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鄉的結果 展開
鄉
漢語漢字
鄉,漢語常用字,讀音xiāng,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時代。基本含義為泛指小市鎮:鄉村;引申含義為自己生長的地方或祖籍:家鄉。
鄉的常用組詞為故鄉。包含鄉的常用成語為客死他鄉。
鄉
公卿之卿與鄉黨之鄉原本也是同一個字。楊寬《古史新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個字像兩人相向對坐,共食一簋的情況。”“鄉邑的稱‘鄉’……實是取義於共食”“是用來指自己那些共同飲食的氏族聚落的。”“在金文中‘鄉’,和‘卿’的寫法無區別,本是一字。”“‘卿’,原是共同飲食的聚落中‘鄉老’的稱謂,因代表一‘鄉’而得名。進入階級社會後,‘卿’便成為‘鄉’的長官的名稱。”
金文“鄉”,與甲骨文結構相似。這個字發展到小篆階段,便在甲文、金文的左右兩邊的人字上各加了一個口字,右邊跪坐的人上加一個口字,變成了“邑”字,左邊也加一口成為邑字的反形,同樣也是對稱的,這應是根據當時鄉是行政區劃的一級單位這一意義加以改造而成的。許慎就是按照字形中有邑字來解說鄉字。隸書和楷書將中間的食器寫成“良”字,左部的“邑”變為簡體的“鄉”了,右邑變為“阝”了。漢字簡化時根據“偏旁替代”和“局部刪除”的原則,把繁體的“鄉”簡化為“鄉”。
鄉
鄉 xiāng
〈名〉
● ● (會意。據甲骨文,像二人對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個字像兩個人相向對坐,共食一簋的情狀。本義是用酒食款待別人,是“饗”的古字)。
● ● “鄉”假借為行政區域名
鄉,國離邑民所封鄉也。嗇夫別治封圻之內六鄉六卿治之。——《說文》
五州為鄉。——《周禮·大司徒》。註:“一萬二千五百家。”
十邑為鄉,是三千六百家為一鄉。——《廣雅》
習鄉尚齒。——《禮記·王制》
行比一鄉。——《莊子·逍遙遊》
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庄公十年》
● ● 唐、宋至今指縣以下的行政區劃。所轄規模歷代不同。又如:鄉薦(唐宋時由地方官推薦應進士考試的人);鄉科(鄉試);鄉貢(由州縣選拔出應科舉的士子)。
● ● 鄉村,城市外的區域
傳一鄉秀才。——宋·王安石《傷仲永》
遍捉鄉民。——《廣東軍務記》
各鄉逆夷
● ● 又如:鄉里迓鼓(泛指民間音樂);鄉曲之譽(鄉里的聲望);鄉先生(辭官居鄉或在鄉執教的長者);鄉瓜子(見識少的鄉下人)。
● ● 家鄉,故鄉。在客地稱原籍為鄉
國者,鄉之本也。——《管子·權修》
鄉音無改。——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采吾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扣其鄉。——明·魏禧《大鐵椎傳》
公(袁可立)非直斷斷為德於鄉已也。——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 ● 又如:鄉心(思念故鄉的心情);鄉味(家鄉飲食的風味);鄉信(家鄉親友寄來的書信)
● ● 地方;處所[place]
三世居是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 ● 又如:他鄉;外鄉;異鄉;僑鄉;帝鄉(京城)
● ● 某種超現實的境界。如:夢鄉;醉鄉
● ● 同一籍貫的人(在外地時說)。如:鄉中(同鄉);老鄉;同鄉
● ● 用作動詞,讀xiàng。通“向”。面對著
東鄉坐。——《史記·田單列傳》
鄉師而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 ● 姓
● ● ● ● ?[[鄉巴佬]] ?[[鄉愁]] ?[[鄉村]] ?[[鄉黨]] ?[[鄉丁]] ?[[鄉關]] ?[[鄉官]] ?[[鄉貫]] ?[[鄉規民約]] ?[[鄉宦]] ?[[鄉間]] ?[[鄉井]] ?[[鄉佬兒]] ?[[鄉里]] ?[[鄉鄰]] ?[[鄉民]] ?[[鄉親]] ?[[鄉情]] ?[[鄉曲]] ?[[鄉人]] ?[[鄉人子]] ?[[鄉紳]] ?[[鄉試]] ?[[鄉塾]] ?[[鄉俗]] ?[[鄉談]] ?[[鄉土]] ?[[鄉下]] ?[[鄉下人]] ?[[鄉賢]] ?[[鄉誼]] ?[[鄉音]] ?[[鄉郵]] ?[[鄉友]] ?[[鄉園]] ?[[鄉原]] ?[[鄉鎮]] ?[[鄉鎮企業]] ?[[鄉梓]]
【卷六】【?部】許良切(xiāng)
國離邑,民所封鄉也。嗇夫別治。封圻之內六鄉,六鄉治之。從?皀聲。
