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醫學院

青島公立大學

青島大學醫學院坐落於中國美麗的沿海開放城市青島市中心,是國務院首批批准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醫學院校之一。

創建於1946年,原為“國立山東大學醫學院”,1956年醫學院獨立為“青島醫學院”。

1993年為適應國家及青島市現代化建設需要併入青島大學,改稱“青島大學醫學院”。

學院設有臨床醫學醫學檢驗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9個本科專業,擁有“生理學”和“眼科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

其中臨床醫學為省重點專業和國家特色專業,2002年2月教育部批准該專業增設七年制。

學院現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1個一級專業學位博士點,6種專業學位類型23個專業學位領域;有3個博士后流動站。學院有專任教師2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8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3人。有7所附屬醫院和5所教學醫院,可供教學實習的床位18000餘張。

2015年12月,青島大學整合全校資源改院建部,稱青島大學醫學部,下設5個學院,4個學系,16個臨床醫學院。

2015年12月,青島大學整合全校資源改院建部,稱青島大學醫學部。

歷史沿革


青島大學醫學院校園環境
青島大學醫學院校園環境
1、1939年4月,日本人及海軍在市立醫院內創辦了學制5年的青島醫科大學
2、1940年5月,改稱同仁會青島東亞醫(科)學院。
3、1944年7月,學院改為學制4年的青島醫學專門學校(俗稱東亞醫專)。
4、1945年11月,醫學專門學校作為日本敵產被中國政府沒收。校舍歸還市立醫院。
5、1946年1月,醫學專門學校被移交給國立山東大學籌建醫學院。設一個醫療專業(不設系),學制六年,首屆全國招生40名。 1952年9月18日山東大學因為受校舍限制,醫學院暫緩調整。
6、1956年9月醫學院獨立建院遷往黃台路、松山路校址。 1966年在校醫療專業學生為760名,后停止招生5年。
7、1970年10月青島醫學院奉命遷至惠民地區北鎮(濱州市)辦學。 1974年醫學院留1/3的人員和設備在北鎮建分院;同期派出部分教職工援建“萊陽新醫大學”(現萊陽衛校)。
8、1976年青島醫學院正式搬回青島原址,北鎮分院成為濱州醫學院
9、1977年始招收五年制本科生,1999年獲眼科博士點。
10、2001年青島醫學院實質性合併到青島大學。

招生專業


臨床醫學(七年)

青島大學醫學院
青島大學醫學院
本專業培養具有哲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科研部門從事醫療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臨床醫學碩士學位的臨床醫學高級人才。本專業學生通過系統培養,畢業時應具有以下知識和能力:①具有較強的臨床思維和分析能力。能運用所學的哲學理論、醫學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獨立診斷、處理相應學科的常見病、多發病,處理急難重症,具有較熟練的臨床工作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②能運用所學的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知識,分析、處理與疾病有關的心理和社會問題。③具有基本的臨床醫學科研能力和初級臨床教學能力。④具有較強的外語使用能力,較強的計算機使用能力。⑤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⑥具有較強的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的知識和能力。⑦熟悉國家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⑧掌握醫學文獻檢索方法,具有運用臨床科研方法,正確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的能力,具有實驗設計、撰寫論文和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要課程有:哲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藥理學、病理學、預防醫學、醫學統計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
學位授予:合格畢業生,授予“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

臨床醫學(五年)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和較熟練的臨床診療工作的高級臨床醫師。通過學習,使學生獲得以下知識和能力:①基礎醫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②系統掌握臨床醫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能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初步處理危、急病症。③了解預防醫學和中醫學的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④具有臨床科研的初步能力。⑤掌握一門外語,能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
主要課程有:人體解剖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預防醫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
本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特種醫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

預防醫學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有紮實的預防醫學理論知識基礎,掌握衛生檢測技術及衛生統計方法,能在預防醫學領域中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衛生防疫、環境衛生監測或食品衛生檢驗等方面工作的,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實踐操作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高素質預防醫學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有: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內科學、衛生統計學、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勞動衛生與職業醫學、婦幼與兒少衛生學、衛生事業管理。
本專業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博士學位授權點。

