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敏
醫學名詞
脫敏,醫學名詞,是用於治療特定過敏原所致I型超敏反應的方法,即通過注射少量變應原,誘使致敏細胞僅釋放微量活性介質,而不引發明顯臨床癥狀。
短時間內多次注射,可使致敏細胞內活性介質逐漸耗竭,從而消除機體致敏狀態。
Ⅰ型態反免疫球蛋()肥大細胞介導的速髮型變態反應。變應原與肥大細胞上結合的IgE作用,使肥大細胞釋放介質,引起臨床反應。實驗證明,進行脫敏治療后,血清中IgE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水平逐漸上升,到約4個月時,IgE水平開始下降,而IgG的水平則繼續上升,到治療結束時,其水平可達治療前的千倍。IgG不能與肥大細胞結合,它在血液中可隨時捕捉進入的變應原,從而保護了肥大細胞,阻斷了臨床癥狀的發生,所以稱為阻斷抗體或封閉抗體。脫敏治療的機理比較複雜,有些至今仍不清楚。
脫敏治療般采皮注射。初治療低濃、劑量始,逐步遞增濃劑量,達患耐濃劑量;濃劑量固,復注射。注射般~,治療約需~。治療束,隔需短強注射,鞏固療效。
脫敏治療Ⅰ型態反,呼吸系態反(粉症、鼻炎、支氣管哮喘等)效果較好,可以達到預防發作的目的;而其他對症療法只能暫時控制癥狀,不能預防複發。最大缺點是療程太長,患者難以堅持。為此,近來有採用化學修飾變應原和快速脫敏的,其目的都在於減少注射次數,縮短療程。
脫敏治療一般是安全的。如果因為劑量過大導致不耐受,多表現為原發疾病的癥狀加重,此時適當調整劑量或暫停注射,多能緩解,以後仍可繼續注射。因全身或局部嚴重反應需中止治療的情況極少發生。
收集部分對於病狀的治療方法:
特異性脫敏治療
特異性脫敏治療是當前對哮喘等過敏性疾病採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它是在確定了使病人發生過敏反應的過敏原之後,將過敏原製成各種不同濃度的提取液,給病人反覆注射或通過其他途徑與病人反覆接觸,劑量由小到大,濃度由低到高,以提高病人對此類特異性過敏物質的耐受性,能起到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但它適用於外源性哮喘,過敏原也必須明確。一定要堅持2~3年或更長,大多患者對許多物質過敏,這些物質不能全部做成提取液來注射,不同體質對這些提取液反應亦不同,療效也就不一致,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脫敏治療是目前治療過敏性疾病唯一有效的手段。過敏原得到確認后,既無法避免接觸,正規的治療方法又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就有必要進行標準化的對因脫敏治療。脫敏治療就是把過敏原配成藥劑,患者使用后能夠逐漸適應過敏原,直至產生抗體。當患者再次接觸該物質時,不會誘發機體的變態反應,那麼過敏引起的癥狀也會隨之消失或者顯著減輕。
常採用的方法有三種:
注射脫敏治療
過敏原注射脫敏治療是指用過敏原提取物進行皮內注射。脫敏注射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以增加對過敏原的耐受性。脫敏治療一般至少需要2~3年,長期的注射會帶來一定痛苦。
舌下含服脫敏治療
舌下含服脫敏治療是將誘發過敏的物質(如塵蟎活性蛋白)製成不同濃度的脫敏液,用患者能適應的小劑量每日給葯(將脫敏滴劑滴於舌下,使其慢慢吸收,1~3分鐘后咽下),逐漸增大劑量,達到維持水平后持續足夠時間,以提高病人的耐受力。
舌下含服脫敏治療已確定有效,並獲世界衛生組織認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得到大力推廣。舌下含服脫敏治療的突出優點是使用方便,病人可以在家中自己服用,免去注射帶來的痛苦和恐懼感,並且更為安全。我國也已採用了這種療法,國內已有標準化的舌下脫敏藥物粉塵蟎滴劑,效果良好,極大改善了過敏患者的生活質量。
脫敏治療一般需要3~6個月起效,要維持長期療效,應該在癥狀消失後繼續用藥一段時間,一般建議2年,療效可持續多年,甚至終身。對塵蟎引起的過敏的鼻炎,過敏的哮喘,過敏的結膜炎,過敏的皮疹。患者經過舌下塵蟎免疫治療前後體內免疫學指標也有改變,由於舌下粘膜組織較薄,這些位於粘膜表面的朗格罕細胞會在接觸抗原的時候,捕足到變應原存在的信號,變應原疫苗能迅速吸收,從而啟動脫敏反應。包括血清IgG4水平上升,Th2/Th1細胞比值改善等。由於是通過舌下給葯,通常不會產生過敏性休克等嚴重不良反應,極少數患者偶有輕度皮疹或輕度腹瀉,停止治療或減量即可恢復。舌下脫敏治療的機制是因為舌下粘膜有極多的朗格罕細胞,通過吸收微量塵蟎變應原后將其加工轉變成蟎多肽信息,通過提呈給Th0細胞,使Th0細胞向Th1細胞轉化,阻止變態反應的發生。
舌下脫敏,舌下脫敏治療是利用過敏原的提取物滴入舌下,使呼吸道粘膜產生耐受性,從而減輕或控制過敏癥狀,到達脫敏治療的目的。其臨床特點在於:
全球發展最快的脫敏治療(即特異性免疫治療或免疫治療)方法,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對症+對因的理性化治療方案。
標本兼治:根本性治療過敏性疾病,起效顯著,脫敏徹底;克服傳統的激素類化學藥物只在疾病發作時對症治療,治標不治本的局限性,且隨著服用時間的延長,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可能產生一定的耐葯。
安全性高:全球範圍內,使用30年未發生嚴重副作用,最大程度保障了脫敏治療的長期用藥安全性;避免注射型脫敏療法可能引起的全身性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從而減輕了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心理負擔。
納米脫敏治療
