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自然農法的結果 展開

自然農法

1931年岡田茂吉提出的農法

華夏自然農法:沒有任何方法,任自然生化,取自然生長之物,以養性命。

岡田茂吉提出的自然農法:依循大自然法則的農業生產方式,以維護土壤生機的土壤培育為基礎,絕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農藥和各種生長調節劑以及任何有殘害土壤的添加物。

華夏自然農法


自然農法[農業生產方式]
自然農法[農業生產方式]
隱居深山之中,不耕不種,不刻意播種,人們采百花、百果、草木嫩芽嫩葉為食,以黃精茯苓松柏之類養身。
春采百花為飲食,夏尋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時節,冬覓黃精度歲華。
當前的華夏,可能只有終南山有少許人有這樣的生活方式了。
華夏自然農法,取其基本所需,知足而心富,神清而氣爽,怡而盡天年,任自然生化不自私,不貪婪,不虛偽,不妄自尊大,不作作。

自然農法三品


日本人提出的自然農法它的根本依據是華夏的無為,也就是道法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

上品自然農法無為而無所不為

無為者是我(一切自我),無所不為者是道或說是自然。上品自然農法,沒有方法與技術,任自然生化,只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一部分。

中品自然農法無為而有為

中品自然農法者,接近無為,盡量減少人為的干預。中品自然農法,只用自然生成的種子,播種,但不耕地,不除草(尊循自然,以草制草或以樹制草或以草為綠肥),不施肥,適地適種,不欄養禽畜,任其自然生長。

下品自然農法為而無所不為

下品自然農法,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不用催熟劑,不用甜味劑,不用大棚,不用激素。但會用堆肥,用人畜屎尿,用酵素,用塑料薄膜,用滴灌,用生物殺蟲劑,用人工修剪,拔草,耕地,抓蟲,大規模欄養禽畜等等各有各的作法不可盡說。

自然農法(福岡正信著)論述摘要


不要插手於自然

所謂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創造人類文明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人類“認識”到的自然,並不是清楚地認識到自然的全部及自然的本質。作為生物統一體的自然界,是不容許人們靠自己的主觀臆想來任意分割,解釋的,解體分析的自然,早已失去了自然界的本來面目了。人類“分解認識”的自然,只不過是死的,虛假的自然,只不過使人們迷入歧途。根據那種所謂科學性的思維,不僅不能真正地認識自然,而且也不可能創造自然。人類就連一片綠葉,一把土也永遠不可能認識清楚。隨著知識的豐富,僅僅是根據人類智慧來進一步解釋綠葉和土壤而已。

無益的近代農業

現在大多數高產栽培技術,仔細核算一下就會發現其純收益並沒有增加。這主要在於高產策略主要是靠多用化肥,多用農藥,亂用機械作業等等。這些手段實際上並非是積極的增產技術,而只是消極的預防減產的辦法。其原因有:
(1)化肥只有在土壤趨向消亡時才有效。
(2)農藥只有在作物不正常發育時才有效。
(3)農機具只有大面積急用情況下才能發揮其作用。
因此,當土壤肥沃,作物生長正常,土地狹小時,那些手段是無效的,使用那些手段反而減少收益。

土地一耕,地力就下降

為什麼中耕是必要的呢?究竟有何效果?人們認為作物生長需要深厚的土層,只有根系深扎,才能獲得更多的水,養分,促進作物生長,因此,要勤中耕,消滅雜草,疏鬆土壤,才有利於土壤爽水透氣,促進硝化作用,釋放有效氮。同時,施到地面的化肥,通過中耕埋進土中,減少揮發,提高肥效,有利於作物吸收。那麼,如若草地或無肥栽培的情況下,中耕又起什麼作用呢?中耕促進了土壤的硝化作用,這隻不過是自我消耗,暫時的權宜之計而已。中耕一時是能起到鬆土透氣的作用,但從大局看,中耕破壞了表土結構,加劇了水土流失,破壞了團粒結構,不利於保水保肥。耕鋤越勤,則土粒越細,孔隙越少,土壤越板結。過去水稻田一般要中耕5-6次甚至更多,戰後由於使用了除草劑,中耕次數減少了,產量反而提高,這說明中耕只是起到除草的作用。土壤通氣不是中耕的結果,自然土壤隨著年代的增長,而變得多孔而鬆軟,這是由於土壤中有機質的增加,微生物繁殖,地力增進的結果。耕地有害而無益,土壤的肥沃性和鬆軟性要靠自然力來完成,人為耕地深度也只不過10-20厘米,而綠肥或雜草的根深可達30-40厘米以上,隨著根系的深扎,水,肥可滲進下層,根系死亡后,又增加了土壤的腐殖質,促進了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結構的形成,土壤便變得疏鬆。土壤的生態系統是互為關聯的。土壤的腐殖質一增加,結構就改善,微生物就活躍,蚯蚓鼴鼠自然也就多起來,土壤也就越來越肥沃。

