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威

中國京劇藝術家

李榮威,回族,1926年12月23日出生於北京,京劇凈角

他自幼入“榮春社”榮、春科學藝,師從孫盛文尚小雲、宋昌寧等人,因嗓音洪亮做科銅錘,成為“榮春社”的台柱子,有“小金少山”之稱;出科后,又在裘盛戎門下深造,后拜侯喜瑞、蘇連漢為師,繼承了侯派藝術的精髓。

2011年1月5日凌晨3時左右,李榮威老師因病辭世,享年85歲。

人物關係


人物成就


自1987年開始至今,李榮威一直致力於收徒傳藝、示範演出等方面工作。其表演擅長銅錘花臉,唱腔既具銅錘花臉的神韻,表演動作又具架子花臉的功力,形成獨特的表演風格。2010年,其榮獲中國京劇界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代表作品有:《野豬林》《霸王別姬》《汨羅怒潮》等。
在榮春社科班中經常上演《御果園》、《姚期》、《大探二》、《坐寨盜馬》等劇目。

藝術特色


李榮威12歲參加尚小雲的“榮春社”科班學習銅錘、架子花臉,師從孫盛文、宋富亭、尚小雲、裘盛戎、蘇連漢、侯喜瑞等,后入天津市京劇團從藝。
在70年的舞台生涯中,李榮威創造了許多鮮活的藝術形象,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李榮威的代表作品之一——現代京劇《六號門》,成為他一生表演藝術中的一大亮點。他以傳統戲的深厚功底和藝術造詣吸收現代表演藝術,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天津海河碼頭搬運工人的典型形象。當年為演好這齣戲,他深入到六號門體驗生活,扛包扭傷了腰,就紮上“腰硬”堅持。這齣戲曾得到敬愛的周總理肯定,他始終牢記周總理在一次演出後接見他的諄諄教誨。許多有影響的藝術家也紛紛讚揚他塑造的胡二形象。在央視的《戲曲人生》中,李榮威暢吐心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了京劇。”

活動年表


1956年12月29日

1956年12月29日,農曆丙申年十一月廿八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一天。原預告為楊寶森厲慧良領銜主演,有侯喜瑞、丁至雲、於素蓮、程正泰、冀韻蘭、張鳴祿等。后丁至雲、程正泰、冀韻蘭等組織分團去東北演出;侯喜瑞也不來。實際上,只有楊寶森、厲慧良、李少樓趙慧秋、張鳴祿、謝虹雯、於素蓮、王世霞、鄧金昆、孫振泉、李少廣、李榮威、哈寶山、趙炳嘯、趙春亮、施明華、曹世嘉、張世嫻、詹世輔、楊麟玉、薛慧萍等。樂隊楊寶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於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寶華(琴)。

1956年12月31日

演齣劇目
《玉堂春》(趙慧秋)
《一箭仇》(帶水擒)(厲慧良)
《失空斬》(楊寶森,趙炳嘯,李榮威,曹世嘉)
1956年12月31日,農曆丙申年十一月三十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天。
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天。樂隊楊寶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於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寶華(琴)。

1957年1月4日

演齣劇目
《玉堂春》(謝虹雯)
《一箭仇》(帶水擒)(厲慧良)
《失空斬》(楊寶森,趙炳嘯,李榮威,曹世嘉)
1957年1月4日,農曆丙申年十二月初四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七天。
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七天。樂隊楊寶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於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寶華(琴)。

1957年1月5日

演齣劇目
《戰馬超》(厲慧良)
《伍子胥》(文昭關至刺姬僚)(楊寶森,趙炳嘯,曹世嘉,李榮威) 1957年1月5日,農曆丙申年十二月初五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八天。
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八天。樂隊楊寶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於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寶華(琴)。

1957年1月6日

演齣劇目
《寶蓮燈》(五子鬧學、二堂舍子)(楊寶森)
《長坂坡·漢津口》(厲慧良,趙炳嘯,李榮威)
1957年1月6日,農曆丙申年十二月初六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九天。
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九天。樂隊楊寶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於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寶華(琴)。

1957年1月16日

演齣劇目
午場(13時30分)
《玉堂春》
八大鎚
夜場
《春秋配》
《一箭仇》
《失空斬》(楊寶森,趙炳嘯,李榮威,曹世嘉)
1957年1月16日,農曆丙申年十二月十六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九天。
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九天。樂隊楊寶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於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寶華(琴)。原定戲碼為《霸王莊》、《紅鬃烈馬》(趕三關至大登殿)。

1957年1月17日

演齣劇目
《戰馬超》
《伍子胥》(楊寶森,趙炳嘯,李榮威,曹世嘉)
1957年1月17日,農曆丙申年十二月十七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天。
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天。樂隊楊寶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於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寶華(琴)。

1957年1月20日

演齣劇目
《盜仙草》
《寶蓮燈》(五子鬧學、二堂舍子)(楊寶森)
《長坂坡·漢津口》(厲慧良,趙炳嘯,李榮威)
1957年1月20日,農曆丙申年十二月二十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三天。
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三天,即最後一天。後於2月返津。樂隊楊寶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於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寶華(琴)。

