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毓璜頂醫院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徠始建於1890年,至今已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現佔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1億餘元,開放床位1610張。在職職工2000餘人。年門診量124萬餘人次,出院病人6萬餘人次,各類手術3.8萬餘例。

分設49個臨床科室、23個醫技科室,其中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泌尿外科、兒內科、婦產科、耳鼻喉科、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為山東省特色專科,血液內科、神經外科、介入放射科等13個學科為煙台市重點學科。並設有山東省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煙台市生命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歷史沿革


煙台毓璜頂醫院
煙台毓璜頂醫院
煙台毓璜頂醫院自1890年美國長老會創辦至今,已走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歷程。在這一百餘年的歷史中,它先後經歷了美、日、國民黨和新中國人民政府時期,由一個診所一步步發展成為今日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它既飽嘗了歷史風雲的坎坷艱辛,又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光輝篇章;它既是一個普通醫院發展變遷的過程,也是中國醫院近代歷史進程的一個縮影。
1890年,美籍牧師郭顯德夫人在會文書院(現煙台二中)之側開設了一間診所,成為煙台毓璜頂醫院的雛形。美國費城濱洲大學畢業生希爾思博士計劃在煙台診所的基礎上建設一所有規模的醫院,並得到了美國長老會、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的支持。(右為希爾思博士)
現存的美國長老會時期的醫院院長樓及護士長樓。 1914年,醫院落成。佔地面積8653平方米,建築面積6262平方米。設病床100張,並附設一所護士學校。(1914年醫院開業典禮) 193
8年,日軍佔領山東。醫院被日本軍隊接管1945年,煙台解放。醫院由人民政府接管。1947年,國民黨軍隊進佔膠東。醫院成為國民黨第八軍李彌的軍部。1948年,煙台第二次解放。醫院再次為人民政府接管,人民政府投資修繕后重新開業。中國成立后,先後易名為煙台市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煙台分院、煙台市立醫院、煙台市第一醫院。至1952年,醫院已有床位180張,人員15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7人。 1958年,醫院投資9.8萬元建起了1236平方米的門診樓。是年,原住院隔離病房,獨立為“煙台市傳染病院”。 1959年,醫院更名為“煙台專區毓璜頂人民醫院”。醫院床位增至250張,人員22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1人。次年,醫院又更名為“煙台專區人民醫院”。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醫院狀況依舊。1975年,醫院投資44萬元重新修建了4892平方米的門診樓。
煙台毓璜頂醫院
煙台毓璜頂醫院
1981年,醫院投資254萬元建成了7124平方米
的外科病房大樓和3500平方米的保健病房樓。床位發展至400張,人員61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65人。 1983年煙台撤地設市,院名又恢復為“煙台毓璜頂醫院”。1986年,醫院投資428萬元建成了內科病房樓及連廊,建築面積10669平方米。1987年,醫院投資117萬元建成了影像樓。至此醫院床位擴展至550張,人員87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03人。 1990年,醫院被山東省衛生廳認可為“青島醫學院教學醫院”。 1990年,醫院投資169.9萬元進行了保健病房樓加層,增加面積1117平方米。醫院床位達到600張,人員90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88人。 1994年,醫院被山東省衛生廳評審認定為部頒標準三級甲等醫院。

科室設置


醫院開設消化內科、呼吸內科、風濕免疫科、血液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腫瘤內一科、腫瘤內二科、放療科、保健科、中西醫結合科、小兒內科、變態反應科、皮膚科、重症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急救中心、營養科、康復醫學科、血液凈化中心、高壓氧療中心、體檢中心、肝膽外科、心外科、血管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創傷骨科、脊柱外科、關節外科、手足外科、胃腸外一甲狀腺外科、胃腸外二科、普外兒外科、乳腺外科、神經外科、燒傷美容整形中心、肛腸科、婦科、產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眼科、口腔科、介入放射科、生殖醫學中心、麻醉科、藥學部、檢驗中心、病理科、影像科、超聲科、核醫學科、輸血科等臨床與醫技科室。

特色科室

煙台毓璜頂醫院皮膚科
是長沙目前煙台地區規模最大的皮膚科,同時也是青島醫學院教學單位,醫療技術水平一直處於煙台乃至山東省的前列,設有門診、病房、真菌、淋球菌檢查室、病理診斷長期室、激光冷凍室、過敏原檢查室,年門診量6萬餘人。皮膚科病房床位數定編6張,能收治重型葯疹、天皰瘡、紅斑狼瘡、皮肌炎、銀屑病、重型帶狀皰疹、重型濕等各種醫療疑難危重病人,多次把重症皮膚病人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門診量和碩士住院人數連續數十年雄居煙台科室地區第一名。該科還承擔全市皮膚性病領域的會診和搶救工作,開展表皮毛囊移植技術,PUVA治療,穴位封閉治療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醫院設有50個臨床科室、18個醫技科室,其中中醫老年病學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消化內科、泌尿外科、婦產科等9個專業為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專業,心血管內科、生殖醫學科、耳鼻喉科等30個學科為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組織器官移植、腔鏡微創手術、內鏡診療技術、介入診療技術、輔助生殖技術、精準醫療技術是醫院的優勢品牌技術,技術層次和開展規模均處於國內先進、省內領先地位。
煙台毓璜頂醫院
煙台毓璜頂醫院
建有國內一流的中心實驗室,擁有價值2000餘萬元的高新實驗儀器設備,承擔著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863”重大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山東省重點攻關項目。2001年來獲省、市科技進步獎150餘項,其中省級科技進步獎24項。作為青島大學醫學院的非直屬性附屬醫院,承擔著醫學院本科四年級學生理論授課和五年級實習帶教任務。自99年來,每年與青島大學醫學院聯合舉辦一屆在職碩士研究生班,是省內最早承擔研究生教學任務的地市級醫院。

