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白石鎮

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轄鎮

上白石鎮,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上白石鎮地處福安市東北部,柘榮縣西部,東與柘榮縣楮坪鄉、英山鄉毗鄰,西和南與潭頭鎮相鄰,北與范坑鄉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45千米,總面積74.6平方千米。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上白石鎮常住人口為10747人。

上白石鎮古時村前過河釘步路有塊石頭顏色奇白稱白石,又因鎮駐上白石村而得名。1961年7月,改為白石區。1968年,恢復上白石公社。1984年10月,上白石公社改鄉。1989年7月,鄉改鎮。截至2020年6月,白石鎮下轄1個社區、21個行政村。

2018年,上白石鎮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歷史沿革


明景泰六年(1455年),屬福安鄉界西里七都。
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上白石鄉屬東溪區(棠溪)。
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名白石鄉屬第三區(社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撤區析置上白石鄉。
1949年10月,范坑鄉與白石鄉合併設第二區(白石)。
1958年7月,改鄉;9月,上白石鄉改稱上白石公社。
1961年7月,改為白石區。
1968年,恢復上白石公社。
1984年10月,上白石公社改鄉。
1989年7月,鄉改鎮。
上白石鎮在1958年設上白石公社,1984年改鄉,1989年建鎮。1990年面積65.76平方千米,人口4124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41人,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127個自然村,鎮政府駐上白石村。1997年,面積120平方千米(原出處如此),人口2.5萬,轄上白石、流尾、沙坑、前洋、里壟坑、坪庄、山頭境、鄭家山、東峰、佳漿、白石坂、財洪、南山頭、松茂林、曹洋、西園、小洋、坑尾、姜家山、不老村、園潭21個村委會和白石居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上白石鎮地處福安市東北部,柘榮縣西部,東與柘榮縣楮坪鄉、英山鄉毗鄰,西和南與潭頭鎮相鄰,北與范坑鄉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45千米,總面積74.6平方千米。
上白石鎮位於福安市北部,北緯27°12′~27°18′、東經119°4′10″~119°45′40″之間,

地形地貌

上白石鎮地勢沿河谷呈兩側高、中部低走勢。地形分為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及山間盆地並存。主要山脈有吳道仙頂山脈,境內最高峰為佳漿峰,海拔700米;最低點位於財洪村,海拔50米。

氣候

上白石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溫暖濕潤、夏長冬短、光熱充足。平均年氣溫13.6℃~19.8℃。年均降水量1350~2050毫米。常年盛行風以東南風為主,7月颱風頻繁。年平均相對濕度78%~83%,1月平均氣溫11℃,極端年最低氣溫-5℃;7月平均氣溫29.6℃,極端年最高氣溫41.3℃。最低月均氣溫3.2℃最高月均氣溫40.8℃。生長期年平均256天,無霜期280~300天。平均年降水量1700~2050毫米。

水文

上白石鎮境內河道屬長溪流域,白石溪由上游壽泰溪、柘泰溪匯合入境,境內溪流域面積2092平方千米。東溪(白石溪)最大流量460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7.54米,主要支流有不老支流等4條溪。

自然災害

上白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溫、連陰雨、冰雹、颱風等。旱澇出現概率58.3%,一般各為四年一遇。大旱、大澇年各為八年一遇。大暴雨(日雨量超過100毫米)年發生概率45.8%。

