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風景區

國家5A級旅遊區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5A級旅遊區——溪口,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西南40公里的奉化區溪口鎮,東靠武嶺,南瀕剡溪,北靠雪竇山,水繞山環,景色秀麗。

近代這裡又因是蔣介石、蔣經國 父子的故里而引世人矚目,是華東旅遊主幹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是首批“國家5A級旅遊區”和“浙江十佳美景樂園”,深得旅遊愛好者的青睞。

歷史沿革


溪口風景區
溪口風景區
溪口-雪竇山景區,處四明山東緣,奉化區 西北部13公里,距寧波市區37公里。由溪口鎮、雪竇山及亭下湖3景區組成,面積32.6平方公里,1985年8月公布為省級18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並列 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在漢代就有“海上蓬萊”之稱。

地理環境


溪口風景區
溪口風景區
溪口鎮,地處奉化江支流剡溪之口,故名。系千餘年歷史的山鄉古鎮,面積1.2平方公里。東枕武山,西挹龜山,北倚白岩山,南向筆架山。群山環翠,剡溪橫貫,山光水色,清秀幽勝。清時,文人匯為"溪口十景",即:奎 閣凌霄(文昌閣)、武瀦浪暖(武嶺頭剡水聚匯瀦積處)、碧潭觀魚(憩水橋下)、屏山雪霽(武山雪景)、錦溪秋月(剡溪自沙堤至丈沙段稱錦溪,秋月映溪)、松林曉日、雪峰晚照(雪竇山晚景)、溪船夜棹(月夜泛舟)、南園早梅(溪南成片梅園)、平沙芳草(溪南)。公路通鄞縣新昌、奉化、餘姚。主要景點有武山廟、武嶺門、文昌閣、武嶺學校、蔣氏故宅豐鎬房、小洋房、玉泰鹽鋪、摩訶殿、毛氏墓、武嶺公園和蔣母墓道等。

主要景觀


雪竇山景區

溪口風景
溪口風景
雪竇寺因雪竇山而得名,雪竇山縱橫數十公里,最高處海拔900多米,整個山的主峰叫乳峰,乳峰下面有一個石洞,洞內噴出來的泉水,如乳如雪,所以稱雪竇或乳竇,雪竇山的名稱就出此而來。
雪竇寺歷史悠久,晉時開山時叫“瀑布院”,已有1700年歷史。公元999年北宋真宗敕賜“雪竇資聖禪寺”寺額。南宋寧宗時,評定天下寺院等級,雪竇列為“五山十剎”之一。宋理宗趙昀御書“應夢名山”,遂有“應夢道場”的盛譽。雪竇寺外,首先可見山門上的題字“四明第一山”,由蔣介石親筆所書。
武山廟
武山廟
山門內有兩株大樹,名叫銀杏樹,又叫白果樹、公孫樹。這兩株銀杏有雌雄之分,左邊為雌,右邊為雄。更珍貴的是它們系漢代所栽,人稱“漢代白果”。郭沫若游雪竇寺時曾說:“漢代大樹,誠不虛也!”雄樹旁有一石碑,上書“彌勒應跡勝地”。是指彌勒佛與雪竇寺的淵源深厚。相傳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尚,在奉化縣江水中現身,被長汀村人收養,後到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到雪竇寺講經弘法,因而岳林寺、雪竇寺被人們同稱為“彌勒應跡聖地”,公認為彌勒道場。所以,在雪竇寺的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特建有一座“彌勒殿”。
天王殿內后是“彌勒寶殿”,正中是彌勒化身布袋和尚塑像,兩邊是千尊形態不同的彌勒,大雄寶殿後是法堂,又叫藏經樓。只見法堂前有兩株楠木,相傳是愛國將領張學良親手所種,因此人們稱它為“將軍楠”。
溪口雪竇山名勝區因是現代歷史人物蔣介石父子的故里,更兼風光秀美,不乏史跡而名聞國內外,成為旅遊熱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該風景區位於距寧波市西南31公里處,這一旅遊區分為溪口鎮、雪竇山、亭下湖各具特色的三大部分。落地圍東起溪口鎮王婆橋,西至四明水庫,北起商量崗林場,南至亭下湖分水嶺。
溪口鎮是蔣介石的故鄉,是一個建置千餘年的山鄉古鎮,這裡四面環山,三里長街依一脈剡水溪流橫貫東西。的武嶺頭與剡溪南岸的筆架山對峙,形成溪流溢口,故名溪口。素有“四明第一山”之譽的雪竇山景區地處四明山東緣,海拔600多米,山嶴靈秀,岩壑雄奇,瀑布絢麗,林泉幽深。山上乳蜂呈竇,水如乳從竇出,故名雪竇。在入山亭、御書亭、含珠林、錦鏡池、商量崗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中,尤其以雪竇寺、妙高台和千丈岩瀑布引人矚目。