醫學影像學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和熟練的醫學影像學診斷和放射治療工作能力的高級臨床醫師。通過學習,學生應具有以下知識和能力:①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礎知識;②應用放射診斷、超聲診斷、核素診斷等各種影像診斷技術,掌握疾病診斷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③掌握放射治療的基本理論、技能和各種儀器設備的構造、維修;④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具有醫學影像科研的初步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物理學、電子學基礎、人體解剖學、影像解剖學、病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影像診斷學、放射治療學。
本專業具有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醫學檢驗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熟練掌握現代醫學檢驗技術,從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工作的高級檢驗醫師。通過學習,學生應具有以下的知識和能力:①掌握醫用化學、物理學、基礎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②臨床醫學檢驗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臨床疾病診斷的基本知識;③醫學統計和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各種常用檢驗分析儀器的構造和操作技術;④掌握一門外語,能較熟練的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具有臨床檢驗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要課程有:醫用化學、儀器分析、醫學統計學、生理學、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臨床檢驗基礎、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
本專業具有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臨床檢驗診斷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口腔醫學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和較熟練口腔醫療和保健工作技能的高級醫師。具有從事口腔臨床醫療、口腔醫學教學、預防口腔疾病和口腔衛生保健能力的高級醫師。通過學習,學生應具有以下知識和能力:①掌握寬廣的醫學理論和基本知識;②掌握口腔醫學基本技能;③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④有較強的自我繼續教育能力和動手能力;⑤具有口腔臨床科研的初步能力;⑥掌握一門外語,能較熟練的閱讀本專業外文文獻。
主要課程有:口腔解剖生理學、細胞生物學、口腔組織病理學、診斷學、口腔影像診斷學、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材料學、口腔預防醫學等。
本專業具有口腔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護理學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基礎醫學理論,能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科研、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對外交流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高級護理人才。通過學習,學生應獲得以下知識和能力:①具有一定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②了解常見病、多發病診斷的基本方法;③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術,掌握急、難、重症護理基本原則和技能;④具有一定的預防保健、專科護理、護理管理的能力;⑤掌握一門外語,初步具有外語交流的能力。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主要課程有: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護理心理學、基礎護理學、診斷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護理管理學等。
本專業具有護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護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藥學

本專業堅持一級學科培養,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基礎,掌握藥學基本技能、具有熟練的藥學工作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實踐操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藥學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植物化學與生藥學、藥物分析學、葯事管理學、葯代動力學、臨床藥物治療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總論、婦產科學、兒科學。
本專業有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生物技術

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數、理、化基礎和全面生物學基礎知識,系統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適應生物技術及相關領域的理論與應用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普通物理、計算機基礎與應用、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術、微生物工程、代謝控制發酵等。
本專業為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和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師資力量


概述

學院現有本科生3986人,留學生172人,成人教育學生4000餘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890人,博士研究生78人。現有教職工558人,其中教授75人,副教授110人,兼職教授、副教授1500餘人。
學院共有7所附屬醫院、5所教學醫院和2個預防醫學實習基地,其中“三級甲等醫院”7所,共有教學床位18000餘張。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平均為97.74%,六級英語考試通過率為75.97%;畢業生考研率平均為57.32%;
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平均為78%(高出全國17個百分點);就業率平均為92.32%。
學院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5門,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教材獎20項,主編、參編國家級規劃教材60餘部。

人才狀況

中組部“國家”創新人才 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傑青 中科院“百人計劃”姜國輝 王克威 王晉輝 李培峰 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 王斌 王宜強 周宇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馬愛國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劉豐春 沈衛 謝俊霞 董蒨 高美華 苗志敏 閻勝利 衛生部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 苗志敏 董倩 譚蘭 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幹 王培林 張晨 董倩 陳伯華 劉豐春 謝俊霞 郭雲良 於宏偉 盧潔 王斌 陳蕾 邢泉生 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沈衛 謝俊霞 高美華 王春波 張佃良 姜志榮 姜宏 李自普 山東省醫學領軍人才 王斌 山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 姜宏 周宇 全國模範教師 高美華 山東省教學名師 蔣正堯 劉豐春 王斌王春波 青島市教學名師 王春波 青島市優秀教師 劉豐春 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苗志敏 董蒨 牛膺筠 李寧毅 戴淑真 謝俊霞 沈衛 高美華 岳旺 王春波 羅兵 吳力群 鍾進義 孫勇 李榮貴王志斌 周岩冰李自普 李娜孫立榮 鄒雲雯 梁軍 陳曉亮 閻勝利 鄭方勝 趙桂秋 陳宗波隋中國 張秋葉 孫桂榮 孫偉 田字彬 於洪升 王顏剛 陳伯華 李長貴 孫康 衣明紀王海波盧雲 譚蘭 邢泉生