〖註釋〗①國離邑: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國者,都也。謂離都邑稍遠之地。”②封鄉:承培元《引經證例》:“封猶聚也;鄉,歸鄉(xiàng)也。”③嗇夫別治:承培元《引經證例》:“漢制也。《百官表》:‘十亭一鄉。’鄉大者有三老、嗇夫、游徼;鄉小者則止置嗇夫。嗇夫職聽訟、收賦稅之事者也。”王筠《說文解字句讀》:“(鄉)又有嗇夫分別治之也。”④六鄉:徐鍇、段、桂、朱、王均作六卿。王筠《說文解字句讀》:“《鄉大夫職》日:‘每鄉卿一人。’”⑤?(xiàng):巷道。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從二邑又同相向。”“兩鄰望衡對宇,中央闕然為道,故日鄰道。居南者北向,居北者南向,故反一邑以見意。”⑥皀(xiāng)聲:徐鍇《說文解字系傳》:“當許慎之時,音香。”
說文解字注
國離邑。
段註:離邑,如言離宮別館。國與邑名可互偁,析言之則國大邑小,一國中離析為若干邑。
民所封鄉也。
段註:封猶域也,鄉者今之向字。漢字多作鄉,今作向。所封謂民域其中,所鄉謂歸往也。《釋名》曰:鄉,向也,民所向也。以同音為訓也。
?夫別治。
段註:別彼列切,別治謂分治也。《百官公卿》表曰:縣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徼徼循禁盜賊。司馬彪《百官志》曰:鄉置有秩三老游徼,鄉小者置嗇夫一人。《風俗通》云:嗇者,省也。夫,賦也。言消息百姓,均其役賦。按;許不言三老游徼者,舉一以該其二,亦謂鄉小者但置嗇夫,不置三老游徼也。
從?,皀聲。
段註:許良切,十部。
封圻之內六鄉,六卿治之。
段註:按封圻上當有周禮二字,上雲嗇夫別治,言漢制。此雲六鄉六卿治之,謂周禮也。封圻即邦畿。《周禮》:方千里曰國畿。六鄉地在遠郊以內,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鄉老二鄉則公一人,鄉大夫每鄉卿一人,許先舉漢制。後言周禮者,許書凡言郡縣鄉亭皆漢制。《漢表》云: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鄉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許全書所舉某縣、某鄉、某亭皆在此都數之中。
廣韻
許良切,平陽曉‖鄉聲陽部(xiāng)
郷,郷黨。《釋名》曰:“萬二千五百家為郷。郷,向也,眾所向也。”又姓,出《姓苑》。
【酉集下】【邑部】鄕·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0
《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竝音香。《釋名》:鄉,向也,眾所向也。《廣韻》:萬二千五百家為鄉。《前漢·食貨志》: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是萬二千五百戶也。
又上聲。《韻會》《正韻》竝許兩切,與響同。《前漢·董仲舒傳》:如影鄉之應形聲。
又《字彙補》:與饗通。《前漢·文帝紀》:尃鄉獨美其福。
又去聲。《集韻》《正韻》許亮切。與向同。《禮·曲禮》:則必鄉長者所視。又:請席何鄉。
又《爾雅·釋宮》:兩階間謂之鄉。註:人君南鄉當階間。
又窗牖名。《禮·明堂位》:刮楹達鄉。疏:每室四戶八窗,窗戶皆相對。
又《儀禮·士虞禮》:祝從啟牖鄉如初。註:鄉,牖一名也。疏:北牖名鄉,鄉亦是牖,故云一名也。
又《正字通》:昔也,曩也。往者在前,來者從后,故往者謂之鄉者,往日謂之鄉日。《論語》: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又姓。《集韻》:通作向。
1.鄉巴佬xiāngbalǎo
[bumpkin;hick;hillbilly]笨拙、遲鈍又粗俗質樸的鄉下人
2.鄉愁xiāngchóu
[homesickness;nostalgia]思念家鄉的憂愁心情
3.鄉村xiāngcūn
[village;countryside]針對城市來說,以從事農業為主要生活來源人口較分散的地方
4.鄉黨xiāngdǎng
[fellow villager or townsman]家鄉,鄉里
各官之後,就是親戚,以及鄉黨。——《幻中真》
還付鄉黨。——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5.鄉丁xiāngdīng
[township-government servant]舊指為鄉政府做雜役、守衛的人
6.鄉關xiāngguān
7.鄉官xiāngguān
[countryside official]治理一鄉事務的下級官吏,漢代以三老、有秩、嗇夫、游微等為鄉官,漢代將鄉官之治處亦稱為鄉官,《漢書·黃霸傳》顏師古註:“鄉官者,鄉所治處也”
8.鄉貫xiāngguàn
[nativity]祖先居住的地方,即籍貫
逐一記名登冊,備寫鄉貫。——《五色石》
9.鄉規民約xiāngguī-mínyuē
[rules set by the villagers]指由當地村民共同制定並要求共同遵守的規約
10.鄉宦xiānghuàn
