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市烏沙鎮
貴州省興義市下轄鎮
烏沙鎮是興義市的下轄鎮,位於興義市西北部,位於東經104°6′0″,北緯25°0′8″,地處雲(滇)貴(黔)兩省三縣(市)交界,有貴州“西大門”之稱。常住人口25992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興義市烏沙鎮素有“滇黔通衢”、“滇黔鎖鑰”之稱,是雲貴兩省重要的商貿雲集之地和商品聚散地之一,是興義市委、市人民政府確定的跨越式發展試點重鎮。在興義市的經濟發展戰略中,具有東西對接、雙向開發的戰略性區位優勢。
興義市烏沙鎮總面積139.3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99.91公頃,西北與雲南省富源縣、羅平縣接壤,東南與興義市坪東街道和白碗窯連接,324國道過興義烏沙鎮全境,汕昆高速公路在興義烏沙境內通車,南昆鐵路在境內設有岔江站和革居站。
隨著汕昆高速公路在興義烏沙境內通車,更加拉近了烏沙鎮與興義市市區的距離,從烏沙到興義市區的時間縮短到十分鐘。
烏沙鎮現被規劃為興義市重點小城鎮,經興義市第四輪城市規劃修編后,烏沙鎮列入興義主城區範圍,納入興義城市圈規劃。
烏沙鎮政府所在地距興義市中心12公里,隨著汕昆高速公路烏沙境內通車,更加拉近了烏沙鎮與興義市市區的距離,從烏沙到興義市區的時間縮短到十分鐘。在興義市的經濟發展戰略中,具有東西對接、雙向開發的戰略性區位優勢。
![興義市烏沙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e/mbe8e0ec182cffd0ac7a43a2dff3efa7f.jpg)
興義市烏沙鎮
興義烏沙作為興義市乃至黔西南州的西大門,是連接雲貴兩省和承接興義城區發展的中心鄉鎮。“十二五”期間,按照“基礎要加強、工業要崛起、城鎮要發展、產業要調整、民生要和諧”的發展思路,突出工業強鎮、城鎮帶動為發展重點,加快新型工業化和特色城鎮建設化進程,增大烏沙在興義市的經濟比重、提升烏沙在興義市的排名位次,爭取到“十二五”期末實現全鎮生產總產值17.5億元,佔到全市比重的5%,最終實現烏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2021年6月,興義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興義市烏沙鎮常住人口25992人。
興義烏沙鎮地處雲(滇)貴(黔)兩省三縣(市)結合部,是黔西南州西大門,距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興義市區12公里,距省會貴陽約360公里,距雲南省昆明市約320公里(雲南省羅平縣約53公里、富源縣約110公里),距廣西省南寧約520公里。324國道過興義烏沙鎮全境,南昆鐵路在境內有岔江站和革居站。
全鎮有水域面積99.91公頃,其中,河流水面6.41公頃,水庫水面33.91公頃,坑塘水面1.43公頃,灘塗1.04公頃,溝渠1.12公頃,境內河流均屬珠江流域南盤江水系,有大小河流4條,總長52公里,二級支流黃泥河下游段由西北向西匯入黃泥河,經烏沙段為20.5公里,聚水面積12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M3/S,水能資源豐富,可開發得率高。
![興義烏沙](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0/m601bbaa355ef46ebc304afe0e4b5538f.jpg)
興義烏沙
324國道橫穿鎮區全境,南昆線在境內有岔江站和革居站,西北、東南、西南分別有公路通往威舍、白碗窯、魯布革。2011年年底通車的汕昆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並在鎮區內設有匝道,烏沙鎮作為全州通村油路試點鄉鎮,現修建公路達65公里,已村村通硬化路。顯著的區位及交通優勢將極大地滿足企業來料供給及成品輸出。按照興義市政府和興義市交通局的規劃,興義公交8路直達烏沙,烏沙將融入興義市區。
興義烏沙鎮內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陶土、白雲岩、頁岩、大理石、石灰石五種,其中燒磚原料陶土礦的儲量較大,約204萬噸,石灰石儲量2億餘M3,石質較好(CaO為54.89%、Sio2為0%、MgO為0.42%),對建材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條件。
烏沙鎮周邊地區煤資源十分豐富,其中白碗窯儲量1.36億噸,距烏沙26公里,雄武儲量2.65億噸,距烏沙36公里,馬嶺鎮儲量3.29億噸,距烏沙50公里,雲南省富源縣儲量6.42億噸,距該處76公里,周邊豐富的煤資源能為各類煤化工等工業項目提供充足的原料供應。