1981年

演齣劇目
午場(13時30分)
《刺巴傑·巴駱和》
《拾玉鐲》
《鐵籠山》
夜場
《玉堂春》
《一箭仇》
《失空斬》(楊寶森,趙炳嘯,李榮威,曹世嘉)
1981年,農曆辛酉年:高盛麟、袁國林、李榮威、陳永玲、尚長春公演《大戰宛城》。
高盛麟、袁國林、李榮威、陳永玲、尚長春公演《大戰宛城》,被譽為自侯喜瑞之後的該劇的藝術經典演出。當時由侯喜瑞親自把場,一來為徒。二來為高,其中高盛麟飾張綉,袁國林、李榮威分飾曹操,陳永玲飾鄒氏,尚長春飾典韋。

文革后

這是文革后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演出的“禁戲”。
2003年4月8日,農曆癸未年三月初七日:紀念張世麟逝世七周年武戲發展座談會舉行。
天津京劇院、天津藝術研究所召集部分專家和著名京劇武生演員座談,紀念天津京劇武生大家張世麟逝世七周年,並探討津門武戲的振興繁榮之路。
李榮威、董文華、馬少良、高長德、陳紹武、劉連群、劉琦、張幼麟王平董玉傑、閆邦建等認為:天津武戲演員應當發揮自己的優勢和自身特色,打出天津這一京劇發祥地的優勢。會上,大家決定策劃出一次高水平的津門武生大會。
2005年6月12日,農曆乙酉年五月初六日:李經文收王曉明為徒。
天津京劇院著名梅派青衣李經文在天津收京劇名票王曉明為徒。京劇名家趙慧秋、李榮威、楊乃彭、李莉、康萬生以及天津文藝界知名人士近百人出席,由京劇名家何佩森主持。李經文此次收王曉明為徒,為她首開山門收徒。
2005年12月26日,農曆乙酉年十一月廿六日:李榮威80誕辰及舞台生活70年祝賀活動舉行。
由天津市民委主辦的京劇名家李榮威80誕辰及舞台生活70年祝賀活動在天津市舉行。李榮威與夫人張志雲與弟子楊光等優秀青年演員及京、津戲劇界知名人士百餘人出席。中國劇協主席尚長榮致信祝賀。
2006年6月28日,農曆丙戌年六月初三日:中國戲曲學院2006年赴天津演出第一天。
中國戲曲學院赴天津演出第一天,在中國大戲院演出摺子戲。演出前李榮威、張志雲夫婦到後台看望演員。

2006年9月17日

演齣劇目
《林沖發配》(杜喆
《狀元媒》(王盼
《鍘美案》(崔玥
《斷橋》(竇曉璇,劉明哲)
《雁盪山》(杜喆,彭曉亮)
2006年9月17日,農曆丙戌年閏七月廿五日,上午:王立軍、張克、石曉亮、董玉傑、崔洪集體收徒儀式舉行。
天津市青年京劇團“百日集訓”20周年之際,為更好地傳承京劇藝術、培養京劇人才,青年京劇團王立軍、張克、石曉亮、董玉傑、崔洪喜收14名新徒。
李瑞環同志出席儀式。天津市委副書記、天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勝玉,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委宣傳部部長肖懷遠,天津市副市長張俊芳,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天津市委統戰部部長葉厚榮,天津市委秘書長苟利軍,老同志方放等出席。
此次收徒的演員王立軍、張克、石曉亮、董玉傑、崔洪都是“百日集訓”的受益者,正是有了“百日集訓”和一大批老藝術家的悉心傳授,他們才在京劇藝術的舞台上贏得了掌聲和讚譽。
儀式上,14名拜師學生集體向老師獻上了鮮花並表演了《夜奔》、《珠簾寨》、《九龍杯》、《洪洋洞》等京劇選段和“武戲集粹”。他們表示,一定要在老師們的傳授下,刻苦學習,刻苦訓練,不辜負老師和廣大京劇前輩的諄諄教誨。王立軍等人則以《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光碟等禮物回贈學生,鼓勵他們不斷學習前輩藝術家的精湛技藝,努力提高自身修養,為弘揚京劇藝術作出應有的貢獻。京劇藝術家李世濟譚元壽張春華馬長禮王玉璞等作為王立軍、張克等演員的前輩,紛紛表示要為傳承京劇藝術、培養京劇人才繼續發揮“傳幫帶”作用。三代京劇演員同台的場景,贏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
梅葆玖杜近芳劉雪濤景榮慶遲金聲馬崇仁、李榮威、鉗韻宏、葉少蘭張學津、唐在炘、李和聲、李尤婉雲、李長春、錢根生、王則昭等京劇藝術家和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及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演職員代表等70餘人參加收徒拜師儀式。

2007年6月10日

2007年6月10日,農曆丁亥年四月廿五日:宮蘭欣收於磊為徒
九河相聲團演員宮蘭欣收於磊為徒儀式在天津舉行,京劇演員李榮威、張志雲,相聲演員李伯祥田立禾魏文華尹笑聲馬樹春等近百人出席祝賀。於磊的引師、保師、代師分別由張子學、肖桂森和張奎清擔任。拜師會由相聲演員佟有為主持。
2011年1月5日凌晨3時左右李榮威老師因病辭世,享年85歲。1月6日,在北倉第二回民公墓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