[village gentry who have held official positions]舊稱鄉村中做過官又回鄉的人
11.鄉間xiāngjiān
[village;countryside]遠離文化中心或與它沒有什麼接觸的農村地區
在鄉間預演時的音樂喜劇
12.鄉井xiāngjǐng
[native place]鄉里;家鄉
13.鄉佬兒xiānglǎor
[yokel]呆笨、遲鈍又粗俗的鄉下人。也說“鄉下佬兒”
14.鄉里xiānglǐ
(1)[home village or town]∶家鄉(指小城鎮或農村)
(2)[fellow villager or townsman]∶同一城鎮或鄉村的人
為鄉里所患。——《世說新語·自新》
(3)又
鄉里皆謂已死。
15.鄉鄰xiānglín
(1)[villager]同住在一個鄉鎮的人
鄉鄰們和睦相處
鄉鄰之生日蹙。——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2)又
吾鄉鄰之死
16.鄉民xiāngmín
[villager]舊稱鄉村的百姓
17.鄉親xiāngqīn
(1)[person from the same village]∶泛稱同鄉親故
(2)[villagers]∶對農村中當地人民的稱呼
鄉親們,打到城裡去吧!
18.鄉情xiāngqíng
[provincialism]對故鄉家鄉的思念感情
19.鄉曲xiāngqū
[out-of-the-way;befar from town]鄉里,亦指窮鄉僻壤。形容識見寡陋
治邑屋州閭鄉曲者。——《莊子·胠篋》
無鄉曲之譽。——司馬遷《報任安書》
20.鄉人xiāngrén
(1)[villager]∶鄉下的老百姓
鄉人起得很早
(2)[fellowvillager]∶同村同鄉的人
在這裡他的鄉人很多
21.鄉人子xiāngrénzi
[juniors from the same village (town)]同鄉晚輩
生以鄉人子謁余。——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2.鄉紳xiāngshēn
[country gentleman;squire]鄉里的官吏或讀書人
23.鄉試xiāngshì
[the imperial exam at the provincial level;triennial examination]明清兩代在省城舉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試,考中的稱舉人
舉鄉試。——《明史》
那一年跟隨他小主人入京鄉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24.鄉塾xiāngshú
[private village school]古代鄉間學堂
25.鄉俗xiāngsú
[country custom]鄉間的習俗
很多的鄉俗
鄉俗好尚。——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26.鄉談xiāngtán
[local dialect]指家鄉話;方言土語
27.鄉土xiāngtǔ
[native soil]本鄉本土;人們出生的故鄉鄉土氣息
以靖鄉土。——《明史》
28.鄉下xiāngxia
[village;country;countryside]鄉里,廣大農村
29.鄉下人xiāngxiarén
(1)[rural;countryfolk;out-of-towner]∶生活在農村的人
(2)[provincials]∶在西方國家,指見識少的外省人
頭腦狹隘的鄉下人
30.鄉賢xiāngxián
[a county sage]品德,才學為鄉人推崇敬重的人
31.鄉誼xiāngyì
[fellow villagers' mutual affection]同鄉的情誼
32.鄉音xiāngyīn
[local accent]說話的語調具有家鄉特色;家鄉的口音
33.鄉郵xiāngyóu
[rural postal service]在鄉村投遞郵件
34.鄉友xiāngyǒu
[fellow villager]同鄉的人;鄉親
哪位鄉友發現了他們的蹤跡,火速稟報,必有重謝
35.鄉園xiāngyuán
[hometown;homeland;native place;hearth and home] 家鄉,家園
鄉園多故。——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36.鄉原xiāngyuàn
[hypocrite]即“鄉願”。指鄉里中言行不一、偽善欺世的人。引申為見識淺陋、膽小無能之人,今多作“偽君子”之代稱。“原”(願),謹慎,善良
鄉原,德之賊也。——《論語·陽貨》
若今之學宋儒者,直鄉願而已,孔孟所深惡而痛絕者也!——《老殘遊記》
37.鄉鎮xiāngzhèn
(1)[villages and towns]∶鄉村和鎮
(2)[small towns]∶比較小的市鎮。介於農村和城鎮之間
38.鄉鎮企業xiāngzhèn qǐyè
