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楊寶民的結果 展開

楊寶民

革命先驅

楊寶民(1879~1933),名尚懿,字伯純,四川省潼南縣雙江鎮人,清末監生。曾任雲南省江川縣知縣、法審局提調、講武堂監督、糧餉局總辦、白鹽井提舉司等職。因目睹清室腐敗無能、喪權辱國、國家民族危在旦夕,孕育了反清思潮,萌發了變革意識,1906年毅然參加中國同盟會,剪去髮辮,參加革命活動。

人物生平


楊寶民是潼南參加辛亥革命活動的先驅。
1911年3月(農曆辛亥年),楊寶民被推選為雲南省同盟會代表,掛冠棄家,率領講武堂學生段蓬山、高復亨、李白催三人,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清廷聞之大震,削其官職,通令緝捕,並派兵監視其在滇的妻室子女,查封其故里潼南雙江鎮的祖業遺產。廣州起義失敗后,楊逃往香港。同盟會總部負責人黃興等決定,派其赴長江中部組織革命活動。楊到滬后,商得同盟會中部總會負責人宋教仁同意,潛往長沙籌組同盟分會,進行革命活動。1911年秋,楊寶民與王鎮雅、詹大悲焦達峰、陳作新、鄒永成、劉文錦等二百餘黨人,在長沙府東街作民譯社商討發難,旋即起義。
長沙光復獨立后,楊又只身前往廣西邕寧(今南寧市)。因楊原在雲南任糧餉局總辦、講武堂監督、白鹽井提舉司時,與布政使沈秉坤(號幼嵐,湖南長沙人),有金蘭之交,私誼至篤。時沈已升調廣西巡撫,故往說服,曉以大義。沈立即響應,宣布獨立,並同意組織湘桂聯軍總司令部,沈任總司令,楊任總指揮,王鎮雅、程潛分任師旅長。楊復返湖南,將湘桂兩省新軍組成義師,攻克荊州沙市襄陽樊城等地。義軍首抵荊州軍事重鎮,清室守城兵將聞風喪膽,不戰而降。義師遍貼安民布告,發出“三殺令”:“陰謀復辟私藏武器者斬!造謠生事擾亂治安者斬!姦淫婦女搶劫財物者斬!”楊與師旅長親率士兵晝夜巡查,全城遍懸白旗,民眾歡欣鼓舞,人人情緒高漲,家家歡騰如過節日。
因荊州和平光復,義軍進城后,始終未殺一人,並資遣旗軍回籍就業,文武官吏一律發給旅費,連將軍及其眷屬護送出境。聲譽傳出,故襄樊等地大都傳檄而定。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正式成立。2月1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職,擔任全國實業督辦。沈、楊遂資遣義軍,解除軍職。受孫中山任命籌組洞庭製革廠,楊任總辦,程潛任會辦。沈秉坤任浦口商務總辦,后被袁世凱毒死於北京。
1913年袁世凱陰謀稱帝,楊寶民憤然參加二次革命(即癸丑之役)進行反袁鬥爭,在贛督李烈鈞組織的蘇、鄂、皖、粵、贛五省聯軍總司令部任總參議。湖口失敗后,楊寶民潛居上海法租界嵩山路,與程潛家毗鄰,懸壺行醫作掩護,聯絡黨人進行反袁活動。1915年與熊克武、但懋辛等出席黃興在新加坡召開的國民黨南洋會議,會後奉命同方聲濤(黃花崗烈士方聲洞之兄)赴雲南策動反袁。同年12月蔡鍔在雲南起義,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討袁,楊寶民參加了護國軍,在總司令部工作並任省民政廳長兼財政廳長等職。1916年,蔡鍔義軍入川,全國響應,各省紛紛反袁,宣布獨立,民國得以再造。蔡鍔、羅佩金先後任四川督軍兼省長,楊寶民聯任四川省財政廳長,兼任四川省國民黨支部長,主辦了《至公報》。1917年又與熊克武、夏之時等奉孫中山命,籌組護法運動,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撕毀“臨時約法”解散國會。楊在潼南縣高舉義旗組織靖國軍川北總司令部,任總司令。當時熊克武是四川靖國聯軍總司令。驅走了北洋軍閥在四川的走卒——督軍劉存厚后,熊克武任四川督軍,楊寶民任四川第三路漢軍統領。旋被選為四川省議會議員。
1926年北伐戰爭時期,楊寶民任國共合作時的國民黨四川黨部駐武漢國民政府代表,與吳玉章、林伯渠等交好,堅決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7年國民黨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楊寶民秘密離開武漢,潛往東北瀋陽,后繞海道南返,匿居上海五年,與國民黨左派人士密謀倒蔣,后潛回四川。1933年與鄭經武等聯絡組織義軍,準備迎接紅軍入川,不幸於是年秋病逝於潼南雙江故里,終年5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