自然資源


全鎮面積113平方公里,下轄22個村(居)委會,總人口2.70萬人。2006 年工農業總產值2.05億元,財政收入428.25萬元。上白石鎮山多地沃,適宜發展茶、太子參、果、竹等經濟作物,現有油茶園2萬畝,茶園2.4萬畝,各類果園8000畝,太子參5000畝。上白石鎮水力資源豐富,全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交溪穿境而過,已建有燕坑、沙坑、財洪等水電站5座,總裝機容量3700千瓦,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交溪(上白石)水庫電站目前正在勘測設計。上白石鎮有著悠久的傳統家庭手工業基礎,歷來商貿活躍,坪庄鞭炮、上白石漆筷、流尾豬苗等專業村遠近聞名,商貿一條街日趨繁榮,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上白石鎮轄白石街1個居民委員會,上白石、流尾、前洋、沙坑、圓潭、不老、里壟坑、坪庄、山頭境、鄭家山、東峰、佳漿、白石坂、財洪、南山頭、松茂林、曹洋、西園、小洋、坑尾、姜家山2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個居民小組、233個村民小組。有103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上白石鎮下轄1個社區,21個行政村。
上白石鎮行政區劃詳情
白石街社區上白石村流尾村前洋村沙坑村圓潭村不老村里壟坑村
坪庄村山頭境村鄭家山村東峰村佳漿村白石坂村財洪村南山頭村
松茂林村曹洋村西園村小洋村坑尾村姜家山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上白石鎮轄區總人口2745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057人,城鎮化率14.7%。另有流動人口2837人。總人口中,男性14610人,佔53.2%;女性12849人,佔46.8%;14歲以下5161人,佔18.8%;15~64歲18619人,佔67.8%;65歲以上3679人,佔13.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6764人,佔97.5%;有畲、回、土家、布依壯5個少數民族,共695人。超過100人的有畲族回族其中畲族567人,佔總人口的2%。2011年,人口出生率11.7‰,人口死亡率8.7‰,人口自然增長率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18人。
2018年,上白石鎮戶籍人口28141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上白石鎮常住人口為10747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全鎮生產總值3.01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88億元,二、三產業1.3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96元。
2011年,上白石鎮財政收入1467.1萬元,比上年增長17.2%。
2018年,上白石鎮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農業

上白石鎮耕地面積1.6萬畝,人均0.58畝;可利用草地面積406.7公頃,林地面積5333.3公頃。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4.8849億元,比上年增長18.4%。
白石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糧食產量4599噸,人均166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油茶、太子參等。201年,茶園1706.7公頃,油茶園1600公頃,太子參1133.3公頃;蔬菜種植面積973.3公頃,產量19331噸。
上白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3萬頭,年末存欄0.9萬頭;羊飼養量0.1萬隻,年末存欄0.1萬隻;家禽飼養量6.3萬羽。生產肉2228噸,其中豬肉1465噸;禽蛋67噸。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188元。

工業

2011年,上白石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實現工業增加值0.21億元。

金融

2011年末,上白石鎮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開設了分支機構。

文化


金觀音

福建省茶科所從鐵觀音與黃旦的人工雜交後代中選育而成的無性系新良種,遺傳性狀偏向母本鐵觀音。小喬小型,中葉類,早生種。樹姿半開張,分枝較多,發芽密度大且整齊,葉色深綠,芽葉色澤紫紅,茸毛少,嫩梢肥壯,葉質尚柔軟,持嫩性較強,產量高。春芽萌發期一般在三月上中旬,一芽三葉期在4月上中旬,扦插和種植成活率高,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制優率高,製成烏龍茶香氣馥郁鮮爽,滋味醇厚回甘,顯韻味,適宜在烏龍茶區推廣種植。
金觀音,即以烏龍茶品種茶樹按照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作而成的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以“形重如鐵、美似觀音”的品質特徵而享譽海內外。
金觀音又名茗科1號,1978-1999年以鐵觀音為母本,黃旦為父本,採用雜交育種法育成。2000年通過福建省品種審定,2002年通過國家級品種審定,2004年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品質特點:金觀音製作的烏龍茶,外形色澤砂綠烏潤、重實,香氣馥郁幽長,滋味醇厚回甘,“韻味”顯,湯色金黃清澈,葉底肥厚明亮,品質優異穩定。1996年獲福建省名茶獎和優質茶獎,2003年獲中國(武夷山)茶文化藝術節暨凱捷杯茶王賽金獎。
採制工藝:選用對夾二、三葉嫩梢為原料,採用閩南烏龍茶製造工藝,經涼青→曬青→做青(搖青、涼青替進行)→堆青→炒青→揉捻→初焙→包揉→復焙→復包揉→乾燥而成。
金觀音製作的綠茶,外形色綠,花香顯,味醇厚,制優率高。
採制工藝:鮮葉一芽一葉初展,採用機制工藝,經涼青(半萎凋)→殺青→做形→烘焙而成。