烏沙鎮勞動力資源豐富,目前有剩餘勞動力4200餘人,已接受培訓人數1000餘人,組織勞務輸出200人,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發展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的有利條件。
![興義市烏沙中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8/m68e1d125b3d52c9b7d245524c4cf09fe.jpg)
興義市烏沙中學
烏沙鎮衛生服務體系實現轄區內100%覆蓋,有中心衛生醫院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衛生院,院內設有內科、外科、兒科、中醫科、婦產科、放射科、檢驗科、B超室等。現有幹部職工30人,其中正式職工9人(6名醫師,3名護士),聘請人員21名。黨員人數7名。下轄9個村級衛生室。
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全鎮廣泛深入地開展“平安村寨”、“平安校園”、“平安社區”、“平安單位”的創建活動,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社會各種矛盾,大力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使全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整體水平得到提升,維護穩定工作和社會治安防控能力明顯提高,全鎮政治穩定,社會安定,治安秩序良好。
烏沙成立有文化服務中心,9個村都成立了文藝宣傳隊以文化建設、文藝活動為載體,打造經濟平台,宣傳、發展烏沙;實現全鎮各村農家書屋全覆蓋,全面啟用農村綜合文化服務站,為群眾娛樂提供場所,農村網路廣播電視“戶戶通”達90%以上,大部分村寨已接通數字電視。著力打造個村文藝宣傳隊,創設典型,逐步引導和發揮農民文藝隊在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中心的作用,實現整個社會文化繁榮,村民精神文明生活積極向上。
電信、聯通、移動均覆蓋全鎮範圍內的所有村寨。
“十一五”時期,全鎮工業總投資累計完成3.8億元,2010年工業總產值1.8億,佔全市比重的1.3%,較2006年年均翻1.8倍增長。烏沙現有企業主要為普梯一、二級電站、永康電站、平州鐵合金廠、聯泰鐵合金廠、國興煙花爆竹廠、閩鑫磚廠等,分為水電、冶鍊、生產加工、建材四大類。
![興義市烏沙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8/m982b67ebac6e5c38973455a93b9b5d5f.jpg)
興義市烏沙鎮
根據興義市委、市政府的統一規劃,結合烏沙實際,引進各類工業化項目,特別是輕工項目,按照又快又好、更快更好發展和加快轉型的要求,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著力擴大工業投資規模,拉動工業快速發展;著力實施項目帶動,以重大項目引領發展,著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促進工業聚集發展。經過5—10年的不懈努力,迅速做大工業規模,提高工業發展水平,構建現代輕工業體系,把烏沙鎮建設成為興義市西部重點輕工業基地,使烏沙成為全市新型工業化示範區、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核心增長級和重要戰略支撐點,最終實現企業獲利、烏沙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
烏沙集鎮人口:11500人。全鎮城鎮化率6.28%。目前全鎮的主要規劃在烏沙村、窯上村新區,現已規劃實施建設項目1個,即窯上新區建設,完成規劃編製有烏沙新區和岔江農貿市場建設,擬規劃建設項目有興義市烏沙鎮大型綜合物流市場。
城鎮發展規劃:以中央、省、州發展小城鎮建設政策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發展服務型小城鎮的要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打造以服務為主的新城鎮。結合烏沙鎮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鎮一體化發展原則,大力實施城鎮化,提升小城鎮建設水平,在“十二五”期間,烏沙鎮要圍繞“窯上新區建設,烏沙新區建設”為主線,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適度超前,全面強化交通道路、供水、供電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使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確保烏沙中心城鎮建成興義市文明衛生鄉鎮,促進興義市朝著“百萬人口城市”的目標大步邁進,力爭2015年全鎮人口達到4-5萬人左右。全鎮城鎮化率達21.28%,每年提高3個百分點,力爭2020年達到50%。在“十二五”期末,力爭把烏沙鎮建設成為基礎實施完善、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小城鎮。
