鋮馬士英意見不合,棄宮歸里。後來清朝逼他到北京做官,他因為家庭牽累,未能以死抗拒,為此終身感到痛苦。臨死時,他遺囑家人用僧衣入殮,墓碑上只寫“詩人吳梅村之墓”幾個字,足見他恥以清朝官員自責(見《清史稿·吳偉業傳》)。而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自責中創作的

作品鑒賞


“萬事催華髮”,在作者看來,一切事機都在促使自己衰老。這句已經定下全篇悲愴的基調。自己生命可能無多了,想到古人的死得其所,如西漢龔勝,王莽篡漢后,給他高官厚祿,強逼他挂名為官,他堅拒並絕食而死。“勝死時七十九矣,有老父來悼,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消,龔生競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趨而出,莫知其誰。”(《漢書·龔勝傳》)作者引用這事,卻反其原意,強調龔勝“高名難沒”。龔勝雖然未終天年,但高名亮節,永標青史。對照自己,無以自容。“吾病難將醫藥治,耿耿胸中熱血。待灑向,西風殘月。”病而“難將醫藥治”,說明不是一般肉體疾病。那末是何病,作者有意勒住,留待下片去說。這裡從病講到自已的心思:“耿耿胸中熱血。待灑向、西風殘月。”此詞全篇發憤抒情,只有“西風殘月”四字像是寫景,其實這只是象徵衰殘的事物,作者心目中拿這代表亡明宗社。然後說:今天把心肝五臟一齊剖出來放在地上,恐伯就連神醫華陀也沒法解開我的千結愁腸。因為“一失足成千古恨”,無法解脫。故而接下去說:“追往恨,倍凄咽。”
上片一腔悲憤,千迴百折,只在提出“往很”止字,讓下文解剖:他的往恨是什麼。“故人慷慨多奇節。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他的往恨,就是苟且偷生,沒有能像故人那樣堅持節操。明末許多著名人物,如陳子龍夏允彝起兵而死,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絕不仕清,保存了民族氣節,所以用“慷慨多奇節”加以歌頌。而“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云云,則是追自己當年的失著。“草間偷活”見《晉書·周顗傳》。原為“草間求活”把“求”改成“偷”,更見自我批判之嚴格。因為當時的一著失誤,以致“艾灸眉頭瓜噴鼻,今日須難決絕”,已無可挽救。“艾灸”云云,語出《隋書·麥鐵仗傳》,詞人這裡是說不管用什麼方法也治不好自己的心病,無論如何今天也無法與當時的錯誤一刀兩斷。而這種錯誤給作者自己帶來了無窮的痛苦:“早患苦、重來干疊。”“脫屐妻祭非易事”是反用漢武帝(《漢書·郊祀志》)的話,謂拋棄家庭,談何容易,當時就因為家庭觀念重,沒有把丟開家庭看得同脫掉鞋子一樣,因此作者自己現在“竟一錢不值何須說”。“一錢不值”之喻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極言人品少不足道,作者引以自貶,語氣沉痛萬分。到這裡為止,是作者病中的自我解剖,自我否定。“一錢不值”,已經說到底了。結語從自己的遭遇慨嘆完人的不易。“人世事,幾完缺?”將自己和古人、今人一齊收束。龔勝“高名難沒”,“故人慷慨多奇節”是“完”,而作者自己一類“草間偷活”、“一錢不值”的人,自然是“缺”了。

作者簡介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雲道人,世居江蘇崑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后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