學術交流

醫院為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山東大學、大連醫科大學濱州醫學院濰坊醫學院的教學醫院和研究生培養基地,也是國家級全科醫師培養基地,全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常年承擔著大量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規範化培訓學員等人員的教學和培訓任務。醫院以國際化視野引領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日本、荷蘭等國家的先進醫學院校、醫療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醫院每年派遣大量技術骨幹出國研修,組織管理人員出國培訓,與合作方聯合科研,共同舉辦學術論壇,人員互訪,促進了醫院業務、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顯著提升。

醫院榮譽


1999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稱號;
1999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稱號;
1994年,醫院被山東省衛生廳評審認定為部頒標準三級甲等醫院。
1999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稱號。
1999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2001年,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授予全國首批“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醫院”稱號。
2002年,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授予全國首批“醫療優質高效百姓放心醫院”稱號。
2003年,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評為全國首批“綠色醫療環境百姓放心醫院”。
2003年,被國家計委、國務院糾風辦等部門授予“全國執行藥品醫療服務價格十佳單位”稱號。
2004年,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授予全國首批“百姓放心示範醫院”稱號。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20年12月,被新增為2020年度山東省級文明單位名單。

醫院地址


煙徠台市芝罘區毓東路20號。

醫院規劃


一、規劃背景
1、“十五”期間醫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十一五”奠定了堅實基礎。完成了一體化醫療大樓的建設,醫療環境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形成了組織器官移植、腔鏡微創手術、介入診療項目“三大技術”特色,技術層次和規模達國內先進、省內領先水平。推進了科教興院工作,獲科研成果獎76項,其中省科技進步獎12項,臨床教學成績名列前茅。啟動了醫院文化建設系統工程,打造了人性化服務品牌,榮獲“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固定資產總值翻了兩番,醫院綜合實力躋身全省前列。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使醫院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加入WTO以來,國內醫療市場逐步開放,人才流動和技術創新加快。國內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醫院面臨著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及思想觀念的嚴重衝突。這既對醫院提出了嚴峻挑戰,也為醫院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對醫院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關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綱領,將全民族的健康素質明顯提高作為奮鬥目標之一。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醫院不但責無旁貸,而且面臨著更多的新任務和新要求。
4、醫改政策的出台實施,將進一步推動、規範醫院的協調發展。“十一五”期間,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將繼續深入展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服務體制、藥品流通體制“三改並舉”逐步推進,將使醫院面臨著重大轉折,面對著功能定位、醫療費用、被選擇和競爭等嚴峻挑戰。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按照“又快又好、趕超發展、走在前面”的要求,強力打造環境、技術、服務、文化四大品牌,提升醫院落實執行力、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公信力,推動醫院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總體目標
至“十一五”末,醫院開放床位設置在2000張左右,在職職工控制在2300人以內,年門診量、住院人次、手術例數分別達到110萬、5萬、4萬以上,業務收入爭取突破7億元。整體環境國內一流,設備配置國內前沿,特色技術省內領先,科教成就省內前列,服務水平國內領先,努力成為代表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品牌醫院。
四、落實措施
