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9條詞條名為東山的結果 展開
東山
湖北省宜昌市東山
東山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最繁華的中心地帶,東臨城東大道,西臨東山大道,南有港窯路,北有西陵二路,少部分山體伸出這四條道路圍住的區域。站在東山之巔,眺望長江,只見雲水出峽,從西北向東南,一路浩浩蕩蕩。
宜昌老火車站
東山是宜昌的勝景,陵園森森、古木參天、方塘數畝、涼亭曲橋古井,自然環境優雅,鬧中取靜,交通便利,歷史文化底蘊豐厚。
今天的東山地處宜昌城區中心地帶,山巒起伏,連綿蜿蜒,鐵路直通山崗始末,山間道路四通八達。在山坡山頂上近30年來修建的機關、學校、醫院、科研機構、體育場、報社、電視台、廣播電台、氣象台、火車站、花園式小區等建築群體周圍,是大片的綠地果園,其間點綴著數座公園及植物園,構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是真正意義上的“東山圖畫”。
東山草堂
張自忠紀念碑
東山
“東山圖畫”的確立,不僅僅有自然美景的存在,也有人文底蘊的展示。山上有慈雲寺、東山寺、東山草堂等名勝古迹。尤其是始建於唐朝、重建於明朝的東山寺,坐落於“藹藹東山巔,悠悠圖畫里”(清宜昌籍學者王定安《東山寺》)。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讚賞有加:“日暖東山去,松門數里斜”,“惟有山川為勝絕,寄人堪作畫圖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來臨之日,東山成為人們登山的好去處。攀踏東山必上“飛閣流丹、屹然勝跡”的東山寺覽勝樓。在覽勝樓不僅可憑欄俯瞰宜昌全城,還可產生“信步東山上,憑高眺遠村,雲連奔峽口,煙合鎖荊門”(清宜昌貢生楊振世《登東山寺》)情景交融的意境。
明朝夷陵(宜昌)出了兩位與東山有關的大官,一位是在朝廷任工部尚書的劉一儒,一位是在朝廷任吏部左侍郎的王篆。兩人家均在夷陵城裡,前者在鎖堂街(后名爾雅街),後者在天官牌坊街(今名民主路),分別是因劉一儒清政廉潔鎖堂故事和王篆得“鐵御史”之稱受人崇敬稱其為“天官”立有牌坊而得名。劉一儒在世時,於東山山腳下修建有一座能聚會和食宿的“東山草堂”,方便到東山遊玩的客人。王篆在世時,不僅為修繕東山寺寫有記,並在發源於東山寺左側的綠蘿溪經會南湖之水流入長江處修有一座石橋,後人取名為天官橋,以示紀念。這兩位與明朝名臣張居正結為姻親和好友的高官逝世后,均葬於故里東山之上。雖頗有規模的這兩座墓至上世紀50年代已不復存,但他們膾炙人口的美談流傳至今。
到了近代,東山寺的香火更旺,東山草堂也可說是遇到蓬蓽增輝的好日子。清末川漢鐵路在宜昌動工興建,該工程宜昌總理李稷勛和總工程師詹天佑坐鎮宜昌指揮鐵路修建,並把修築鐵路指揮所在地鐵路壩不遠的東山草堂作為接待應酬八方來客的場所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曾上《清史稿》文化名人錄的李稷勛,他作有題為《趙堯生前輩還蜀過宜昌酒集東山草堂因出示林紓畫萬松深處卷子索題》的詩,就是佐證。李稷勛於民國初年任宜昌商會會長,病逝后葬於東山之上,民國期間商界人士每年清明登山對其祭祀,懷念他對宜昌的貢獻。
民國時期的東山,山林破壞嚴重,山坡荒蕪,墳塋成片,“東山圖畫”不再現。1936年年初,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宜昌行轅成立不久,規劃建設宜昌“東山公園”。園內保留了東山寺、昭忠祠、東山草堂等,築路植樹,于山麓建石牌坊一座,鐫刻楹聯“百卉斗春秋拓東山一區遊人應識從軍樂,大江流日夜望西陵三峽過客猶生敵愾心”,抗戰氣息已很濃郁。到1938年左右,抗戰局勢更趨緊張,經宜昌上大西南的人流如潮。許多文化名人如老舍等逗留宜昌期間,到東山公園的東山草堂談論時局和文化。《北平晨報》的主筆姜書閣舉家經武漢去重慶,在宜昌作短暫停留,即興作《過彝陵即今宜昌,夜坐東山草堂》詩一首,為東山添色不少。
