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體檢

越洋體檢

越洋體檢,也稱出國旅遊體檢,是一種與出國游結合的體檢方式,目的地主要是日本,據稱這是因為日本的體檢技術好,早期癌症的檢出率也比國內高。其實從技術手段而言,國內外差別並不大,而且由於腫瘤的特性,“打飛的體檢”的結果,幾個月內就可能改變,唯有“定期體檢”,才是發現早期癌症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

簡介


越洋體檢
越洋體檢
所謂越洋體檢,就是一種結合旅遊的出國體檢醫療旅行活動,體檢項目主要是日本的防癌體檢,行程相似,一般為3至6天,體檢的同時結合旅遊項目。如跟隨旅行社一起赴國外體檢或者獨自前往,由旅行社代為聯繫國外的醫院,或者由專門的健康機構全部操辦好。

目的地


越洋體檢多選擇日本,理由是,日本是目前(21世紀初)世界醫學科技領域內最先進的國家,尤其是在防癌領域,癌症最難發現而且最需要提前發現治療,這就是防癌體檢的價值所在。統計顯示,赴日本接受早期防癌檢查項目的中國人,有9%檢測出早期癌症。在日本發現的胃癌,50%以上是早期胃癌,而國內發現的胃癌,只有10%為早期胃癌。健康機構推薦這樣的體檢“三至五年一次即可”。

費用


越洋體檢
越洋體檢
在價格相對低的旅行社,“日本醫療游項目”,團費至少需要6000元以上,體檢的費用則因醫院不同在2萬到4萬元之間浮動。而在專門從事“健康旅行”的機構則需要9萬到13萬元,這樣的套餐包含了在日本遊玩的費用,包括機票、五星級酒店、高級日本料理等等。關於其中體檢項目所佔的費用,這些健康機構均以商業機密為由不做具體說明。

遊客


越洋體檢的主要顧客是私企的老闆,這個項目比較符合他們的需求和經濟條件。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前,赴日本體檢的旅遊團非常火爆,地震後顧客則減少很多,到2012年幾乎很難有整團赴日體檢了,只有個別顧客單獨前往。

體檢技術


PET-CT
越洋體檢
越洋體檢
出國防癌體檢項目介紹中,被提及較多是PET-CT檢查。PET-CT是一種高端醫學影像診斷設備,能達到早期發現身體的一些功能改變以及診斷疾病的目的,因此,近年來已成為防癌體檢的“新寵”。
惡性腫瘤像“強盜”一樣,在體內掠奪性地攝取營養,讓患者越來越瘦,腫瘤卻越長越大。葡萄糖是人體細胞(包括腫瘤細胞)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惡性腫瘤攝取的葡萄糖遠遠多於其它正常組織。利用這一特性,在葡萄糖上標記上帶有放射活性的元素氟-18(將顯像劑18F-FDG注入靜脈內),在體內循環,惡性腫瘤攝取的18F-FDG遠多於其它組織。如果經PET顯像,發現腫塊內積聚大量18F-FDG,就可以斷定是惡性的,反之則是良性的。
如,右肺病灶積聚大量18F-FDG,所以斷定為右肺癌。但是,PET絕對做不到在全身一掃,就能知道哪裡有幾個癌細胞,哪裡可能是癌症的爆發點。
腫瘤標誌物檢查
現在一般常規體檢中都有腫瘤標記物檢查,而腫瘤標誌物檢測,是早期發現無癥狀微灶腫瘤的唯一途徑。
腫瘤標誌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標誌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一般腫瘤細胞在癌前病變時,會產生表達腫瘤異常的蛋白質,而且多數腫瘤從癌前病變發展到0.5厘米以上的佔位性病變,需要5~10年的時間。因此,如果能夠在這段時間內,早期檢測到“異常蛋白質”,就可以早期發現癌症。
當然,研究表明,這些物質在正常人的血液中也存在,而且,腫瘤標誌物檢測呈陽性也不一定就是腫瘤。但是,它卻是一種提示和信號,提示你順藤摸瓜,進一步做CT、B超,以明確診斷。
B超
癌症檢查的常用手段,還有生物物理檢查,如B超、內腔鏡、CT、MRI及X光、核素顯像等。
B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腹部腫瘤,如腎癌、肝癌;盆腔內腫瘤,如子宮內膜癌盆腔癌、卵巢癌;可判斷乳腺、頸部腫物的位置、大小、鑒別其良惡性。
檢查頻率:健康人一年檢查一次。對於乳腺癌,35歲以下的女性應首選B超。
胸部X光片可直接顯示肺部腫瘤,也可通過肺氣腫、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間接性改變尋找胸部腫瘤。X光胸片能查出最小直徑為1cm左右的腫瘤。
CT
胸部CT,能發現微小病灶0.2-0.3cm腫塊,還能發現被心臟、心膈角掩蓋的病灶,能發現肺部隱匿性的病灶。
普查,是發現跡象,一旦有腫瘤跡象,進一步通過影像、血清學指標、細胞學篩查,確實有佔位,再通過穿刺或活檢取得最終的病理學診斷。