1、建設優勢學科群體。制定學科發展規劃,設立學科發展專項基金,加大優勢學科人才、設備和技術項目開展扶持力度,強化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建好現有省級特色專科、市級重點學科,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至“十一五”末,力爭新增省級特色專科6個、市級重點學科8個,學科帶頭人擔任省級學會副主任委員以上職務≥10人。
2、強化提高基礎質量。深入推進“醫院管理年”活動的開展,大力提升醫療、護理核心制度的落實力和執行力。以臨床路徑的實施為切入點,強化“五項規範”,保證醫療安全,杜絕醫療事故,減少差錯、糾紛。常見病、多發病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比例爭取達到40%以上。深化“優質服務示範病房”創建活動,提升服務層次,實現專病或專科護理,強化提高護理內涵質量。
3、突破三大重點技術。以器官移植中心為依託,強化心臟移植、肝臟移植、角膜移植及聯合移植項目的開展,保持腎臟移植領先優勢。至“十一五”末,年開展腎臟移植200例、肝臟移植30例、心肺移植10例、角膜移植50例以上,建成全省領先、國內較有影響的“器官移植研究中心”。鞏固發展腔鏡微創技術、介入診療項目,擴大規模,提升水平,確立省內乃至國內的技術質量優勢、規模優勢和領先優勢。至“十一五”末,年開展腔鏡微創手術、介入診療項目分別達到4000例、5000例以上。
4、發展特色技術項目。充實、調整“六大項目、十大技術”內涵,突出體外循環手術、顯微手術、血管手術、美容手術、生殖技術、腫瘤規範治療等技術項目的開展,培育形成技術特色。大力開展代表學科發展水平的新技術、新項目、新療法,重點在幹細胞治療、基因診斷與治療等方面取得突破。年開展新技術100項以上。
5、完善急救應急體系。增配急救車輛、急救設備設施和技術力量,逐步實現“五區”內巡診服務、各縣市區接送診服務。強化急診急救人才隊伍的培養,嚴格院內搶救、會診、轉診制度的落實,規範EICU的建設和管理,切實提高急診急救能力和水平。
6、強化規範臨床教學。完成“3111”(3個數字化教室、1個計算機教室、1個學術活動中心、1個學生活動場所)建設,全面實現臨床教學現代化、數字化和網路化,建成“青島大學臨床學院”。實現博士生導師零的突破,碩士生導師達到60人以上,設立碩士點,成為名副其實的研究生培養基地。
7、創新科技發展水平。加強中心實驗室建設,建成全院的科學研究平台,創建成為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實驗室。規範動物實驗室建設,支持臨床基礎研究項目的開展。成立“腔鏡技術”、“介入診療技術”研究培訓中心,開展技術項目的深層次研究,變技術優勢為科技優勢。加強科研發展基金的管理,重點支持原始創新項目的開展。“十一五”期間爭取獲得省級成果獎15項以上,國家級成果獎實現零的突破。
8、擴大對外學術交流。規劃建設現代化學術報告廳,完善學術活動日制度,強化內外學術交流。採取請進來、走出去、主辦學術會議等各種形式,拓寬對外學術交流渠道。“十一五”期間爭取發表中華級文章300篇以上,其中SCI收錄20篇以上。
9、建設優秀人才隊伍。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十一五”期間爭取培養、引進知名度較高的學科帶頭人10人、博士50人、碩士100人以上。至“十一五”末,全院博士、碩士分別達到150人、300人以上。
10、加強醫院運營管理。樹立資本經營理念,強化資產的運營管理,加大以質增收、以量增收、以新增收力度,年業務收入增長6%以上。推進節約型醫院創建工作,加強水、電、汽、紙張及各類衛生材料、特殊材料、一次性物品的管理,杜絕跑冒滴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果。業務收支比控制在1:0.92以下。
11、提高職工福利待遇。改建單身公寓,改善住宿條件。改造職工餐廳,提高餐飲質量。籌建職工活動中心,豐富業餘文化生活。探索分配製度改革,引入崗位、職位分配係數,逐步提高職工經濟收入。
12、全面完善基本建設。完善醫院整體規劃,建設門診、病房暨辦公綜合大樓,進一步改善醫院整體環境。增建地下停車場,改善周邊交通擁擠狀況。強化醫療大樓的維護管理,營造人性化的就醫環境。
13、建設先進醫院文化。錘鍊“醫院精神”,“制定醫院院訓”,凝鑄職工核心價值觀。修訂《服務規範》、《服務指南》,增強執行力和落實力,提升人性化服務水平。加強醫患溝通,增進醫患信任,融洽醫患關係,構建和諧醫院。深化精神文明、行風建設活動,鞏固成果,保持榮譽,擴大影響,爭創全國文明單位
14、加強黨建組織工作。充實、完善院科兩級黨政領導班子,建設強有力的領導集體。加強中層幹部的教育、培訓、監督與管理,提高整體素質,提升管理水平,增強發展意識。加強黨團隊伍建設,提升戰鬥力,永葆先進性。努力拚搏,開拓奮進,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是全院職工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院黨委號召,全院上下要不斷解放思想,提升境界,鼓勁加壓,開創醫院工作新局面,實現醫院發展新突破!

醫療水平


煙台毓璜頂醫院
煙台毓璜頂醫院
用醫療設備固定資產,其中64層螺旋CT、3.0T磁共振、20M直線加速器、X-刀、雙探頭ECT、CR、多尼爾小王子碎石機、1250MA血管造影機、800MA數字胃腸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胸腔鏡、腹腔鏡、宮腔鏡、關節鏡、電子十二指腸鏡、激光刀、超聲刀、大中型手術顯微鏡、ICU綜合監護系統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2116餘台(件)截至2008年年底,全院專業技術人員中,正高級職稱128人,副高級職稱370人,博士120人,碩士349人,博士、碩士生導師50人。年開展腔鏡等微創手術3477例,ERCP、超聲內鏡等鏡下治療11188例,技術規模和技術層次均達省內領先、國內先進水平。年開展各種介入診療項目4881例,吸引了全國二十幾個省市的病人前來就醫。

醫院環境


煙台毓璜頂醫院 6張
煙台毓璜頂醫院

簡單介紹


煙台毓璜頂醫院是煙台市最大的綜合性醫療保健中心、三級甲等醫院、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大連醫科大學教學醫院、煙台市涉外定點醫院、山東大學醫學院暨青島大學醫學院研究生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