現代醫學認為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是上呼吸道黏膜對吸入粉塵、蟲卵、屋塵及冷空氣等過敏原產生的I型變態反應。
納米脫敏治療,改變給葯途徑,通過皮膚滲透進入體內。外用貼片在包載的多種過敏原乾粉中,並加入Tio2(二氧化鈦)納米微晶並配以遠紅外墊圈。Tio2(二氧化鈦)納米微晶在光和遠紅外線的催化下,能有效分解過敏原乾粉中的有機物,產生遊離小分子抗原;同時,Tio2(二氧化鈦)納米微晶在光催化下又能分解發皮膚角質層蛋白,使上皮組織間隙增大,有利於促進小分子抗原連續不斷並最大程度滲透皮膚進入人體。機體在這些抗原的長期連續刺激下逐漸產生免疫耐受,對再接觸過敏原不產生反應,達到機體完全脫敏的目的。
1909年,Noon用自動免疫法治療花粉性鼻炎獲得成功,開創了免疫治療新紀元。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免疫治療顯示了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是自從上世紀80年代起,由於英國發生了數例由於注射免疫治療製劑而死亡的病例,導致有關政府機構下令全面禁止免疫治療。
1986年Scadding和Brostoff首次利用舌下脫敏療法(即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SLIT))成功治療變應性鼻炎,讓人們對免疫療法重新燃起了希望。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通過循證醫學的方法確認I型變態反應疾病的免疫治療是有效的,並認為“如條件具備,應儘早應用”,免疫治療得以重新推廣。
1993年,歐洲變態反應和臨床免疫學會(EAACI)指出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SLIT)可能是一種潛在有價值的治療方法。
1998年,《WHO變應原免疫治療意見書》意見書指出“脫敏治療是唯一可能根治過敏性疾病的方法”的觀點,並正式推薦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舌下脫敏的治療已得到大力推廣,而皮下注射的免疫治療方式則由於其潛在的危害而漸漸淡出主流醫療方案。
2001年,《全球哮喘防治創議》(ARIA)肯定了高劑量變應原的舌下脫敏治療(至少是皮下注射免疫治療累積劑量的100倍)對兒童及成人治療的安全性。
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認可SLIT為治療某些變應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變應性鼻炎等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舌下脫敏有什麼優點?
皮下注射療法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全身性不良反應。有文獻報道,在德國平均每10,000次注射就有可能發生一次嚴重不良反應,大約每250,000次注射就有可能發生一次過敏性休克。因此,人們對尋找新的替代療法產生濃厚興趣,尤其對舌下脫敏投入更多關注。
1986年Scadding和Brostoff首先用舌下脫敏療法治療變應性鼻炎,經過20年的發展,已證實舌下脫敏療效確切,明顯減輕變應性鼻炎或過敏性哮喘患者的呼吸道過敏癥狀,部分患者甚至能達到完全無癥狀狀態,可明顯減少甚至停止對症用藥,顯著改善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舌下脫敏不良反應輕微,目前為止無嚴重全身不良反應和過敏性休克的病例報道。國內外文獻報道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服藥后口和舌下發癢、胃腸道不適,也有報道出現頭痛、便秘或蕁麻疹,這些不良反應大多在治療初始階段出現,一般無需藥物治療即可自行緩解。
與皮下注射相比,舌下脫敏的優點為:
1,個體化給葯,可控性強:皮下注射製劑初期每周注射一至兩次,維持期幾周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幾天甚至幾周的劑量,如果出現安全性問題就比較嚴重。舌下脫敏則每天服用,遞增變應原梯度減小,可及時控制不良反應的發生,一旦出現不適即可馬上進行劑量調整。舌下脫敏從1986年使用至今未發生過一例致死病例。
2,使用方便,依從性高:傳統的皮下注射脫敏治療需要患者經常到醫院或專門的診所進行注射。使用舌下滴劑,可擺脫頻繁注射的痛苦,而且用藥簡便,可隨身攜帶,不受用藥時間,地點的限制,患者依從性高,兒童患者更易於配合治療。
3,接受脫敏治療的患者年齡提前:兒童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可塑性強,越早接受脫敏治療效果越好。皮下注射脫敏要求患者額的治療年齡大於5歲。舌下脫敏可用於4歲的兒童,使更多的兒童患者能更早的得到對因加對症的理性化治療,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4,減少注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擺脫頻繁注射的痛苦,避免注射所帶來的不便,不適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
由於舌下脫敏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2001年WHO正式推薦舌下脫敏為可替代傳統注射方式的脫敏療法,適用於成人及兒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