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

中美高等教育雙向交流與合作項目

《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是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CEAIE)、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AASCU)共同合作與管理的中美高等教育雙向交流與合作項目。

項目簡介


《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是(教育部)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CEAIE),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AASCU)共同合作與管理的新型中美高等教育雙向交流與合作項目,CCIEE和AASCU選擇中國和美國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公立)作為該計劃的成員單位,具體承擔教學任務。項目從2001年3月的7所中美大學(蘇州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美國特洛伊大學等)發展到2012年9月的111所中美大學(其中:中方大學90所,美方大學21所)。
《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分為兩個部分:本科生部分和碩士研究生部分。
(一)本科生部分:直接從參加該計劃的中方大學中選拔本科一年級學生,到參加該計劃的美方大學學習第二,三年課程,然後返回中方大學學習第四年課程,從而使這些學生可在四年內同時獲得中美大學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
美方院校
美方院校
(二)碩士研究生部分:直接從參加該計劃的中方大學中選拔碩士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到參加該計劃的美方大學學習2至3個學期課程,然後返回中方大學完成畢業論文,從而使這些學生可在三年內同時獲得中美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碩士學位。

主辦單位


師生合影
師生合影
《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主辦,協辦,成員單位
(一)《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主辦單位
中方: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
美方: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
(二)《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協辦單位
河南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
雲南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
(三)《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成員單位
中方:由(中國)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選擇78所中國高等院校作為中方參加該項計劃的成員單位.
美方:由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選擇17所美國公立高等院校作為美方參加該項計劃的成員單位.

進展情況


《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001-2008年進展情況
師生合影
師生合影
(一)推動中美高校學分學歷互認
2004~2008年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和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連續共同舉辦了五屆"中美高校學分學歷互認研討會",參加項目的90多所中美大學圍繞學分學歷互認的多方面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研討,並在2007年6月26日南京召開的"第四屆中美高校學分學歷互認研討會"上通過了"《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學分學歷互認聲明",為中美兩國實現學歷學位證書的互認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和有益的經驗。
(二)促進中美高校師生雙向交流
1,學生雙向交流
出國學生
出國學生
2001~2008年共有59所中方大學的806名大學本科和碩士一年級學生赴美方大學學習,2004~2008年已有五屆來自26所中方大學21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時獲得中美雙方大學畢業證書和學士(碩士)學位;同時,2006-2008年已有美方大學的100多名師生分六批來華進行短期進修。
2,教師雙向交流
2004~2008年中方大學每年派出數名骨幹教師到美方大學進修,這些骨幹教師返回中方大學有的已經提拔進入學院領導崗位,有的開始擔任學校的雙語教學任務。同時,2005年以來多所美方大學選派教師到中方大學交流和進修。
師生合影
師生合影
(三)制定中美大學本科專業共同教學計劃
2005年12月中旬開始正式啟動制定《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中美大學本科專業共同教學計劃試點工作,在28所中方大學和8所美方大學的共同努力下,到2008年6月已經制定出三批共計126個中美大學本科專業共同教學計劃,並已編輯完成"《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中美大學本科專業共同教學計劃(第一至七輯/試用本)。
(四)推動中美大學專業學科建設的合作
為充分發揮《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已搭建的中美高校最大合作與交流平台作用,以推動中美高校專業學科建設國際化進程,項目中美主辦單位決定從2007年初開始進行《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中美大學專業學科建設合作的試點工作。
2007年6月和2008年6月分別召開了"中美大學旅遊專業學科建設合作研討會"和"中美大學經濟學專業學科建設合作研討會",來自幾十所中美大學的專家,教授參加會議,圍繞旅遊專業和經濟學專業進行了認真的研討,並就中美大學在旅遊專業和經濟學專業方面的合作達成意向。
(五)聯合成立孔子學院
參加《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的中美大學開始合作成立孔子學院,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和美國特洛伊大學是參加項目的中美大學成立的第一所"孔子學院".2007年10月11日河北省副省長龍庄偉先生和美國亞拉巴馬州州長鮑勃瑞利先生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美兩校成立"孔子學院簽字儀式"。
參加《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中美大學正在積極聯繫和籌備,準備在美國成立更多的孔子學院。
(六)促進中美城市合作
《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不僅促進了中美高校的合作與交流,也開始在推動中美兩國地方政府的合作與交流上發揮作用。
慶祝會
慶祝會
通過參加項目的中方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與甘肅省慶陽市政府積極聯繫,促成了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所在的弗拉格斯塔夫市市長約瑟夫。唐納森博士2007年7月15~17日成功訪問甘肅省慶陽市,美國弗拉格斯塔夫市政府與慶陽市人民政府正式建立友好關係。這是甘肅省慶陽市有史以來接待的第一位外國城市的市長,也是甘肅省慶陽市第一次與外國城市建立友好關係,為甘肅省慶陽市對外交流建立了渠道。應約瑟夫唐納森市長邀請,以慶陽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李銀為團長的訪問團,於2007年10月31日~11月2日回訪美國弗拉格斯塔夫市,進一步探討中美兩市合作事宜。
(七)中美大學校長互訪
為加強中美大學的相互了解和推進《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進展,從2001年-2008年先後組織了200多次《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中美大學互訪活動。

