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侯玉山的結果 展開

侯玉山

崑曲藝術家

侯玉山(1893年8月28日-1996年11月4日),北方崑曲演員。漢族。河北高陽人。侯玉山的戲路寬,功夫硬,氣質樸實,表演富於鄉土氣息。能演花臉、武生武丑、老生戲60餘出,並擅長瀕於失傳的弋腔。他以大凈戲著稱,享有活鍾馗的美名。

個人簡介


男,北方崑曲花臉。河北高陽縣人。出生:1893年8月28日,光緒十九年(癸巳)七月十七日;逝世:1996年11月4日,農曆丙子年九月廿四日。

個人經歷


侯玉山[崑曲藝術家]
侯玉山[崑曲藝術家]
十一歲學武丑,十七歲改學花臉。先後在京東一帶演出花臉、武丑戲,深受觀眾歡迎。1919年至北京參加榮慶社,先後與韓世昌王益友魏慶林等合作。時值五四運動興起,侯玉山等演出反映明末市民運動的《五人義》,劇場內外擠滿觀眾,交口稱讚。1936年隨韓世昌等輾轉演出於河南、湖北、湖南、蘇州、杭州、南京、上海、濟南、煙台等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重返北京,先後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藝工作團任教。1956年與韓世昌、白雲生等組成北方崑曲代表團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南北崑曲會演,以六十四歲高齡演出。後任北昆院院顧問。侯玉山戲路寬,功夫硬,氣質淳樸,表演富於鄉土氣息。他演的鍾馗形象生動傳神,一時有“活鍾馗”之譽。他對河北的弋腔也非常熟悉。
侯玉山早年曾參加文安縣任義禮、任鐵庄父子創辦的崑曲元慶社。任義禮綽號活閻王,其子任鐵庄,人稱小閻王。元慶社被稱為閻王班。這父子倆苛刻待人,誰也不敢惹。但侯玉山硬是在元慶社唱了些日子戲。這說明侯玉山有堅忍耐苦的好脾氣,在那段難熬的日子裡,也磨鍊出自己的好本事來。
一九一九年,二十七歲的侯玉山初次進北京,與韓世昌等合作。這以後即長期在北京、天津演出。三十年代中期,侯玉山參加韓世昌、馬祥麟、白雲生、侯永奎的榮慶昆弋社,在天津小廣寒戲院演出。彼時,北昆著名演員郝振基陶顯庭侯益隆等人都在天津,人才濟濟,可謂北昆的興盛時期。
一九五七年,北京成立了北方崑曲劇院,侯玉山應邀參加,一方面演戲,一方面傳授徒弟。四年前,一九八三年,侯玉山九旬整壽,又適逢北昆老武旦吳祥珍七十五歲,青衣花旦馬祥麟七十歲,北京劇協和北方崑曲劇院,特為這三位老人舉辦聯合慶壽大會,稱為三星高照,為北昆界的一段盛事。

表演風格


侯玉山的戲路寬,功夫硬,氣質淳樸,表演富於鄉土氣息。能演花臉、武生、武丑和老生戲60餘出,尤以演花臉戲著稱。《嫁妹》中鍾馗所唱〔中呂粉蝶兒〕套曲,是崑曲花臉行的重頭曲子,加以此戲身段繁重,載歌載舞,故崑曲界素有“凈怕《嫁妹》,旦怕《思凡》”之說,侯玉山演來卻舉重若輕,身段工架能於穩健嚴謹中透出風趣嫵媚,演唱則高亢、洪亮、雄渾,並有翻身上椅背的特技,把鍾馗的形象刻畫得生動傳神,一時有“活鍾馗”之譽。他演《五人義》中的顏佩韋,不襲俗套,不熱衷於渲染所謂市井小民的“流氣”,而是突出其性格的急公好義和強悍質樸。一套〔越調鬥鵪鶉〕唱得激越雄壯,塑造出一個市民的英雄形象。
30年代,侯玉山已40多歲,演出此劇時仍能挎著3個人作一人多高的“倒空翻”,足見功力之深。王益友、侯益隆等都認為此劇應讓侯玉山獨步。
此外,《火判》中扮炳靈公演唱的〔黃鐘醉花陰〕套曲,《通天犀》中扮許世英的椅子功等,都有獨到之處。
侯玉山對河北的弋腔也非常熟悉,至今還能演唱《華容道》、《敬德釣魚》等弋腔唱段。

