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夜啼

庾信詞作

《烏夜啼》乃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庾信之作。《烏夜啼》是樂府舊題,屬清商曲辭。《舊唐書·樂志二》曰:“《烏夜啼》者,宋臨川王義慶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義慶時為江州,至鎮,相見而哭。為帝所怪,征還,宅(當作慶)大懼,伎妾夜聞烏夜啼聲,扣離齋云:‘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為南克州刺史,作此歌。”

作品原文


其一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聲舞態異《前溪》。
御史府中何處宿?洛陽城頭那得棲。
彈琴蜀郡卓家女,織錦秦川竇氏妻。
詎不自驚長淚落,到頭啼烏恆夜啼

其二

桂樹懸知遠,風竿詎肯低。
獨憐明月夜,孤飛猶未棲。
虎賁誰見惜,御史詎相攜。
雖言入弦管,終是曲中啼。

註解


其一

促柱:急促的音柱。急弦。支弦的柱移近則弦緊,故稱。指移近支弦的柱,以使弦緊。繁弦:繁雜的琴弦。頻繁撥弄琴弦。急促的琴音也。子夜:半夜子時。子夜歌,琴曲名。樂府《吳聲歌曲》名。《宋書·樂志一》:“《子夜哥》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晉孝武太元中,琅邪王軻之家有鬼哥《子夜》。舞態:跳舞的姿態。異:不同於。前溪:前溪曲。古樂府吳聲舞曲。《宋書·樂志一》:“《前溪哥》者,晉車騎將軍沉充所制。”御史:官名。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皆有御史,為國君親近之職,掌文書及記事。秦設御史大夫,職副丞相,位甚尊;並以御史監郡,遂有糾察彈劾之權,蓋因近臣使作耳目。府中:府邸中。何處宿:什麼地方止宿。那得棲:哪裡得以棲身。指烏鴉。蜀郡:秦滅古蜀國,始置蜀郡。漢仍其舊,轄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卓家女:卓文君。織錦:織錦迴文。《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 “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迴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相傳其錦縱橫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橫反覆,皆成章句。秦川:古地區名。泛指今陝西、甘肅的秦嶺以北平原地帶。因春秋、戰國時地屬秦國而得名。竇氏妻:蘇蕙若蘭。竇氏,竇滔。詎jù:豈,怎。自驚:自己吃驚。長淚:長久的淚水。到頭:到頭來。啼烏:啼叫的烏鴉。啼哭的烏鴉。恆,總。永恆。夜啼:夜裡啼叫。夜裡哭啼。

其二

桂樹:桂樹(上)。懸:懸掛。懸停。知遠:知曉遠處。風竿:風中的竹子(上)。詎肯:怎肯。獨憐:獨自憐惜。獨自戀惜。孤飛:孤自飛行。猶未:還沒有。棲:棲身。棲止。虎賁:虎賁中郎將。官名。掌侍衛國君及保衛王宮、王門之官。勇士之稱。賁,通“奔”。見惜:見到憐惜。被憐惜。御史:官名。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皆有御史,為國君親近之職,掌文書及記事。秦設御史大夫,職副丞相,位甚尊;並以御史監郡,遂有糾察彈劾之權,蓋因近臣使作耳目。詎jù:豈,怎。相攜:相攜持。雖言:雖說。弦管:管弦樂。喻禮樂也。終是:最終還是。曲中啼:在歌曲中哭啼。