泰山學者

王斌教授:青島大學病原生物學學科帶頭人、博士研究生導師王斌教授,男,漢族,民盟盟員,1991年~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毅教授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1994年在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2001~2002年留學瑞典Uppsala大學BMC生物化學與微生物學系進行博士后研究。現任青島大學醫學院基礎學院院長,青島大學山東省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市醫藥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斌教授是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會委員、《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誌》編委、《病毒學報》特約編委、《中國生物工程雜誌》理事、《生物技術通訊》理事、山東省醫藥生物技術學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山東微生物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青島微生物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青島市生物技術學會秘書長。由於多年來的專業工作成績,王斌教授還當選青島市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衛生廳中青年學術骨幹(省衛生系統1020工程人選)、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對象;青島大學“421”特聘教授;青島大學2003年校級優秀教師。
王宜強教授:王宜強,41歲,醫學博士,研究員,眼科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免疫學專業碩士生導師,首屆“泰山學者”崗位特聘教授。現任山東省眼科學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常務副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免疫學組委員,美國免疫學家協會(AAI)會員、美國視覺科學與眼科研究協會(ARVO)會員。1996年獲醫學博士學位,之後分別在第二軍醫大學和美國愛荷華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曾任愛荷華大學眼科與視覺科學研究中心任助理研究科學家。2004年2月回國任山東省眼科研究所研究員。
周宇教授:周宇,女,1973年出生,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996年畢業於青島醫學院醫療系,2002年獲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博士學位。2002年10月~2009年12月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從事博士后研究。學術論文曾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 《Science》, 《JNeuroscience》, 《PNAS》等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主要研究方向為:1)結合遺傳學、基因工程、藥理學、生理學及行為學技術手段,從不同層次上研究學習和記憶的分子細胞機制;2)探討相關神經精神疾病(如衰老,精神分裂等)認知異常的發病機制和實驗性治療對策;3)記憶改善藥物的研究和開發。