區別


越洋體檢
越洋體檢
1、國外的體檢技術,包括PET-CT,國內都有。出國做PET-CT,其價格需幾萬元,而此設備國內大醫院均有,價格卻不到一萬元,而且有的地方還納入了醫保。
2、國外癌症檢出率高是因為體檢意識好。
現在,國內外防癌篩查用的手段和機器基本一致,技術層面差別也不大,國家早期癌症的檢出率較高的原因是,其國民有體檢意識,如日本,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接受正規體檢,每年兩次,名為“定期健康診斷”,而且,日本已經建立起了全民癌症篩查體系。
癌症一般不會突然發生,會有些癌前病變,所以每年的體檢,在某種程度上能起到早期癌症篩查的作用。因此說,進行定期專業的癌症檢查,現在仍是人類抵禦癌症的最佳方法,關鍵是要選擇具有檢查、診斷、治療系列服務的體檢中心或醫院進行篩查。
3、定期篩查才是及早發現病灶的關鍵。
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健康人體內經常會出現發生突變的腫瘤細胞,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對自身突變的腫瘤細胞進行“免疫監視”,不斷清除隨時出現的腫瘤細胞,絕大多數人體並不發病。但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尤其是步入老年,免疫系統的功能逐漸下降,少數發生突變的腫瘤細胞一旦逃避了“免疫監視”,就有可能逐漸長大成為腫瘤。因此,40歲后每年至少要做1次全面的身體檢查,最好做“常規+防癌”體檢套餐:
乳腺癌:50歲后每年做一次乳腺X線篩查;高危人群40歲后最好每年做一次鉬靶結合B超的篩查。
胃癌:40歲后,特別是其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以及有胃癌家族史者,以及長期生活不規律、暴飲暴食、有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建議去做一次胃鏡檢查。
腸癌:50歲后,每年查次大便隱血試驗,5年查次腸鏡,家裡若有親屬患腸癌,最好從40歲開始。其中高危人群,如,有結、直腸息肉結腸癌家族史,腹瀉、便秘、便血史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腸鏡篩查。如不適合做該篩查的人,可用CT檢查結腸
前列腺癌:50歲以上男性,在體檢中增加一項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查。
高危人群須縮短篩查間隔時間。

觀點


“人到四五十歲,工作壓力又大,其實身體是很危險的,我聽過太多在工作桌上猝死的故事,做這樣一個體檢其實很有用。”從事餐飲行業的劉先生表示三四萬的價格還是可以接受的,“那個十萬多的套餐我看水分應該不小,是給有錢人的”。
而孟先生則不以為然,“日本的確可能體檢技術很好,不過得癌症的幾率終歸是小,再說現在深圳有很多高端的私人體檢機構,我認為不一定非要去日本,這錢花得有點冤枉”。
對於更多人來說,去日本體檢的價格還是太高,“要是有經濟條件去看看當然放心,可是最少都得兩三萬,要是夫妻倆一起去,體檢一次就要6萬塊,家裡承擔不起。”46歲林女士這樣考慮。

建議


隨日本開放對中國的“個人旅遊簽”,日本防癌體檢游對大多數人來說還很新鮮,可以參考的資料不多,那麼在選擇醫院時,消費者務必要自己多做一些功課,以免有不必要的損失。通常健康旅行機構會給諮詢者發一份詳細的行程單和體檢項目單,也會寫清楚體檢醫院的名字以及相關資料,甚至會有相關日本醫生的個人資料。最好可以仔細閱讀這份資料,並且通過網路或者找在日本的朋友諮詢這些醫院的資質,是否和介紹提到的項目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