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沙村

福建漳州漳浦縣前亭鎮下轄村

崎沙村是福建漳州漳浦縣前亭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漳浦縣東部,是中國東海和南海的分界線,也是漳浦縣沿海東海與南海起點第一村,東隔一座小山丘與龍海市隆教畲族鄉白塘村交界,北鄰田中央村,西、南臨江口灣,灣內是天然避風港,有鎮辦萬畝蝦池,管理處設在崎沙村境內,南至香山,與2001年引進外商投資,建設香山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村域面積2.5平方公里,轄1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崎沙,宋朝隸屬漳浦縣二十三都(轄今漳浦縣前亭鎮全境、佛曇鎮整美村、白竹湖農場全境、龍海市港尾鎮全境)。
元沿宋制,明沿元制,明初,縣以下設都、里、甲(亦稱圖),里設里正,甲設甲首,每十家為一甲,十甲為一里。
清初,都以下設鄉、保、甲,以十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明朝的“里”改為清朝的“保”),二十三都下轄沙澳、卓岐等十一保。崎沙隸屬於二十三都沙澳保。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縣以下設路,全縣分設四個路,二十三都的各保隸屬東路管轄,並重新編定保甲,以二十甲為一保。
1923年民國十二年,取消都的建制,統編為鄉、鎮、保、甲,設置外東區,區治設在佛曇,前亭各鄉、保隸屬外東區。
1929年民國18年全縣共設7個自治區,前亭隸屬於第五自治區,又稱外東區(轄佛曇、馬坪、前亭一帶)。
1935年民國24年10月,漳浦縣將原來7個自治區編並為5區,前亭隸屬第三區(又稱東區),轄今深土、赤湖湖西、佛曇、馬坪、前亭一帶,區署設佛曇),實行保甲制度,在今前亭鎮轄域內設文山、樓下(註:今劉下村)、亭林、前亭(註:今大社村、圩仔村轄域)、下尾(註:今庄厝村)、橋仔頭、江口、青沙(註: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轄域)、過港、洛運、后內11保,分屬樓下、前亭、江口三聯保管轄。崎沙隸屬漳浦第三區(東區)江口聯保青田保管轄。
1940年民國29年撤銷聯保,將前亭聯保和江口聯保合併為前江鄉,鄉公所設在明末進士陳國器舊居,下轄十二個保:文山保、樓下保(註:今劉下村)、亭林保、前亭保(註:今大社村、圩仔村轄域)、下尾保(註:今庄厝村)、整尾保(註:今佛曇鎮整美村)、后內保、橋仔頭保、江口保、青沙保(註: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轄域)、過港保、洛運保。崎沙隸屬漳浦前江鄉青沙保。
1944年民國33年前江鄉與林東鄉(註:今林棣、東坂)及馬坪鄉合併為前坪鄉,鄉公所設在馬坪,下轄:美鋒、后康(註:今後糖村)、文庵、仙都、梧山、林棣、東坂、前亭(註:今大社村、圩仔村)、青沙(註: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轄域)、橋港(註:今橋仔頭村、過港村轄域)、樓下(註:今劉下村、頂埕村轄域)、江口、庄厝、文山14保。崎沙隸屬漳浦前坪鄉青沙保管轄。
1949年9月23日,漳浦縣解放,28日宣布漳浦縣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初,建立佛曇區公所(后改第五區),轄佛曇及前亭各鄉,崎沙村隸屬佛曇五區田中央鄉管轄(註:佛曇五區在前亭鎮地方設前亭墟、樓下、江口、田中央、文山5鄉)。
1950年10月,在今前亭鎮地方設六個鄉,前亭墟鄉(管轄今大社村、圩仔村)、下尾鄉、樓下鄉、江口鄉、田中央鄉、文山鄉,屬漳浦縣第五區(址在今佛曇鎮),廢除保甲制度。崎沙隸屬田中央鄉管轄。
1956年10月,成立過港鄉,前亭墟鄉與庄厝鄉合併為前亭鄉(管轄今大社、圩仔、庄厝);在今前亭鎮地方共設四個鄉:前亭鄉(管轄今大社村、圩仔村、庄厝村,)、樓下鄉(管轄今劉下村、文山村、頂埕村)、江口鄉、過港鄉(管轄今洛運村、過港村、田中央村、崎沙)。
1957年2月設立三個鄉,成立鄉人民委員會,橋港鄉(鄉長王建琴)、前亭鄉(鄉長黃石文)、樓下鄉(副鄉長許僚天)。隸屬漳浦縣第五區管轄(區公所設在佛曇)。崎沙隸屬於漳浦縣第五區管轄(區公所設在佛曇)橋港鄉管轄。
1958年3月,正式合併為前亭、橋港、樓下3鄉。
1958年9月公社化,成立佛曇人民公社,設立前亭管理區(時前亭管理區下轄三個生產大隊:大社、圩仔、庄厝)、橋港管理區、樓下管理區;崎沙生產社改為生產大隊。
1961年7月前亭管理區、橋港管理區、樓下管理區聯合召開各階層幹部擴大會,醞釀撤銷三個管理區成立前亭公社,並召開第三屆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楊生仙為前亭公社社長,庄天來、庄德全為副會長。
1961年8月,正式撤銷管理區,成立前亭人民公社,住址定在前亭墟,轄大社、墟仔、庄厝、洛運、田中央、橋仔頭、過港、崎沙、江口、后蔡、劉下、頂埕、文山13個生產大隊。崎沙生產大隊隸屬漳浦縣前亭公社管轄。
1984年9月,前亭公社改為前亭鄉,13個生產大隊更名為各自行政村委員會,隸屬漳浦縣前亭鄉,崎沙生產大隊改為崎沙村。
1992年2月,前亭鄉改為前亭鎮,崎沙村隸屬漳浦縣前亭鎮管轄。
2005年11月,前亭鎮政府由圩仔村遷址大社村。