作品賞析


第一首是用樂府舊題寫的一首閨怨詩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聲舞態異《前溪》。”柱,琴瑟張弦的枕木。每弦有一枕木可以自由移動,用以調整琴弦的長短和發音的高低。促,即距離短促。柱促則弦短,弦上發音必然高而且急。繁弦,指琴瑟上眾多的弦。子夜,即《子夜歌》,晉曲名,屬《吳聲歌曲》。前溪,晉舞曲名,屬《吳聲歌曲》。這兩句說,用促柱繁弦所奏的樂曲,短促、凄厲、繁密,聽起來不同於《子夜歌》,而在這樂曲伴奏下所歌所舞的聲腔和姿態,也迥然有異於《前溪》之歌之舞。這就在對比之間暗示和強調了《烏夜啼》作為舞曲歌辭的特點,從而引出了以下烏鴉夜啼的故事。
“御史府中何處宿?洛陽城頭那得棲?”上句用《漢書.朱博傳》的典故:漢哀帝時,“御史府吏舍百餘區,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樹,常有野烏數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曰朝夕烏。烏去不來者數月,長老異之。”下句用《續漢書.五行志》的典故:“桓帝之初,京都童謠曰‘城上烏,尾必逋。......’”這兩句是說,烏鴉曾經在西漢御史府住宿,又在東漢的國度洛陽城上棲止,但它們忽而來忽而去,究竟住在什麼地方呢?那洛陽城上也並非它們能夠長久棲止的。這二句用烏鴉的典故,問烏鴉之事,暗示所奏的樂曲乃是《烏夜啼》。
“彈琴蜀郡卓家女,織錦秦川竇氏妻。”前句用司馬相如、卓文君典故:《史記.司馬相如傳》載:卓文君是漢蜀郡臨邛卓王孫的女兒,新寡,喜愛音樂,司馬相如以琴心挑之,卓文君便在夜間和他一起私奔。后司馬相如想要納妾,卓文君做《白頭吟》以自況,相如乃止。下句用蘇蕙事。據《織錦迴文詩序》,前秦的秦州刺史徙敦煌,臨行時與其妻蘇蕙話別,誓不另娶,後來卻自違其言,蘇蕙便織錦緞而成迴文詩,寄給竇滔,從而令他回心轉意。
“詎不自驚長淚落,到頭啼烏恆夜啼。”詎不,豈不,怎麼能不,表示反問。此二句緊接前二句的意思,提出問題,引人驚醒。就是說:像彈琴於蜀郡的卓文君、織錦與秦川的蘇蕙,都曾一度被丈夫所拋棄。聽到烏鴉夜啼的聲音,怎麼能不長久地暗自心驚、淚流滿面呢?然而烏鴉畢竟是無知且不解人之情的。它可以根據天象、氣候或其它自然條件的變易而飛來飛去,也可能由於叫聲不好聽或顏色不好看而被人們視為不祥之物,但是,無論人世間發生什麼不幸的事,無論不幸的人們怎樣觸物傷情、聞聲落淚,也不管卓文君和蘇蕙這樣的長夜獨宿的思婦聽了它的夜啼之聲是怎樣的驚心動魄,到頭來它還是恆夜長啼,世世代代,莫不如此。
作者以樂府舊題名篇,從《烏夜啼》的“歌聲舞態”和曲調特點寫起,寫出烏鴉的故事。人們對烏鴉的印象並不好,其聲其調、其形其色及其活動情況,似乎都不被人們所喜愛;不幸者聞其夜啼之聲,魂悸魄動而心驚,它還是恆夜長啼,並不改變什麼。詩歌朦朧地寫出人世間的某種缺憾,可以是閨情、閨怨,也可以是其它不幸,如生離死別者,本多愁苦悵惘之情,夜間不能成眠時分,聽到烏鴉的悲鳴、慘叫,就更不堪其悵惘之深與愁苦之劇了。
劉熙載《藝概》說庾信的《烏夜啼》“開唐七律”。這詩的思想內容無甚可取,但在詩歌形式的發展上值得注意,它已經有了一些格律詩的特徵,也就是說,這首詩也許就是格律詩詞的雛形,或者說格律詩詞就是從它開始的!

作者簡介


庾信(公元五三一年~公元五八一年),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學家。庾信早年曾任梁湘東國常侍等職,陪同太子蕭綱(梁簡文帝)等寫作一些綺艷的詩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亂,庾信時為建康令,率兵禦敵,戰敗。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公元五五四年(元帝承聖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被留在長安,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又稱“庾開府”。庾信被強留於長安,永別江南,內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離顛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後的思想、創作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沒有擺脫“宮體詩”的影響,迄今被傳誦的詩賦,大抵是到北方后所作,這些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詩歌代表作有《擬詠懷》二十七首,雖屬模擬阮籍,實則全是感嘆自己的身世。他的樂府歌行,常常使用比興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楊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後的詩歌蒼勁沉鬱,和他經歷戰亂及對北方景物有較深的感受有關,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盧記室從軍》。他的一些小詩寫得親切動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師三絕》、《重別周尚書二首》等,都很著名。庾信在辭賦方面的成就並不亞於詩歌,他的抒情小賦如《枯樹賦》、《竹杖賦》、《小園賦》和《傷心賦》等,都是傳誦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賦》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駢文大家,他的文風以講究對仗和幾乎處處用典為特徵,其文章多為應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學意味。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代屠隆本為最早。《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註》講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還有朱曰藩刊本,僅六卷,有詩無文。此外還有明代張溥所刻《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稱《庾開府集》。庾信集較早的註釋本是清代吳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後有倪璠注本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