窯上新區建設佔地210畝,總建築面積81254.23平方米,建築佔地面積36520.12平方米,綠地率25.6%,容積率0.53%,建築密度23.9%。總投資6164萬元,內設商住區、文化廣場、公共汽車站、農貿市場、車載交易市場、中心衛生院、敬老院等。區域內整合教育、醫療、療養、休閑度假及體育等多功能。烏沙新區規劃區面積110公頃。總投資1.2億元,內設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居住區、商業區、休閑區、倉儲物流區等。
![興義市烏沙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4/mb4f2ebbf725adb5899745387abfb1d4e.jpg)
興義市烏沙鎮
河的兩岸,秀美迷人,怪石林立,有情人樹、情人谷、老石龍,都具有悠久的民間古典傳奇故事,景區內便道可與324國道連接,南昆鐵路岔江火車站距景區僅l公里。岔江河景區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民族風情濃郁,千年古樹成群,歷史人文景觀眾多,景區具有較好的旅遊開發價值。
由於烏沙境內的岔江、佳克、革里、革居、謝米、泥麥古等地魚龍類、鰭龍類、海龍類、長頸龍類、魚類、等足類、海百合、蝦及其它無脊椎動物化石分佈廣泛、數量巨大、屬種豐富、保存精美,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興義市烏沙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9/md9ed148c89864dda5b940edf2a6a313d.jpg)
興義市烏沙鎮
2010年北京大學江大勇教授及孫作玉副教授以及他們帶領的由該校在讀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組成的暑期考察團,對烏沙貴州龍化石進行科學考察並建古生物化石發掘點一個,9月3日率“三疊紀海生脊椎動物群及其後演化”2010國際研討會北京學術會議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研討會考察團的15位古生物國際研究專家教授對發掘點進行現場考察。市政府擬在烏沙鎮新建烏沙貴州龍博物館,項目目前正在規劃中。
竇氏民居群位於烏沙鎮竇氏民居群位於興義市西北15公里處的烏沙鎮革抹角村革里組村寨內,現存竇氏民居建築5組。均坐東北向西南,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原建築均有正房、廂房、過廳組成四合院形制。民居均為穿斗木結構,一樓一底小青瓦頂,部分民居磚石砌築外牆。民居部分花窗、六合門、過廳門罩、廂房二樓裙板等藝術構建保存完好,具有典型的晚清雕刻風格。竇氏民居在藝術、歷史、科學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價值,是不可多得的民居建築群。
革里片區山體連綿不繼,森林覆蓋率高達70%,有松林和杉林6000餘畝,2011年將在磨舍村新寨組、抹角村革里組啟動建設革里水庫,預計水面面積約為740畝。該地生態環境好,依山傍水,空氣清新,景色怡人,人文景觀豐富,具備開發集旅遊觀光、娛樂、休閑、住宿、餐飲為一體的商務旅遊項目。革里水庫建成后,將依託水庫和新寨組、窯上村的大面積森林建設興義市新寨農家樂旅遊公園,打造興義市農家樂和森林旅遊目的地。
抹角橋位於烏沙鎮抹角村與雲南富源縣黃泥河鎮龍潭村交界的黃泥河上,是雲南與貴州的界橋,一橋橫跨雲貴兩省,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平彝(今富源縣)知縣李某倡議修建后被洪水沖毀,嘉慶十年(1805年),興義縣人方升等捐資倡議修復,橋長56米,寬6米,高15米,現除石獅無存,部分護欄橋和碑刻被損壞外,大橋完好,1982年6月被興義縣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三,雲貴兩省人民到此橋上集會歡慶新年,此習俗始於何時已不可考,至今經久不衰。
永康橋位於烏沙鎮岔江村江底組,民國七年(1918年),興義人劉顯潛提倡並主持修建,長34米,高28米,寬4.2米,拱跨9.6米,橋宏偉壯觀,處陡峭山崖,四周風光秀麗,有古人之石碑、石刻,有較高的旅遊價值,1988年被興義市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烏沙鎮老鷹山位於烏沙鎮窯上村境內,有頭和翅膀,很像一隻正在翱翔的老鷹。
烏沙鎮龍山位於烏沙鎮牛膀子村落洪組,有龍頭、龍脖子和龍身,整個山體就像一條卧著的大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