太子參

福安太子參在市場上還是有它的優勢。已經在太子參市場摸打滾爬十餘年的福安市上白石供銷合作社主任郭杏光說:“2000—2001年度太子參行情的低落,跟貴州凱里太子參的發展不無關係。由於成本低、產量高的原因,凱里太子參的異軍突起對福安太子參造成最直接的衝擊。客觀上說,福安太子參的質量在市場上算上乘的。這也是我們的優勢,面對市場,福安太子參必須從提高產量、改良品種上入手。”
2011年末,上白石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12平方米,藏書2萬冊。2011年末,廣播綜合覆蓋率100%,電視綜合覆蓋率95%。
上白石鎮古時村前過河釘步路有塊石頭顏色奇白稱白石,又因鎮駐上白石村而得名。
20世紀70年代,上白石供銷社為促進農民增收,結合當地地理環境和多方考察,率先從安徽宣城引進太子參進行推廣種植。2011年,上白石鎮種有太子參8000畝,年產量1000多噸,初步形成區域和規模生產。
機械面
上白石機械面的製作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機械面,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設備加工而成,制面師傅將其盤成筷子長短的麻花狀,通過烘乾晾晒成型繼而裝箱販售,可依據個人口味,輔以肉絲、香菇、薑絲、等各類佐料烹制。

交通


上白石鎮有公交站1個,日均發送37班車,日客運量482人次,建制村都通公路。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4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5米;道路鋪裝面積7.2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18平方米;城市橋樑1座,長度0.3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上白石鎮有幼兒園1所;小學5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初中1所,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8%,小升初升學率9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96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96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25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925萬元。

體育事業

2011年末,上白石鎮有體育場地2處,100%的居民委員會和4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

醫療衛生

2011年,上白石鎮有衛生院1所。病床30張,固定資產總值5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6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12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萬人,參合率96.1%。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戶,人數140人,支出24.91萬元,月人均148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93戶,人數1695人,支出146萬元,月人均72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2人,支出29.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25人,支出47.5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9.76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上白石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1個,鄉村通郵率95%;征訂報紙560份、期刊232冊,業務收入21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0固定電話用戶2000戶。

能源

2011年,上白石鎮建有燕坑、沙坑、財洪等水電站5座,總裝機容量3700千瓦,年發電量達1500千瓦。

給排水

2011年末,上白石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74千米,生產能力2000噸/日,年生活用水7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75噸。
上白石鎮
上白石鎮

供電

2011年末,上白石鎮鎮區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8.15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64千米,用電負荷10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55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8%,供電可靠率98%。

園林綠化

2011年末,上白石鎮鎮區有公園2個,公園面積40畝園林綠地面積38.5畝,其中公共綠地1.5畝,綠化覆蓋率69%,人均綠地3.75平方米。

基礎設施

上白石鎮二、三產業較發達,有著悠久的傳統家庭手工業基礎,歷來商貿活躍,其鞭炮、竹製品的加工遠近聞名,擁有上白石漆筷、流尾豬苗批發等專業村,同時由於104國道穿境而過的優勢,運輸業發展迅速,全鎮共有60多部車輛跑中短長途的客貨運輸,並帶動金融、郵電、飲食服務等行業快速發展。

代表人物


毛步盛毛住長毛成春毛油仔毛虎弟毛孔森毛永全毛阿智
毛嫩和毛承清毛祖瑞毛石奇毛和仔毛鈴生毛嫩弟毛長福
林家壽毛大頭毛明通弟毛鈴細毛步法毛鈴珠妹鄭阿成林思奎
林阿妹仔林先滿林阿二林奎成章立聚林銀弟林長江林家旺
王阿冬林阿梅鄭朝發鄭地俊林啟住毛阿弟曾阿支曾進現
林白弟林濟順林十七林阿滿鄭嫩和陳學現余啟利林朝住
林步芹林上銀蘇家佺陳大徑楊妹蛋繆懷章林上興藍家起
繆懷果繆佬懂龔平陽藍家松林阿扭繆懷斌繆懷岩林加黨
繆懷義鄭石基毛嫩現陳古頭林目現林阿好
林阿細陳大助黃松清王松明鄭明書陳金俊毛細弟 陳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