代表劇目


《嫁妹》、《五人義》、《火判》、《通天犀》、《華容道》、《敬德釣魚》等。

藝術情節


北昆名凈侯玉山飾鍾馗劇照
北昆名凈侯玉山飾鍾馗劇照
北方昆弋藝術的前輩、年已103歲的侯玉山老先生雖說是壽過期頤可仍然思維敏捷、記憶明晰,若不是近些年耳朵有點背以外,真可謂是精神健旺。每天,老先生都要進行堅持了數十年且風雨無阻的必修課:早晨5點出門到附近的紫竹院遛早兒,喊嗓練功;回來后聽廣播吃早點,瀏覽了一下當日報刊后,便是研磨戲曲。3年前,老先生不慎跌折了腿,醫生考慮百歲老人不宜動手術,只好採取保守治療。即使如此,老先生每天仍要架著拐在30多米長的門廳里走上三個來回。
侯老先生有如此的精力與兒媳的精心侍奉密不可分。女兒一家生活在農村,長子侯廣有則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位於城南的北方崑曲劇院排戲、演出。兒媳吳承敏便把全部的家務包攬了下來。她是四川人,做得一手好川菜,老先生是河北高陽人,偏好北方口味,她就想方設法滿足老人的要求,每日的營養配餐真是煞費苦心。
侯老先生一生心胸豁達,不為繁瑣小事耿介於懷,但在家中,無論是生活上還是藝術上,一切日程安排只有兒媳的話言聽計從。侯老好客健談,扯起昆弋,常常是幾個小時侃侃而談,亦唱亦做,亦莊亦諧。近幾年,長孫女侯菊,除了在北昆擔任琵琶演奏任務之外,還協助爺爺筆錄了60多出傳統崑腔曲譜,並整理出版了《侯玉山崑曲譜》。孫女婿也從事民族音樂,日常幫侯老剃頭理髮、背老人上下樓全是他的事。
最讓侯老放不下的還是他近百年的戲劇事業,平日里老先生最盼望的就是自己的徒弟來聊戲。近些年,侯老課徒傳藝,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從不懈惰。60歲上台翻筋斗,70多了仍能拿大頂,80多歲成本大套背戲詞一字不落,90多歲自打自唱錄下來數十齣昆弋資料,100歲時在吉祥戲院舞台上粉墨登場,演出了兩天的《金貂記.裝瘋》、《虎囊彈.山亭》片斷,令人嘆為觀止。

百年回首


侯玉山
侯玉山
提到北昆,不能不提河北高陽。侯老說:“許多北昆藝人都是我們高陽人,江南‘活武松'蓋叫天,中華戲校的總董事李石曾和戲劇理論家齊如山也都是我們老鄉。少年時,他們常到我們河西村看戲。”談起少年時情景,老人清楚地告訴我們那是光緒26年的事情了。老人從八國聯軍進北京,京東藝人逃難到高陽,他平生第一次看昆弋班演出談起,到光緒29年,徒步100公里到無極縣學藝;從光緒31年學滿出師,一年掙27吊銅錢到宣統元年辦國喪,戲班解散,他回家務農的等等細枝末節,聽來真令人有隔世之感。說起民國六年,山東發大水,他與楊小樓梅蘭芳、九陣風、余叔岩尚小雲、小振亭等京劇名角一起聯合賑災義演於北京西珠市口給孤寺第一舞台,頗感榮耀。當然他也不無遺憾地說:“參加那次演出的只剩下我一個人了。”說起第一次直奉大戰那年。他們被迫給軍閥演戲,不給錢還罰款,便不由得憤慨地說:“他們欺人太甚!”當他說起民國25年到山東、湖南、浙江等六省市演出的事更是百感交集,他說:“趕到南京第二天,正趕上西安事變,禁止娛樂,我們無奈轉道上海,翌年又到南京的第三天,偏又趕上盧溝橋事變,乘船到煙台後,一困八個月,衣食無著,度日維艱。與我們同時外出的榮慶班在天津遇大水,在房頂上日晒雨淋,全班50人竟有29人喪生,一難又一難,使北昆事業損失慘重。”顯然這一連串的災難,使老人至今傷感不已。
接著老人又告訴我,1949年11月,政府派專人把他從高陽接到北京;1956年,他二次到上海,下榻於南京路國際飯店,為祝賀他的老鄉蓋叫天70大壽,他以64歲高齡演出《嫁妹》;1957年北方崑曲劇院成立,他與梅蘭芳於四十年後再度同台演出,周總理觀看演出並與他親切交談;1960年起,每逢“五一”、“十一”他均被邀請到天安門觀禮台觀禮,並選為北京政協委員。更使他感到榮幸的是黨和人民隆重集會祝賀他90大壽和百歲華誕。他說在清朝“投河覓井”都沒人管的藝徒,一個任軍閥欺壓、日寇宰割的藝人,能夠長命百歲、頤養天年,真是“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啊!