武山廟

武嶺門
武嶺門
位於武山南麓,原蔣、張、任、宋4姓宗廟。建廟何時,失記。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集資修建。 1796年(嘉慶元年),建廊廡、台亭、山門,後幾經修葺。20年代為武山學校,蔣經國就讀於此。1947年,蔣家進家譜時大修。1986年3月至1987年10月,政府撥款重修。前後兩進,兩廂廊廡,天井有戲台,大殿有盤龍石柱2根,從大橋鎮六角廟拆移於此,飛檐斗拱,具清時江南寺廟特色。1988年2月成立溪口博物館,有出土文物、古代工藝口陳列。

武嶺門

武嶺公園
武嶺公園
距武嶺山脊,扼古鎮門戶,原址武嶺庵,設有茶亭。1929年拆建仿古城樓,兩層3間,飛檐翹瓴。額書"武嶺"兩字,面東為于右任所書,面西系蔣介石所題。樓上原作民眾閱覽室,有走廊相通,雉堞圍環;樓下中間門洞通道,供行人車輛出入,門牆砌粉紅色塊石。門右側建有二層樓房3間,原為醫院門診所,現為奉化市 旅遊局。

文昌閣

文昌閣
文昌閣
在武山南端潭墩山頂,俗稱武嶺頭,1731年(清雍正九年)建,原系小閣,內設文昌帝座,為溪口文昌會、文武會和錦溪書齋等祭祀和會文處。1924年春,蔣介石從廣州回鄉,見其行將傾圮,乃托史蔣介卿鳩工重建,次年9月竣工。系兩層樓房,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塊石台壘,青磚砌牆,飛檐翹角,梁架雕人物花鳥,四周圍廊飾花窗,閣頂懸掛宮燈。蔣介石取名"樂亭",作《武嶺樂亭記》,內云:"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間,凡遠方同志來游者,莫不徘徊依戀而不忍舍,蓋無間乎仁與智,皆有樂於此也,乃取其義而名之曰:樂亭。"當地仍習稱"文昌閣",把東側一方亭仍稱"樂亭"。蔣與宋美齡曾下榻於此,作藏書處。1939年12月,遭日機炸毀。1987年4月,政府撥款按原樣建復,現為兩樓三底宮殿式建築,分正殿、配殿,重檐或單檐歇山頂,建築面積500平方米,雕樑畫棟,花格窗欞,廡廊四環,建築精巧,具濃厚民族色彩。內有書畫展出。旁環香樟、黃連木、側柏、朴樹等古木,濃蔭蔽日;下臨一碧剡溪,波光瀲灧。清代已列為溪口十景之一,名"奎閣凌霄",縣人蔣廷秀有詩云:"巍巍百尺峙山邱,贏得奎光射鬥牛;文藪由來錦溪勝,爭看多士踏鰲頭。"

憩水橋

在文昌閣下,臨剡溪。1929年蔣介石堂弟榮泥法師建,原系貼水面石板平橋,後由上海孫裕生營造廠設計,拆建改成弓形小橋。架設於兩蟹鉗形岩石上,遂成景點,橋下水清見底,游魚可數,清人蔣廷秀詩云:"碧潭潭水水光瀏,養得金麟盈我眸;何必西岐有靈沼,依蒲依藻待人游。"1985年5月起,增設竹筏遊船3隻,供游剡溪。

小洋房

武嶺中學
武嶺中學
在武嶺頭東側,瀕剡溪。原名"涵齋"俗稱"小洋房",1930年建造。西式3開間兩層平頂樓房,背靠武山,與文昌閣有露天走廊相通。右側溪岸設水泥平台,供游泳跳水用,稱"跳水台"。此處碧波蕩漾,隆冬不冰,稱"武瀦浪暖"。清人蔣鳳元詩:"武陵鎮楚中,此地喜相同;兩岸桃花夾,中間一水通。泉溫由土脈,凍解不共風;上已偕童冠,祓除信有功?quot;原為蔣介石侍從文牘、警衛人員住所。1937年初夏,蔣經國從蘇聯歸來,偕夫人方良與長子愛倫(孝文)居此,課讀古文。蔣經國之母毛氏1939年12月死於日機轟炸,蔣經國奔喪時所書"以血洗血"碑,現移置於此。