對宜昌虎視眈眈的侵華日軍於1940年5至6月間發動了大規模軍事戰役“宜昌作戰”,中日雙方投入數十萬軍隊展開血戰。中國軍隊第三十三集團軍上將銜總司令張自忠在這場戰役中為國壯烈捐軀。其靈柩運往重慶途中,在宜昌東山草堂停靈公祭三天。“不期集於東山寺者逾十萬人”,“東山寺外天如死”,“萬潮奔動祭將軍”(王陸一《宜昌哀輓行》)。宜昌的老一輩包括筆者的父母親,幾十年後對當時祭拜將軍感人肺腑的情景仍記憶猶新。東山寺和東山草堂皆毀於侵華日軍的炮火。
從軍事的角度說,宜昌東山“為一縣主鎮”(清同治 《宜昌府志》),是武力把守宜昌城的天然屏障。1941年對侵佔宜昌的日軍作戰和1949年解放宜昌的戰鬥主要戰場就在這裡。上世紀70年代初,在東山寺原址為犧牲的烈士建成“解放宜昌紀念碑”及陵園,10年後又對陵園擴建。到新世紀初,市政協提案促使在東山烈士陵園重建東山草堂,在草堂內修建了抗戰名將張自忠將軍公祭紀念碑,不久又續建緬懷張自忠將軍碑廊。
宜昌市東山公園,又名宜昌市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宜昌市城區東山之巔,海拔127.8米,佔地305畝,始建於1973年,1985年擴建。公園內青山碧水,林木蔥蘢,亭堂靜落,碑塔聳峙。
東山公園是宜昌市主城區現狀面積最大的公園。現分為三大區域:瞻仰區、休閒遊樂區、辦公區。瞻仰區有紀念建築設施如宜昌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廣場、紀念碑、英烈堂、電教室、宜昌革命英雄紀念碑、張自忠紀念堂(又名東山草堂)、張自忠紀念碑廊、景承秀紀念廣場等;休閒遊樂區主要景點及遊樂設施有連心 湖、連心亭、六角塔、白龍井、竹林、過山車、激流探險、摩天環車、兒童城、叢林飛車、摩天輪、碰碰車、賽車、衝浪旋艇、橋天下等;辦公區域有公園管理辦公樓等其它建築物。 1997年以來,宜昌市委、市政府為了促進全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決定在烈士陵園興建宜昌革命烈士紀念館,並列入了該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十大基礎設施。館內現珍藏有各縣市140名著名烈士的事迹資料,187件珍貴革命文物和280多張各類圖片、照片,成為宜昌市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尤其是館內第三層專門設計為國防教育館,展示了宜昌黨、政、軍民在國防建設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圖片近百張,文字資料近10萬字。為了適應全市國防教育工作的需要,開闢了一處佔地10餘畝的軍事學練場,演練場中修築有地堡戰壕,可供青少年進行模擬作戰。維修后佔地4000多平方米的烈士廣場,是廣大群眾舉行悼念儀式,開展各種瞻仰活動的重要場所,高峰期可空納各界瞻仰者萬餘人。該園還重新編寫了烈士事迹宣傳材料,烈士紀念館和國防教育解說詞,完成了兩萬餘字的宜昌市烈士陵園園志編撰工作。1998年為紀念建園25周年,先後編印了《激戰宜昌》、《宜昌英烈》、《東山忠魂》等書籍共15萬冊,並把書籍送到各校學生手中,為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綠蘿植物園
綠蘿植物園佔地總面積4.3萬平方米。規劃建成了名花園、引種馴化園、水生植物觀賞園及盆景園四個觀賞遊覽區,設有觀賞溫室、植物標本室及時令花卉生產基地。集生態、植物科普、遊覽、休閑於一體。植物園以植物保護為己任,秉承植物造景建園的宗旨,收集多種國家級保護植物和本地珍稀瀕危植物。是少兒親近大自然的樂園、中小學生學習生物的校外課堂、大學生園林實習試驗的基地。
滄桑巨變,遠古翠蘚綠蘿的荒涼已為奼紫嫣紅的繁榮所取代,綠蘿植物園以千姿百態的樹木,四時不絕的花卉歡迎每一位遊客的光臨。
白龍崗公園
公園建設分兩期完成。園內依地勢造景,植物配置以鄉土樹種為主,體現地方特色,達到四季常青、城中森林的景觀效果。園內共栽植各種喬灌木52種24000餘株。整個公園呈台階式綿廷上升,園內樹木花草與三峽風雲塔連成一片,整個塔彷彿聳立於蒼翠欲滴的樹林中,晚間塔通體泛光,猶如林中彩虹柱直上雲天,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白龍公園既是市民休閑、娛樂、健身的場所,又是登高遠眺、觀城市美景一座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