心繫北昆


海報
海報
回顧侯老一生,正如蘇東坡那“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閑如啖蔗”的詩句。那麼他真地無憂了嗎?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他的"家"--北方崑曲劇院演出不景氣,使他很焦慮。他認為崑曲的不景氣歸咎於崑曲的曲高和寡是沒有根據的,而有些人又認為北昆是高陽崑曲,不是真正的崑曲,言外之意就是說北昆不登大雅之堂。這兩個自相矛盾的說法,哪一件都不利於北昆的發展。接著老人以親身經歷說出了他的道理。他說:“從我記事時到民國十年,僅冀中的專業昆弋班至少有三四十個,民間的昆弋腔子弟會、票會可以說星羅棋布。農村的男女老幼都能唱兩段崑腔。像我們河西村只有300戶,文化水平、生活水平都不高,但一年也要唱14台崑腔大戲,逢節辦事幾乎沒有不請昆弋班唱戲的。石家莊有個村子里辦喜事請了五台戲,崑腔、老調、絲弦、亂彈、梆子都請來了。我在河北農村的大棚就唱了幾十年。甚至當崑腔在城市日漸衰弱時,仍在農村流傳了幾十年。要說北昆的演員也都是京東玉田、河北安新縣馬村、京南大城縣抬頭村和我們高陽河西村的農民。日本投降那年,1949年開國大典時,農村也都請我去演崑腔戲。足見說崑曲只屬於士大夫階層實在過於片面。”侯老的現身說法和獨到見解,對研究崑曲史論者來說可謂空谷足音。接著他說:“當年我們是昆弋班,崑腔由管弦伴奏,弋腔由鑼鼓幫腔,這與南方昆班不同。但崑曲始於江蘇,弋腔來自江西,都不是高陽本地曲調,怎麼能說今天北昆就是‘高陽腔'呢?過去演《安天會》,猴王唱崑腔,李天王唱弋腔;演《別姬》時,霸王虞姬唱崑腔,韓信點兵唱弋腔。只是眼下弋腔除我之外,已無人會唱而崑腔從劇目到表演,正如俞振飛先生所說‘四方歌者皆宗吳門',至於一個劇種多種風格本屬正常,高陽人唱崑腔必然有自己的特點,加上高陽崑曲人才突出,從而使人感到高陽人唱的崑腔就是北昆,而不知高陽的人所唱崑腔只是北昆的一部分。有人認為北昆之於南昆不過是‘桔化為枳'的理論,更是連南昆藝人都無法接受的論調,怎麼能利於北昆的發展呢?”侯老認為:“文革使中國戲曲倒退了幾十年。水平下降難以贏得新觀眾,也使老崑曲聽者感到乏味。所以要加強培養優秀人才,提高演出質量,北昆在北方的城鄉還是會贏得觀眾的。”
侯老對北昆的發展充滿了期望。

活動年表


1991年9月22日,農曆辛未年八月十五日:侯玉山藝術生活八十五周年、馬祥麟藝術生活七十周年祝賀演出舉辦
9月22日至24日,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北京市文化局、北方崑曲劇院、北京市文聯等單位,聯合主辦崑曲老藝術家侯玉山藝術生活八十五周年、馬祥麟藝術生活七十周年祝賀演出。
22日上午在民族宮禮堂召開慶祝會,中央有關領導參加並講了話。
24日全天在北京市政協禮堂召開侯玉山、馬祥麟藝術研討會。不少名家發了言。
23、24日夜在吉祥戲院紀念演出崑曲《青石山》、《遊園》、《嫁妹》、《山亭》、《刺梁》、《火判》。侯玉山(九十九高齡)、馬祥麟(七十九高齡)二老粉末登場,演出其傑作《裝瘋》、《出塞》、《思凡》選段,實謂絕響,受到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