重點學科


眼科學

青島大學醫學院小景
青島大學醫學院小景
該學科的前身是始建於1902年的膠澳督署醫院眼科、國立山東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眼科和青島大學醫學院眼科,1951年成立教研室開始承擔醫學院臨床教學任務。學科奠基人潘作新教授是全國著名眼科專家,一級教授,1947年8月任青島國立山東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眼科主任。1956年在他主持下建立了眼科病理室,是當時全國僅有的幾家眼科學專業實驗室之一,為培養眼科專業人才、進行科研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造就了國內眼科界一大批有用之才。潘作新教授首創的眼瞼板切斷法用於矯治沙眼併發症享譽全國,被命名為“潘氏手術”。1997年為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深化體制改革,在原有基礎上成立了附屬眼科醫院,學科取得了飛速發展。2006年,為了貫徹國家人事部“聯合共建,資源共享”的發展思路,在謝立信院士的倡導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又成立了青島大學眼科學院,下設眼科教研室、眼科研究所和眼科醫院,謝立信院士任眼科學院院長。
該學科自潘作新教授創立之初起就成為山東東部地區的眼科醫療、教學和科研的中心,並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以規模大、專業齊全、整體學術水平高、儀器設備先進而著稱,先後湧現出了孫為榮教授、胡聰教授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眼科專家。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科已發展成為由博士生導師及一大批中青年骨幹組成的專業齊全的高層次醫療、教學與科研群體,在醫療、教學、科研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開始招收眼科學碩士研究生,1998年獲准為博士學位授權點,成為山東省最早的眼科學博士點,同時也是學校第一個博士點,是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設崗單位,其實驗室於2006年2月被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為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學科於2006年12月經山東省教育廳批准成為山東省省級重點學科。學科總帶頭人謝立信教授是中國眼科學領域唯一的兩院院士。
研究方向一:角膜病
本學科在該研究方向擁有山東省衛生廳角膜病防治推廣中心,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角膜病研究和防治中心之一,其擁有的眼庫是國際眼庫聯合會批准的中國三大眼庫之一。
該方向教學與科研實力雄厚,學術帶頭人謝立信教授是目前國內眼科界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部分工作已經躋身於國際先進行列,在角膜病的臨床綜合治療和手術方法改進及理論創新方面成績尤為突出,對推動我國角膜病的預防、治療手段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在角膜移植的實踐中,角膜保存技術和眼庫的建設處於國內領先地位,迄今已施行角膜移植術逾萬例,並對高危角膜移植后發生排斥反應的機理進行研究,提出角膜移植后內皮慢性失功的理論。結合中國感染性角膜病多發的特點,先後開展關於病毒性角膜炎和真菌性角膜炎的發病機制與防治研究,在國際上首次觀察到不同真菌在角膜內存在不同的生長方式,並據此提出可以採用板層角膜移植治療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研究成果獲國內外同行關注和引用。針對高危角膜移植術后免疫排斥反應造成手術失敗的問題,開展的前房植入性CsA緩釋系統防治高危角膜移植術后免疫排斥反應的研究,取得了創新性成果,填補了國內外空白。該研究方向的重點是角膜疾病的發病機制和基因治療研究。承擔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均圍繞此題目開展,並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基於角膜組織與細胞庫的組織工程角膜的開發在角膜內皮失代償和真菌性角膜炎的基因治療等方面極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方向二:玻璃體與視網膜病
該方向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視網膜挫傷和玻璃體視網膜等一系列眼底相關疾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研究成果在《Retina》等雜誌上發表了多篇文章,目前是山東省最大的玻璃體視網膜研究中心和臨床研究基地,為山東省玻璃體視網膜專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作為學校傳統優勢之一,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研究的開展在山東省一直遙遙領先。1993年在國內較早開展了玻璃體視網膜手術臨床及基礎研究,對視網膜脫離、複雜眼外傷、眼內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玻璃體手術治療進行了系統的觀察和研究。對複雜性眼外傷治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熟練、全面開展各種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眼底病內科全面開展眼底病造影、診治工作,是山東省內開展PDT治療脈絡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最早的單位之一。此外在眼腫瘤診治方面率先在省內開展外側壁開眶術和微創法摘除血管瘤,該技術至今在山東省專業領域內保持領先地位。在山東省科技攻關重大項目資助下開展了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防治的研究,並取得初步成果。
研究方向三:眼病理
該研究方向成立了全國最早的眼科病理研究室之一,在以潘作新教授為首的老一輩眼科病理工作者近三十年努力和奮鬥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在國內眼科臨床病理診斷和科研方面均具有較大的影響。該研究方向還在國內最早將分子生物學引入眼部惡性腫瘤研究,對此類嚴重危害患者視力及生命的疾病做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撰寫了專著?眼科腫瘤學?,為眼腫瘤的基因診斷和臨床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
研究方向四:斜視與弱視
該研究方向創建於1979年,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學術水平居國內先進水平,弱視及某些特殊類型斜視診治居國內領先水平。病人手術年齡由過去的平均21歲降低到6歲,將弱視初診年齡由平均10歲降低到5歲,門診診斷的病種結構、各種斜視的手術病種比例接近國際資料,說明本專業的診斷、治療水平及在本地的普及程度均與國際接近。自1991年組建研究室以來,充分整合人才、知識、設備優勢,研究開發斜視弱視方面的邊緣、交叉及高科技科學。迄今共發表論文近百篇,先後承擔衛生部及省市各級課題8項。撰寫本專業書籍3部,中標衛生部《斜視診斷》、《斜視手術》課件的製作。自2002年以來先後承擔國家級繼續醫學項目1項、省級項目1項,舉辦全國、全省眼肌學習班各一次,2004年應國際Orbis飛行眼科醫院邀請做演示性手術,為培養國內斜視弱視專業人才、提高斜視弱視整體診治水平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本專業組在國內已率先開展斜視遺傳學研究,一些研究成果陸續發表。今後的科研重點仍然圍繞斜視尤其是共同性斜視的基因研究,有望在斜視的病因學上取得突破。
研究方向五:青光眼
該研究方向在基礎和臨床研究上均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在基礎研究方面,觀察並探討了維生素B族甲醇對體外培養大鼠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生長的影響,首次提出了維生素B族應在視網膜神經元和節細胞損傷的同時用藥,熱休克蛋白可保護低糖損傷時的視網膜神經元和節細胞。另外,觀察了壓力對體外培養大鼠視網膜Muller細胞的影響,發現經壓力處理后體外培養的Muller細胞有損傷的改變,細胞代謝谷氨酸的能力下降,該研究成果在國內外還未見類似報道。在建立慢性青光眼模型基礎上,對慢性高眼壓對大鼠中樞神經損傷進行的研究,不僅為進一步探討青光眼的病理損傷機制奠定了基礎,而且開創了青光眼性中樞損傷機制的研究的新領域。在臨床研究上,深入研究了絲裂黴素在青光眼手術中合理應用的問題,並將其應用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術,不僅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而且取得了與應用透明質酸膠同樣的臨床效果。另一方面,利用自動靜態視野檢查技術進行了青光眼的高危因素與閾值視野的相關性和靜態視野隨診的可靠性進行了研究,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該專業方向的攻關重點是:(1)青光眼的視神經保護;(2)房水排出通道的基礎研究;(3)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術臨床與基礎研究,尋找透明質酸膠片替代物。基於以往堅實的基礎,在上述三方面有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研究方向六:眼科基礎
眼科基礎研究是我國眼科學整體發展中相對薄弱的環節,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尚有諸多空白之處。著眼於眼科未來發展,我們組建了眼科基礎專業方向,主要圍繞眼科相關的基礎醫學問題開展攻關,比如不同因素引起的眼部炎症和免疫問題,遺傳性眼病的分子遺傳基礎等。該方向依託本學科的重點實驗室,在以往科研積累基礎上,建設了眼科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組織生理學、藥理學等共八個研究平台,並開展相關的基礎研究,組建了以王宜強博士為學術帶頭人的專職基礎研究隊伍。
然而也應當看到,雖然本學科點經過多年的強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學科規模、學術交流平台的建設等方面也還存在諸多不足,今後將進一步加大設施建設的投入,提升人才引進、國際交流的力度與速度,爭取申請更多的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