武嶺學校

在武嶺門內右側。1927年蔣介石創辦,校舍由翁文濤設計,上海孫裕生營造廠承造,次年12月竣工。佔地90餘畝,有大禮堂、教學樓、宿舍樓、健身房等建築40餘幢,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布局疏落有致,綠化成蔭,其中古樟4棵,環境清幽。特色獨具的大禮堂外觀堂皇,裝飾精緻,具民國建築風格。有蔣介石自題奠基碑,樓上為蔣介石接待國民黨高級官員處所。東倚武山,有三角楓、海桐等古樹名木,山壁摩崖石刻"武嶺幽勝"四大字,為1931年蔣介石所題。岩下水泥平台,置石凳石桌。解放后,曾改作寧波地區醫院。1988年5月複名"武嶺中學",保持原貌。

豐鎬房

憩水橋
憩水橋
在武嶺路下街,東距武嶺門200米,為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故居。名稱出典西周時以豐邑、鎬京為國都。借"豐""鎬"兩字作為蔣介石及其胞弟瑞青的房號,瑞清早亡,蔣介石兼祧承襲,故合稱豐鎬房。原有祖屋6間,1935年經改造擴建,有房49間,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50平方米。前廳後堂,兩廂四廊,前廳門?quot;素居",樓下作帳房、接待室,樓上為蔣母王采玉、蔣介石前妻毛馥梅誦經處;後堂為家祠,名"報本堂",系吳敬恆(稚暉)所題,上"寓理帥氣"匾及跋文,系1949年4月15日蔣介石為長子經國40歲生日所書,跋文曰:"每日晚課,默誦孟子'養氣'章。十五年來,未嘗或間,自覺於此略有領悟。又常玩索存心養性之'性'字,自得四句曰:'無聲無臭,惟虛惟微,至善至中,寓理帥氣。'為之自箴;而以寓理之'寓'字,體認深切,引以自快,但未敢示人。今以經兒四十生辰,特贅此'寓理帥氣'以代私祝,並期其能切己體察,卓然自強,而不負所望耳。"兩柱楹聯謂"根本尊親是謂至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順孫",亦系蔣介石手跡。堂內供奉蔣氏曾祖以下四代神主靈位。西廂房為毛氏(蔣經國生母)居處,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歸來,補辦婚禮,曾作新房;東廂房曾作宋美齡住所。西側有獨立小樓,二間一弄,為蔣母王采玉舊居,樓上過道與西廂房相連,樓梯狹窄,僅通一人,據謂便於蔣母腳小雙手扶欄上下;東小樓,原作傭人住處或堆放雜物,西平房供接待親友用,毛氏晚年疾患,不便上樓,亦居此。樓軒相接,廊廡迴環,朱柱赭壁,青瓦魚脊。前庭與左右有圓洞門相通,周栽銀杏7株。素居門內植紫玉蘭2株,院中掛花老枝橫逸,濃蔭籠郁。庭內精雕細繪,浮彩鏤金,富古典藝術風格。屋頂堆塑"三星高照"、"雙龍搶珠"。左右五馬散牆,廊壁柱頭繪刻"八仙過海"、"姜子牙釣魚"、"文王求賢"、"劉備招親"、"岳母刺字"等。1949年5月溪口解放后,人民政府妥加保護,1980年撥款整葺。

摩訶殿

小洋房
小洋房
在溪口中街財神殿弄北邊,為蔣姓族人紀念第二代遠祖蔣宗霸家祠。蔣宗霸,五代後梁貞明間人,篤信佛教,師事岳林寺布袋和尚,口中常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稱摩訶居士。1931年,蔣經國母毛馥梅出資建造,作為她與蔣家女眷拜佛誦經的佛殿,大殿坐東朝西,黃牆青瓦,粉壁赭廊,兩廂置樓屋各11間,殿後的天井,卵石鋪面,1989年修復。旁古樟3株。

毛氏墓

毛氏墓即建於摩訶殿東草坪。1939年12月12日,日機轟炸溪口,毛氏罹難,靈柩暫厝摩訶殿旁,1946年12月安葬。墓坐西北,朝東南,四周塊石圍護,砌成四方形。墓前石碑系吳敬恆所題,上書"顯妣毛太君之墓""男經國泣立。"

玉泰鹽鋪原址

溪口風景區
溪口風景區
在豐鎬房西中街簟場弄口,1871年(清同治十年)系蔣介石 祖父蔣玉表開設。店面3間,後置作坊,樓上居家。以售鹽為主,也釀酒,兼營大米、菜餅、石灰、雜貨等。以後傳給兒子蔣肅庵經營。1887年(光緒十三年)夏曆九月十五日午時,蔣介石出生於樓上。肅庵去世,由長子介卿經管。1919年前後,因蔣介卿外出謀事遂歇業。曾二次失火,1948年拆建,改建為石庫牆門院落。蔣介石書"玉泰鹽鋪原址",勒石置西首牆腳,今存。