[enterprises run by members in the rural villages;township business]指中國農村村、鄉、鎮興辦的企業及社員聯營或以其他形式興辦的合作企業或個體企業。原稱社隊企業
39.鄉梓xiāngzǐ
[native place]比喻故鄉
40.鄉長
兩種意義,一為行政職務,在縣長以下村長以上,二為鄉里的長輩的敬稱
粵語:hoeng1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x | i̯aŋ | |
王力系統 | 陽 | h | ǐaŋ | |
董同龢系統 | 陽 | x | jaŋ | |
周法高系統 | 陽 | x | jaŋ | |
李方桂系統 | 陽 | h | jang | |
西漢 | 陽 | |||
東漢 | 陽 | |||
魏 | 陽 | jang | ||
晉 | 陽 | jang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陽唐 | jɑŋ | |
北魏後期北齊 | 陽唐 | jɑŋ | ||
齊梁陳北周隋 | 陽唐 | jɑŋ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x | i̯aŋ | |
擬音/王力系統 | h | ǐaŋ |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x | jɑŋ |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x | iɑŋ |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x | jang |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x | ǐɑŋ |
字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鄉 | ꡜꡦꡃ | ꡜꡨꡃ | hÿang | hyang | xjaŋ | 平聲 |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鄉 | 香 | 曉 | 江陽齊 | 江陽 | 陰平 | 齊齒呼 | xiaŋ |
字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鄉 | 香 | 虛良 | 十七陽 | 陽 | 平聲 |
鄉 | 響 | 許兩 | 十七養 | 陽 | 上聲 |
鄉 | 向 | 許亮 | 十七漾 | 陽 | 去聲 |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鄉 | 香 | 曉 | 張 | 第九張掌帳著 | 陰平 | 鄉黨鄉里又二千五百家爲鄉 |
鄉 | 向 | 曉 | 張 | 第九張掌帳著 | 陰去 | 同上(對也又前日也) |
字頭 | 小韻 | 攝韻 | 聲調 | 韻目 | 聲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鄉 | 香 | 宕 | 平聲 | 下平十陽 | 曉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清 | 許良切/許兩切 | xjɑŋ | |
集韻 | 香 | 宕 | 平聲 | 下平十陽 | 曉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清 | 虛良切 | xiɑŋ | ||
向 | 宕 | 去聲 | 四十一漾 | 曉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清 | 許亮切 | xiɑŋ | |||
增韻 | 平聲 | 陽 | 虛良切 | |||||||||
上聲 | 養 | 許兩切 | ||||||||||
去聲 | 漾 | 許亮切 | ||||||||||
中原音韻 | 香 | 陰平 | 江陽 | 曉 | 齊齒呼 | 全清 | xiaŋ | |||||
中州音韻 | 平聲 | 江陽 | 希江切 | |||||||||
洪武正韻 | 香 | 平聲 | 十七陽 | 曉 | 呼 | 全清 | 虛良切 | xiaŋ | ||||
響 | 上聲 | 十七養 | 曉 | 呼 | 全清 | 許兩切 | xiaŋ | |||||
向 | 去聲 | 十七漾 | 曉 | 呼 | 全清 | 許亮切 | xiaŋ |
鄉
鄉
全字寫在豎中線部位。首筆㇜(撇折)居上居中;起筆豎中線,橫段在橫中線上方;第二㇜(撇折)筆程長於第一個㇜(撇折),橫段在橫中線下方。長撇起筆於橫中線上側,斜行至左下格,撇尖超出上面折點。
鄉
鄉
鄉村、故鄉、同鄉、鄉下、夢鄉、鄉土、鄉親、雪鄉、鄉長、鄉間
衣錦還鄉、魚米之鄉、入鄉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