土壤本來就用不著施肥

農民開墾山地種果樹時,帶走了全部的有機物,經反覆耕整,趕走了土壤中的空氣,扼殺了土壤微生物,然後種上樹苗,施上肥料,使果樹完全處於人為的栽培下,肥料的作用也就象久旱逢雨那樣顯示出良好效果,農民也感到心滿意足,說肥料無用,暫時是不會有人相信的。然而肥料確實存在於自然之中,人們即使不施肥,自然已給你作好準備,作物照樣能很好的生長發育。古往今來,地球表面的岩石,經風雨的作用形成土壤,棲息著微生物,雜草叢生,巨木繁茂,使母質變成肥沃的土壤。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從何而來?何時開始產生?雖不太清楚,然而土壤變黑了,肥力提高了,這是事實。與此相反,人們耕種的土地,儘管年年增施大量化肥,土壤卻越種越瘦。

草能夠使土壤肥沃

要除掉雜草,不如讓雜草生長更有意義,有效地利用雜草,這是農民應走的道路。所謂不除草論,換句話說就是雜草有用論。自地球冷卻,地表風化形成土壤,最初產生細菌藻類等植物,一切植物都有發生的原因和發展的過程,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的作用,一切的植物都朝著促進地表土壤肥沃的方向發展。若土壤中沒有微生物,地上不長雜草,地球表面也就不可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因此,雜草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存在。草根深扎到土壤中,使土壤變得疏鬆,根系死亡后又增加了土壤腐殖質,促進了微生物的繁殖,肥沃了土壤,繁殖了蚯蚓和鼴鼠,雜草成為土壤生存不可缺少的有機體。
地上若不長雜草,就會招來風蝕,水蝕,水土流失,即使是很小的緩坡,每年的土壤流失量也可達每畝幾萬乃至幾十萬斤(1厘米表土層重6-7噸/畝),二三十年後,表土被沖走,地力全喪失。從長遠觀點看問題,雜草非但無害,而且有利。印度農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清掃農法所致。從原則上說,作物與雜草共生是可能的,但當雜草過於繁茂,影響其他作業時,也可除去。在實踐中,從利用雜草的好處看和農作業方便起見,應採取有雜草和無雜草相結合的方式。

不用農藥論世上無害蟲

一提起作物病蟲害,立即聯想到如何防治。世上有無病蟲害呢?為什麼不搞免疫防除呢?在農藥公害日趨嚴重的今天,無公害新農藥的開發已迫在眉睫,一般是從利用天敵和開發低毒農藥這兩方面入手。利用天敵進行生物防除,不會造成公害。但是從生物界連鎖關係上看,按人為的意志去辦事,只能是起到破壞自然秩序和自然平衡的作用。從眼前的利益看,應保護天敵,消滅害蟲,而天敵與害蟲之間是什麼關係,又是如何變化的,人們也很難說清楚。比如在多數情況下,直接無害而間接有害,況且天敵是多次相關連的,就害蟲自身內部而言,也在互相殘殺。為此,在選擇農藥時,如何區別使用,是很難辦到的。

岡田茂吉自然農法的概念


1931年,岡田茂吉先生髮表了詩歌《從一片朽葉領略自然輪迴的法則》,歌頌了大自然的意質——“土地是物質,物質由土地產生又回歸土地”。這種閃爍著環境科學,尤其是生態學中以生命為中心的物質循環法則的光輝思想,就是自然農法的基本點。
事實上,岡田茂吉先生也是繼承了中國老子莊子孟子的觀點。如“自然農法”這四個字說,不光是依照什麼方式從事農業生產的意思,實際上有更深層的含義。關於自然界中人、地、天的關係,《老子》第二十五章寫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許多方面是由其賴以生存的“地”的條件所決定,地的許多條件是由氣候條件所決定,植被的多少、土壤的酸鹼度和肥沃程度與降雨量、氣溫、光照等緊密相關,而氣候遵循自然規律,即道法自然。人、地、天三個因素在自然中是缺一不可的,所以農業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也就是自然農法。
自岡田茂吉之後,福岡正信又提出了“自然力農法”——即無肥料、無耕起、無農藥、無除草的“四無”農法,以增強地力為基本要素,目的是希望提高作物品質的高營養價值、安全性以及勞動生產性和土地生產性。通過自然的調解能力,平衡和培育土壤,以形成正常的生物循環,重新找回原有的生活史。

