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樹臣
武樹臣
武樹臣,男,漢族,1949年10月出生,北京市人。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文革”時在北京工業學院附中讀高中。
1968年12月開始先後在山西省夏縣、四川省新都縣插隊鍛煉。
1973年10月開始在四川省溫江地區師範學校讀書,1975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
1978年2月考入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學習,1982年2月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留系任教。從事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法律文書寫作等教學研究工作。
1985年8月被評為講師,1991年8月被評為副教授,1993年8月被評為教授,1994年9月被評為北京大學首批中青年學術骨幹,1996年6月被評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1990年12月至1991年1月以客座研究員身份在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部川口由彥教授指導下研修日本近代法制史。
1992年4月任系副主任。
1993年9月在張國華教授指導下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996年2月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7年4月調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工作,任黨組副書記、副院長,2005年4月調北京奧組委法律事務部任部長。繼續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招收和指導中國法史博士研究生。
中國法律思想史研究會會長(1996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屆(1997.1-2001.4)、第二屆(2001.4-2005.4)委員,中國比較法研究會副會長(2001.7),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2002.1)。2010年,武樹臣被山東大學法學院引進為文科一級教授。
法理學、法律思想史、法律文化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比較法律文化、民事審判、司法改革、奧運法律實務。
(一)古文字研究
1、“法”字
2、“德”字
3、“中”字
4、“辟”字
(二)古語新釋
1、“不富以其鄰”
2、“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3、“迷逋復歸”
4、“議事以制”
5、“明夷”
6、“有教無類”
7、“束脩”
8、“五十以學易”
9、“有法者以法行,無法者以類舉”
(三)法律文化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
1、法律文化的概念
2、法律文化的類型
3、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歷史發展諸階段
4、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構成
5、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歷史遺產
6、中國法律文化的未來
(四)法律樣式理論
1、法律樣式的定義
2、法律樣式的特徵
3、法律樣式的類型
4、中國法律樣式的歷史
5、中國法律樣式的未來
(五)地域文化與先秦諸子學術
1、魯國文化與孔孟之道
2、晉秦文化與法家之術
4、楚國文化與老莊之學
(六)中國成文法的誕生
1、中國成文法的概念
2、夏、商、西周立法的特點
3、春秋戰國的法律變革
4、中國成文法誕生的軌跡
(七)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的劃分
1、中國古代法學文獻
2、中國古代律學文獻
3、中國古代吏學文獻
4、中國古代讞學文獻
(八)司法改革:法律涵量·法官裁量·裁判自律
1、“法律涵量”的定義、級差結構及其表現
2、“法官裁量”的定義及構成要素
3、“法律涵量”與“法官裁量”的合理配置
4、“裁判自律”的定義、意義及操作方法
〔著作類〕
《中國法律思想史綱(上下)》,甘肅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1987年1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法律出版社,1983年1月。
《蘇維埃行政法總論》(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10月。
《中國法律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12月。
《科技法律手冊》,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年10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10月。
《法律文書寫作》,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12月。
《嘉靖新例》(點校),中國稀見法律典籍集成乙編二冊,科學出版社,1993年9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台灣漢光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中國法律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二卷),(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5年6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概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鳥瞰》,大象出版社,1997年12月。
《法家思想與法家精神》,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3月。
《法律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9月。
《法學基礎》,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3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中國法律史》,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3月。
《武樹臣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儒家法律傳統》,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中國法律樣式》,台海出版社,2004年1月。
《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 月。
〔論文類〕
“朱熹法律思想探索”,《北京大學學報》,1983年5期。
“亞里士多德法治理論探索”,《法學》(上海),1985年5期。
“運用判例是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途徑”,《北京司法》,1986年4期。
“論判例在我國法制建設中的地位”,《法學》(上海),1986年6月。
“孔子與鑄刑鼎”,《孔子法律思想研究論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從判例法時代到成文法時代——對春秋末期法制變革的再探索”,《自修大學》,1987年3月。
“《易經》與我古代民法”,《法學》(上海),1987年4期。
“中國傳統法律意識探索”,《自修大學》,1987年5期。
“應當重視法律文化的研究”,《法學》(上海),1987年6期。
“一部禮治的盛衰史——中國法律思想史的主旋律”,《自修大學》,1987年7期。
“《易經》與我國古代法制”(上下),《中國法學》,1987年4-5期。
“中國法律文化探索”,《北大法學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12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講座(連載),自修大學
緒言“一個萌芽中的法學分支——法律文化學”,1987年8期。
第一題“法律文化理論”,1987年9-10期。
第二題“中國法律文化的起源”,1987年2-12期。
第三題“神治·任意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1期。
第四題“禮治·判例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2-3期。
第五題“法治·成文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4-5期。
第六題“禮法合治·混合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6-7期。
第七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終結與新生”,1988年8-9期。
第八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發展線索”,1988年9期。
第九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發展規律”,1988年10期。
第十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總評判”,1988年11期。
第十一題“中國法律文化的現狀與未來”,1988年12期。
“中國傳統法律意識批判”,《煙台大學報》,1988年2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總評判”,《學習與探索》,1988年4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與當今法制建設”,《政法叢刊》,1988年4期。
“法原:中國法觀念的萌動、萎縮與覺醒”,《比較法研究》,1988年4期。
“晉國文化:法治思潮的發祥地與輸出港”,《晉陽學刊》,1989年1期。
“法律文化研究的現狀與趨勢”,《法律學習與研究》,1989年1期。
“關於法律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中外法學》,1989年1期。
“法律文化述要”,《政法叢刊》,1989年2期。
“讓歷史預言未來——論中國法律文化的總體精神與宏觀樣式”,《法學研究》,1989年2期。
“歷史沒有捷徑——論中國傳統法觀念的總體落伍與局部早熟”,《青年學者》,1989年2期。
“生命固應重,人格猶宜尊——近代法觀念的一大變革”,人民日報海外版,1989年2月2日。
