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
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北小窪村(今遼寧省盤錦市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人。北洋軍奉系首領,北洋政府第十四位元首。
張作徠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后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后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后,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瀋陽官邸后即逝世。
人物關係
1875年3月19日(光緒元年二月十二日),生於奉天海城縣西90華里北小窪村。18 87年,從私塾先生楊景鎮學習三個月。 1888年,其父張有財被賭徒打死,他與二哥前去報仇,槍走火誤傷人命,二兄被捕,他逃走,隨母親王氏、妹妹去鎮安縣(即黑山縣)趙家廟村(今屬北鎮縣)外祖父家就食。1889年,學木匠當貨郎賣包子學獸醫。
1890年,流落營口縣大高坎鎮,1894年,投清軍宋慶所部當兵,后升任哨長。1895年,清軍移防離隊回鄉當獸醫,與趙家廟村地主趙占元次女結婚,趙春桂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張首芳、張學良、張學銘的生母。
1896年,經馮麟閣(后改名馮德麟)介紹在廣寧縣(北鎮)加入綠林董大虎匪部。
1900年,義和團運動,沙俄侵佔東北,盛京將軍逃走,地方混亂。他於趙家廟組織保險隊(大團),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后移至北鎮縣中安堡。他負責的地區稱為“保險區”。張作霖在保險區內很守規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在這個地區胡匪的騷擾得到遏制。張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稱讚,他由此聲名鵲起。他管轄的範圍逐漸擴大,達到二十多個村子。
位於瀋陽的張氏帥府
洪憲帝制敗后,他被黎元洪大總統任為奉天督軍兼省長。1917年,因馮德麟參與張勳復辟,奪其第二十八師兵權,統一奉省軍政。1918年,於秦皇島奪取直系購買的日本軍械擴充奉軍。入關支持皖系“武力統一”。被任為東三省巡閱使。1918年9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利用日本的勢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
紀錄片截圖
張作霖與部下
張作霖
1928徠年,北伐軍蔣、馮、閻、李對奉系進攻,奉軍全線崩潰。1928年6月2日,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
張作霖與吳佩孚
張作為統鎮要地的首領,其政治、軍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被譽為“亂世梟雄”。蘇日雖將張作霖視成眼中釘,卻也不得不嘆服張是個“壓不倒的小個子”。
張學良則評論自己的父親:有雄才,無大略。
孫中山說:“雨亭(張作霖)把東三省治理得很好,不過外有日本掣肘,處境也很難。如果國家統一了,建立革命的中央政府,地方的事就好辦多了。”
張作霖和子女
鎮壓民主:張作霖思想較為守舊,曾經數次反對民主主義,屠戮革命黨人,並反對共產黨,逮捕並處決了李大釗等共產黨人。
巴結日本:張作霖對日本採取親善,尤其是初期,且大量雇傭日軍事人員。但後來張作霖大勢已去,國民黨快將統一,當時仍控制東北,不甘心受日本控制,而日本正計劃入侵中國東北,張在東北的牢固統治反而成為日本侵華的障礙。
家庭成員
張作霖共有姐弟五人,共有妻妾六人,兒女十四個(子八人,女六人)
長輩
曾祖父:張永貴;祖父:張發
父親:張有財;母親:王氏
妻妾
原配趙夫人(?-1912年),趙春桂,又叫趙二妞,趙占元之女
繼配盧夫人(?-1974年5月),奉天北鎮縣人,名壽萱,美貌,通文字。1974年5月卒於天津。
三房陶夫人,奉天北鎮縣人,與張作霖結合很勉強,積慮在心,后出家當尼姑。
張作霖的八子
五房壽夫人(?-1966年),奉天人,滿族。黑龍江將軍壽山的一個外室(王姓女子)的女兒,受過教育。單名為懿,有人稱為張壽懿。最得寵,府中事由她掌管。“九·一八”事變后居天津,1948年冬離津赴滬,轉道台灣,1966年病故於台灣。
六房馬夫人(?-1975年),名馬月清,奉天人,原為壽夫人身邊丫鬟,一直追隨壽夫人左右,在1975年病逝於台灣。在他之前還有一個王夫人,未生育,病死。
張作霖的六女
六女
長女張冠英(原名首芳,學良胞姐)、次女張懷英、三女張懷瞳、四女張懷卿、五女張懷曦、六女張懷敏。
他們的年齡相差很大,1898年生首芳,1925年生學銓,前後相差近30年。
兄弟姐妹
姐姐(同父異母),為父前妻邵氏所生;
張作霖家族族譜
次兄:張作孚(同父同母);在與土匪作戰中陣亡,張作孚的長子張學誠(字鑄卿)、次子張學文(字右卿),由張作霖撫養。張學誠後來投靠日本人,被張學良派人擊斃。
妹妹(同父同母) 。
張氏帥府博物館工作人員展示歷史資料
從有關歷史記載看,張作霖的祖籍是諸說並存。因多數主河北省說,張學良亦自稱他的祖籍是河北大城,故張作霖的祖籍為河北大城。據《大城縣誌》記載及當地老人記述,直奉大戰期間,張作霖曾返鄉認祖,但由於族中老人反對(一說認為其年輕時當過“鬍子”——山賊,有辱門風;一說擔心直系失敗使吳佩孚遷怒於族人)而未能歸宗,張作霖一直對此耿耿於懷。
但據史學專家最新考證,張作霖的祖籍是山西省,其祖先遷至河北省大城縣,再遷至當時的奉天省海城縣遼河邊的“小窪”一帶定居。
張作霖墓位於石山鎮南驛馬坊村西頭的果樹林中。1984年8月,錦州市人民政府將張作霖墓地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雕一花崗岩標牌立於園中,陰刻魏碑體“張作霖墓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