日本自然農法發展歷程


正式提出自然農法的創始人是日本的岡田茂吉,1938從旱田開始研究自然農法,1942年開始研究水稻,並指出化肥栽培的作物對人體是害處的,因而提倡“無化肥栽培”。
1943-1947年因為作物不斷增產,品質優異,信眾增多,這段為啟蒙普及期。
1948年在他自創的宗教團體內部出版的刊物上介紹該做法,許多別的報刊也轉載,進入宣傳和推廣階段。
1950年,正式稱為“自然農法”,51、52年出版圖書推廣,並成立“抵制食品公害,維護健康會”。但遭到行政機關壓制。因為日本當時要推廣化肥農業。
1953年成立“自然農法普及會”,次年出版物發行量達100萬冊。
1955年岡田茂吉去世。他的教眾世接著在日本設立了53自然農法試驗場,召開農展會。
1963年十周年慶典活動,表彰有突出表現的人員,次年又召開了首屆自然農法促進會。
1968年在商會設立自然食品店和專櫃。
1969年,因為不斷出版圖書抨擊農藥危害,呼籲關注環境問題,這種與日本經濟發展的思路不一致,加上工業化的衝擊,被迫解散自然農法普及會。活動轉移到國外發展。1970年在泰國開始建立實施農場。
1971年重建自然農法研究委員會,日本有機農業研究會,並確立五年發展計劃,72年召開農法負責人大會,重開自然食品專櫃。並邀請各方面專家成立了環境科學綜合研究所。在美國也設立農場。此後活動很活躍,主要側重於,A關注農藥對人體的影響,B推進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相互理解C探索健康有效發展的模式D強調維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E推廣競爭機制,抵制有害的商業手段的入侵。
1973年成立專門流通自然產品的機構MQC,75-78年在東京和在日本中部設立流通中心。
1979年在巴西設置農場,日本國內也增加了更多農場。
1982年創立的全國自然農法國際綜合開發中心和MQA研究所。這是劃時代的一年,進入真正的自然農法活動時期。
1990年,建立了在長野縣松本市郊等附近城市設立了農業試驗場,開展了大量的系統性的工作。
1989年第一次在泰國舉辦了救世自然農法國際會議,之後兩年一次,先後在巴西、美國、法國、印度尼西亞及朝鮮舉行過。
2002年1月在紐西蘭舉辦了第7次國際會議,32個國家代表參加了會議,在世界上產生廣泛的影響。

人為自然農法的特點


1.充分發揮土壤原有的力量,生產安全優質的產品。
2.可持續生產的生產體系,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3.因地制宜準備農田環境,實施輪作套種;利用綠肥、堆肥和含有各種養分的物質,以維持和增強地力;並利用間作、天敵等技術以生態學方式防除病蟲雜草。
4.不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不用未腐熟的農家肥。

阿郎自然農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十二章,古代聖賢老子詮釋了天、地、人與自然的關係。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往往由當地的自然環境決定。植被的多少、種類因土壤的類型、酸鹼度、有機質多少而不同,而這些又由周圍的地形、地勢、水、陽光、有機質多少而不同,而這些又由周圍的地形、地勢、水、陽光、風等氣候條件所決定。四季變化草長花落遵守著自然界的規律: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萬物運作遵循自然規律,若逆而行之,必然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浪費許多不必要的能源,卻不見得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如在中國陝西種芒果,實在沒必要。因此遵循自然規律的自然農法也是最經濟、環保、節能的,當然也是和諧與貼近我們的。特別適合邊遠山區嗎,水源保護地,不適合大規模設施農業的地點實施,是現代農業的有力補充。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回歸自然,何須為之?即便開花結果,到了合適的時節便乾枯化作塵土供給舞台上下一幕的生命:生敗自知,何人為之?自然也。
農作物原本就是自然里被人類鍾愛,特別栽培而訓化的自然界的植物。他們包含著大自然的資訊與活力,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站在自然的角度觀察思考,最大程度地還原作物生長的自然狀態。以愛心栽培。她們想發芽了,就播種,喜歡潮濕,就重在水分足的地方;不喜歡太陽曬了,就重在日照短的地方;喜歡聽沖鳴鳥叫了,就讓她長在矮草里有一群動物朋友陪伴。
我們低下身姿融入自然的時候,我們放下頭腦聆聽自然的時候,我們回應自然而耕耘的時候,作物以她最愉快最健康的狀態呈現: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不灑葯、不施肥、不除草、自留種、地連作
不灑葯:營造健康的生態系統,而蟲蟲的存在卻能幫助選擇出最健康強壯的植株,幫助病弱植株更快的分解作為強壯植株的養分,回復與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
不施肥:稻子以稻桿,蔬菜以野草、落葉自然發酵分解腐熟,來恢復土壤的活力,改善土壤結構,使之鬆軟透氣。
不除草:讓雜草與作物共生,提供和諧健康的生態環境,保持水土,為各種生物提供足夠的的食物從而保證作物的生長。
自留種:以自然之力孕育設計應當地、健康而有活力的種子。恢複種子的自然狀態。
地連作:讓種子和土地更加適應這片土壤,土壤也越來越適合這種作物生長。