學歷互認


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
2004—2009年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和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連續共同舉辦了六屆“中美高校學分學歷互認研討會”,參加項目的100所中美大學圍繞學分學歷互認的多方面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研討,並在2007年6月26日南京召開的“第四屆中美高校學分學歷互認研討會”上通過了“《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學分學歷互認聲明”,為中美兩國實現學歷學位證書的互相承認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和有益的經驗。
2009年6月21—23日,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和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聯合舉辦、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承辦的“2009《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年會”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召開。年會期間召開了“中美大學合作洽談會”、“中美高校學分制研討會”、“美國高校師生來華進修研討會”、“中美大學校長座談會”、“《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價值評估課題研討會”、“第六屆中美高校學分學歷互認研討會”、“《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第六屆學生畢業典禮”。
2009年6月23日上午,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主辦,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承辦的“第六屆中美高校學歷學分互認研討會”在山東威海金海灣國際飯店召開。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錢一呈、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生建學副司長、山東省教育廳領導、來自《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90多所中美大學的領導、教務處和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負責人共計200多人參加了會議。

項目優勢


出國學生
出國學生
(一)平台優勢:中美項目院校可在項目平台上進行多對多校際合作,中方學生可在項目平台上的27所美方高校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二)雙學位:參加《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雙學位項目的本科生可用四年(碩士研究生三年)時間,同時獲得中美兩國大學畢業證書和學士(碩士)學位,所獲得的文憑和學位均為中美兩國政府及國際承認。
(三)錄取便捷:參加《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雙學位項目的合格學生,無需提供托福成績即可申請,取得美方大學錄取通知書和美國簽證
出國學生
出國學生
(四)前景廣闊:由於學生同時擁有中美兩國大學的文憑和學位以及良好的赴美出入境記錄,學生畢業以後可到美國或其他國家繼續深造並易於獲得獎學金。學生在中美兩國學習過程中,隨著對兩國社會、文化和科技更為全面與深入的了解,逐漸成長為熟練掌握英語,擁有專業知識,具備國際視野並通曉國際規則的國際化人才,這有利於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項目主辦單位對2014年和2015年部分畢業生去向進行了調查,多名畢業生被美國(世界)排名前100大學錄取,其中一些畢業生前往美國排名前10的頂尖級大學學習。他們的成功之路證明了普通的中國大學生通過《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雙學位項目平台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完全可以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同時,根據對歷年畢業生進行抽樣調查,有多名畢業生進入花旗銀行、滙豐銀行、渣打銀行、荷蘭銀行、德國梅賽德斯-賓士有限公司、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美國強生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有些畢業生已經開始擔任企業中層領導,還有些畢業生獲得美國工作簽證,前往美國工作。
(五)管理完善:《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雙學位項目由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和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主辦和全程監管,同時所有中美項目院校均配備協調員老師對121項目學生進行全程管理。
出國學生
出國學生
(六)簽證優勢:項目學生統一辦理簽證,近5年來申請學生赴美簽證率始終保持在98.5%以上。
(七)節省費用:《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雙學位項目的學生比本科四年全部在美國學習的留學方式可以節省50%以上的費用,而且為了支持《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雙學位項目的開展,多數美方院校給121項目學生提供數額不等的獎學金,因此,《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雙學位項目是對子女進行教育投資取得高回報率的一種較好途徑。

參與院校


美方(公立)高校

特洛伊大學、鮑爾州立大學、喬治·梅森大學、北亞利桑那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彭布羅克分校、東華盛頓大學、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加州州立大學聖貝納迪諾、威斯康星大學歐克萊爾分校、洪堡州立大學、賓夕法尼亞州曼斯菲爾德大學、喬治亞西南州立大學、塞勒姆州立大學、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夏威夷大學希洛分校、卡羅來納海岸大學、北德克薩斯大學、恩波利亞州立大學、中佛羅里達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普韋布洛分校、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大學、南卡羅來納上州大學、西伊利諾伊大學、紐約市立大學約克學院、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賓夕法尼亞州米勒斯維爾大學、加州州立大學貝克斯菲爾德分校、北阿拉巴馬大學、伯米吉州立大學、威斯康星州-普拉特維爾大學。

中方(公立)高校

美方師生在西南交通大學交流
美方師生在西南交通大學交流
985工程: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重慶大學、山東大學(威海)、電子科技大學。
211工程:中國傳媒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暨南大學、長安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雲南大學、遼寧大學、內蒙古大學、石河子大學、海南大學、青海大學、廣西大學、延邊大學。
其他重點院校:北京語言大學中北大學、華僑大學、河南大學、湖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南京審計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東北電力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廣州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揚州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雲南財經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等。

突出院校


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
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
2015-10-27、華僑大學在《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中方院校管理人員培訓工作會議被授牌為“121項目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基地”並獲“2015年度突出貢獻院校獎”,同時,華僑大學國際學院121項目協調員鄒冰心獲“2015年度個人突出貢獻獎”。
2015-6-15~17,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和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主辦、華僑大學承辦的2015《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項目年會暨第十二屆學生畢業典禮在廈門舉行。海南大學榮獲由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和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共同頒發的2015年度《中美人才培養計劃》121項目特別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