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界街道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轄街道
五里界街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東部,東與華中55萬伏超高壓變電站毗鄰,南同梁子湖相連,北與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接壤,西距江夏區紙坊街道11公里。
全鎮有29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面積224.21平方公里,總人口25773人(2010年)。
五里界形成集鎮,據傳在清代(咸豐年間)。李復興等人曾在此地開設了豆腐坊、勤坊、茶館,人稱"三家店"。鎮前五華里地有鄉集鎮名,東湖街是通往武昌府的水碼頭。清朝末年(公元191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在武昌十字街附近修建了"武泰閘"之後,東湖街水路中斷。集鎮小商品和手工業作坊生意蕭條隨之外遷。"三家店"因此日益繁榮,集市貿易增多。清末該地處縣東鄉所轄上恩里、夾山裡、來蘇里、龍泉里,黃鶴里的五個里的交界處(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里),政將"三家店"改稱五里界。晚清時期屬縣樂鄉來蘇一、二、三、四里。五里界為縣六鎮之一。民國時期為縣五里界鄉。1949年6月縣級第四區(五里界)人民政府、轄土地堂鄉、明禮鄉(罩公廟),五里界鄉等。1951年改為第六區轄22個鄉。1956年為撤區並鄉后武昌縣第六區為五里界指導組。轄山河、鳳凰、高橋、大屋陳四個鄉。1958年改稱錦繡公社轄四個管理區,1961年恢復以加往制,撤大鄉調整公社規模。五里界區下屬山河、童周嶺、四甲夏、大屋陳、鳳凰等5個公社,1971年撤區並讓,五里界公社屬縣直轄。1983年設五里界鄉、大屋陳鄉,1987年改為五里界鎮。2001年五里界、大屋陳合併為五里界鎮。2007年11月,湖北省民政廳以鄂民政發[2007]69號文件撤銷五里界鎮,設立五里界街道辦事處。
東與華中55萬伏超高壓變電站毗鄰,緊鄰宜(宜)——黃(石)高速公路;南同梁子湖相連,京珠、滬蓉高速公路及武漢市南環公路縱貫東西;北與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接壤;西沿紙五公路距江夏區紙坊街11公里。
有山林面積16098畝,湖泊面積90794畝,湖灘面積34822畝,水庫塘堰面積11841畝,耕地面積87088畝,其中:水田面積48945畝,旱地面積3814畝。
五里界地處丘陵地帶,山有鳳凰山、錦繡山、老鼠尾山、騾子山、獅子山、盤龍山、青山、牛山、野豬山,以老鼠尾山峰最高。海拔為195米,最低點為新華村小汪自然村海拔為175米。北部有湯遜湖,東部有架子湖、牛山湖,中部多為小丘陵,有山有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具有長江中下游氣候的特徵。年平均氣溫16℃,月平均氣溫3℃,七月平均氣溫30℃,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一股春夏兩季雨多,秋冬兩季兩少,全年無霜期263天。
五里界山水資源豐富。境內有盛名的梁子湖湖心島一青山島,湯遜湖畔的中洲半島,大小湖泊10萬畝的水域資源以及錦繡山、鳳凰山、老鼠尾、鍋爐廠、牛山、青山等地方名山的優勢,礦山、水產、土特產品和畜牧資源豐富,山水面積大,山水錯落其間。
五里界科技輻射各種優勢,轄區緊鄰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一流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處在大武漢信息、人才、智力、技術的強輻射區之內。得益於這些優越條件,近年來鎮內工礦企業如機械、鑄造、建材、塑編包裝、石棉製品等已初具規模。
中國光谷·伊托邦建設2010年以江夏區五里界舊城改造為起點,總規劃面積約14平方公里,首期啟動約2.62平方公里,總投資逾50億元,計劃用6-8年時間,將五里界舊城鎮打造成為可容納十餘萬人的宜居新城、高科技的智慧新城、高品位的文化新城。
五里界名優土特產品享有盛名。五里界土特風味的粉蒸肉名揚省內外,具有製作精細,做工考究,口感柔軟,色香味美,是五里界一道名菜。其農副產品尤以生產的黃豆,五里界鎮盛產黃豆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1千多年前就開始種植,遠銷泰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馳名中外。黃豆因其特有的土壤和湖區小氣候環境,所產黃豆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豐富,營養價值高而聞名,素有"界豆"之稱。2001年,在有關科研單位的配合下,對界豆質量分析進行論證,並註冊了界豆元寶商標。水產品以養殖的甲魚、螃蟹、武昌魚為主,面積大,產量高,味鮮上層,聞名於世,進入省十強水產品鄉鎮的行列。
青山島位於五里界鎮東南部,湖北省唯一的無污染淡水湖梁子湖之中,四面環水,島上自然環境十分優越,山上生長著各類動植物近百種,有杉樹林、竹林和柑桔林等。山下家家有柑桔園。島上風光宜人,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夏天是難得的避暑之地,春、夏季是休閑度假,觀光的好去處,置身其中如入仙境,心曠神怡,如一幅美麗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