“中國法律文化的總體風貌”,《北大法學論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5月。
“判例法與我國法制建設”,《法律科學》,1990年1期。
“中國法律實踐的歷史足跡”,《中國法治四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中國法系的特徵及其價值”,《人民日報》,1990年1月15日(6版)。
“中國成文法探源”,《政法論叢》,1990年4期。
“易經與我國古代法律實踐活動”,《中國法律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傳說時代的社會狀況與法的起源”。
“中國成文法的起源”,《學習與探索》,1990年6期。
“從以刑統例到以罪統刑”,《文史知識》,1991年2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構成及其對實踐的影響”,《法學研究》,1991年2期。
“名辯思潮與成文法的誕生”,《中國法學》,1991年4期。
“親親與尊尊——孔子的直與封建法制”,《文史知識》,1991年7期。
“中國古代的人治與法治之爭”,《文史知識》,1991年11期。
“從荒閱到質要——中國古代奴隸製法一瞥”,《文史知識》,1992年1期。
“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對象和方法”,《中外法學》,1992年1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社會成因”,《學習與探索》,1992年2期。
“中國法的起源及其特點”,《中外法學》,1992年6期。
“法律文化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論綱”,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
“中國的混合法——兼及中國法系在世界的地位”,《政治與法律》,1993年2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法制建設(筆談)”,《中外法學》,1993年2期。
“失序的法文化透視與對策”,《法學史》,1993年3期。
“直文化與隱文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兩大基因”,《學習與探索》,1993年4期。
“循吏酷吏與漢代法律文化”,《中外法學》,1993年5期。
“法字新考”,《中外法學》,1994年1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價值基礎”,《法律科學》,1994年2期。
“夫與父孰親——先秦倫理觀的一次裂變”,《文史知識》,1994年3期。
“中國法律樣式的反思與重構”,《學習與探索》,1994年5期。
“走出法系——論世界主要法律樣式”,《中外法學》,1995年2期。
“走向東方,走向混合法——從中國法律傳統的角度看判例法”,《判例研究》,1995年2期。
“正視傳統,開創未來——《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座談會紀要”,《法學研究》,1995年3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歷史遺產”,《中央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1995年3期。
“判例意識與判例價值”,《判例研究》,1995年3期。
“世紀之交的中國法律文化建設”,《學習與探索》,1995年5期。
“淡化專業與課程體系的調整”,《中外法學》,1996年2期。
“大力擴充以法治國的法”,《法律科學》,1996年3期。
“二千年來之法,荀法也——荀子與中國封建法律文化”,《儒家義利觀與市場經濟》,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4月。
“現代中國的法律樣式”,《中國研究》,1996年7月號。
“中國法律樣式一百年”,《走向法治之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國古代的法學、吏學、律學和讞學”,《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6年5期。
“橫的法與縱的法——先秦法律文化的衝突與終結”,《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6年秋季號。
“中國古代法律樣式的理論詮釋”,《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1期。
“尋找最初的法——對古法字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學習與探索》,1997年1期。
“淪語五十以學易當為卒以學易說”,《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春季號。
“法律涵量、法官裁量與裁判自律”,《中外法學》,1998年l期。
“裁判自律引論”,《法學研究》,1998年2期。
“再論橫的法:對先秦法律文化的再探索”,《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年春季號。
“論世界三大法律樣式”,《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兩個轉變,三個課題——關於中國法史研究的幾點想法”,《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啟動裁判自律工程,探索司法改革之路”,《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淡化專業與課程體系的調整”,《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貴族精神與判例法傳統”,《中外法學》,1998年5期。
“勁士精神與成文法傳統”,《法律科學》,1998年5期。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實踐”,《法律史論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
“怎樣理解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統一性”,《人民日報》,1998年9月15日第10版。
“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評判”,《上海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1期。
“荀子的混合法理論”,《判例與研究》,1999年3期。
“荀子法律思想新論”,《法律史論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
“鑄造灰色之法”,《法學研究》,2000年l期。
“《左傳》與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論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
“尋找最初的德對先秦德觀念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法學研究》,2001年2期。
“懷念恩師張國華先生”,《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尚書》與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地域文化與比較法律文化研究”,《比較法在中國》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
“判例意識的覺醒與判例機制的誕生”,《判例與研究》,2003年1期。
“三辟”與“參辟”,《武樹臣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說‘象刑’”,《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五辭’辨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有教無類’新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束脩’新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古往今來說‘無訟’”,《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刑訊的產生、原因及其禁絕”,《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雲夢秦簡對法史研究的價值”,《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縱橫”,《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法律傳統與歐洲法治精神”,《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法觀念的啟蒙”,《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歷史決定論’的是與非”,《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儒家法律傳統及其對實踐的影響”,《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法史研究要注意五個相結合”,《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時代呼喚活的法律”,《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民事審判制度的改革”,《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法官認證方式實務調查分析與對策”,《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自省自礪 努力提高兩個素質”,《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倡導三種精神 提高隊伍素質”,《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學歷、能力及其他”,《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開創首都法制建設一盤棋的新格局”,《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商法的制定與國際規約”《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日文論文〕
“中國の法文化”,《比較法學》,25卷1號(1992年3月)。
“中國法律文化の總體精神と宏觀樣式”,《法政研究》60卷(1993年11月)。
“中國の傳統的法文化の社會的成因”,《法政研究》62卷(1995年8月)。
“法の淵源を尋ねへ”,《法政理論》29卷3號(1997年2月)。
“中國法百年の樣式(上、下)”,《法律文化》,1997年3期、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