藏山大橋

在公園西,魏家莊至蛤蟆山,跨剡溪,1934年建,長156米,俗稱洋橋。從武嶺公園曠觀亭西眺,但見雨後百澗爭流,奔突湍急。

魏杞墓

玉泰鹽鋪
玉泰鹽鋪
在翠屏山西端萬松林中,今奉化市林果園藝場。魏杞(1120~1183),字南夫,安徽壽春人,1142年(南宋紹興十二年)進士,后擢太傅寺主薄、宗正少卿。1163年(隆興元年)出使金國,不辱使命,歸來后升樞密使等要職。告老后,授資政殿大學士,居鄞縣小溪,人稱碧溪先生。1184年(淳熙十一年)卒,追封魯國公,謚文節。魏杞墓前,有翁仲、石馬。墓旁常樂院,1183年建,后改稱崇福祠,俗稱魏家莊。內立宋右丞相鄭清之撰《神道碑》,長290厘米,寬160厘米,字跡漫漶,尚存院內。1936年由移居嵊縣的魏氏後裔修葺,並編《魏文節公事略》。墓前拜壇、翁仲、石馬被毀,斷石殘跡,荒蕪難覓。後人徐彬吾《謁魏丞相墓》詩謂:"矗矗群山聚,蕭蕭一空墓;塵埋扶宋相,碑勒使金功。山窣凝余淚,溪聲泣舊桐;南朝千古恨,今已付東風。"莊院現為林果場場址。

文化活動


彌勒文化 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化身,而公認的布袋和尚的出生地即是奉化溪口鎮雪竇山,這是非常可貴的資源;近代佛教革新家,曾任雪竇寺住持的太虛大師在雪竇寺時曾鄭重提議將雪竇山奉為彌勒道場,列為中國佛教第五大名山。奉化的政界、民間對此尤為重視,加之學界、教界的推動,必定能脫穎而出。彌勒文化研究實體性地固定下來,在溪口設立研究中心,不定期或定期地出版刊物,舉辦活動,協同民間官方拍攝反映布袋和尚的劇集。
彌勒信仰不僅是中國佛教,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彌勒具有雙重身份,即“現世菩薩未來佛”,彌勒佛像造型是最早的佛像造型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彌勒信仰與民俗文化聯繫緊密,並被群眾所接受和喜愛,“男戴觀音女戴佛”中的佛即彌勒佛。彌勒文化所包含的仁慈、祥和、寬容、快樂、歡喜等精神元素,是社會的理想追求,值得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加以發揚。
彌勒信仰的最大特徵是以佛學思想為基礎的人間性,在太平盛世,彌勒信仰給人以樂的慈氏思想。彌勒特徵適合於以和諧為目標的現代社會和中國國情。布袋彌勒的佛教精神與現代社會結合緊密,奉化雪竇山打造第五大佛教名山具備優勢,有很大可能性和現實性。奉化正在挖掘和發揚布袋彌勒文化,如果長此以往,不斷做大做實,有望成為海內外影響重大的彌勒道場。

旅遊信息


門票信息

溪口風景區統票230元(蔣氏故里 +雪竇山+交通費,2天有效)。單買蔣氏故里景區120元,雪竇山景區150元(含交通費30元)1.2米以下兒童免費。

開放時間

雪竇山景區:冬令8:10-16:40;夏令8:10-17:10。蔣氏故里景區:冬令7:45-17:00;夏令7:45-17:30。

交通信息

1,上海到溪口自駕車:上海出發,走滬杭高速公路,途經“楓涇,大雲,嘉興東,嘉興屠甸,長安”,到“杭州北”出口上杭州繞城高速,沿杭州繞城高速東線開,途經下沙大橋后,在與杭甬高速交匯出口,轉杭甬高速,途經“瓜瀝,柯橋,沽渚樞紐,上虞,牟山,梁輝,大隱,寧波,大朱家”,在寧波機場出口下。走34省道,穿過江口,轉到36省道,到溪口鎮。(全長車程大概四小時左右)
2,寧波到溪口:從寧波到溪口是從寧波汽車南站坐汽車,每天10班,最早7:25,最晚:16:25,基本每小時一班,行程約40分鐘。
3,計程車服務:因為溪口鎮上的景點都比較集中在武嶺路上,且溪口鎮商業區的範圍就不大,所以遊客一般如果在鎮上無需叫計程車,叫輛人力三輪車人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