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顯像

骨髓顯像

骨髓顯像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用於血液病的輔助診斷,病情演變,療效及預后。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骨髓栓塞,多發性骨髓瘤等。

拼音


gǔ suǐ xiǎn xiàng

英文參考


bone marrow imaging

概述


骨髓顯像,可分別對骨髓組織中的紅細胞生成類細胞、網狀內皮類細胞和粒細胞生成類細胞進行。放射性膠體骨髓顯像為最常用的骨髓成像方法。其原理是骨髓間質中的單核吞噬細胞具有吞噬和清除注入血液內的放射性膠體的功能而使骨髓顯像。正常人和多數血液病患者,骨髓單核細胞的吞噬活性與骨髓造血功能相一致。因此,骨髓顯像不僅能直接顯示全身骨髓的分佈和造血組織的總容量,而且還能顯示身體各部位骨髓造血功能的變化,是研究骨髓功能和診斷造血系統疾病的重要手段。

適應證


骨髓顯像適用於:
1.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2.檢測白血病患者全身骨髓的分佈和活性,觀察化療后骨髓緩解過程和外周骨髓有無殘餘病灶。
3.急、慢性溶血性貧血的鑒別診斷和療效觀察。

禁忌證


無明確禁忌證

準備


1.向患者說明檢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2.患者準備 無需特殊準備。

方法


1.顯像劑 骨髓顯像的放射性藥物主要有3類(表1)。
2.顯像方法
(1)99mTc-硫膠體:靜脈注射放射性99mTc-硫膠體555~740MBq后20min~2h進行全身前位和后位顯像,必要時做局部顯像。骨髓的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可被顯影。局部顯像時,第1幅顯像取胸廓后位,128×128矩陣,700k計數。以後圖像的採集,時間設置與第1幅相同。
(2)抗粒細胞單克隆抗體:99mTc標記的抗粒細胞單抗可用於骨髓顯像及炎症或感染灶的定位顯像。這種骨髓顯像劑能提供非常好的中軸和四肢骨髓圖像,檢出異常部位及評價骨髓的分佈。
靜脈緩慢注射370~740MBq/0.25~0.5mg的99mTc標記抗粒細胞單抗后4~5h進行骨髓顯像。

注意事項


骨髓是人體對放射性損傷最敏感的組織之一。骨髓顯像的放射性劑量主要作用於骨髓,應嚴格控制。因此,在骨髓顯像時應避免使用長半衰期或有α射線的核素或標記物。
1.99mTc-硫膠體
(1)正常人中,85%以上的放射性膠體聚集在肝、脾,這影響了骨髓中顯像劑的攝取,由於放射性膠體在肝臟的攝取常使中央骨骨髓不清晰,99mTc-硫膠體只能檢出那些未被肝、脾重疊區域的骨髓局部病變。這對檢查累及到骨髓的淋巴瘤和轉移性疾病必須注意。
(2)正常成人的功能性造血骨髓(紅髓)主要分佈於軀幹骨,稱中央骨髓。四肢長骨的骨髓稱為外周骨髓,僅肱骨頭和股骨近端1/4~1/3髓腔為功能性骨髓,其他部位已全部退化為黃髓而不再顯影。膠體骨髓顯像可以清晰地顯示全身功能性紅髓的分佈及各部位骨髓的活性。
(3)用硫膠體進行的骨髓單核吞噬細胞系統顯像,脾臟同時顯影常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2.抗粒細胞單克隆抗體 靜脈注射顯像劑后,90%以上的循環粒細胞攜帶該粒細胞單抗,但並不影響粒細胞的功能或產生細胞毒性的作用。靜脈注射后5h,小於21%體內總放射量為肝臟攝取,脾臟僅佔8.5%,而85%的99mTc-膠體顯像劑則被肝臟攝取,15%為脾臟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