生理學

青島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科自1948年青島醫學院建院以來,在歷任學科帶頭人的帶領下,致力於神經肽生物學活性、中樞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調節機制等方向的研究,在相關研究領域居於國內領先水平。在本學科新老學者的共同努力下,進一步改善了研究條件並發展了研究方向,於1996年經山東省教育廳組織專家論證,獲山東省“九五”重點建設資助。通過“九五”建設,在現任學科帶頭人謝俊霞教授的帶領下,本學科在原有研究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腦內源性活性物質在帕金森病等神經源性疾病及胃腸功能調節中的作用的研究,在人才梯隊、學術水平、承擔課題及研究成果等方面均有了一個大的飛躍,在2001年山東省“九五”重點學科專家組驗收中,本學科獲得“優秀”的成績,並獲准成為山東省“十五”重點強化建設學科。
本學科自1978年開始招收生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是1981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到目前為止已培養碩士研究生55人,“九五”期間成為生理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01年開始招收首批博士生2名,2004年,兩名博士生通過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他們的論文發表在《Experimental Neurology》、《Biol Pharm Bull》和《J.Neurochemistry》上。
為了使山東省神經科學的研究在國內神經科學研究領域居於領先地位,經山東省衛生廳組織專家論證,由省衛生廳批准成立了以青島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科為基礎的“山東省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並由國家“973”重大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上海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楊雄里教授出任“中心”顧問。上述成就的取得,標誌著青島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科已得到國家、省主管部門和同行專家的認可。

教學科研成果


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的思想,重視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大力發展科學研究。現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眼科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生理學),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5個,研究機構10餘所。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2個;影像解剖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生理學為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十一五”期間,全院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300餘項,獲省級以上科研獎勵64項。
學院儀器設備先進,總值3千萬元。圖書館藏書42.5萬冊,並配有先進的光碟檢索系統和網路查詢系統。《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齊魯醫學雜誌》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眼科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為山東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另有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14個,研究機構10餘所。“十五”期間,承擔全國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1部,主編和參編國家規劃教材50餘部;獲全國高校醫藥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衛生部優秀CAI課件獎3項,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11項,國家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2門。學院共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477項,其中“863計劃”項目、“973前期研究專項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課題40餘項;共獲得各級科研獎勵215項;出版學術專著93部,發表學術論文1242篇,鑒定科研成果212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