陸地地形


崎沙村地屬丘陵地帶,坡度較緩,地勢北高東、南、西部低,三面環海,屬於半島的沙漠化村莊,淡水缺乏,東部為東海、南海交匯處,南部、西部為沖積淤泥灘塗,適宜海產養殖。

姓氏源流


崎沙村為楊姓聚居地,與江口、后蔡同是龍海市隆教畲族鄉白塘村湖西自然村分衍,屬佛曇楊姓總祖第四房後裔。

經濟狀況


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村246戶,人口961人,外來人口約305人。全村勞動力644人,其中外出經商打工約262人,勞務輸出台輪漁工及龍海吾嶼僱用漁工80人,年末常用耕地面積3679.5畝(其中:水田1538畝、旱地2135畝、菜地6.5畝)、園地2156.4畝(其中果園1227.1畝、其它929.3畝)、林地236.4畝。其中香山旅遊區佔630畝,是楊姓的聚集地。主要種植水稻甘薯高粱玉米花生、果蔗、芝豆、二號豆、紅玫瑰和蔬菜,蔬菜品種較多,呈多元化發展。果樹主要有龍眼荔枝楊梅、桃、李,海產主要有鹹水魚、蝦、花蛤泥蚶等。海灘圍墾蝦池80畝,原蘆筍地改為蝦池150畝,有近海捕撈漁船30艘。有農用運輸車2架,小型麵包車5架,有外來及本村股份制對蝦育苗場10家。

基本設施


1985年架設輸電線路,2000年完成電網改造。水電普及戶戶通。1984年用片石鋪設村道長600米,2000年12月改鋪水泥混凝土路面400米。
2006年完成村道水泥路600米文明路,全村享受凈化自來水飲用,有線電視和電話普及,摩托車戶戶皆有,全村已建樓房70多幢。小區新村已建樓房40多幢。
1956年成立崎沙小學,校園面積2340平方米,建築面積432平方米,1987年投資金額3500元建一幢廁所、投資金額148400元建一幢2層樓教學樓。分別於1991年建成,校園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設6個班級,學生141人,教師10人。

文物古迹


漳州火山地質公園大部分位於該村村域內。旅遊景點主要以林進嶼為中心的古火山地帶。具有較高的科研、科教、旅遊觀賞價值。
位於漳州火山地質公園內的原炮樓碉堡,是解放初期民兵的海防哨站,日夜巡邏,固定民兵輪流放哨。

新中國人物


楊和枝 廣州市遠洋運輸公司船長
楊躍鋒 人民出版社辦公室主任
楊榮坤 漳浦縣龍湖中學副校長
楊國全 福州市外經貿學院招生處
楊吉惠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省銀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